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旅游日记 - 美國人常調侃“鐵銹地帶”,美國密爾沃基市算鐵銹地帶嗎?

美國人常調侃“鐵銹地帶”,美國密爾沃基市算鐵銹地帶嗎?

“鐵銹地帶”(Rust Belt)最初指的是美國東北部-五大湖附近,傳統工業衰退的地區,現可泛指工業衰退的地區。

壹、形成原因

從定義上看,“鐵銹地帶”的形成與發達國家進入後工業化階段有關,但實際上“鐵銹地帶”形成的原因是復雜且多樣的,綜合來看大致有三個方面的原因:

1壹是產業結構的單壹導致產業優勢邊際遞減直至衰退。

第壹次工業革命發生於18世紀60年代至19世紀40年代,蒸汽動力的使用標誌——煤炭成為工業發展的主要能源,壹些煤炭資源十分充足的城市和地區發展起來,如英國的伯明翰、美國的匹茲堡以及德國的魯爾工業區等。在煤炭產業發展的推動下,煉焦行業、電力行業、鋼鐵行業甚至是化學工業都得到了長足的發展。然後,這種以煤炭能源為主導的產業發展模式在19世紀中期第二次工業革命後開始改變。內燃機的問世標誌著原油開始成為工業發展的主要能源,煤炭以及煤炭支撐的重工業優勢逐漸減弱,最終變成衰退行業。

2二是資源枯竭,區域環境持續惡化。

在這些城市高速發展的時期,資源被過度開采,造成壹定程度的資源枯竭。另外,在重工業的影響下,環境持續惡化,發展優先於環境的理念使得這些地區生態惡化的程度要遠高於其他地區,人們的生活和日常活動受到極大破壞,隨著人口的遷出,這些地區逐漸喪失了發展的活力。

3三是傳統發展模式阻礙創新以及技術更新。

“鐵銹地帶”壹開始因為運用最先進的技術,不僅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了相應的生產力,最終整個工業區的大多數企業都采用了同樣的技術,加工、制造以及銷售集於壹體。但是隨著世界經濟的不斷發展,技術呈現多樣化格局,經濟全球化引發了新的城市職能分工,產品設計、加工、制造以及銷售的地域格局被打破,“鐵銹地帶”由於依賴於原有的發展而阻礙了自我轉型的實現,最終使得整體技術逐漸老化,並走向衰退。

二、復興的成功案例

上述“鐵銹地帶”基本是全球眾多“鐵銹地帶”發展的縮影,但是在資源枯竭、環境惡化甚至是技術嚴重落後的情況下,這些城市和地區並沒有放棄發展的機會,相反,他們提出了不同的解決方案,並付諸實踐,最終,有的城市和地區擦亮了“鐵銹”,實現了復興,也有的城市和地區轉型失敗,依舊“銹跡斑斑”。藍裕文化工業旅遊策劃師認為成功案例值得借鑒,失敗案例也值得反思,避免重蹈覆轍。從歷史來看,藍裕文化工業旅遊設計師發現實現“鐵銹地帶”復興的城市和地區包括德國魯爾工業區、法國洛林區、英國伯明翰以及美國匹茲堡等,轉型失敗的典型例子是美國底特律。

1德國魯爾工業區:環境治理,推動新興產業

魯爾工業區曾是德國發展的“心臟”,工業增加值壹度占據德國總量的40%左右,以煤炭采掘為基礎,隨著煤炭的綜合運用,其煉焦、鋼鐵以及化工產業都得到發展。“二戰”之前,豐富的煤炭資源帶動了鋼鐵行業需求的快速增長,就業形勢良好,人民生活蒸蒸日上。“二戰”期間,魯爾工業區也為德國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物質補給。但是在戰爭結束後,戰敗的德國經濟雕敝,魯爾工業區蕭條的景象隨處可見,疊加前期過度開采,資源開始枯竭,單壹結構的重工業弊端逐漸暴露。很多煤礦、鋼廠開始倒閉,失業人數不斷增加。

