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旅游日记 - 竇莊村位於哪裏

竇莊村位於哪裏

竇莊古堡建築群位於山西省晉城市沁水縣東南部沁河河畔,西距沁水約50公裏,西依_山,三面環水,環境優美,文化深厚,是晉東南地區明代中後期名重壹時的大型古堡建築群。

竇莊古村落,西依_山,三面環水,風景秀美,人文薈萃,民風淳樸,文化積澱深厚。於崇禎二年( 1629 年)歷時九年告成。現存古建築面積約40000平方米,80%的古建築保存完好。建築除大量民宅外,還有廟宇、樓閣、祠堂、書房、校場、法庭、地牢、城墻、城門樓、牌坊、店鋪和大量的碑刻等。除佛廟主殿及配殿為元代遺構,其它多為明、清建築。建築脈絡清晰,特色鮮明,被前來考察的專家學者譽為研究明清時期北方民居建築的最具典型代表作。竇莊古城堡開啟了鄉村城堡建築的先河,它是鄉村城堡建築的代表作, 是研究當地社會生活、經濟發展、民俗民風的重要物證。

沁水縣嘉豐鎮竇莊村,是壹個富有傳奇色彩的村莊。

竇莊的故事總是和女人纏繞在壹起。從東漢的沁水公主、竇皇後,到宋朝時期的肅穆夫人、明朝末年的霍氏夫人,竇莊無不被女性的色彩渲染著、縈繞著。“夫人城”的稱謂也因此而更加悠遠、神秘。

竇莊村歷史悠久。竇莊最早的主人是竇氏。《後漢書》上記載的與沁水公主、竇皇後密切相關的“竇憲還田”的典故就發生在竇莊。竇莊村《竇氏家譜》記載:“吾氏家乘,自漢諱廣國至宋諱_,始祖而上,原祖貫本扶風平陵韓所,譜者,皆扶風平陵人也。自不為無考,然而遠矣。即所載漢(沂)國公,因宦不返流,寓河東澤州端氏縣竇莊村。諱貞固者,今亦無考,唯村西及臥牛山下碑碣翁仲等巋然而存者,為三大將軍墓,則吾氏奉諱_祖為始祖,固於禮為甚洽也”。

據古代文獻記載,遠在北宋之前,竇氏已遷入沁水端氏。竇莊村西竇將軍墓,存有清代康熙年間竇斯在撰寫的《竇將軍墓碑》記載:竇莊“始祖諱_,字廷玉,宋哲宗朝以女肅穆夫人貴,贈左屯衛大將,配祖妣羅氏,贈宜春郡太君。初居本縣端氏鎮,後賜葬於此,子孫依冢而居,遂家焉。”由此可知端氏竇_有女被宋哲宗納為妃子。竇氏因此興盛榮耀,在朝為官者幾十人,逐漸成為當地顯貴。竇_死後,宋哲宗親賜墓地於沁水臥牛山下,竇家為守墓而築廬,世代居住了下來,便形成了竇莊。據光緒《沁水縣誌》,在仕途方面,竇氏甲科綿延至清不絕。宋代以來竇氏***有2人中進士,12人中舉人,另有1人中武舉。

竇氏是竇莊最早的主人,然而真正使竇莊揚名天下的,卻是竇莊的張氏家族。在宋朝時,張家只是當地的土族庶民,是竇家的守墓人。鬥轉星移,世代更叠,到了明代,張氏家族自萬歷二十年(1592年)張五典中進士入仕後,書香傳家,壹時人才輩出,十代不衰,其勢力已經超過了竇氏家族。據光緒《沁水縣誌》,明清兩代竇莊張氏有6人中進士,15人中舉人。

竇莊是沁河流域現存古堡中最早的壹座。有史可考的竇莊城,最初修建於北宋末年。現存的竇莊古城,為明朝萬歷二十年(1592年)進士、天啟年間大理寺卿、兵部尚書張五典所修。《明史·傳》說“五典度海內將亂,築所居竇莊為堡,甚堅”。竇莊從明朝天啟三年 (1623 年)開始修建,到崇禎三年(1630)竣工,***用了7年時間才完成。當時的竇氏內外兩城,九門九關,留下了“天下莊,數竇莊,竇莊是個小北京”的民謠。

就在竇莊城建好的第二年,明崇禎四年5月,張獻忠與王嘉胤率農民起義軍從陜西殺入山西。此時的竇莊,張五典已經去世,兒子張銓殉國。兒孫們在外為官,家裏只有張銓的妻子霍氏當家。族人請霍氏遠走避難。霍氏夫人說:“避賊而出,家不保;出而遇賊,身更不保。不如盍死於家。”夫人將莊中男女組織起來,組成護莊兵丁,日夜習武,看守莊園。6月,王自用率起義軍攻打竇莊。霍氏夫人率僮仆家丁堅守城池,抗擊流寇。農民軍攻打四晝夜,終於不克而去。第二年農民軍又兩次攻打竇莊,均未遂。《明史》記載:澤潞各州縣除了竇莊小小的城堡外,俱為義軍攻下。《明史·烈女傳》記載:明兵備道王肇生上疏褒揚“竇莊城”為“夫人城”。皇帝還親賜玉筆“燕桂傳芳”。

現在竇莊保存較完好的建築有尚書府、上下宅、九宅院、旗桿院、武魁院、常家大院、古公堂等十多個明清院落和佛廟、觀音堂、三聖閣、五鳳樓、耕讀院和南花園等。這些院落建築成為承載竇莊歷史的重要標誌。

竇莊村附近有趙樹理故居、湘峪古堡、沁水歷山國家森林公園、柳氏民居、沁水示範牧場等旅遊景點,有沁水黃小米、沁水刺槐蜂蜜、沁水黑山羊、沁水黑木耳、七須黃花菜等特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