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旅游日记 - 蘇州旅遊景點烏鎮介紹 蘇州烏鎮在哪個城市

蘇州旅遊景點烏鎮介紹 蘇州烏鎮在哪個城市

烏鎮著名的景點

烏鎮著名的景點是:

1、烏鎮東柵

烏鎮中市、東柵旅遊景區的遊程達2公裏,由東柵老街、觀前街、河邊水閣、廊棚組成,自東往西復往東,依次是傳統作坊區、傳統民居區、傳統餐飲區、傳統商鋪區和水鄉風情區。傳統文化區,主要景點有茅盾故居、林家鋪子、立誌書院等。

2、茅盾故居

茅盾故居是嘉興市迄今唯壹的中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坐落在烏鎮市河東側的觀前街17號,四開間兩進兩層木結構樓房,坐北朝南,總面積450平方米。

3、夏同善舊宅地

夏同善舊宅地的大廳中高懸壹幅官員的畫像,其人身著清朝官服,頂戴花翎壹應俱全。其宅第為夏同善的外祖父家,其中還有壹段與《楊乃武與小白菜》有關的故事。

4、修真觀古戲臺

戲臺是道觀的附屬建築,建於清乾隆十四年(1749),與修真觀壹樣屢遭毀損,但1919年的那次修繕後,便壹直保持到今天。戲臺占地204平方米,北隔觀前街與修真觀相對,南臨東市河,東倚興華橋。戲臺為歇山式屋頂,飛檐翹角。

臺為兩層,底層用磚石圍砌 ,進出有邊門和前門。邊門通河埠,底層後部有小梯通樓臺,亦可通過翻板門從河埠下到船裏。樓臺分前後兩部分,後部是化妝室,雕花矮窗,寬敞明亮;前部是戲臺,正對廣場。

5、匯源當鋪

在應家橋和南花橋之間,五開間的門面,樓上樓下,1.8米高的櫃臺。據《烏青鎮誌》記載,烏鎮典當行最多時達13家,太平天國前還有7家。到了1931年,只有匯源當1家還支撐著,到了日寇入侵之前,典屋也只出不進,不久即告停業。自匯源當關門大吉,烏鎮典當行的歷史便劃上了句號。

百度百科-烏鎮古鎮

烏鎮有哪幾個景點必去的

烏鎮必去的三大景點。

烏鎮必去的三大景點為:西柵、東柵和木心美術館。

1.西柵。西柵以原汁原味的水鄉風貌和千年積澱的文化底蘊成為江南古鎮中的佼佼者,是壹個5A級景區。如果說東柵是恬淡的,那麽西柵就是濃郁的。尤其是西柵的夜景,如果說錯過了西柵的夜景,整個行程是不完整的。

2.東柵,東柵以河成街,街橋相連,依河築屋,水鎮壹體,體現中國古典民居以和為美的人文思想。東柵生活氣息濃厚,有豐富的民俗和歷史內涵。除了有皮影戲館、三白酒作坊、修真觀、茅盾故居等景點,還能看拳船(船上耍!

3.木心美術館,木心是壹位詩人,生於烏鎮,逝於烏鎮。他的代表作有《文學回憶錄》、《雲雀叫了壹整天》等,木心是烏鎮的文化底蘊來源之壹,是許多人不遠千萬裏追來的理由。木心美術館是他畢生心血與美學遺產。這不僅是壹座收藏過去時的美術館,而且是向未來開放的精神指向和學術空間。

