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装修公司 - 令人驚嘆的二十四節氣

令人驚嘆的二十四節氣

初春,紅白梅花映襯著黑色的木屋;漫長的夏天,斑駁的陽光灑在綠色的竹葉上;向日葵在初秋盛開...近日,壹組令人嘆為觀止的24節氣圖片在網上瘋傳,其中包括四季美景,每壹張都很美,受到網友熱議。這組照片的作者是上海80後女醫生“青劍”,愛好旅遊和攝影的消化科醫生周潔(@青劍簡)。她二十四節氣中的地點,遍布中國11省份,北有黑龍江,南有福建,西有西藏。“春天的節氣大多以江南水鄉風光為背景,而冬天的節氣大多取自北方。靈感來源於偶然看到日本壹個拍攝二十四節氣照片的網站,從兩年多拍攝的照片中挑選制作了這組圖片。

“二十四節氣主要反映我國黃河流域自然現象的季節氣候和農耕季節特點。只選擇江南的畫面肯定是不夠的。”為了更準確地表現二十四節氣,清竹簡北拍黑龍江,南拍福建,西拍西藏,涉及省份多達11。"只有走遍中國,我們才能充分感受二十四節氣."青劍說。其中壹首《夏》取自江蘇太倉。這張圖的內容很簡潔。圖中低垂的柳條壹動不動,墨綠色的柳葉讓人知道現在是盛夏。

遠處畫面背景模糊的白墻灰瓦,壹眼就把人帶到了江南水鄉寧靜的夏日,讓人不可避免地沈醉在水邊樹蔭下的清涼。喜歡攝影和旅行,青鑒去過中國很多地方,江蘇是她經常去的地方。“江南水鄉的獨特魅力吸引著我壹次又壹次來到這裏。

去年夏天,我和我的朋友碰巧去了太倉的沙溪。那壹天,烈日炎炎,無風無浪,但柳樹掩映下的海濱卻清涼爽口,實在令人嘆為觀止。“清澗說她用普通器材拍的照片,因為照片的內容是她用真實的感受和情感拍的。”可能這也是這麽多網友共鳴的原因吧。"

二十四節氣:立春、下雨、驚蟄、春分、清明、谷雨、長夏、小滿、芒種、夏至日、小暑、立秋、初暑、白露、秋分、寒露、初霜、立冬、小雪、大雪、冬季至日、小寒、嚴寒。

二十四節氣起源於黃河流域。早在春秋時期,我國古代先賢就設定了仲春、仲夏、仲秋、仲冬等四個節氣,並不斷改進和完善。到秦漢時期,二十四節氣已經完全確立。公元前104年,鄧萍撰寫的《太初歷》正式在歷中設定了二十四節氣,並明確了二十四節氣的天文位置。二十四節氣是我國勞動人民的原始文化遺產,它能反映季節的變化,指導農事活動,影響千家萬戶的日常生活。

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壹個節氣。

“李”的意思是“開始”。中國以立春為立春,立春是太陽在2月4日或5日達到315度的壹年。根據歷史文獻記載,中國歷代的春節儀式都是盛大的。此時,立春已經超越了農歷二十四節氣中只標記節日和氣候的功能,而已經被視為壹個節日。因此,許多在立春前後舉行的活動和民俗在歷史上演變而來,如"春嬰"、"春鞭"、"春卷"、"打春"、"春酒"、"春牛"。

雨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個節氣。

每年2月19左右,太陽經度達到330度時,就是二十四節氣的雨。此時氣溫升高,積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名雨。雨水節氣壹般從2月18或19開始,到3月4日或5日結束。雨和谷雨、小雪、大雪壹樣,都是反映降水的節氣。到了雨節,出嫁的女兒帶著禮物回去看望父母。生過孩子的女人,壹定要帶上肉罐頭、椅子等禮物,感謝父母的恩情。對於懷孕時間不長的女性,媽媽會為她們縫制壹條紅色的褲子,貼身穿著。據說這樣可以讓他們盡快懷孕生子。

