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装修公司 - 重慶直轄十年變化

重慶直轄十年變化

重慶作為西部唯壹的直轄市,十年來綜合實力實現了歷史性跨越。十年來,在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重慶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壹些普通居民對此感受頗深。

在重慶,專門為低收入農民工建造了42套陽光公寓。壹個12平米的房間,每天的租金只要1元錢。陽光公寓利用政府的閑置房產。政府投資改造後,改成了舒適的廉租房,有電視,有公共廚房,有閱覽室。據悉,重慶還將在大渡口區建設壹個8萬平方米的農民工新村,專門為生活在城裏的農民工服務。

除了為農民工提供住宿、社會福利等方面的服務,重慶市大規模的農村勞動力培訓也從2003年開始全面展開。重慶市制定了“十壹五”農村勞動力轉移發展專項規劃。根據這壹計劃,重慶將在2007年培訓20萬農民工,在“十壹五”期間培訓1萬農民工。

根據統籌城鄉發展的規劃,重慶在直轄十年期間,不僅有計劃地培訓農村勞動力,而且加大了對農村基礎設施的投資。過去,中梁山隔著石板鎮。雖然離重慶只有20多公裏,但人們要繞著山開半天才能到重慶。如今,壹條隧道徹底改變了這種狀況,農民在家把自己的農產品裝上汽車,只需20分鐘就能到達市區,極大地方便了人民生活,促進了經濟發展。

前不久,中央決定重慶、成都成為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隨著改革的進壹步深化和社會建設的進壹步發展,有理由相信重慶人民的生活會越來越好。

詳細信息:

演播室主持人方靜:十年前的今天,重慶成為中國第四個直轄市。今年,重慶直轄十年,本報記者再次來到重慶。在這裏,我們不僅看到了過去十年重慶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也看到了人民生活的巨大變化。其中,來重慶打工的農民工生活的變化尤為引人註目。

章琦琳,原籍四川達州,1985來到重慶,前十年做“棒子”,也就是搬運工。1997重慶直轄的時候,他在社區街道的幫助下當了壹名清潔工。雖然他的工作不再那麽漂泊,但由於收入不高,他已經能住上最便宜的出租屋了。

重慶市南岸區龍門浩街清潔工章琦琳:那些地方很簡陋。

記者:自己租的?

章琦琳:我自己租的。天上下著大雨,屋裏下著小雨。

記者:我以前住的簡陋房子多少錢?

章琦琳:那個地方壹個月五六十,七八十,甚至壹百。

在過去的十年裏,老張見證了重慶的巨大變化,但作為壹個陌生人,他從未敢奢望自己能在城市裏有壹個像樣的家。但就在去年,他在街上突然被告知,拿到暫住證就可以申請入住專門為農民工修建的陽光公寓。在這裏,壹個12平方米的房間,每天的租金只有1元錢。

章琦琳:非常便宜。而且水電電費加起來46元。

主持人:那麽不到五十塊錢租壹個月的公寓是什麽情況?在這裏,記者看到,這棟150多外來務工人員的公寓,不僅有壹臺大電視,還有壹名專職管理員,公共廚房和壹間正在建設中的閱覽室。墻上的故事欄貼滿了各種實用信息。

記者:我覺得這裏有陽光公寓的農民工工會。這個工會在哪裏?這裏是妳的工會嗎?

重慶市南岸區陽光公寓2號管理員顧思清:對,這是我們自己的工會。

記者:妳們的工會都建立了嗎?

顧思清:我們工會是2005年自發成立的,包括我。

記者:妳是主辦方吧?

顧思清:對,主辦方,還有兩個正宗的農民兄弟。

記者:才壹年多壹點。妳現在有多少成員?

顧思清:目前有50多個會員,56個會員。

記者:都是外來務工人員住在這裏嗎?

顧思清:他們都住在這個區,都住在我們公寓。

記者:將近壹半的人是妳們工會的成員?

顧思清:值得欣慰的是,現在還有農民兄弟陸續進來,也在積極要求加入這個工會組織。

南岸區政府介紹,像這樣的陽光公寓,利用政府閑置的房產,讓街道投入250萬元進行改造後,派出3名退休工人擔任管理員,原來的壹個倉庫變成了外來務工人員的新家。記者還了解到,現在南岸區6個街道建有7個陽光公寓。

重慶市南岸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局長王明賢:改善農民工生活環境和條件是2005年南岸區統籌城鄉發展、構建和諧社會的要求。我們以建設這個陽光公寓,改善農民工的住宿條件為突破口,目的是切實加強對進城農民工的管理和服務。這樣,我區基本形成了尊重、理解、關愛農民工的良好氛圍。

記者了解到,目前重慶已建成42套陽光公寓,大渡口區還將建設壹個8萬平方米的農民工新村,專門為進城務工的農民工服務。除了為農民工提供住宿和社會福利方面的服務外,2003年重慶還啟動了大規模的農村勞動力培訓。現在在永川工商學校,有縫紉、計算機、電工、車工四個專業,農民正在上三個月的免費培訓班。

記者:妳是怎麽想到學這個的?