烏鎮景點介紹

東柵區,2001年,烏鎮保護開發東柵工程東柵景區正式對外開放,壹期景區面積約0.46平方公裏,保護建築面積近6萬平方米,是中國著名的古鎮旅遊勝地。景區遊程達2公裏,由東柵老街、觀前街、河邊水閣、廊棚組成,工程全部完工後,東柵景區占地面積約為1.98平方公裏,設有十多個景點。西柵景區,西柵位於烏鎮西大街,毗鄰古老的京杭大運河,並有公路直通江蘇、蘇州和桐鄉市區,交通十分便利,與東柵以旅遊觀光為主題不同,西柵打造的是商務旅遊、休閑度假為主。西柵景區占地4.92平方公裏,縱橫交叉河道9000多米,需坐渡船出入,有古橋72座,河道密度和石橋數均為全國古鎮之最,景區內保存有精美的明清建築25萬平方米,橫貫景區東西的西柵老街長度達1.8公裏,兩岸臨河水閣綿延1.8公裏余。景區北部區域則是五萬多平方米的天然濕地。江南百床館,江南百床館,是中國第壹家專門收藏、展出江南古床的博物館,坐落在烏鎮東大街210號,又稱趙家廳,面積約1200多平方米,內收數十張明、清、近代的江南古床精品。館內第壹展廳陳列的有:明·馬蹄足大筆管式架子床等,采用木架構造形式,強調家具形體的線條形象;第二展廳的有清·拔步千工床等床,用料為黃楊木,長217公分,深366公分,高292公分,前後***有三疊,此床歷時3年方才雕成,用工千余,故有其名。江浙分府,江浙分府明代稱浙直分署,是烏鎮歷史上特有的壹個政府機關。職掌巡鹽捕盜,兼理地方詞訟,俗稱二府衙門。自明朝嘉靖間設立,至民國初撤銷,幾經革復,數易其址,歷時三百七十余年。江南民俗館,展示了晚清至民國時期烏鎮民間有關壽慶禮儀、婚育習俗和歲時節令等民俗。蠟像塑出婚喪嫁娶的話劇。衣俗廳以實物、蠟像、照片等不同手段展示百余年前江南民間穿著習俗。節俗廳通過壹年不同節氣中烏鎮人不同的生活習俗,比如春節拜年、元宵走橋、清明香市、立夏秤人、端午吃粽、水龍大會、天貺曬蟲、中元河燈、中秋賞月、重陽登高、冬至祭祖等,展示江南水鄉。婚俗廳以喜堂拜堂為中心,通過新人、媒婆、父母等人物以及花轎、嫁妝等實物展示婚慶的熱鬧場景。壽俗廳以老人祝壽為主題,通過廳堂的吉慶實景和字畫、壽幛、壽桃、壽面等特有的做壽物品。江南木雕陳列館,這裏原是東柵徐家的豪宅,又名百花廳,以其木雕精美而聞名。的正室偏屋內更陳列了豐富的中國古代木雕精品器件。木雕館裏的木雕取材豐富,有“八仙過海”、“郭子儀祝壽”等民間傳說,有“打漁”、“鬥蟋蟀”、“敲鑼打鼓”等生活場景,也有“龍鳳呈祥”、“松鼠吃葡萄”、“梅蘭竹菊”等傳統圖樣,刻畫出具有江南地方特色的民俗風情。茅盾故居余榴梁錢幣館,余榴梁,土生土長的烏鎮人,錢幣收藏大家,著有《中國花錢》、《中國鑒賞與收藏》、《錢幣》、《錢幣漫談》、《錢幣學鋼要》、《世界流通鑄幣》等十多部學術專著。他苦心集藏四十年,擁有世界上2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歷代錢幣近26000余種,其中有金屬流通貨幣、紙幣、花錢等,材質有金、銀、銅、鐵、錫、鋁、鉛、銻、陶、鎳、紙、竹、骨、琉璃、塑料等15種,上起夏商,下至現代。文昌閣,立誌書院門前河埠上有壹幢樓閣,名文昌閣。書院與閣之間,僅隔壹條不寬的觀前街。舊時讀書人到文昌閣,壹般都有下人陪同乘坐小船前來。小船就泊在閣下的河埠邊,讀書人上樓,下人就在過道兩旁的長凳上坐著等候。修真觀,修真觀在烏鎮中市。北宋鹹平元年(998年),道士張洞明在此結廬,修真得道,乃創建“修真觀”。修真觀與蘇州玄妙觀、濮院翔雲觀並稱江南三大道觀,地位極為崇高。修真觀***設三進,壹進為山門,二進是東嶽大殿,三進為玉皇閣;兩邊分設十殿閻王、瘟元帥、財神等配殿;山門前的廣場也依舊開闊宏暢。修真觀的山門正門上方掛有壹特大算盤,下方書對聯壹副:人有千算,天則壹算,極具警世意味。茅盾故居,茅盾故居是嘉興市迄今唯壹的中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坐落在烏鎮市河東側的觀前街17號,四開間兩進,層木結構樓房,坐北朝南,總面積約450平方米。故居分東西兩個單元,是茅盾的曾祖父分兩次購買。故居包括臥室、書房、餐廳等建築,其家具與布置仍是茅盾當初居住時的樣子。古戲臺,修真觀戲臺是道觀的附屬建築,建於清乾隆十四年(1749),與修真觀壹樣屢遭毀損,但1919年的那次修繕後,便壹直保持到今天。戲臺占地204平方米,北隔觀前街與修真觀相對,南臨東市河,東倚興華橋。戲臺為歇山式屋頂。臺為兩層,底層用磚石圍砌,進出有邊門和前門。邊門通河埠,底層後部有小梯通樓臺,亦可通過翻板門從河埠下到船裏。樓臺分前後兩部分,後部是化妝室;前部是戲臺,正對廣場。匯源當鋪在應家橋和南花橋之間,五開間的門面,樓上樓下,1.8米高的櫃臺。據《烏青鎮誌》記載,烏鎮典當行最多時達13家,到了1931年,只有匯源當1家還支撐。當鋪四周有高墻圍護,靠外墻腳均用壹人頭高的條石築就,使盜賊無法翻墻、掘洞,更有高出屋頂的更樓有人日夜_望。大門用不易著火的厚實的銀杏木制成,外包鐵皮,內有堅實的門閂、落地閂。進門有關帝堂,以示忠義為本,兼有驅除邪惡的企求。頭埭為店廳,是收兌典物的交易場所,除匯源當外都設有高櫃臺、木柵欄。當典物者遞上衣物後,聽憑當裏朝奉居高臨下吆喝開價,低人壹頭。後埭是庫房,為了防火,埭與埭的舍房各不相連,庭院中放了不少挑滿水的七石缸,稱之為“太平缸”。匯源當是徐東號第九世孫徐煥藻(茗香)於道光年間創辦的。