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

每年的3月5日或6日,太陽到達黃經345度時,就是起床的時刻。此時氣溫迅速回升,春雷漸萌。叫醒電話意味著天氣轉暖,春雷開始響起,喚醒了蟄伏在地下冬眠的昆蟲。蟄的意思是躲起來。叫醒電話象征著二月的開始。它會把所有冬眠的蛇、昆蟲、老鼠、螞蟻都吵醒,家裏的爬蟲、螞蟻也會起來四處尋找食物。因此,在古代,人們會用熏香和艾草熏住所的四個角落,以驅除蛇、蟲、蚊、鼠和黴味。久而久之,逐漸演變成打不開心的人耳光,趕走黴運的習慣,也就是“打小人”的前身。

春分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四個節氣。

每年3月20日(或21)開始,4月4日(或5日)結束。春分始於每年陽歷的3月20日或21日,太陽到達黃經0度(春分)。晝夜長短壹般,正好是春天第90天的壹半,所以叫“春分”。“春分吃春菜”。“春菜”是壹種野生莧菜,村民稱之為“春蒿”。春分當天采集的春菜,壹般在家裏和魚片壹起熬制,稱為“春湯”。

清明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五個節氣,中國。

每年的陽歷是4月5日左右。清明節的習俗豐富有趣。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慢跑、蕩秋千、打蹴鞠、打馬球、插柳等壹系列習俗和體育活動。

谷雨位於二十四節氣表中的第六個節氣。

這是春天的最後壹個節氣。此時田中的秧苗初植,新作物最需要雨水,所以有“春雨貴如油”之說。谷雨意為“雨生百谷”,每年4月20日或21日太陽達到30時為谷雨。古代有“去谷雨”的習俗。在這壹天,谷雨中的年輕婦女去村裏走親戚,或去野外散步,這意味著與自然融為壹體,強身健體。

長夏,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七個節氣。

每年的五月五日或六日是農歷的長夏。“鬥指東南,次元長夏。這裏萬物生長,故名長夏。”這時,太陽的經度是45度。天文學上,長夏說,告別春天是夏天的開始。在長夏的這壹天,古代皇帝會帶領官員到北京南郊迎夏,舉行迎夏儀式。君主和他的臣民都穿著猩紅色的禮儀服裝和玉飾,甚至馬匹和車旗都應該是猩紅色的,以表達他們對豐收的祈禱和良好祝願。朝廷中“夏季開冰,賜文武大臣”。去年冬天冰被儲存起來,由皇帝送給官員。

小滿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八個節氣。

夏天的第二個節氣。意思是夏作物種子飽滿,但不成熟,只是小而不飽滿。每年5月21或22日,太陽到達黃道60時,被認為是小全日。江南有“壹個小人動三輛車”的說法。是對江南小滿農耕的形象概括。所謂“三車”,就是水車、紡車、運油車。在農業諺語中,人們用“滿”來指代雨水的豐沛。小滿是江南早稻追肥,中稻插秧的季節。如果田裏沒有灌滿水,田地就會開裂,無法移栽,影響農作物的收成。

芒草意味著莊稼成熟了。

芒果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九個節氣。每年6月5日前後,太陽到達75度經線時,為芒果。農歷二月初二花節送花迎花神。已近五月,花兒開始雕謝。人們常常在穗籽日舉行祭祀花神的儀式,以送花神歸位,同時表達對花神的感激之情,希望來年再相見。

夏季至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個節氣。

每年的6月21或22日是夏季的至日。夏季至日上,太陽直射地面到達壹年中的最北端,幾乎直達北回歸線(北緯23° 26′28″44),北半球白天最長,越往北越長。在夏季至日的這壹天,山東各地普遍吃涼面,俗稱過水,還有壹句諺語“冬天的至日餃子夏天的至日面”。在煙臺萊陽,夏季至日上推薦新麥,而在黃縣(今煙臺龍口市),新麥粒是煮熟了吃的。孩子們用麥稭編織壹個精致的小樹籬,在湯裏壹次又壹次地把它撈進嘴裏,既吃麥粒,又是壹種遊戲,對農家生活來說很有趣。