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魯爾工業區開始了漫長的改革和轉型之路:20世紀60年代,當地政府制定了《魯爾發展綱要》,通過提供優惠政策和財政補貼對傳統產業進行清理改造,同時也投入了大量的財政資金進行基礎設施的改造。此外,還興建了大批高校和科研機構,特別是1965年建立魯爾大學、1968年建立多特蒙德大學,為地區下壹步發展奠定了基礎。

經過10年的發展,到了20世紀70年代,當地政府加大經濟和技術方面的支持,逐步建立包括健康、生物、物流等在內的新興產業。

20世紀80年代以後,當地政府充分發揮魯爾工業區不同行業的特點,形成各具特色的優勢行業。例如,魯爾區1989年提出“IBA計劃”,將獨立運作的博物館、休閑、景觀公園、購物旅遊等地區進行統壹開發,建成了覆蓋整個魯爾區的壹條“工業遺產之路”的參觀路線,使工業旅遊成為魯爾區的新經濟增長點。

經過40年的轉型調整,目前魯爾地區已經成為德國環境優美、適宜居住的地區,也形成了頗具特色和影響力的信息與通訊、納米材料、醫學技術及新能源、新材料和旅遊等高科技產業。

2英國伯明翰:保留傳統,構建多元化的產業體系

伯明翰是英國壹座典型的礦業城市,18世紀至19世紀,隨著工業革命的推進,原本就有制造業“家底”的伯明翰壹舉成為英國制造業的中心,迅速發展起龐大的冶金和機械制造工業,成為當時鐵路機車、蒸汽機和船舶的制造中心,在長達壹個半世紀的時間享有“世界工廠”的名聲。但是進入20世紀,煤炭資源的枯竭和經濟形勢的轉變使得伯明翰昔日風光不再。“二戰”期間,由於遭受了猛烈的轟炸,城市道路和工廠大量被破壞。“二戰”後英國經濟地位開始衰落,伯明翰經濟進壹步惡化。20世紀70年代以後,其失業率達到25%,另外,重工業的發展也使城市深受環境汙染和霧霾的影響。

從上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伯明翰開始從重工業向服務業轉型,對此當地政府制定了產業轉型方案:壹方面大力發展服務業,並提高服務業占整體國民經濟的比重;另壹方面深化制造業內部結構的調整,構建多元化的產業體系。在進行傳統行業的改造升級中,沒有對傳統行業進行全盤否定,對於紡織、采礦等行業實施逐漸淘汰政策,集中財力發展食品加工、機電以及汽車制造等極具潛力的行業,同時還保留了歷史悠久的行業,例如珠寶加工。

當地政府還不斷對工業區進行改造升級,大力發展會展、金融、旅遊、零售等服務產業,最終實現了向服務業轉型升級的目標。目前,伯明翰不僅是英國制造業的中心,也是世界知名的時尚新區,各類型國際工業、藝術展會頻繁不斷,服務業已然成為其支柱產業。

3美國匹茲堡:依靠高校帶動經濟

19世紀中期的匹茲堡是當之無愧的美國鋼鐵工業中心,同時也是全球領先的制造業中心,被譽為美國的“鋼都”。19世紀後期,美國加快西部開發,豐富的煤炭資源疊加源源不斷的勞動力為匹茲堡的發展提供了強勁的動力。但是進入20世紀50年代,以鋼鐵產業為中心的重工業給環境帶來了沈重的負擔。另外,進入20世紀70年代,美國經濟蕭條使得需求開始下滑,匹茲堡鋼鐵產業開始出現產能過剩的局面,而日本以及韓國鋼鐵行業的崛起進壹步加劇了匹茲堡鋼鐵產能過剩。面對嚴重的供需不平衡,匹茲堡鋼鐵企業開始大規模裁員,城市陷入衰退。

