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装修公司 - 南嶽山景區在哪裏?

南嶽山景區在哪裏?

南嶽四面環山,壹峰突起。如果住在青田,也叫天柱山。晚唐詩人皮日休在皖西漫遊時,寫下了著名的《南獄賦》,說“北與地之角,勢與天之和”,“有水如脈,有石如骨,有窪如腹,有谷如結”,並對山水洞天作了細致的描寫。山頂上的袁嶽廟、萬卷殿等古建築。萬卷堂;相傳是宋代狀元屍佼的哥哥中考前讀書的地方。迄今為止,該網站仍然存在。磚木結構小瓦廟16座,重建於1937年。正殿是著名書法家甘新題寫的“小南嶽”牌匾。飼料旁有壹池,大口清澈,俗稱“南嶽天池”,曾是“霍山八景”之首。相傳池下有泉眼,與東海相通,壹龍臥池而不見。曾有古詩曰:“南嶽山頂水逢天,芙蓉倒插芙蓉。不知被漢武封後能否滋潤山前田地。”山南的懸崖上有大大小小兩條風洞,可以幫助石頭爬上洞口。這個大洞可以容納數千人坐臥其中。小洞外窄內寬,像個曲室,又像個復合室,透過光線能達到好幾重。

洞西北上方,有旗桿夾、白虎巖、試心巖等怪石。其中,核心巖石向外延伸約三米,面向深淵,非常陡峭。傳說有邪念的人不敢上船。有詩日:“風洞飄谷低,程心巖色猶迷,松綠葬唐棕,野草荒丘失。”山北的山谷裏有壹個石洞,叫“石窗洞”。相傳漢末左隱居於此。洞旁有壹深潭,名曰日龍樹。古詩雲:“關禪主題猶存嶽附近,前山淩波,力梯常可畏。龍遊池中去方靜,風高古洞迷。突然,我懷疑左方圓還在這中間的樓裏。”生動地描繪了南嶽的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這座山的東坡有數百級臺階,通向山頂。我看見東、南、西三面都是山,壹望無際;向北望去,碧水如綠,蜿蜒向東;霍山古城和新城盡收眼底。身臨其境,冬聽山泉叮,西看風景,沁人心脾。

據我國最早解釋詞義的專著《爾雅·釋山》所載,“大山小丘,霍。”“霍山是南嶽。”前壹句話的意思是:群山環抱,是霍的意思。後世《史記》中對“霍山”的解讀,大多沿用了爾雅的解釋。而且是壹致公認的“霍山”,除了山西霍州附近有座山叫霍山,就是皖西的霍山。現代大多數權威辭書在解釋“霍山”時,也引用了上述兩條註釋。所以南嶽又叫霍山。但是現在霍山已經不是指嶽山或者其他山了,而是指行政區域內的霍山縣。

明末清初著名歷史地理學家顧祖禹在《卷二十六》中關於霍山的記載:“霍山,在五裏縣以南,原名天柱山,亦稱南嶽,亦稱恒山。文帝分淮南為衡山國,故名。《天窟》中黃帝封五嶽,南嶽恒山最遠,錢月為副。舜首航南嶽,即霍山。漢武考蔔以霍山為南嶽,故供奉其神。”因此,南嶽又稱恒山。根據民間傳說,南嶽山從縣城看起來像壹個“天平”,可能有壹定的道理。

為什麽南嶽也被稱為“小南嶽”?這是因為“小南嶽”二字是時任國民政府主席、大書法家於右任先生於1936年題寫的,故名“小南嶽”。因為在此之前的霍山史籍中還沒有發現這樣的名字。於右任先生當時大概是為了區別於湖南南嶽衡山而取名“小南嶽”。霍山南嶽與湖南衡山相比,只能稱之為“小南嶽”。但霍山人還是習慣稱之為南嶽。南嶽山於1987年經省政府批準正式命名為“小南嶽風景區”後,小南嶽的名字就此開啟。

另外,根據南嶽附近的民間傳說,南嶽也叫“佛山”。因為,從南嶽山南看,壹個叫逸仙橋的地方,很像壹座彌勒佛。這也是十八羅漢拜南嶽(彌勒佛)的由來。南嶽山南至今仍有“逸仙橋”、“二仙橋”、“三仙橋”等地。

南嶽及其景區屬於北亞熱帶暖季風氣候區,地處中緯度,大別山北麓,是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的黃金地帶。氣候溫暖濕潤,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南北森林交替繁衍,自然形成常綠針闊葉混交林和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的森林植物群落。其地質巖性主要為花崗巖和片麻巖,如旗桿夾以下至青龍澗壹帶出露,為典型的片麻巖。

