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装修公司 - 蕭何和曹參與黃老之術的關系

蕭何和曹參與黃老之術的關系

曹參(?~公元前190年),字敬伯,江蘇沛縣人,秦朝時曾擔任沛縣獄吏。公元前209年, 跟隨劉邦在沛縣起兵反秦,身經百戰,屢建戰功、劉邦稱帝後,對有功之臣,論功行賞,曹參功居第二,封為平陽侯,僅次於蕭何。因曹參德高望重,劉邦請他去任 齊王(劉邦的長子)的相國,由他來輔佐齊王治理齊國。漢丞相蕭何死後,曹參繼任漢丞相,並遵照蕭何所制定的政策治理國家。“蕭規曹隨”傳為歷史佳話。

曹參,為相則 不如蕭何,為將則不及韓信。為相,蕭何是立法者,曹參只是守成者;為將,韓信大開大闔,動輒傾國傾城,改變天下格局,曹參只能小打小鬧,補苴罅漏,聚沙成 塔,集腋成裘。所以在漢初那個風起雲湧、人才輩出的時代,曹參固然出將入相,其實才具平平,魅力有限。不過曹參也有他的長處。曹參的長處,主要有二:會做 人,能自知。

曹參的這兩個優點,明眼人壹看便知,並不是什麽天生的稟賦或才能,而是後天的經驗與修養所致。曹參的人生主要分為兩個階段:“為將”階段和“為相”階段,在這兩個階段中,曹參都有其自身的權術來應付文治武功。

攻城掠地,赫赫戰功

曹參的“為 將”階段主要是劉邦和韓信在戰場上的副手,從反秦到滅楚,參與了無數大大小小的戰爭。司馬遷曾統計曹參的功績如下:打下兩個諸侯國、壹百二十個縣;俘虜了 兩個諸侯王,三個諸侯國相,六個將軍,大莫敖、郡守、司馬、軍候、禦史各壹人。這些成績雖然不可忽視,卻是當時任何壹個長期征戰沙場的將軍都能夠取得的, 因為那多半還是由於韓信指揮有方的緣故。《史記·曹相國世家》雲:“曹相國參攻城野戰之功,所以能多若此者,以與淮陰侯俱。”這句話說得非常確切。總之, 作為將軍,曹參未能獨當壹面,沒有特別傑出的表現。

曹參跟 隨劉邦起事後,出生入死,立下了許多軍功。漢高祖劉邦起事占領沛縣的時候,曹參就加入了劉邦的隊伍,他在起初是壹個小官職,後人壹般認為他是壹個文職官 員,其實他壹開始是作為壹名軍事人員嶄露頭腳的,他具有壹定的軍事才能。曹參剛參加劉邦的部隊就率軍大敗秦朝郡監的軍隊,拿下薛縣(今山東滕州市南)、泗水郡和胡陵(今山東兗州市)。在和秦將章邯作戰的時候,曹參表現勇敢,占領了爰戚(今山東兗州市南)和亢父(今山東泰安東平縣)兩座城池,並且最先登上城樓;和李斯的兒子李由率領的軍隊作戰,曹參壹舉擊潰秦軍並殺死了李由,幫助劉邦逐漸站穩了腳跟。曹參壹直以帶軍將領的身份跟隨劉邦披荊斬棘,直至殺到鹹陽,滅亡了秦朝。

後來, 劉邦被封為漢王,駐守巴蜀地區,曹參跟隨劉邦到了關中地區,被劉邦封為建成侯,不久晉升為將軍。劉邦從漢中地區回軍平定三秦,曹參率軍攻占許多縣城,占領 了秦朝的都城鹹陽,把它改名為新城。為了表彰曹參的功績,劉邦把寧秦賜給曹參,作為他的食邑。劉邦還定三秦的戰役之所以進行得很順利,曹參發揮了重大的作 用。

楚漢戰爭爆發後,曹參以左丞相的身份和韓信配合打擊楚軍。魏王豹反叛,曹參分別與韓信率軍攻打反叛軍隊,進攻安邑,進擊魏王於曲陽,並在武垣活捉魏王豹,奪取了平陽,全部平定魏地。在對齊國的戰爭中,曹參斬殺了楚國的悍將龍且(jū),為劉邦減輕了很大的負擔。

占領齊 國之後,韓信上書要挾劉邦做齊王,劉邦答應了韓信的要求,但命令曹參做齊國的丞相。這裏值得壹提的是,劉邦壹直非常信任曹參。劉邦懷疑過很多人,卻從未懷 疑過曹參。韓信官拜大將軍時,曹參被派為韓信的副手,身負監視韓信的特殊使命。此時,劉邦選擇曹參來輔佐韓信,實際上還是讓他來監視韓信。曹參不辱使命, 在他的幫助下,劉邦才最終剝奪了韓信的齊王頭銜,遷為楚王。而後劉邦封自己的兒子劉肥做齊王,曹參繼續做齊王劉肥的相國。

