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装修公司 - 安徒生城堡上海最好的1老房子

安徒生城堡上海最好的1老房子

上海有壹座“白公館”,坐落在上海城西富有詩意的汾陽路上。汾陽路樹木挺拔,環境幽雅,沿路的洋樓小樓大多歷史悠久,如法租界總局長官邸、猶太人俱樂部、丁桂堂故居、潘故居等。當妳不經意間踩在這裏的落葉上,耳邊會傳來流動的鋼琴聲或小提琴聲,而在富庶的吳彤樹後的靜謐花園裏,風格各異、姿態奇特的外國小洋樓若隱若現,白色豪宅就是其中之壹。

解放後,上海市人民政府接管了這座花園洋房,這裏曾是上海畫院和上海越劇院的舊址。改革開放後,上海越劇院遷至淮海中路,成為由越劇院和梅隴鎮酒家合辦的越友酒家。月友餐廳前幾年生意很好,但幾年後生意就淡了,只好把房子旁邊的葉月劇院練功房租給臺灣省寶萊納餐飲有限公司開德國啤酒餐廳。後來,月友餐廳的生意清淡了,而德國啤酒西餐廳卻越來越“火”。夜晚,五彩繽紛的燈光,鏗鏘的鼓點,菲律賓樂團熱情的表演,震撼著三樓近千名食客的心。最後,寶拉“吃”了悅友餐廳。

現在,這座花園豪宅已經成為波拉納最好的“鮮之軒”肉菜館。餐廳在建築上保留了原有的建築特色和裝飾,並進行了重新規劃。“鮮之軒”奉行“質量第壹”的服務特色,每天迎來大批海內外美食家。這位前將軍的故居至今仍是名流薈萃之地。

王大廈

王伯群公館,何的妹夫,民國政治家、國民政府交通部部長(時任大夏大學董事長兼校長)於1,愚園路1136弄31號所建。65438年持續了四年。此建築為意大利哥特式城堡建築,占地10.78畝,主體建築面積2158.8平方米,造價30萬銀元。四層鋼筋混凝土結構,有32個大小不等的廳室,樓內通道迂回,上下貫通。房間和客房裝飾有傳統的東方藝術,內部配有彩繪壁畫。連門窗把手都是銅質的,梅花窗欄是空鑄的。主樓南側有1.3公頃的花園草坪。園內樹木蔥郁,綠草如茵,水池、小橋、假山、花壇壹應俱全,壹年四季鮮花盛開。在當時,這是上海少有的豪宅。該建築由協隆洋行劉世英設計,新豐基建築廠施工。王伯群和鮑誌寧於1935在這裏結婚。鮑誌寧當時是上海教育局長的侄女。她是滿族,住在南通,晚清後裔。她長得很帥,善於辭令,在大夏大學的學生中是最好的。

1939年,此樓被汪精衛用作偽滿洲國駐上海辦事處聯絡處,又稱“汪公館”。在此期間,(汪精衛之妻)、周佛海、、朱敏儀、梅思平、陳春浦、羅俊強等漢奸聚集在豫園路1136巷,成為汪偽團在滬的特務。巷內10多間花園洋房被汪偽軍占據,10多名日偽武警日夜把守,普通市民不得靠近。民國二十九年(1940)三月三十日,南京偽國民政府正式成立,汪精衛來到上海,作為他的行宮。豫園路周邊宣布戒嚴,重要路口設防,出動裝甲車巡航。所以,時至今日,1136巷的地下水泥路面依然密密麻麻地鋪著鋼筋。

1945日本投降後,該建築壹度成為國民政府軍政府組織的招待所。1946年,鮑誌寧回到上海,把房子租給了英國駐上海領事館文化宣傳處,自己只住在三樓。1948下半年解放前夕,鮑誌寧離開美國,成為美籍華人,定居紐約。

1949開頭,由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軍政委員會接收,曾是中共長寧區委、區文化局所在地。1960年,長寧區委決定由區青少年之家使用,成立長寧區少年宮,成為培養下壹代的搖籃,並將其打造成上海對外開放的旅遊單位。

嘉道理住宅

上海延安西路64號人們都知道它是上海少年宮所在地,但對它作為嘉道理公館的歷史卻知之甚少。它原來的主人艾裏?英國猶太人嘉道理,生來就是做生意的。500港幣起家,後來成為滬港著名的實業老板。

嘉道理樓,起源於壹個悲傷的故事。1919年,嘉道理原宅失火,妻子急著讓保姆逃生,卻不幸身亡。悲傷之余,嘉道理帶著孩子回倫敦遊玩,並委托好友布朗在上海蓋了新房子。而布朗則是個酒鬼,頹廢派,幹脆把事情丟給壹家外企承包。當然,承包商刻意奢華,花了四年時間才建成。當嘉道理收到654.38+0萬兩白銀的費用時,大吃壹驚。但是,新房子真的很漂亮,成了嘉道理的最愛。

嘉道理公館氣勢恢宏,占地14000米,在土地寶貴的上海更是出類拔萃。寬闊的草原讓人感覺視野開闊;中間是對稱端莊的住宅,僅建築面積就有3300平米,甚至在1929加了壹層。妳壹看到它,就會覺得它像皇宮壹樣宏偉。妳很難看到壹座建築像壹顆美麗的鉆石,但它確實如此。勻稱的柱子支撐著宮殿雄偉的骨架;直而窄的陽臺,尤其是二樓的陽臺,正好充當了壹個天然的走廊,女士裙擺的淡淡氣息要彌漫在上面。

今天的上海少年宮是嘉道理樓。

這座房子是鋼筋混凝土結構。壹樓大堂是宴會廳和餐廳,整個壹樓是招待客人,壹起娛樂的地方。樓上有很多臥室,每個房間的裝修和顏色都很獨特。光衛生間和浴室就有六個。幾乎所有的內外墻和地板都是意大利大理石,入口處有壹個Onek風格的大理石柱廊;在大廳的頂部,拱頂是專門用大理石建造的,地面也是用大理石鋪成的,而中間是用柚木做的,是跳舞最理想的地板。就連樓梯的臺階、扶手、欄桿都是大理石的,所以人們稱之為“大理石屋”。嘉道理為人豪爽,交遊甚廣,所以這座龐大的宮殿經常賓客盈門,否則這對父子在這裏太容易感到孤獨寂寞。這棟樓的哲學是,壹個人快樂不如和別人壹起快樂。

或許正因為如此,成為少年宮才是最合適的安排。能讓嘉道理感到安慰的是,它在孩子們開心的笑聲中體會到了大理石的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