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旅游日记 - 綿陽三臺地理位置好嗎?

綿陽三臺地理位置好嗎?

好吧!概況三臺縣人民政府所在地銅川鎮,郵政編碼621100。代碼:510722。區號:0816。拼音:三臺縣,四川省歷史文化名城——三臺。三臺縣位於四川盆地中北部,綿陽市東南部,北緯30至32度,東經104至105度之間。東接鹽亭、梓潼,南接射洪、蓬溪縣,西接中江縣,北接遊仙、涪城區,距綿陽中心區57公裏,距成都153公裏。境內南北長81.1 km,東西寬56.2 km,面積2661 km2,現有人口1.47萬人。是四川百萬人口以上的農業縣,人口密度553人/km2,有漢、回、藏、羌、彜等民族。境內沿江地勢平坦,丘陵淺淺,氣候宜人,環境優美。

三臺在歷史上享有“川北重鎮、閩南名都”的美譽。1992被評為四川省歷史文化名城和旅遊景區。縣城南部的邕江流域是古國所在地;金鐘山漢族群體是中國四大漢族群體之壹;雲臺觀是清朝皇帝賜予的,是四川第二大道觀。縣城內有兩座古城建築和千余米的城墻;魯班水庫、團結水庫“夕陽寂寞齊飛,秋水* * *天壹色”;集古典建築與現代園林於壹體的牛頭山杜甫草堂,風景秀麗、有“小西湖”之稱的“翠湖”;有省級鳳凰山森林公園,東山公園,盤龍山大佛寺,都是觀光的好去處。先後做過州、縣、府、路、衙門,唐宋時與成都齊名。它們被稱為“西南大都市”,不僅是交通之地,也是商品集散地和經濟文化中心。現在是四川歷史文化名城。

三臺是全國科技工作、文化工作、體育工作先進縣。是首批市級文明衛生縣之壹,是四川省“足球之鄉”。

三臺縣資源豐富,農業生態環境優良。糧食、蠶繭、油料、生豬、水果、水產、藥材等主要農產品總產量在全省名列前茅,瘦肉型豬、麥冬、蠶繭、油橄欖、棉花等都是國家商品生產基地。已探明的礦產資源有膨潤土、鹽井、石灰石、砂金、石英巖、石油、天然氣等,具有大規模開采的價值。

三臺縣有完整的工業體系。目前,已形成以電力、繭絲綢、五金機械、輕化工、食品加工為骨幹的廣泛的工業生產格局,30多萬種產品暢銷30多個國家和地區。工業正逐漸成為富民強縣的主體。

三個城市功能齊全,商業繁榮,名勝古跡眾多。市政設施完備,市區常住人口超過65438+萬;各類商業服務設施壹應俱全,形成了開放的新型流通體系;壹系列歷史文物和旅遊景點蘊含著濃郁的歷史文化味道,食、住、行、遊、購、玩壹站式旅遊服務到位,成為都市人休閑娛樂的後花園。三臺市是省級衛生縣,這裏街道寬闊,城市幹凈整潔,高樓林立,夜景絢麗迷人。三臺人民熱情好客,淳樸勤勞。三臺交通發達。近年來,綿三至三社壹級公路、三中至三堰二級公路相繼建成。縣內有柏油路通往50多個鄉鎮,三臺靠近綿陽、德陽、成都、重慶等大中城市。省道和高等級公路貫穿全境,鎮內道路四通八達。信息通道開通了國際程控電話、傳真、無線尋呼、移動電話、互聯網和計算機局域網。水、電、氣充足。省級三臺工業經濟開發區和四川民營經濟開發區初具規模。第三產業蓬勃發展,各種服務日益城市化。投資軟硬環境優越,具有良好的投資發展前景。成綿高速的連接,綿陽南郊機場和鐵路口岸的開通,為三站的開放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宋先平四年(1001),朝廷指定四川為川峽四路,其中壹條是子洲路【三臺】。公元八世紀四川第二大城市子洲,雄偉壯觀,交通發達。川北重要的交通要道開江上,來來往往的船只絡繹不絕。在這些碼頭上,曾在這裏生活了近兩年的大詩人杜甫多次被派去迎接,吟詩作賦。我們來看:“涪江上木筏無數,半徑之聲總有”(《送翠都水翁下峽》)反映了交通樞紐子洲段涪江的繁忙;子洲城美麗的夜,來自“夜露輕,江滿江。”(《打月為漢中王》)可見壹斑;子洲城的布局有多規範:“路出雙林,亭望井裏”(望牛頭山亭)。從這些詩歌中,壹幅寧靜美好的中世紀都市畫卷呈現在我們面前。子洲城作為當時的省級行政機構——劍南東川省府,規模宏大,城墻高,城樓更高。杜甫的詩中,登子洲城樓的詩很多,如《九日登子洲城樓》、《春日登子洲城樓》、《等章待留,參加禦宴南樓》等。這些詩和其他登山詩壹樣。可以想象幾百年前是多麽的繁華。現在成都是中國西南地區最大的城市,但我們只能從這樣壹個破門樓裏去尋找和重溫它的壯美風光。