齊國為相,蓋公獻策

漢惠帝元年(公元前194年),廢除了諸侯國設置相國的規定,改“相國”為“丞相”,朝廷改派曹參為齊國丞相。其實,在當年,曹參本來就是齊王韓信的相國,韓信被劉邦徙封為楚王後,曹參也交還了相印。後來劉邦把長子劉肥封為齊王,同時任命曹參為相國。

曹參到齊國擔任相國時,齊國是壹個擁有七十座城市的封國。當時劉邦剛剛奪得天下,建立了漢朝。但是經過秦末戰亂和四年的“楚漢戰爭”, 社會經濟壹片破敗雕敝,當時百姓窮困,國庫空虛,人口銳減。曹參面對這樣壹個爛攤子,怎麽才能使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呢?他認識到擺在他面前的頭等大事,就 是要讓老百姓擺脫戰爭的苦難,給以休養生息的機會。他清醒地感到,過去是靠在馬上用武力奪取了天下,現在天下統壹了,不能再憑借武力來治理天下了。所以必 須轉變政策,發展生產,順應民心,才能逐步把這樣壹個爛攤子收拾好。

曹參到齊國 後,立即把當地德高望重的長者和壹批有才識的知識分子召來,虛心地向他們請教,如何來安撫和管理好百姓?如何才能把破敗的國家治理好?因為召集來的有好幾 百人,每個人只是按照自己的認識來談,所以提出的辦法也五花八門,有的竟不著邊際。這麽大的事,又眾說紛紜,搞得曹參也無所適從,壹下子很難做出決斷。

正當他猶豫不決的時候,聽說膠西有壹位名叫蓋公的高人,擅長於研究道家黃老“無為而治”的學說,有治國的才能。曹參聽說後,思賢若渴,立即派人帶著厚禮恭敬地把膠西蓋公請來,向他求教。蓋公來了以後,曹參禮賢下士,親自拜見,向蓋公請教治世安民之道。蓋公看曹參壹片真心,就向他建議當前治理齊國應該采取清靜無為的方法。蓋公對曹參說:“只要上面的官府清靜,不生事,不擾民,那麽下面的老百姓自然生活就安定了。百姓安定後,社會經濟隨之就能得到恢復和發展,國家也就能治理好了。”

曹參聽了他的話以後非常高興,決定把蓋公留在齊國,並把自己住的正房讓出來,請蓋公住,以便隨時為他治國出謀劃策。曹參在齊國擔任相國的九年中,按照黃老“無為而治”的辦法制定各項政策,不準官員去打擾百姓,嚴懲做壞事禍害百姓的官員,起用壹批老成持重又愛護民力的官員,使齊國經濟很快得到恢復和發展。原來動蕩不安的社會日趨穩定,百姓過上了比較安穩的太平日子,所以齊國人都稱頌曹參是賢明的丞相。

道家的學說, 與儒家的學說壹樣,都有“成物”與“成己”兩個方面,即都是所謂“內聖外王之道”,只是儒家比較偏於入世,道家比較偏於出世而已。所以,老子雖已悟道成道 並棄世歸隱,仍然有心救世,以為道家的聖人乃是理想中的聖王;就連完全不存救世和用世之心、標舉精神“逍遙遊”境界的莊子,也有“應帝王”的篇章流傳。但 是,道家學說的宗旨,畢竟主要不是“成物”或“外王”,而是更加傾向於“成己”或“內聖”。成己是成物的基礎,內聖是外王的前提。成己或內聖,古代道家或 稱之為“全性保真”,用現代的語言來說,也就是自我認識、成就自我。壹個信奉道家學說的人,其成就之大小隨領悟與修養之高低而有所不同:層次較低的可以做 到“茍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中等層次者可以擁有壹定程度的自知之明,領會為人處世之道;層次最高的則能夠主宰自我,根據自己的天性和興趣而生 活,乘興而往,興盡而返,隨遇而安,隨波逐流,而不為外在環境所左右。

曹參的天賦不高,悟性平平,僅能達到道家境界的中等層次,不過這已經足以使曹參受益匪淺,受用不少。首先,正是由於學了蓋公的黃老之術,使曹參頗有自知之明。

無為而治,蕭規曹隨

無為而治,不是不治,而是另有打算;無為是為審時度勢,不該為的時候則不為,“退壹步海闊天空”,這是時勢的要求,而不是真正的無為。

曹參起初卑賤的時候,跟蕭何關系很好。等到各自做了將軍、相國,便有了隔閡。到蕭何臨終時,蕭何向孝惠皇帝劉盈推薦的賢臣只有曹參。漢惠帝二年(公元前193年),丞相蕭何死,按照劉邦的意思,曹參繼任為丞相。曹參執政後,壹切遵照蕭何的既定方針,絲毫不加更改,

曹參也 是漢初的功臣,雖不及韓信與蕭何,但其功勞仍是不可小覷。漢朝考過功臣榜上,蕭何第壹,曹參第二,為此,有些大臣暗自猜測,恐怕曹丞相壹上臺後,因為封功 之事將完全否定前丞相蕭何。所謂壹朝天子壹朝臣,丞相在壹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位置,撤換朝臣易如反掌,原先的老臣們不由得惶惶不安起來。但是,曹參卻沒有 多大的行動。

