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旅游日记 - 廬江在哪?

廬江在哪?

廬江縣位於安徽省中部,屬巢湖市管轄,是巢湖的壹個縣-----我老家就是廬江,丁汝昌、周瑜就是廬江人

縣情概覽

廬江縣位於安徽省中部,屬巢湖市管轄,距省會合肥市南70千米,北臨巢湖,南近“黃金水道”長江,位居沿江開發開放經濟區,是對外開放縣。

廬江自古有“魚米之鄉”美譽。全縣耕地104.8萬畝,年產糧食50萬噸以上,油料4.8萬噸左右,是全國商品糧油基地縣和糧油生產百強縣。林業面積52 萬畝,茶園、果園面積4萬畝,年產幹茶320噸;水產養殖面積15.8萬畝,水產品產量3.8萬噸;生豬飼養量為45萬頭,家禽飼養量2000萬只,為全省重點產茶縣、水產基地縣和商品豬準基地縣。

廬江農業是以稻米糧食生產為主,林 、牧、副、漁全面發展的農業。全縣105萬農業人口耕地99萬畝。境內有山 、有圩、有畈、以丘陵為主。 廬江是“六五”期間國家首批投資建設的商品糧基地縣 ,常年水稻種植面積150萬畝左右,糧食總產60萬噸,商品 量25萬噸,其中優質米占40%以上;油料總產近5萬噸,1993年糧,油生產雙雙跨入全國百強縣行列。各 具特色的名優農產品聞名於世,楊柳鄉年產鮮荸薺3萬噸,被譽為全國最大的“荸薺之鄉”;“白雲春毫”、“潛川雪峰”等部優名茶享譽省內外;蔬菜加工初具規模,“三葉”牌系列精制小菜獲'99中國國際農業博覽會名牌產品。全縣生豬,家禽飼養量 分別為51.5萬頭和1846萬只,尤其是近年白鵝生產發展迅速,已形成區域特色。 縣、鄉、村、組農技推廣體系健全,其中高級農藝師27人,農藝師77人。“九五”以來,全縣***引進推廣新型實用的農業科技成 果130多項,***有11項推廣成果受到省部級以上的表彰獎勵。雜交稻累計制種3萬畝,種子銷往全國十多個省市。1993年在全國率先示範應用農業專家系統,改善了農技推廣條件,提高了農技推廣效果。

廬江縣具有豐富的水面資源,自然條件優越,養魚歷史悠久,自古盛產甲魚、河蟹、青蝦、鱖魚等名貴水產品。改革開放後,漁業生產日新月異,全縣養殖面積達17萬畝,年產水產品產量近4萬噸,位居全省第十位。 養殖品種除“四大家魚”外,還發展了河蟹、青蝦、甲魚、鱖魚、牛蛙、珍珠、烏鱧、羅非魚、革胡鯰等十多個名優品種養殖,其中河蟹養殖為壹枝獨秀,養殖面積超過七萬畝,平均產量超過雙千噸,“廬江毛蟹”以其體大、色優、味美、品正而聞名遐邇,1999年被確定為國家綠色食品,獲省名優產品稱號,“稻田養蟹技術推廣”也獲得省星火三等獎。 全縣漁業科技發展迅速,漁業科普單位14個,水產業專幹中專以上學歷的科技人員33名,其中副高職稱壹名,中級職稱三名。養殖技術日益成熟,推廣和發展了80:20池塘高產養殖、網箱養殖、圍網養殖、稻田生態養殖、工廠養殖和立體綜合養殖,促使漁業步入高產高效,水產品產量和效益逐年呈翻番增長。 近幾年,縣委、縣政府狠抓漁業基地建設,加大水產開發力度和招商引資力度,通過內引、外聯,引進大戶50多戶,引資達8000萬元新上水產項目60個,有力促進了全縣漁業的發展。我縣連續四年獲得省漁業致富工程二等獎,楊柳、同大、白山、白湖四鄉鎮被省政府授予漁業科技示範鄉鎮。