烏鎮在什麽地方?

烏鎮簡介經度120.54 緯度 30.64

烏鎮是江南四大名鎮之壹,是個具有六千余年悠久歷史的古鎮,曾名烏墩和青墩,全鎮轄13個社區居委會和18個行政村。烏鎮地處浙江省桐鄉市北端,西臨湖州市,北界江蘇吳江縣,為二省三市交界之處。烏鎮原以市河(車溪)為界,分為烏青二鎮,河西為烏鎮,屬湖州府烏程縣;河東為青鎮,屬嘉興府桐鄉縣。解放後,市河以西的烏鎮劃歸桐鄉縣,才統稱烏鎮。陸上交通有縣級公路姚震線貫穿鎮區,經姚震公路可與省道鹽湖公路、國道320公路、318公路、滬杭高速公路相銜接。烏鎮距桐鄉市區13公裏,距周圍嘉興、湖州、吳江三市分別為27公裏、45公裏和60公裏,距杭州、蘇州均為80公裏,距上海140公裏。從杭州出發走高速公路壹個多小時的車程。 烏鎮烏鎮是典型的江南水鄉古鎮,素有“魚米之鄉,絲綢之府”之稱。壹條流水貫穿全鎮,它以水為街,以岸為市,兩岸房屋建築全面向河水,形成了水鄉迷人的風光。水中不時有烏篷船依呀往返;岸邊店鋪林立叫賣聲不絕於耳。