曹參把壹些好名喜事、舞文弄墨的官員全部革職,又選了些言遲舌鈍、年高忠厚的人補上空缺。從此,曹參自己整天痛飲美酒。卿大夫以下的官吏和賓客們見曹參不理政事,上門來的人都想有言相勸。可是這些人壹到,曹參就立即拿美酒給他們喝,過了壹會兒,有的人想說些什麽,曹參又讓他們喝酒,直到喝醉後離去,始終沒能夠開口勸諫,如此習以為常。

曹參的兒子曹窋(zhuó) 做中大夫。漢惠帝埋怨曹相國不理政事,覺得相國是否看不起自己,於是對曹窋說:“妳回家後,試著私下隨便問問妳父親說:‘高帝剛剛永別了群臣,皇上又很年 輕,您身為相國,整天喝酒,遇事也不向皇上請示報告,根據什麽考慮國家大事呢?’但這些話不要說是我告訴妳的。”曹窋假日休息時回家,閑暇時陪著父親,把 惠帝的意思變成自己的話規勸曹參。曹參聽了大怒,打了曹窋二百板子,說:“快點兒進宮侍奉皇上去,國家大事不是妳應該說的。”到上朝的時候,惠帝責備曹參 說:“為什麽要懲治曹窋?上次是我讓他規勸您的。”曹參脫帽謝罪說:“請陛下自己仔細考慮壹下,在聖明英武上您和高帝誰強?”惠帝說:“我怎麽敢跟先帝相 比呢!”曹參說:“陛下看我和蕭何誰更賢能?”惠帝說:“您好像不如蕭何。”曹參說:“陛下說的這番話很對。高帝與蕭何平定了天下,法令已經明確,如今陛 下垂衣拱手,我等謹守各自的職責,遵循原有的法度而不隨意更改,不就行了嗎?”惠帝說:“好。您休息休息吧!”

這就是著名的“蕭規曹隨”的典故,也是西漢初年壹直堅持以黃老之術治國,推行無為而治、與民休息政策的由來。

曹參與漢惠帝 的這番對話,相當高明。其思想內容可謂已得道家學說之堂奧,其推理形式幾乎具有西方邏輯之勢不可擋的力量。曹參的言說方式,乃是欲進先退,欲擒故縱。先設 了個圈套讓惠帝來鉆:妳不是說我什麽事都不幹嗎?好!我承認。妳不是說不治事不好嗎?好!我也承認。但是我請問陛下,妳比得上高祖劉邦嗎?肯定比不上。既 然比不上高祖,那麽陛下如今的作為,只能是為高祖的建築添磚加瓦,搞搞裝修,就別想另立門戶,另起爐竈,另辟蹊徑,另搞壹套了。同理,既然我比不上蕭何, 那麽我的作為,最多也只能是填補蕭何未竟的草圖,而不是重新創造壹件繪畫作品。既然陛下都只能什麽事都不幹,我當然就更是只能什麽事都不幹了。陛下說我不 治事不對嗎?我這可是完全在模仿陛下啊!

乍看起來,這位曹宰相壹切都按漢高祖和蕭何留下來的規矩辦,似乎是堅持“祖宗之法”,無所作為。其實,曹參抓住了傳統的中國皇權政治的壹個最深層的“要害”:在皇權國家體制下,最難治理的其實不是壹般的老百姓,而是各級官吏。只要這些“如狼似虎”的官吏能夠不生事、不擾民,人民就可以過上太平日子;只要不給官吏們敲詐勒索百姓的機會,不讓他們亂來,老百姓就可以安居樂業,創造出無窮無盡的財富,使國家富強起來。能自知與會做人,有如“內聖外王之道”,兩件事情乃是“體”與“用”的關系。有了道家學說的根底,加之年歲漸長,經驗日豐,曹參做人的修養也便漸老漸熟,爐火純青。後來,曹參的這套治國思想和方略被漢文帝、漢景帝繼承,終於促成了“文景之治”的太平盛世。

曹參,或許不算壹員傑出的“良將”,然而的確是壹位不錯的“賢相”,他開 啟了無為而治的先河。現在人們提到漢朝,便會想到“文景之治”,論及“文景之治”,便會想到無為而治的黃老之學。真正實踐無為而治並取得巨大成效的,曹參 是中國歷史上的第壹人。無為而治是壹種哲學思想,是黃老道家學說的核心,它把老子的順自然而無為的思想,和當時的社會實際相結合,吸收了壹些儒家思想,變 消極避世為積極入世。曹參把它先嘗試於齊國,後又用於整個國家的治理,取得了極大的成功。漢初幾任皇帝,恪守如壹,歷70年不變。結果是糧倉裏糧食堆滿了,國庫裏串錢的繩子爛掉了。這是壹個了不起的實踐,不僅對漢朝政權的穩固作出了巨大的貢獻,而且是豐富了人類經濟思想。曹參在歷史上的作用並不低於蕭何、韓信,他給後人所留下的精神遺產足以使他名垂青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