廬江縣有豐富的資源,自古有“魚米之鄉”和“地下聚寶盆”之稱。年產糧食60萬噸以上,油料4萬噸 ,幹茶1000噸,水產品產量3萬噸,肉類總產量萬噸。為全國商品糧、油基地縣,也是重要的水產品、畜禽生產基地。該縣境內礦產資源種類多、儲量大、品位高。現已探明的有鐵、硫、銅、礬、鉛鋅、紫砂、石灰石、高嶺土、鉀長石等28種,其中:鐵礦儲量10億多噸,硫鐵礦儲量3億多噸,分別占全省的1/4和1/2;明礬石儲量3.5億噸,為全國第二。

境內湯池溫泉水溫高、流量大、水質好;有冶父山國家森林公園,新四軍江北指揮部舊址和周瑜墓、皖中奇石館等人文景觀。 榮獲部優或省優產品的主要產品有:鋁活塞、風機、硫酸、水泥、海神牌花雕酒、三葉精制菜、白雲春毫名茶等。羽絨制品、蜂蜜制品、長毛絨玩具等產品遠銷世界各地。

廬江縣地處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年均氣溫15.9℃,年無霜期238天,平均降水量1157.6毫米。

編輯本段歷史人物

文翁

名黨,字仲翁,西漢官史。廬江郡舒縣(今安徽廬江西南)人。漢景帝末年為蜀郡守,興教育、興賢能、修水利,政績卓著。

漢初四川成都壹帶為邊陲。文翁治蜀首重教育,選派小吏至長安,受業博士,或學律令,結業回歸,擇優“為右職,次舉官至郡守刺史者”;在成都興“右室”,辦地方“官學”,招下縣子弟入學,入學者免除徭役,以成績優良者補郡縣吏,促進當地文化的發展。班固在《漢書》中評論說:“至今巴蜀好文雅,文翁之化也”。

據《都江堰水利述要》記載:文翁在任職期間,帶領人民“穿湔江,灌溉繁田壹千七百頃”。是第壹個擴大都江堰灌區的官員。由於註重興修水利,發展農業,使蜀郡出現了“世平道治,民物阜康”的局面。

後世人緬懷文翁,蜀立專祠歲時祭祀;故裏廬江城建鄉賢祠(移建易名忠義祠),首立文翁崇祀,以啟後賢。

孫維祺

生卒年不祥,字以介,號起山,清康熙廬江城關人。少聰穎,九歲能作文,其學自六經三傳、莊子、屈原、司馬遷、班固而下,莫不漁獵精華,以發抒其文藻,每落筆灑灑數千言,風馳電掣,不可捉搦而卒,未嘗軼於理法。中康熙庚午(1690)舉人、辛未(1691)進士,歷任直隸河間、淶水二縣和縣、由淶水解組歸,優遊山林,惟以著書自娛,選文不拘壹體,因材造就,評語皆中肯,壹時流播海內,其詩文、傳說縣內流傳更多。著有《五經說文》、《廿壹史臨》、《三太史》、《四書印證》、《春秋大意》、《春秋》、《飛躍真言》等。

宛嘉祥

生卒年不詳,明正德至萬歷時人,號白湖,本縣東鄉人。年少時家貧,在富人家當書童,曾受過侮辱,他氣憤地說:“我是個大丈夫,怎麽到了這樣地步!”於是,回家閉門讀書,苦攻七年,中嘉靖舉人,在廣信、臨清任職。不久,提升為戶部郎。壹年後,任貴州思南府知府,廉潔奉公,政績卓著。

思南府有個匪首,綽號稱“瞞天大王”,聚眾萬余人,為害州邑十多年,官府未能除患。嘉祥蒞任後,設法將匪首招來,說明道理,勸其歸順。接著,“瞞天大王”率領部下頭目六人,歸順官府。朝廷嘉獎祥功績,命其久任思南,繼續收編安撫殘匪。經過數年努力,嘉祥終於徹底清除匪患,四境太平,百姓安居樂業。民間感激嘉祥,立碑頌德,繪畫肖像紀念。