匹茲堡城市的轉型主要從環境治理入手。“二戰”結束後,當地政府開始推動城市發展的“三次復興計劃”。第壹次復興計劃始於“二戰”之後,匹茲堡開始致力於環境治理,大量工廠開始外遷。第二次復興計劃始於20世紀70年代,匹茲堡開始重視文化以及社區建設,大量鋼廠開始關閉裁員。但是美國經濟的衰退使得鋼鐵企業繼續受到沖擊,不斷高漲的失業潮使得政府開始轉變治理策略,由原先的環境治理為主的政策轉為實施地區經濟多元化戰略,促進新興產業的發展。第三次復興計劃使得匹茲堡的經濟基礎轉向教育、旅遊和服務業,尤其是醫療和以機器人制造為代表的高技術產業。

第三次復興計劃尤為關鍵,主要推動力就是教育資源的興起。大學作為城市的東道主,歡迎各類型企業進入,並將其介紹給開發、研究、技術以及教育行業的其他企業。隨著教育資源優勢不斷擴大,大學對城市經濟的貢獻也越來越大,例如,匹茲堡大學醫療中心已成為賓夕法尼亞州西部就業機會的最大提供者,雇員高達5萬人,比鋼鐵工業鼎盛時期的雇員還要多。

時至今日,匹茲堡從壹座鋼城轉變成壹個高科技研發中心,尤其是在綠色技術、教育培訓以及研發領域都取得了長足進展,權威性的經濟刊物EIU把匹茲堡列為了“全美最適宜居住的城市”。

三、復興的失敗案例

底特律的輝煌與汽車產業息息相關,憑借工業的發展,其形成了十分巨大的工業產能,疊加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底特律人口迅速擴張,成為美國乃至世界的汽車工業之都。“二戰”期間底特律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二戰”之後底特律的汽車工業從技術水平到設計水準均大幅度提高。20世紀60年代初,底特律進入全盛期,成為全球最大的制造業中心。但是隨著民權運動的興起,底特律的白人逐漸失去安全感,開始成批向城外遷移,商業和金融也開始大量撤出,資金不斷外流,而石油危機也重創美國汽車工業,日本、歐洲等汽車制造商的崛起更對美國汽車制造業形成了威脅。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再次重創底特律,通用、福特等企業跌入谷底,城市失業率達到18%,遠高於全國水平。在改革過程中,當地政府過分依賴於汽車產業,認為經濟可以解決壹切問題,底特律的城市結構、產業布局都是以汽車制造的需求為先導。這種單壹的汽車制造業和基礎設施先行的模式,遇上了20世紀80年代經濟全球化浪潮下美國汽車業的全球化生產布局,最終導致底特律錯失改革和轉型的時機。

四、對我國的啟示

東北地區作為中國的老工業基地,近年來經濟下行壓力不斷增大,不僅引發了市場的持續關註,同時也引起了如何借鑒國外“銹帶復興”成敗經驗來振興東北的討論。但是東北地區的轉型升級絕沒有那麽輕松和簡單。東北三省人口過億,面積兩倍於法國,工業底子不差,農業堪比烏克蘭,有齊備的產業鏈條。但是在東北地區發展的過程中,重工業比重過大,龐大的資產沈澱註定了東北地區經濟的轉型是痛苦而艱難的。“振興東北”早在2004年就被提出,盡管提供了大量的資金和技術支持,但東北地區經濟遲遲沒見起色。2016年提出到2020年,東北地區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上取得重大成果,在此基礎上再用10年左右時間,實現全面振興。

結合國外“銹帶復興”以及當前中國經濟的實際情況來看,藍裕文化工業旅遊設計師認為當前東北地區首先應該加大人才吸引力度,同時要以高校為平臺,加大人才的培養,為經濟轉型打下堅實的基礎。其次,積極響應國家擴大內需的號召,加大對新興產業發展的支持力度,催生新供給、釋放新需求。例如吉林通化市依托資源優勢,用20年時間造出壹個千億級的醫藥健康產業,為東北老工業基地轉型升級探索出壹條“綠色道路”。最後,積極與發達省市對接,通過合作解決國企改革,盤活沈澱資產,加快先進制造業發展等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