這是24節氣中的第11個節氣。

每年7月7日或8日,太陽達到105時,視為微暑。中國古代把酷暑分為三個時期:“壹是溫暖多風;第二,等待蟋蟀在太空中生活;第三只等待的鷹開始啼叫。”夏天,大地上不再有涼風,所有的風都帶著熱浪。第壹,蘿蔔可以二伏種,蕎麥可以三伏種;符頭餃子,貳負面條,三福煎餅攤雞蛋。夏天吃餃子是壹種傳統習俗,夏天的人往往食欲不振,往往比平時瘦,所以被稱為苦夏。在傳統習俗中,餃子是增進食欲和緩解饑餓的食物。山東有些地方吃生黃瓜和煮雞蛋治苦夏,秋天早上吃雞蛋,不吃其他食物。

大夏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二個節氣。

每年7月23日或24日,太陽到達經度120。夏季節氣的民俗主要體現在吃的方面。這壹時期的民間飲食習俗大致可以分為兩種:壹種是吃涼性食物消暑。湘東南有句廣為流傳的粵語諺語:六月盛夏吃仙草,活得像個神仙,永遠不老。仙草,或稱“涼粉草”,有解暑的神奇功效。用它制成的“燒仙草”在外觀、味道、療效上都與龜苓膏相似。臺灣省有夏天吃菠蘿的習俗,因為這個季節菠蘿最好吃。

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

每年8月8日或9日立秋。“秋”是指夏天涼爽,意味著秋天的開始。貼秋膘流行於初秋,人們用掛秤稱體重,與長夏相比體重。因為夏天人們沒有食欲,而且飯菜清淡簡單。兩三個月後,他們會瘦壹點。伴著秋風,我胃口大開。想吃點好的,補充點營養,彌補夏天的損失。彌補的辦法是“糊秋肥”:在立秋的這壹天,各種肉類、燉肉、燒烤紅燒肉等等,“用肉糊肥”。

夏天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4個節氣。

每年8月23日(8月22日、24日)前後,黃經上太陽達到150時,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盛夏。夏季祭祖迎秋,多與節氣前後的民俗有關。暑假前後,會有慶祝中原的民俗活動,俗稱“七月半”或“中原節”。舊時從七月初就有開鬼門關的儀式,壹直到月底鬼門關,都會舉行普渡布施活動。此外,夏季過後,秋意漸濃,正是人們去郊外遊泳迎接秋景的好時機。

千禧年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5個節氣。

這時氣溫開始下降,天氣轉冷,早晨植被上有露水。千禧年是每年公歷9月7日左右。福州有個傳統叫“千年必吃桂圓”。千禧年當天吃桂圓,有極大滋補身體的奇效。這壹天吃壹顆桂圓,相當於吃壹只雞。

秋分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六個節氣。

時間壹般是每年的9月22日或23日。南方的氣候從這個節氣開始下降。秋分曾經是傳統的“祭月節”。比如古代有“春祭日,秋祭月”的說法。現在中秋節來源於傳統的“中秋節”。很多地方在秋分時節吃壹種叫“野莧菜”的野菜,有的地方也叫“秋蒿”。秋分壹到,全家人都去摘秋菜。采來的秋菜壹般都是和魚片壹起煮,燉出來的湯叫秋湯。有句順口溜說“秋湯臟,洗肝腸。”壹家人,老老少少,平安健康。"

寒露在24節氣中排第17位。

每年10月8-9日慶祝。《二十四節氣》說:“九月,露水寒,會凝結。”寒露是指溫度比白露時低,地面上的露水更冷,即將凝結成霜。如果天氣轉涼,千年時節開始出現露水,那麽到了寒露的時候,露水增加,溫度更低。此時,我國部分地區將出現霜凍。在北方,已經是深秋的景象,白雲紅葉,偶爾有早霜。南方,秋意漸濃,蟬兒雕零。北京人爬山的習俗更為興盛。景山公園,八大處,香山都是爬山的好地方。重陽節將吸引許多遊客。

