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旅游日记 - 乾潭鎮的旅遊資源

乾潭鎮的旅遊資源

1)烏龍山脈逶迤雄偉。乾潭鎮城區位於山間盆地中,其南面即為氣勢磅礴的烏龍山。烏龍山系天目山支脈昱嶺山的東南脈,主峰高909.7米,因其逶迤雄偉,矯若遊龍,巖石烏黑而得名。作為嚴陵名山,烏龍山山勢陡峻,氣勢雄偉;山上植被茂密,空氣清新,自古就是避暑休養的場所。宋·範仲淹曾有詩雲:“瀟灑桐廬郡,烏龍山靄中,使君無壹事,心與白雲空”。建德市風景旅遊局已編制《烏龍山總體規劃》,將烏龍山定為佛教文化旅遊區。

2)七裏瀧風光如畫。從建德市梅城鎮至桐廬富春江鎮的富春江水面,俗稱七裏瀧。而七裏瀧的大部分水體在乾潭鎮境內。七裏瀧是著名的峽谷風光,“兩岸夾峙,壹江如帶,中流鼓棹,帆飛若駛。兼有江水澄清,錦鱗遊泳,時有漁歌 乃,山谷相應。”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七裏揚帆”景觀。

3)港灣眾多,瀑布如練。七裏瀧水域有眾多支流,從而形成部分水灣。全長34公裏的胥溪自西流至乾潭鎮胥口流入七裏瀧,坌柏溪自南經坌柏村註入七裏瀧。在溪江匯合處,形成壹個個野逸的港灣,如:子胥灣、江南灣、坌柏灣等;坌柏溪上有東源與西源兩條支流,溪流中段有葫蘆、桃花、高梅等瀑布;七裏瀧北岸尚有龍門坎等瀑布。這些港灣、瀑布形態各壹,風光旖旎,既可遊覽,又可為開展度假休養旅遊創造了環境意境。

4)林木蒼翠,植被錦繡。富春江國家森林公園的核心區域在乾潭鎮境內,因此乾潭鎮稱得上是“錦峰繡嶺,山水之鄉”。乾潭鎮森林覆蓋率為79%,森林總面積為170629畝。受亞熱帶中部季風氣候影響,適宜針闊葉混交林生長。常綠闊葉林以青岡、苦儲、楠木等樹種為主,針葉林主要以馬尾松、杉木、柏木等人工林為主,此外還有楓香、青檀、杜鵑、白櫟等樹種,構成了滿目青山、蒼翠欲滴的植物景觀。

5)豐富的地質景觀。由於地球內力作用、流水侵蝕作用、重力崩塌作用、風化作用、流水磨蝕作用、溯源侵蝕作用等產生的諸如巖石結晶體、瀑布、巨巖、峭壁、河口、溪流、峰巒、河谷等地質景觀在本區分布十分豐富。如:坌柏灣內東源分布著數平方公裏呈柱狀節理的凝灰巖晶體(中酸性英安質晶屑凝灰熔巖),屬於十分罕見的地質現象,具有很高的風景旅遊價值和科普價值;又如:七裏瀧北岸的獅子巖,高大雄偉酷似壹只雄獅,也頗有風景旅遊利用價值。

6)富春江國家森林公園。“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富春江國家森林公園是1995年7月經林業部批準建立的,面積90平方公裏。西接新安江千島湖,東連富春江嚴子陵釣臺,是富春江——新安江——千島湖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以“山青、水清、史悠、境幽”為特色。2005年5月景區被國家綠化委員會辦公室授予“全國綠色通道示範段”,在旅遊界有“綠色長廊”之譽。

富春江國家森林公園規劃為六大景區,即梅城、江南、瀧江、烏石灘、烏龍山、萬松林風景區以及50多個風景點。現已開發的有七裏揚帆、葫蘆飛瀑、子胥野渡、江南村、木蘭園、雙塔淩雲,梅城仿古壹條街以及玉泉寺、七郎廟等旅遊景點。富春江國家森林公園是森林的世界,有木本植物642種,屬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區。放眼望去,“兩岸畫山相對出,壹脈秀水迤邐來”。廣袤的森林郁郁蔥蔥,碧綠的江水微波蕩漾,多樣的植物資源,帶來豐富多彩的森林景觀。