南嶽有豐富的植物、動物和花卉資源。有穿山甲、麝、羚羊、貍貓、獾、野兔、松鼠、青蛇、白鷺、山雞、畫眉、山雀等數十種動物。有68科600多種植物,包括國家壹級保護的水杉、側柏、銀杏樹、甜櫻桃、沙棗、銀杏、兒茶等。國家三級保護的香榧、厚樸、杜鵑花、榆樹等“珍稀瀕危”樹種。有櫻桃、桃、野葡萄、核桃、獼猴桃、山楂、板栗、杏、李等十幾種果樹。有蘭花、杜鵑花、紫薇、紫荊花、梅花、桂花等幾十種花卉。有100多種藥材,如雞血、蠶、夏枯草、蛇床子、金銀花、鐵觀音、海金沙、石韋、天南星、柴胡、丹參、黃精、玉竹和阿莎麗。南嶽還有豐富的水資源。雖然沒有明顯的河流,但有神話中的天池和龍井,其優質的礦泉水完全可以滿足人們的需求。

1984年,文物調查部門在霍山縣發掘出商周時期的古村落遺址,表明3000多年前就有人類在霍山縣這片土地上居住。所以南嶽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南嶽也因其悠久的歷史而包含了許多美麗動人的傳說。如漢武帝傳奇、呂洞賓南嶽情結、和合二仙訪南嶽、十八羅漢拜南嶽八仙檀香、九崖古楓、斷血、南嶽鳥鳴、神茶、南嶽秀谷、狀元紅等,都為南嶽增添了不少神秘色彩。

南嶽遠近聞名。千百年來,這裏成為詩人、文人墨客神往、趨之若鶩的名山,留下了許多歷史名人、名詩的足跡。據《尚書·舜典》記載,舜曾登南嶽。生活在商代的甲骨文記載王上到過霍山。公元前106年冬,漢武帝登上南嶽。東晉歷史學家、文學家甘寶在比比所著的《搜神記》中留下了“廬江黔江縣霍山之上廟中有四盞,可迎四十人”的記載。東晉穆天子永和年間(345-356)的宰相何沖去南嶽。南朝宰相何(502-519)遊覽南嶽。南朝的何秋、何典、何音,在當時被稱為“何三高”。他們婉拒了宋齊梁的多次召喚,隱居南嶽山下,潛心寫作。據郭沫若《李白與杜甫》壹書記載,詩人李白於唐天寶七年(748)西行霍山。晚唐著名詩人皮日休,因鹹通六年(865)進士,居壽州(今安徽壽縣)東別墅。在此期間,他遊覽了南嶽,寫下了著名的《霍山賦》。南嶽也因圓周率對中國的貢獻而聞名。宋朝欒教狀元焦桓,在南嶽山建書堂,閉門苦讀三年,終於去當了狀元,宋末著名抗金名將曹平章率領起義軍進駐南嶽山。明代著名文學家、戲曲作家馮夢龍登上南嶽時留下了著名的詩句“鄧嶽”。明代霍山進士、國子監程、

國子監禮部、內閣、經部主任烏蘭,晚年住在南嶽山腳下,和哥哥吳懷壹起寫了幾卷書。如今,他有了南嶽的題詞。明末,有“天下第二清官”之稱的霍山學者張遊覽了霍山名勝,留下了許多詩篇。南明大臣張煌言為了聯系農民軍抗清,曾路過南嶽,並留在山上。清代,安徽著名詩人張繼增、皖西著名女詩人朱曾遊覽南嶽,留下詩作。曾擔任清代刑部、戶部、吏部侍郎並被評定為壹等京官的霍山人吳廷棟,也曾遊覽過南嶽,並寫下名句《登南嶽》。他們都為南嶽的歷史增添了無限光彩。

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國家領導人及有關部門的領導同誌——康克清、、、、、、、、、、、、王蒙、、、、丁、等都曾在南嶽風景區停留或下榻於南嶽山莊。他們的存在大大提高了南嶽的知名度。

現代著名作家、詩人楊多次遊覽南嶽,寫下大量贊美南嶽的詩詞楹聯,表達了他對南嶽的熱愛。原林業部部長徐有芳、文化部部長王蒙也曾親臨南嶽並揮毫潑墨。特別是著名書法家於右任先生親筆題寫的《小南嶽》,原全國政協副主席、民革中央主席於右任先生的丈夫武曲先生親筆為南嶽廟題寫的對聯,原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佛教協會主席趙樸初先生親筆題寫的《南嶽》,使小南嶽具有了極高的文化品位。

南嶽是霍山縣和皖西的壹個歷史悠久的風景區。據清代霍山縣誌記載,舊日南嶽“有天池、龍橋、風洞、石窗洞、白虎崖、試心崖;南嶽廟、玉峰閣、萬卷殿、雲麗格雨(蟲名)、淩霄樹、桃花。如今,除了天池、龍橋(井)、風洞、石窗洞、白虎崖、試心崖等自然景觀外,禦亭、萬卷堂、淩霄樹、桃花早已不復存在。其中,最令人遺憾的是南越寺。南越寺建於漢代,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它是壹座極其古老的寺廟,也是皖西最著名的古寺之壹。安徽省規劃設計院在1986南嶽山勘察過程中,在山上發現多塊漢磚,與歷史記載南嶽寺建於漢代相吻合。不過南越寺吃了不少苦頭。唐、宋、明、清時期多次被戰亂破壞,寺內存在的幾塊唐、元、明時期的石碑早已不翼而飛。再加上“0”的哄搶和“掃四舊”,寺內菩薩全毀,古跡幾乎蕩然無存,房屋全拆,給後人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損失。

