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旅游日记 - 蘇州喬峰景區導遊詞怎麽寫?

蘇州喬峰景區導遊詞怎麽寫?

蘇州喬峰風景區距蘇州古城3.5公裏,占地10公頃。這個景點歷史悠久。隋唐以來,古運河孕育了繁榮的喬峰古鎮。建於梁朝的寒山寺香火延續至今。唐代張繼的《楓橋夜泊》壹詩,描繪了這裏空靈空闊的意境,使景區成為中外遊客向往的地方;明朝抗擊倭寇,留下鐵嶺關遺跡,成為蘇州西門的屏障。

近年來,景區恢復了唐燈、明清街坊、江豐草堂、景洪渡等舊景。民俗建築,如古戲臺,漁村和仲婷大橋已被添加。“水運展覽館”利用先進的光影技術、40多種船模和圖文並茂的形式,介紹和展示水運的歷史和文化。“蘇州藝術名人堂”聚集了蘇州十幾位民間藝術大師,展示作品,表演技藝。紅楓等100多種樹木營造出詩意的自然風光。現已形成規模宏大、古跡眾多、吳地風味濃郁、文化內涵豐富、觀賞趣味濃厚的景區,是詮釋蘇州的最佳選擇。

喬峰風景區自1986開始規劃建設,已被國家旅遊局納入國家旅遊發展規劃。經過多年的開發建設,現已成為旅遊環境優美、人文景觀豐富、具有江南古鎮風貌的景區。目前,景區有喬峰園林、喬峰鐵嶺關、特色旅遊項目“喬峰古鎮水上遊”和喬峰書店。

楓橋園是壹座古典園林式建築,展示了喬峰風景區豐富而悠久的歷史文化。分為“五大古喬峰”、“喬峰名勝”、“遠景規劃”三個展廳。其中,全長20米的喬峰景區立體微縮景觀,藝術地再現了明末清初姑蘇城外喬峰周邊的繁華景象和民俗風情。坐落在庭院裏的唐代詩人張繼銅像,神情凝重,仿佛數著寒山寺108的鐘聲,讓人擺脫煩惱。宋丞相王的《楓橋夜泊》詩碑,經《庭院集字》修復,為“詩第壹碑”,具有極高的欣賞價值。

從寒山寺門前向北,穿過寒山寺巷,壹條古老的工藝街,再走幾十米就到了喬峰鐵嶺關。

喬峰,在寒山寺的北面,離山門只有百步之遙,就像壹彎新月橫跨在豐江上。豐江又名楓橋塘、豐利星河,南接徐江、悅來溪,是蘇州古城和太湖的又壹條北向水道。南宋範成大《武君誌》曰:“楓橋,長門外九裏路旁,自古有名。南來北往的遊人路過,還有人在這橋上不歇就寫詩。”唐代詩人張繼的《楓橋夜泊》是最著名的作品之壹。胡璋的《喬峰》(穆的《懷秀才》)也是壹篇著名的佳作,詩中雲:

常州花園外的草沙沙作響,但我記得過去的歲月。

唯有不忘時,黃昏過楓橋。

南宋愛國詩人陸遊西行巴蜀,途經蘇州。他感到自己任重而道遠,寫下了深思熟慮的《宿風橋》,說:

時隔不到七年,客枕依舊子夜。

風之末,必感輕,巴山猶重。

歷代文人墨客寫的詩詞數不勝數。阿明王朝高啟在《馮博橋》中感嘆道:

畫橋三百映江城,詩中楓橋有壹個獨特的名字。

幾經回想張繼,月落鈴響。

楓橋,舊橋也封了。北宋朱在《續吳郡圖說》中指出:?普明寺,位於吳縣西十裏喬峰。喬峰的名字很遙遠。杜牧的詩都嘗過,張的《夜眠》更是壹絕。孫承佑試圖在這裏建壹座塔。方丈,來了青年,大和尚,已經全裝修了四五十年了,背山面水,可以歇息了。舊或誤為關橋,今丞相居吳門,張繼義獨石,“楓”字正。

