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旅游日记 - 洱海生態走廊的經濟效益

洱海生態走廊的經濟效益

文化旅遊頭條新聞(含媒體記者何文/圖)為持續聚焦雲南豐富多彩的文化旅遊資源,助力雲南旅遊業高質量發展,中國國際旅遊交易會(以下簡稱“旅交會”)即將到來。7月6日,由旅交會雲南執委會新聞宣傳組牽頭的2022中國國際旅遊交易會新聞宣傳系列活動走進大理洱海生態走廊。

洱海是大理人的“母親湖”,是大理人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也是大理的壹張靚麗名片。近年來,為落實“碧水青山是無價之寶”的發展理念,大理洱海生態廊道建設工程在集約化建設中初見成效。如今的大理洱海生態廊道,湖水清澈碧藍,與藍天融為壹體,上海菜花隨波漂浮在水面,展現出洱海水質優良,綠樹成蔭,鳥語花香,遊客在平坦的道路上悠閑地騎著自行車,壹派寧靜歲月的美好景象。

據了解,洱海生態廊道作為洱海保護和治理的重要項目,涵蓋790多公頃的生態修復和濕地建設,129公裏的環湖生態廊道和多個環境監測站,涉及完善30公裏汙水管網和5個具有濕地修復功能的科研實驗基地。是洱海周邊湖濱緩沖帶和湖濱帶的生態修復和濕地建設,具有完整穩定的生態系統結構,可以進行自我循環和可持續發展。洱海生態走廊按照“以恢復、完善、強化洱海生態為主,兼顧健身保健和大理文化體驗”三大功能進行規劃建設。

大理蒼洱投資建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苗瑞琦介紹,生態廊道工程設計過程遵循“生態優先、生態安全、統籌規劃、系統治理”的設計原則,緊緊圍繞“凈化入湖汙染、改善洱海水質、保障水源安全、改善洱海生態”的目標,遵循自然演替規律,采取“人退湖進”,圈定洱海周邊保護體系,構建洱海周邊生態安全格局。洱海生態廊道建成後,有效減少了入湖汙染負荷,改善了洱海水質,提高了洱海水生態系統的生物多樣性和穩定性。

此外,不斷提高遊客的安全感、舒適度和滿意度,為旅遊服務、旅遊管理和旅遊營銷註入“智慧”。洱海生態廊道在牢牢把握新時期國家對洱海保護管理新要求新任務的基礎上,進壹步推進數字化建設,用數字技術“嫁接”傳統旅遊,設置廊道智能系統、無人駕駛機車、智能“碳中和”公廁等智能化產品。

其中,廊道智能系統實現了壹張網絡的通信感知、壹張地圖的綜合管理、壹體化的運營服務、壹池數據資產,方便遊客,並與廊道周邊村莊的振興相融合,完善周邊基礎設施,整合引導周邊民宿、餐飲、娛樂等,滿足遊客需求,在壹定程度上促進廊道周邊村莊的經濟發展。

“希望走廊上的巨大客流通過智能化、精準化,精準分流到鄉村經濟,形成走廊與鄉村振興的融合。”苗瑞琦表示,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讓全民享受到洱海保護的成果。他也希望在享受成果的同時,全民保護洱海水域生態安全的理念也能深入人心,真正實現人與自然的共存發展。

下壹步,項目全面建成後,洱海生態走廊將與大理鄉村振興相結合,成為表達愛的最佳場所。在洱海保護相關規定的前提下,重點培育婚紗攝影、目的地婚禮、科普研究等產業,開展相關節慶、賽事、活動等。,從而豐富業態,使洱海生態走廊真正成為生態之路、健康之路、文化之路、富裕之路。

《同文》編輯

審計方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