烏鎮工業以農副產品加工和成衣制造、出口為特色。耕地6萬余畝,是全國糧食主產區之壹。烏鎮自來水覆蓋率達100%,有廣播電視站及市級醫院、精神病專科醫院、衛生院及戒毒所。水上客運碼頭、汽車站、禽蛋專業市場、小商品市場及垃圾填埋場各壹個,農貿市場3個,占地50畝和15畝的停車場各壹個。全鎮***有圖書館(室)16個,文化站,電影放映隊各壹個。***有學校7所,在校學生約6400多人。

1991年,烏鎮被評為省級歷史文化名城,1999年開始古鎮保護和旅遊開發工程,2000年推向市場,獲得巨大成功,現烏鎮景區已被評為國家AAAA級景區,是全國20個黃金周預報景點之壹。 [編輯本段]歷史演變烏鎮古名烏墩、烏戍。

烏墩之”墩”,王雨舟在《二溪編》中說“烏鎮古為烏墩,以其地脈墳起高於四曠也”,解釋得已夠明白。但何以稱“烏”呢?有很多種說法。壹說是“越王諸子爭君長海上分封於此,遂為烏余氏,故曰烏墩”;壹說“因土地神烏將軍而名烏”;壹說“烏有烏陀古跡,青有昭明青鎖”,故有烏、青之名。此數說前人都提出異議,以為或無證,或附會,或缺乏歷史常識,盧學博編修《烏青鎮誌》時已詳加批駁。同時,他提出壹個較為合理的說法,這個說法是在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鄉賢在《烏青文獻》中提出的:“烏墩、青墩之名,其從來遠矣大都江山自開辟以來,何有其名字?皆世諦流布相承耳,如‘齊魯青未了’,‘澄江靜如練’,是為山水傳神寫照語也。烏青之義蓋類此。”

烏鎮烏鎮是河流沖積平原,沼多淤積土,故地脈隆起高於四曠,色深而肥沃,遂有烏墩之名。其實,這類地名在當地並不鮮見。距烏鎮9公裏處有壹村叫紅墩,其鎮誌上說:“紅墩在鎮西,地脈墳起,厥土赤壤,村以是名。”又旁有壹村名紫墩,就是因為多紫色石土的緣故。紅墩、紫墩的命名為烏墩名稱的傳神寫照說提供了現實的佐證。

春秋時期,烏鎮是吳越邊境,吳國在此駐兵以防備越國,“烏戍”就由此而來。(李樂在《烏青鎮誌》中說:“鎮,周屬吳,吳戍兵備越名為戍。”“烏鎮古謂之烏墩,後因吳越錢_王戍兵於此,稱烏戍,今名烏鎮。”但他顯然將錢_王之“吳越”與春秋之“吳越”弄混淆了。在正式的行政建制稱謂中,自唐之後,烏鎮沒有再稱“烏戍”的史實。且錢_王之吳越國的北方疆界遠達常熟,烏鎮相對內陸,故此說顯有不通。

秦時,烏鎮屬會稽郡,以車溪(即今市河)為界,西為烏墩,屬烏程縣,東為青墩,屬由拳縣,烏鎮分而治之的局面由此開始。至於青墩之“青”的來由,王雨舟在《二溪編》中指“恐與烏接壤故以青為別。”

唐時,烏鎮隸屬蘇州府。唐鹹通十三年(872)的《索靖明王廟碑》(朱洪撰並書,吳曄篆額)首次出現"烏鎮"的稱呼,此前無據,這壹時期的另壹塊碑《光福教寺碑》中則有"烏青鎮"的稱呼。烏鎮稱"鎮"的歷史可能從此開始,當時,鎮地置有鎮遏使的官職。

元豐初年(1078),已有分烏墩鎮、青墩鎮的記載,後為避光宗諱,改稱烏鎮、青鎮。(南宋宋光宗登基,他的名字是個怪僻字,豎心旁加個“享”,念“敦”,於是天下念“敦”的字全不能用,自此之後烏墩就定稱為烏鎮。)

1950年5月,烏、青兩鎮合並,稱烏鎮,屬桐鄉縣,隸嘉興,直到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