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旅游日记 - 怯相聲的來源

怯相聲的來源

天津電視臺《托起明天的太陽——1996年春節文藝晚會》,錄編了著名相聲演員李伯祥、杜國芝表演的傳統段子《怯算命》1。

李伯祥的表演,吸收了李潔塵及其弟子趙心敏的表演精華,結合自身的特點,迎合當今青年觀眾快節奏的要求,整理排演了這個段子。演員摹擬逼真,觀眾的掌聲、笑聲不斷。這掌聲和笑聲,無疑是觀眾和演員站在壹起,對近年來如死灰復燃的迷信之風,進行了有力的抨擊和鞭笞。瞎子“算”的卦漏洞百出,矛盾重重,不能自圓其說,把這種騙人的伎倆揭露得淋漓盡致。不知觀眾是,否理解《怯算命》的主題思想,並非停留在諷刺算命的瞎子上,而是通過這個冒牌算命人的表演,揭露了不懂裝懂,耍盡伎倆,“見錢眼開”的騙子行徑.,頗具現實意義。

《怯算命》既然是思想性很強的傳統節目,又倍受觀眾歡迎,為什麽到今天才和廣大電視觀眾見面呢?究其原因是在這個“怯”字上。帶“怯”字的相聲很多,我們不妨統稱為“怯相聲”。“怯相聲”三、四十年代曾有過壹段輝煌,曲目足有三十多段,題材廣泛,劇場效果火爆,它沾了這個“怯”字的光。建國後,劇場演出及電臺廣播中,“怯相聲”幾乎銷聲匿跡了,其原因也是受“怯”的“株連”。

“怯”的本義之壹,是舊時北京人對地方音的貶稱,謂之“怯口”。“怯”的引申義則是內行人對外行人(包括城裏人對鄉下人)的蔑視與貶低,謂之“怯貨”、“怯勺”等。“怯相聲”的含意也未出乎其本義與引申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