自然地理三臺縣位於四川盆地中北部,海拔307米至672米。北距中國科技城綿陽58公裏,西距省會成都130公裏,東距重慶300多公裏。是川中丘陵地區,北高南低。

地質地貌

三臺縣位於四川盆地西北部,構造分區在四川中部,揚子地臺。折疊帶的扭轉結構。境內地質構造簡單,均由褶皺構造組成。土地承載力在2.5-2.8kg/cm之間,無地質斷層。

根據土壤中的水、熱、氣、肥與作物生長的協調程度,三臺可分為東部高丘窄谷、中部丘陵寬谷、西部底丘寬谷和沿河寬谷五種地貌類型。其中長江沿岸的平壩河谷分布在涪江、開江、資江、邕江兩岸,ⅰ、ⅱ級階地包括現代河漫灘都是寬度不等的條狀沖積壩。試驗示範區徑流緩慢,徑流系數0.22,易排水,年土壤侵蝕量120683.6噸,氮、磷、鉀養分流失量10.59噸/年,土壤沙質至中等,成土母質來源廣泛,成分復雜,光、熱、水條件優越,生產水平高。

希爾菲尼克斯

鳳凰山森林公園占地約520畝,地勢北高南低,呈東北-西南走向。最高海拔455.7米,最低海拔378.8米,高差76.9米。園內樹木參天,枝葉交錯,碧波蕩漾。綠化覆蓋率為95.7%,森林郁閉度為0.9,森林植被有50科80種,可謂好樹蔥郁。山澗,巖下清泉,流水潺潺。道路縱橫,蜿蜒而出,青羽穿梭,百鳥爭鳴。整個山林綠意盎然,精神抖擻,猶如壹只展翅的巨鳳。余俯瞰子洲美景,氣象萬千:開福河向東,千樓星羅棋布,令人心曠神怡。

三臺縣資源豐富,農業生態環境優良。糧食、蠶繭、油料、生豬、水果、水產、藥材等主要農產品總產量在全省名列前茅,瘦肉型豬、麥冬、蠶繭、油橄欖、棉花等都是國家商品生產基地。已探明的礦產資源有膨潤土、鹽井、石灰石、砂金、石英巖、石油、天然氣等,具有大規模開采的價值。

歷史沿革三臺縣因縣西有三臺山而得名。

三臺歷史悠久。三臺,因縣城西部的三臺山而得名,原為雲縣、阜城縣古地。西漢高祖六年(公元前201),設鄖縣,南朝設府城縣。元二十年(1283),府城縣並入鄖縣,明洪武九年(1376),撤縣直轄為銅川府,清雍正十二年。