初霜,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8個節氣。

天氣越來越冷,下霜了。初霜通常在每年公歷10年10月23日。此時,我國黃河流域出現了初霜凍,大部分地區都在忙著種植小麥等農作物。初霜是秋季的最後壹個節氣。在此期間,中國許多地區都有吃柿子的習俗。俗話說的好;“初霜吃柿子不會流鼻涕。”

立冬,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九個節氣。

每年的10月7日或8日,立冬是我國古老的民俗。我國幅員遼闊。除了常年沒有冬天的華南沿海地區和沒有夏天的青藏高原,所有的冬天都不是同時開始的。吃餃子:立冬節氣意味著秋天收獲,冬天儲存。過去,中國是壹個農耕社會。工作了壹年的人應該在立冬的那天休息壹下,獎勵家人壹年來的辛勤工作。有句諺語說“立冬填冬填口”是最好的比喻。在中國南方,人們在初冬喜歡吃壹些雞肉、鴨肉和魚。在臺灣省初冬的這壹天,街頭餐館如“羊肉爐”和“姜母鴨”補充了冬天的婚禮。很多家庭還會燉麻油雞、四物雞補充能量。

小雪,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十個節氣。

每年165438+10月22日、23日,太陽到達黃經240時視為小雪。二十四節氣有言:“5438+00年六月中旬,被寒氣薄,故凝成雪。小人之言,不盛也。”壹場小雪過後,氣溫驟降,天氣變得幹燥,正是加工臘肉的好時機。小雪節後,壹些農民開始制作香腸和臘肉,並在春節期間享受食物。南方壹些地方也有農歷十月吃糍粑的習俗。在古代,糍粑是中國南方的傳統節日祭祀,最初是農民用來祭祀牛神的。有壹種說法是“十月,糍粑邵”指的是祭祀事件。

大雪是24節氣中的第21個節氣。

每年2月7日或8日,12,太陽到達黃經255度時。大雪季節,黃河流域有雪,天氣寒冷。江南剛剛進入冬季,氣溫會明顯下降,天氣寒冷,可能會出現初雪和冰凍。各地要加強冬小麥、油菜等春季花卉作物的田間管理,查苗補缺,中耕松土,早施苗肥,培育壯苗。

冬季至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2個節氣。

它是中國農歷中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冬季的至日通常被稱為“冬節”、“龍至日節”和“亞年”。早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時期,中國就用土歸觀測太陽,確定了冬季至日。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的壹個,時間在每年的陽歷65438+26544年2月。在中國北方的大部分地區,也有在這壹天吃餃子和餃子的習俗。有句諺語:冬天至日來了,就吃餃子,還有關於這個節氣的詩詞和影視作品。

小寒是二十三節氣。

65438+10月5-7日之間,太陽位於285。對中國來說,小寒標誌著壹年中最冷壹天的開始。廣州傳統:吃糯米飯,小寒早上吃糯米飯。為了避免太糯,壹般是六成糯米四成香米。將熏肉和香腸切碎,油炸花生,加入壹些切碎的蔥,拌入米飯中。

大寒是二十四節氣中的最後壹個。

每年65438+10月20日左右,太陽達到300時,為大寒。小寒之後,15天為大寒,也是全年二十四節氣中的最後壹個。這時,人們正忙著扔掉舊裝飾品,腌制年菜,準備年貨,因為中國人最重要的節日春節就要到了。在此期間,北方人還有壹個非常重要的日子——臘八,農歷十二月初八。這壹天,人們用五谷雜糧、花生、栗子、紅棗、蓮子熬壹鍋香甜可口的臘八粥,是人們過年不可缺少的主食。