宛嘉祥年邁後,辭官回家,杜門謝客。縣內如有大事,縣官即登門請教。嘉靖四十二年(1563),總纂《廬江縣誌》,著有詩文幹卷。

伍喬

南唐廬江人,自幼入廬山國學,專詩文,作《廬山書送祝秀才還鄉》詩雲:“莫使蹉跎戀疏野,男兒酬誌在當年”。《江南通誌》、光緒《廬江縣誌》記,喬於國學苦節自勵,壹夕,見人掌自牖隙入,中有“讀《易》”二字,遂取《易》讀之,探索精微,迨數年,山下有僧夜夢伍喬星,旦入國學訪得喬,勉之進取。後喬於南唐保大元年(943)以《八卦賦》中進士第壹,元宗命石勒喬賦於國門。官歙州通判、考工員外郎。年70卒於官。詩多散佚,《全唐詩》僅錄壹卷。《廬州府誌》記伍喬墓在廬江城南馬廠崗,居民耕田得碑為驗。其母墓為廬江柴埠渡南崗。

王蕃

228—266,字允元,三國時廬江(今安徽廬江西南)人。他博覽多聞,通曉天文、數學。先後任吳國尚書郎、散騎中常侍等職。曾根據渾天說和長期的天象觀察,精心制作渾天儀,以三分之長為壹度,周長壹丈零九寸六分,介於古渾儀和張衡制渾儀式之間,在“渾儀”上,周天為三六五又五八九分之壹四五度。“渾儀”可以標明天球與日月星辰的運行,從而說明冬至、夏至、春分、秋分等節氣,以及何時晝長夜短,何時晝短夜長,何時晝夜相當,由此制訂歷法。他撰有《渾天圖記》、《渾天象註》。王蕃認為:日距離其下臨之地為八萬裏,以此為股,以壹萬五千裏為勾,應用已知的勾股求弦法,測出日距陽城(今河南登封)為八萬壹千三百九十四裏三十步五尺三寸五分,再以陽城為中心,以陽城與日距離為半徑,算出周天長度。他還進行過數學研究,計算出圓周率為π=3.15,與劉徽的“徽率”(π=3.1416)、南朝祖沖之的“祖率”(π=3.1415926與3.1415927之間)很相近,為我國天文學的數學作出了可貴的貢獻。39歲時,因佞臣妄言,被暴君吳主孫皓殺害。

編輯本段歷史變遷

隋置廬江縣。縣轄境東至江,南至潛山,西至龍舒,北至鵲渚(今三河),凡數百裏。唐開元二十三年 (735) 分合肥、廬江地置舒城縣。宋析廬江、巢縣地設無為縣。縣境仍沿舊域。明永樂間,廬南以青竹澗至古埂72戶由桐城撥歸廬江。清光緒帝《廬江縣誌》載:“致今日之廬江,自東至西,自南至北,境界僅存百余裏,大非昔日舒縣之境地寬廣矣。”光緒帝縣誌稱:正東四十裏至青簾河迎水庵,正西四十裏至界牌山,正南六十裏至分水嶺,正北四十裏至新口渡,東繞至齊頭嘴薛公廟抵巢湖,東南六十裏至高奇嶺,東北七十裏至造(兆)河,西南五十裏至界河 , 西北七十裏至中吳橋為廬江縣地。另據陳詩《廬江疆域考》:民國20年(1931),全縣總面積為2524 平方千米。《安徽概覽》稱:民國33年(1944)廬江縣境總面積為2534平方千米。

民國36年(1947)12月,劃廬南磚橋至大凹口壹帶置桐廬縣,民國37年(1948)8月,割巢湖南岸之廬北廣大地帶置湖西縣。1949年4月和7月,桐廬、湖西兩縣先後撤銷,除原湖西縣關河鄉劃給無為縣外,其余依舊屬廬江縣境。合肥縣之戴岡、劉墩、北閘、施婆四鄉劃歸廬江。巢縣沐集鄉之金城、蒼頭、孫河、澗灣4保,無為縣黃姑鄉之周楊、殷渡、圩灘、鮑莊、棋桿、牌坊、秋葉、埒埂和喲石鄉的西城***9保,也劃歸廬江。