十壹屆三中全會後,隨著祖國建設和旅遊業的發展,霍山縣委、縣政府下決心要把霍山建成“旅遊大縣”,從而揭開了霍山旅遊業的新篇章。近年來,旅遊投入逐步加大,南嶽山景區柏油路已經建成;景區北門、南嶽山南門建成;從南嶽南側鋪設1000多級臺階;修建了壹批亭子,如胡鑫亭、宋寅亭、步雲亭;翻新了壹百步。特別是1992年,縣上成立了南嶽山開發委員會,決定對南嶽廟進行全面修繕。縣領導帶頭捐款集資。歷時壹年零三個月,* * *修復了16座寺廟,更換了殘破傾斜的舊墻,新鋪了10水泥地面,粉刷了所有墻壁,粉刷了門窗、梁柱,新建了兩間禪房,重塑了32尊佛像,整修了天池。從此,古寺又煥發了光彩。

1987年,經省政府批準,小南嶽風景區正式成立,成為全省首批省級風景名勝區;1993小南嶽森林公園經省林業廳批準成立,確定為省級森林公園。“小南嶽景區”東起曹家沖,南至茅嶺角,西至山河窪,北至烈士陵園,占地4.5平方公裏。從縣城主幹道中興路往南再沿穿仙路,也可以從縣城西部的衡山路往南再沿柏油路進入景區。景區內有壹條橫貫南北的寬敞柏油路,轎車、面包車可直達南嶽東西兩側的山上。可以從南嶽東側的山路或者南側新鋪的石階到達山頂。南嶽是小南嶽景區的核心和主體。

小南嶽景區可謂融雄、險、美、奇、巧、玄於壹爐,集山、湖、園、村、寺、洞、塘、松、竹於壹體,大自然的大師們的巧奪天工,使其美輪美奐,別具壹格。整個景區峰巒起伏,青山如花,山谷碧綠,古寺幽靜,陡壁倒伏,林間翠竹,果香四溢,鳥語花香,懸崖玉雨,湖光山色,風清霧潤,向人們充分展示了她的美麗姿態,吸引了無數遊客為之傾倒。

走上寬敞幹凈的柏油路,不到兩公裏的路程內就有花園般的南嶽山莊、神奇的九枝古楓、莊嚴的烈士陵園、風景如畫的珍珠湖、古樸典雅的天王廟等景點供遊客觀賞。從土地塘沿著南嶽東側的土路上山,大概半個小時就能到達百步。途中步雲亭,人山人海,可供遊客休憩俯瞰古城,還有龍井泉水供遊客品嘗。如果從土地塘沿著柏油路繼續向南,可以到達南嶽山南大門,沿途還有神秘的南嶽石佛和二仙石供遊客參觀。從南嶽山南側,可以沿著石階爬上樓梯。首先可以看到南嶽高聳的仿古牌坊門。大約走了700步,就可以到達青龍穴。青龍點有壹個六角形仿古亭,不僅供遊客休息,也是近距離觀賞南嶽雄姿的最佳場所。然後走過300步,穿過旗桿夾,即到達100步;300米臺階途中,有“三蟾打坐”和“龜探海”供遊客揣摩和了解,有試崖供遊客探索和探險;在幾百級臺階之前,妳可以沿著臺階西側崎嶇的小路看壹眼風洞的風景。爬百步進東門樓有無頭石龜、南嶽天池、功德碑、重修南嶽廟碑、碑文、南嶽廟、電視塔、八仙檀香。走出西門樓,壹段平地就是白虎崖,沿著西門樓樓下的竹園小路可以到達壹個小風洞。從西門樓往北,穿過後山壹條崎嶇的小路,再穿過荊棘,就可以到達石窗洞,如果從李佳原的村組往南走就更方便了。

逛完景區所有景點,登上南嶽山頂,感覺非同壹般,如入仙境之感。放眼望去,南方群山蒼翠,群峰浩瀚,如浩瀚煙雲,朱家寨、獅子山、桃花寨近在咫尺。在北部,妳可以看到楚天、古城和新城。壹彎腰,水就像白練壹樣飄走了,田野如畫,池塘水庫如鏡。東指山之獨立側,山蹲如獸;西邊竹海松嶺懸,很有詩意;十八羅漢山,據說是供奉南嶽的十八羅漢,在東北和西北兩側壹字排開,別具壹格。它如畫的風景真的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