富春江國家森林公園不僅自然風光秀麗,而且人文景觀十分豐富。古鎮梅城,曾為嚴州府,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曾為該地政治、文化、經濟、交通的中心,歷史上孫權、謝靈運、孟浩然、劉長卿、李白、杜甫、陸遊、範仲淹等各代州官縣令、名人墨客都曾留下瑰麗的詩篇和絢麗的畫卷,現已在南峰塔下建有“先賢堂”和碑刻詩廊。宋江平方臘,阮小二、孟康戰死烏石灘;宋公明大戰烏龍嶺,唐朝陳碩真領導農民起義,方臘點將臺,伍子胥過胥江隱居躬耕等古跡傳說都曾發生在這裏。烏龍山氣勢磅礴,古代曾有寺廟庵館百座,現存的玉泉寺氣勢恢宏,常年香火不斷,已成當地佛教文化中心。“九姓漁民水上婚禮”、江南村民間藝人保存的“木偶戲”已被例為遊人喜愛的重要旅遊文化節目。 乾潭鎮的人文旅遊資源主要體現在名山、名江、名詩、名跡、古墓等方面。

1)名山——烏龍山。

“天下名山僧占多”。作為嚴陵名山,烏龍山自唐朝以來,壹直是佛教勝地;同時,烏龍山又稱為“小齊雲”,歷代為道教活動場所……佛道並存,數百年來,留下了眾多的宗教遺跡。雖然,大多廟宇道觀,在梅城鎮境內,但婺劇中典型劇目《僧尼會》的故事卻發生在乾潭鎮境內。

2)名江——七裏瀧。

七裏瀧優美的風光和豐富的人文遺跡,吸引了南北朝、唐朝和以後各代的許多著名的文人墨客前來遊歷,留下了眾多膾炙人口的壯麗詩篇和歷史畫卷。光唐朝就有126名詩人寫下了500多首詩篇。七裏瀧不僅僅是壹條山水長廊,而且是壹條歷史長廊和文化長廊。該水路現又成為“浙西唐詩之路”。歷代詩人在此留下許多名篇、名句。如:“石淺水潺 ,日落山照曜”(南北朝·謝靈運)、“千仞寫喬木、百丈見遊鱗”(南北朝·沈約)、“起坐魚鳥間,動搖山水影”(唐·崔顥)、“七裏峽天遠,千重元水寒”(宋·梅堯臣)、“鳥聲青嶂裏,人溶翠微中”(元·鮮於樞)、“洲前風度千帆影,谷中春藏萬樹花”(明·董其昌)、“名山蜿蜒勢猶龍,蘭若高臨遠近峰”(清·戴廷槐)等。這些詩篇,縱貫歷代,既是乾潭山水的真實寫照,也是美妙的旅遊吸引物。此外,元代黃公望、明代唐伯虎等眾多畫家以山水為藍本,創作了許多中國畫,其中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被譽為“國寶”。

3)名跡——子胥野渡

。位於七裏瀧北帶,胥溪入口處。這裏群山環抱,江面較為開闊,渡口有石壁危立,上有摩崖石刻“子胥渡”三個大字,相傳乾潭為吳越二國的分界線,為春秋時伍子胥經此乘舟投奔吳國的渡口遺址。伍子胥在乾潭壹帶留有眾多的遺跡。如:他經過的嶺,叫“胥嶺”,休息過的石洞叫“胥嶺洞”,吃早午飯的地方稱“早午嶺”,躬耕過的村叫“胥村”,進出過的溪流叫“胥溪”,下舟去吳的渡口,叫“子胥渡”……現在的乾潭鎮所在地,就是歷史上的“胥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