建國後,縣境總面積 2352 平方千米。北起三河鎮東沙塘圩西埂,順杭埠河主航道延至巢湖口門與肥西縣分界(北肥西、南廬江)。東北沿巢湖中之鞋山、姥山至馬尾河口弧形水域12.4萬畝屬廬江,陸地以兆河主航道與巢縣分界。東括白湖,順楊柳圩東埂至迎水庵、嶽山、大犁尖為廬江、無為兩縣分水嶺 ( 東無為、西廬江 ) 。東南從寨基山、香爐尖至黃家大山等分水嶺為廬江、無為、樅陽三縣分界。南以蓮屏山,西沿羅昌河以南五裏青竹澗至大凹口岱鰲山與樅陽縣接壤(南樅陽、北廬江)。西南從藻青山、沿界河至起風尖、大佛尖與桐城縣交界,西以荒草尖、二姑尖、火炮山到百神廟與舒城縣為鄰(西舒城、東廬江)。西北從百神廟達馬沖水庫,過杭埠河北的潘灣、舒拐、鄭圩等村以及三河東的二龍街,東南廬江、西北舒城、肥西)。

編輯本段古代郡名

壹、基本介紹

漢置,郡治在今安徽廬江縣西壹百二十裏。

漢末徙治,在今安徽潛山縣。

三國魏置,在今安徽六安市北。

晉置,治今安徽霍邱縣西五十五裏。

南朝宋置,北魏因之,治所在今安徽霍山縣東北三十裏。

隋置,唐廢,今安徽合肥市治。

南齊置,隋廢,改舒縣曰廬江,即今安徽廬江縣治。

詳見“廬江郡”條。

二、漢廬江郡

治所在舒縣,即今安徽廬江西南。

根據《安徽省誌·建罟沿革誌》記載:西漢高祖十年(前196)年七月,九江郡屬漢,境內設舒縣(治今廬江縣城池埂),地名大城阪,今遺址城墻依稀可見,30米護城河尚存。元獰二年(前121年)七月,撤銷江南廬江郡,在江北以原衡山郡東部與九江郡南部地區並,組建新廬江郡(治舒縣)。此時廬江郡領12個縣,除境外黃山、黃梅縣外,在今安徽境內設10個縣,它們分別是:舒縣(治今廬江縣陳埠鄉城池村城池埂)、龍舒縣(治今舒城縣龍河口)、皖縣(治今潛山縣桐城鎮)、湖陵邑(治今太湖縣東)、松滋縣(治今宿松柳溪鄉,古名仙田)、潛縣(治今霍山縣南嶽鄉上元街村)、襄安縣[治今無為襄安鎮(後王莽改為廬江亭)]、臨湖縣(治今無為百勝鄉臨湖圩山臨壁村)、樅陽縣(治今樅陽縣城南下樅陽鎮)、居巢縣(治今巢湖市區東北)。

王莽建立新朝,改舒縣為昆鄉。

東漢復名舒縣(仍治今廬江縣城池埂),屬揚州廬江郡(治舒縣),堂和二年(88年),和帝即位,復撤銷六安國,並入廬江郡(治舒),在今安徽境內10個縣、侯國。它們分別是:舒縣(治今廬江縣陳埠鄉城池村城池埂)、皖縣(治今潛山縣城梅城鎮)、居巢侯國(治今巢湖市區東北)、臨湖侯國(治今無為縣湖壟百勝鄉臨壁村)、龍舒侯國(治今舒城縣龍河口)、六安侯國(治今六安市區北西漢故址)、安風侯國(治今霍邱縣邵崗鄉許集村)、陽泉侯國(治今霍邱縣臨水鎮)、襄安縣(治今無為縣襄安鎮)、潛縣(治今霍山縣南嶽鄉上元街村)。

東漢末年,漢獻帝建安四年(199年),廬江郡治遷皖城(今潛山縣梅城鎮),改六縣為六安縣。建安十九年(214年),吳拔皖城,廬江郡壹分為二,吳廬江郡仍治舒(今廬江縣城池埂、大城阪),魏廬江郡治陽泉(今霍邱臨水鎮)。

編輯本段行政區劃

全縣面積2352平方公裏,人口120萬,郵政編碼:231500,電話區號:0565,縣人民政府駐地廬城鎮塔山東路,下轄17鎮。

17個鎮:廬城鎮、冶父山鎮、湯池鎮、萬山鎮、金牛鎮、石頭鎮、郭河鎮、白山鎮、同大鎮、盛橋鎮、龍橋鎮、白湖鎮、礬山鎮、泥河鎮、羅河鎮、樂橋鎮、柯坦鎮。

廬城鎮:轄4個街道管理區,14個居委會,26個行政村,1個蔬菜隊,1個林場。全鎮總面積163平方公裏,其中城區面積8.7平方公裏,總人口14.36萬人,其中農業人口5.4萬人,耕地面積4.6萬畝。屬副縣級建制。

冶父山鎮:面積160平方公裏,耕地4.8萬畝,山場3.5萬畝,轄有11個行政村,2個街道居委會,人口5.7萬人,屬副縣級建制。。?