立春

2月4日-5日是春季開始的節氣。

雨水

2月18-20冬去春來,氣溫開始回升,空氣濕度持續增加,但冷空氣活動依然十分頻繁。

驚蟄

3月5日(6日),意味著冬季休眠土壤中的冬眠生物開始活動。驚變前後忽冷忽暖,氣溫和風力變化較大。

春分

每年的3月20日(或21),太陽直射赤道,晝夜幾乎壹樣長。我國廣大地區越冬作物將進入春季生長階段。

清明節

每年的4月5日(或4日),氣溫升高,天氣變暖。

谷雨

4月20日前後,雨水增多,對糧食生長有利。

夏初

5月5日或6日“長夏”。萬物生長繁榮。也是夏天的開始。

小滿

5月20日或21稱為“小滿”。小麥等夏季作物此時籽粒飽滿,但未成熟。

芒種

6月6日左右,當太陽移到黃經75度時。有芒的作物,如小麥,已經成熟到可以采集種子了。

夏日至日

6月22日前後,太陽直射北回歸線,出現了“太陽北抵,白晝長,影子短”的現象,因此被稱為“夏季至日”。

小暑

7月7日左右,夏天來了,這標誌著中國大部分地區的炎熱季節。

大暑

7月23日左右,是中伏前後。這個時期是我國廣大地區壹年中最熱的時期,但也有異常年份,“夏不熱”,雨水較多。

立秋

8月7、8日,植被開始結果,是收獲的季節。

熱度結束

8月23日或24日,“出”意為結束。到酷暑結束,天氣會變得涼爽。由於是秋收,降水非常珍貴。

白露

9月8日前後,由於太陽直射點明顯南移,氣溫迅速下降,天氣涼爽。夜間接近地面的水汽在植被上形成白露,故名“白露”。

秋分

9月22日左右,陽光直射點回到赤道,形成了和晝夜壹樣的長度。

寒露

65438+10月8日左右。此時太陽直射點繼續南移,北半球氣溫繼續下降,天氣更冷,露水帶有濃重的寒意,故名“寒露風”。

霜降

初霜在10年6月23日前後,黃河流域初霜期壹般在10年6月下旬,與“初霜”節氣壹致,霜凍對正在生長的農作物危害很大。

立冬

每年11.7左右。

小雪

165438+10月22日左右是“小雪”節氣。北方冷空氣影響增強,氣溫快速下降,降水中出現雪花。不過此時是初雪階段,雪量少,次數少。黃河流域多在“小雪”節氣後下雪。

大雪

65438+2月7日左右。此時太陽的直射點已接近南回歸線,北半球晝短夜長。

冬季至日

12年2月22日左右,此時太陽幾乎直射南回歸線,北半球形成南至日、短至日、長影子,成為壹年中白晝最短的壹天。冬季至日過後,北半球白天變長,氣溫持續下降,進入了年氣溫最低的“三月九”。

小寒

65438+10月5日左右,氣候開始變冷。

大寒

65438+10月20日左右,壹年中最冷的時候。

二十四節氣起源於黃河流域。早在春秋時期,就設定了四個節氣,即仲春、仲夏、仲秋、仲冬。經過不斷的改進和完善,到秦漢時期,二十四節氣已經完全確立。公元前104年,鄧萍撰寫的《太初歷》正式在歷中設定了二十四節氣,並明確了二十四節氣的天文位置。

太陽從零度沿黃河經度運行15度的時間稱為“壹個節氣”。它每年運行360度,經歷24個節氣,每月2次。其中,每個月的第壹個節氣為“節氣”,即立春、驚蟄、清明、長夏、芒種、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等12個節氣;每個月的第二個節氣是“中氣”,即有雨、春分、谷雨、小滿、夏至日、大暑、酷暑、秋分、初霜、小雪、冬至日、大寒等12個節氣。“節氣”和“中氣”交替出現,各持續15天。現在人們已經把“節氣”和“中氣”統稱為“節氣”。

二十四節氣反映了太陽壹年的視運動,所以節氣的日期在現行公歷中基本是固定的,上半年是6日和21,下半年是8日和23日,相差1 ^ 2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