文中所說的“今丞相王”是大學者,曾在楓橋畔題詩壹座,立於石廟中。和朱都認為這座橋的名字是“楓橋”。然而,在明初,熊璐在《蘇州府誌》中提出了不同的觀點。喬峰,去長門七裏。《金錢豹的隱秘故事》是壹個關橋的老故事。王居吳時,曾題詩,刻石造“楓”宇,流傳至今。田萍寺有許多唐人寫的書,背面有“橋封常住”的字樣。從知府吳倩到寺裏,寫了壹首詩,叫“勞駕,封橋邊人”,史書上寫著,但他不肯改,信中有理有據。翁鳳龍亦有詩,雲思有藏經,題“曹文奈於三年所作,石峰橋寺”。做“楓樹”是不對的。熊嘗佛書,曹石所書,可信。

事實上,在蘇州古地名中,不同語言使用不同詞語是壹個普遍現象。據續《吳郡畫論》和《吳郡誌》記載,“常門”也是常門,“工匠門”也是門,“汾門”也是門,都是得心應手的例子。“喬峰”和“喬峰”大概只是專名和俗名的區別吧。

喬峰是蘇州著名的歷史遺跡,它的建立時間不詳。張繼留宿時看到的唐代古橋早已消失。現在這座半圓形單孔石橋是清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重修的。橋長39.6米,寬5.27米,跨10米,東與鐵嶺關相連。遊客可以通過畫胖穿越橋洞,欣賞水上古橋、古風情、古鎮、古寺的美景,領略楓橋附近壹夜泊的意境。

鐵嶺關,又名喬峰瞭望塔。據地方誌記載,嘉靖三十三年(公元1554年),倭寇焚毀了雁門喬峰壹帶,該地“燒殺搶掠壹空”,“積蓄渺茫”。壹年後,敵人從滸關入侵喬峰。蘇州軍民奮勇作戰,終於剿滅了土匪。阿明人鄭若曾在《論喬峰之危》壹書中記載:“天下之富,不豐於蘇州,蘇州之富,不豐於長門。仇人覬覦,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北鄰射都、長蕩、南通魚塘、太湖。對它有熱情的人,城裏有十壹個,這兒有十九個。”為了加強金閶地區的防禦,喬峰的了望塔拔地而起。“廣場及周邊高13尺,高3尺,高6尺,有壹塊基石,四塊瓷磚,中間三層,頂上有瓦,邊上有洞,有箭有矛。”平時可以爬到上面看著,巡邏,警戒。戰時可以升起煙霧報警。藏軍將堅守,與關前的河流、橋梁形成重要的軍事屏障,鎮守蘇州以西。

鐵嶺關與喬峰關系密切,建於明嘉靖三十六年(公元1557)。是蘇州人在抗擊倭寇中留下的唯壹比較完整的遺跡,現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閉館重建於1987,下部橋臺仍為明清古董。鐵嶺關是古驛道和古運河進入蘇州城的水陸交通要塞。橋關連接是江南古關隘的典型,至今罕見。放眼望去,喬峰古鎮依水而建,蜿蜒曲折,白墻黛瓦。遠眺運河,客船垂釣,船只來來往往,古鎮別具特色:小橋流水,古塔石橋相映,酒樓茶館相倚,吳歌絲竹相聞。

清道光九年(公元1829年)封樓重修。次年,總督陶博將其改為文昌閣繁榮。鐵鐘封閉的亭子是1987重建的,但下面的橋臺還是明清的遺跡。與喬峰望樓同時修建的還有汾門望樓和木瀆望樓。汾門瞭望塔早就被摧毀了,木瀆瞭望塔的遺跡在20世紀50年代被拆除。因此,鐵嶺關成為蘇州唯壹保存完好的抗日館遺跡。

鐵嶺關與喬峰橋相連,體現了蘇州水鄉之美,建築展現了古道關的優越性,剛柔並濟,堪稱江南獨特風景。清代武曌的詩《寒山寺墻》;

大漠雲低水,烏江山水劇少得可憐。

鐵鐘關外,炊煙如畫,人站楓橋數客船。

“朱樓映綠水,原畫碧波”。在喬峰遊船碼頭,遊客可以帶著古畫欣賞古運河上的古橋、古風情、古鎮、古寺等美景,領略楓橋夜泊的意境。如果有興趣,還可以通過水路到達虎丘、盤門三經、西園寺等旅遊景點。

喬峰書店在寒山寺巷鐵嶺關旁邊,是景區內又壹個具有地方特色的旅遊項目。風格簡約,環境優雅。遊客可以在這裏喝茶休息,聽吳儂軟語的彈詞開場,丁丁冬冬的弦樂聲讓妳沈浸在濃郁的鄉村風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