湯池鎮:轄1個社區居委會,16個村委會。面積97平方公裏,人口4.77萬。

盛橋鎮:轄總面積126平方公裏,人口7.26萬,轄10個村委會和1個社區居委會。?

白山鎮:轄1個居委會,10個行政村。全鎮總面積14平方公裏,其中城區面積2.5平方公裏,總人口7.24萬人,其中農業人口6.96萬人,耕地面積7.17萬畝。?

同大鎮:轄1個居委會,27個村委會,面積71平方公裏,人口5.45萬人。?

郭河鎮:轄2個居委會,12個行政村。全鎮總面積124平方公裏,總人口6.44萬人,其中農業人口6.2萬人,耕地面積7.09萬畝。 ?

石頭鎮:全鎮75.25平方公裏,轄7個行政村和1個社區居委會,人口3.71萬人。

金牛鎮:轄1個居委會,13個村委會,面積68平方公裏,人口3.74萬人。?

柯坦鎮:總面積123平方公裏,山場面積4.6萬畝,耕地面積5.5萬畝,轄15個村,2個社區居委會,總人口達6.15萬人。?

泥河鎮:轄1個居委會,21個村委會,面積95平方公裏,人口5.8萬人。?

礬山鎮:轄4個居委會,7個村委會,面積50平方公裏,人口3.14萬人。?

龍橋鎮:轄2個社區居委會,11個行政村。全鎮總面積105.2平方公裏,總人口5.72萬人,其中農業人口5.24萬人,耕地面積4.05萬畝。?

白湖鎮:轄2個居委會,15個村委會,面積111平方公裏,人口5.8萬。

樂橋鎮:轄1個社區居委會,21個村委會,面積128平方公裏,人口5.95萬。

羅河鎮:轄2個社區居委會,21個村委會,面積118平方公裏,人口6.83萬。

萬山鎮:轄1個社區居委會,16個村委會,面積92平方公裏,人口4.52萬。

編輯本段經濟結構

廬江自古有“魚米之鄉”美譽。全縣耕地72637公頃,年產糧食71萬噸以上,油料4萬噸左右,是全國商品糧油基地縣和糧油生產百強縣。林業面積52萬畝,茶園、果園面積4萬畝,年產幹茶320噸;水產養殖面積15.8萬畝,水產品產量4.1萬噸;生豬飼養量為45萬頭,家禽飼養量2000萬只,為全省重點產茶縣、水產基地縣和商品豬準基地縣。

廬江素有“地下聚寶盆”之稱。境內礦產資源種類多、儲量大、品位高,現已探明的有鐵、硫鐵、銅、礬、鉛鋅、紫砂、石灰石、高嶺土、鉀長石等28種,其中鐵礦石儲量10億噸以上,占全省1/4,平均品位35%,羅河鐵礦載入《中國地理》教科書;硫鐵礦2.2億噸;明礬石1.5億噸,居全國第二位。龍橋鐵礦、大包莊硫鐵礦等項目已納入國家項目庫。基本形成了機械、化工、建材、建築、輕紡、礦山開采、糧油加工、釀造等主要行業;出現了安徽省活塞廠、安徽省風機廠、中江絲綢公司、冶山水泥股份公司等壹批重點骨幹企業;鋁活塞、風機、鎖具、硫酸、水泥、啤酒、白酒、精制茶、茶葉、海神牌花雕酒等壹批產品分別榮獲部優、省優或國際金獎、銀獎;羽絨制品、蜂蜜制品、長毛絨玩具等產品遠銷世界各地。安徽省活塞廠已成為全國轎車活塞生產基地之壹;縣特種建材廠的U型混凝土膨脹劑和早強防凍劑系列產品,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填補了國內空白,被三峽工程和全國壹些大城市骨幹工程所選用。

2005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48.9億元,財政收入2.43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0.9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724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