民國元年,廢府留郡,因郡西三臺山而得名,壹直沿用至今。

農業經濟概述

三臺縣歷來是壹個以種植業為主的農業縣,主要生產水稻、小麥、玉米、紅薯、棉花、花生、油菜等。人們養豬、牛、羊、雞、鴨和兔子。種桑養蠶,從事當地的紡紗織布,成為私人農戶的主要家庭副業。2000年,全縣實現農業總產值16686.8萬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74元,糧食總產量74583.6萬公斤,棉花總產量1267.6萬公斤,花生總產量1288.5萬公斤,油菜總產量5235.7萬公斤。黨和政府重視發展林業生產,帶領群眾積極植樹。1998期間,全縣實現“全方位綠化”,長防護林工程達標,綠化率99.3%,森林覆蓋率33.9%。由於農業和林業的發展,促進了畜牧業和水產業的發展。著名的農副產品主要有府城壩的麥冬、吳家溝的大蒜、永新鎮湛山的紅棗、富順廣金的“東山板栗”、何炬河的土煙、綦江的“大紅袍”紅桔、潞西的“團圓果”柚桃等。各地都在加快發展。被列為四川省和全國糧食、棉花、油料、生豬、蠶繭、柑橘、大麻、油橄欖、麥冬生產基地縣,主要農副產品產量分別位居四川省前20位和全國100強縣。

三臺現有耕地1.245萬畝,林地1.1.968萬畝。有大型水庫1座,中型水庫2座,小型、二級水庫98座,可養魚7萬多畝,適宜發展糧、棉、油、桑、麻、糖、果。農業總產值和主要農副產品產量居全省前20位、全國前100位,灌溉水土達到DB 51/3361-2003標準。年產量為小麥156700噸,大麥20000噸,花生和油菜籽94700噸,玉米1700噸,紅薯11000噸,棉花12600噸,水果58200噸,水產品165438。生豬1.86萬頭,家禽21.8萬頭。胡蘿蔔、西紅柿、辣椒、大蒜、榨菜、土豆等蔬菜種類繁多,種植面積較大。可根據需要調整種植結構,擴大種植面積和產量。這些農副產品為大規模工業生產提供了豐富、優質、穩定的原料。

2007年6月8日65438+2月8日,中國食品工業協會花卉食品委員會命名三臺縣為“中國米棗之鄉”。2006年,國家質檢總局發布2006年第73號公告,批準三臺縣“福成麥冬”地理標誌保護。

工業

三臺縣工業發展勢頭良好。建南牌水泵、峨眉牌扳手、銅川牌豆豉、開河面粉廠的魔芋掛面、啤酒廠的辣醬、萬壽大曲酒、新都大曲酒等7個企業產品獲全國優秀產品,銅川牌大曲酒、子洲鹽水鴨等。西平及郊區絲廠的西蜀牌絲綢系列、電紡、多彩被套獲曼谷博覽會金獎,生絲遠銷日本、西歐、東南亞。形成了以電力、繭絲綢、五金機械、輕化工、食品為支柱的工業生產格局,30多種產品暢銷20多個國家和地區。1997工業產值216000萬元,工農業總產值之比為6:4。工業成為縣域經濟的有力支撐,工業產值已超過農業產值。三臺已初步形成紡織絲綢、食品加工、能源化工、機械制造四大產業集群。這些產業和產業集群有很大的縱向和橫向延伸的支撐空間。臺鉗、扳手、鋼圈、水泵、黃磷、棉紗、絲綢、生活用紙、水晶電子等產品不僅滿足國內市場,還遠銷西歐、北美、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

行政區劃2004年,三臺縣轄41個鎮(銅川、蘆溪、景福、富順、劉穎、西平、安珠、塔山、樂安、津市、官橋、新盛、顧靖、中泰、中新、石安、邱琳、建設、三元、萬安、妻漓江、龍樹等。幸福、老馬、金鼓、裏程、何炬、建中、端氏、夏新、鄭聲、雙升、雙樂、蕭中、高燕、金都、寶泉、曙光、運通、上新、廣利、謝赫、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