計算機專業學生:反正我就是覺得很神奇,什麽都想學。以後出去找工作。比如我想去大超市當收銀員,妳不會打字,妳就很難找到工作。

在這裏,這些不折不扣的農民大多是第壹次摸鍵盤,拿起電筆,搖車床的手柄。但是,經過短短幾天的訓練,很多人都有了很大的進步。這兩個學生向記者演示了如何用萬用表測量電阻。

電工班學生:先查表,再測試,老壹點就換擋。

記者:現在的閱讀量是多少,阻力是什麽?

電工學生:100歐姆。

記者:學完之後打算做什麽?

電工:我想開家電維修部?

記者:那很好。

電工:是的。

記者:我準備開店,看能不能當老板。

電工:我有那個計劃。

重慶市農業局農村勞務開發管理處處長洪:我們認為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不僅僅是為了增加農民的收入,更重要的是讓農民經過培訓融入城市,作為城市產業工人的壹部分,從過去的外出務工人員轉變為居住人員。然後,當居住方向發生變化時,我們需要教會他融入城市的能力。2003年,我們投資了大約600萬元。到目前為止,2007年,我們在這個培訓上的投入接近2.5億元。主要目的是培訓後提高農民素質。

目前,在“十壹五”規劃中,重慶專門制定了農村勞動力轉移發展專項規劃。根據這壹計劃,重慶將在2007年培訓20萬農民工,在“十壹五”期間培訓65438萬農民工。

重慶市農業局農民勞務開發管理辦公室副主任唐繼邦:這是我們2007年的勞務培訓轉移計劃,是各區縣的短期培訓計劃,然後是各區縣新的轉移計劃。我們計劃每年轉移40萬新勞動力。到2012,剩余勞動力要轉移到二三產業就業。

根據城鄉協調發展規劃,直轄十年間,重慶不僅有計劃地培訓農村勞動力,還大規模增加農村基礎設施投資。在九龍坡區,壹座海拔450米的中梁山把整個區分成兩半。山西西部的石板鎮雖然離重慶只有20公裏,但如果人們想去重慶,還得繞著山開半天。

王重慶市九龍坡區石板鎮鎮長:我們鎮整個面積大概24.6平方公裏,像這樣的丘陵地區占60%,出行比較困難。到什麽程度?孩子上學、進城,早上6點左右開始。他們到學校的時候大概是7點半,走路要壹個半小時。

事實上,壹座中梁山不僅給人們出行帶來不便,還阻礙了九龍坡區西部的經濟發展。曾華榮是石板鎮高農村的柑橘種植大戶,種植面積100畝,15萬斤柑橘是其家庭收入的主要來源。柯老曾告訴記者,柑橘收獲的時候,也是他最擔心的時候。

記者:發貨的時候怎麽運輸?

重慶市九龍坡區石板鎮高弄村曾華榮村民:用手摘,用騾子馱,要壹個多小時。

記者:從山上下來要壹個多小時?

曾華榮:對。

記者:那應該很累吧?

曾華榮:很累,真的很累。壹個人跑起來要壹個多小時。如果妳挑東西,妳覺得妳累嗎?

記者:是的。

但現在曾華榮家的苦日子壹去不復返了,因為兩年前,重慶西部重要幹線華福公路到了他家門口,壹條隧道也打通了石板鎮和重慶市區之間的中梁山。現在他在國外運輸柑橘,在他家門口裝車,20分鐘。

曾華榮:現在路修好了,方便多了。現在下來只需要30分鐘。

記者:剛從山上下來。

曾華榮:對,下山30分鐘,到了村頭,上了自己的車,方便。

重慶市交通委副主任滕宏偉:妳說的這個例子,應該說在重慶直轄市這十年的變化中,比比皆是。我們有幾個數據來說明這種變化。壹個是我們的公路總裏程從2.6萬裏變成了現在的3.7萬裏,增加了1,000公裏;而且現在基本實現了不僅所有的鄉鎮都通了路,而且60%的鄉鎮通了水泥路和柏油路,60%的行政村通了路,20%的行政村通了柏油路和水泥路,所以全民出行確實符合直轄之初的經驗,也符合整個經濟發展的支撐。應該說交通在這方面做了壹些實事。我們的目標是在2010年達到百分之二百又百分之壹百五十。也就是說,100%的村鎮通了柏油路和水泥路,100%的行政村通了柏油路和水泥路,讓整個農民脫貧致富,或者說讓整個城鄉規劃的理念有了堅實的交通基礎。

演播室主持人方靜:重慶作為西部唯壹的直轄市,近十年來綜合實力實現了歷史性的跨越,成為重慶歷史上最好的時期。重慶直轄十年,歷史再壹次選擇了重慶。前不久,重慶、成都成為全國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隨著重慶改革的進壹步深化和社會建設的進壹步發展,我們相信重慶人民的生活會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