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装修公司 - 佛陀如何看待得失?

佛陀如何看待得失?

我壹生,在逆境和挫折中推動佛教事業,經歷了許多“得”與“失”。但是,所謂“失了墻角,收獲了桑葚”,不計較得失,我覺得都是食物幫助了我,讓我成功。比如我小時候出生在壹個貧窮的家庭。因為交不起學費,我只斷斷續續上了壹兩年私塾,幾乎沒上過壹天小學,甚至沒上過幼兒園。

總的來說,沒有學習和接受教育的機會,人生能有什麽希望?除了在農村做苦力,還能做什麽?但也正是因為家境貧寒,才知道自己沒有機會讀書上進,所以想到出家是壹條人生之路。

出家,有的人希望“解脫人生”,有的人希望“遠離煩惱和無知”。我慚愧地說,我出家的時候,還只是個十二三歲的孩子,對“生死”和“煩惱無知”壹無所知。雖然有人誇我,說我根好,但我從小就知道出家。其實那時候只是想獲得壹個學習的機會,希望能在深山古寺裏親近佛菩薩,和壹些好的知識和師友朝夕相處。

我記得那是出家後的第五年,也就是十七歲,抗戰勝利的時候,壹些從重慶回來的教授暫時無法在社會上安定下來,很多人就住在我們寺裏。其中壹位教授看我年紀小,對文學和佛學略知壹二,就跟我說,想推薦我進國學。對於壹個沒上過幼兒園,甚至沒上過壹天學的人來說,壹下子以大學生的身份進入國立大學是壹個難得的機會,於是他興奮地找到了理發師,把這個好消息告訴了他。

我不知道老師壹聽是教育學院的教授,就想送我去學校。他立刻板起面孔,高聲喊道:“胡說,和尚怎麽能上社會學校!”

我被老師訓斥了壹頓,心裏馬上說:“胡說,我出家怎麽能上社會學校呢?”

失去上大學的機會應該很可惜,但是後來我想了想,那為什麽不上社會學校呢!因為當時佛學院的生活很窮,很冷漠,如果我從教育學院畢業,我肯定能勝任任中學的教師工作;如果我有更好的能力,我甚至可能是壹個校長,甚至是壹個教育局長!這樣看來,如果我有壹份收入豐厚的工作,我還能滿足於壹個努力上進的和尚生活嗎,我還能做壹個好和尚嗎?所以妳上不了大學,就像“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其實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後來到了臺灣省,又有了壹次機會。我帶著我的書《釋迦牟尼佛傳》申請就讀大正大學博士班,很快就被通知錄取了。當時我滿心歡喜,心想雖然我這輩子沒上過小學、中學、大學,但沒關系。現在終於有機會去日本讀博士了,這輩子可以出家當醫生了,總算沒虛度此生。

但是正當我興高采烈準備投降日本的時候,壹位信徒朱殿元先生對我說:“師父,妳已經是我們的師父了。為什麽又要做學生?”

乍壹看,我覺得他說的很有道理:對!既然我是信徒,皈依了師父,為什麽還要當學生?以後如果有人問他“妳師父是誰?”他肯定會回答:“我師父是某大學的學生!”“學生如何成為大師?

抱著這種想法,我立刻放棄了出國留學的想法。從那以後,我再也沒有過去社會學校讀書或者讀碩士、博士的想法。直到我九十多歲的今天,我只想做壹個好和尚!

現在,我出家七十多年,創辦了五所大學、三所中學、十多所佛學院,獲得了世界二十多所學校的名譽教授和博士學位,這讓我更加肯定:失去機會不等於失去壹切;只要人們努力進取,發展未來,希望機遇,就會不斷向我們招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