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装修公司 - 進入裝配式建築領域?

進入裝配式建築領域?

2015年12月,時隔37年中央重啟城市工作會議,此次會議確定了我國城市建設和發展的思路,提出要大力推動建造方式創新,以推廣裝配式建築為重點,促進建築業轉型升級。之後,隨著《中***中央國務院關於進壹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幹意見》(中發[2016]6號)和《關於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築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6]71號)等壹系列政策的發布,我國裝配式建築迎來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會,建築產業鏈上的各類企業紛紛入局。為保護既有的市場,同時也為了搶得發展的先機、抓住政策的紅利,大型建築施工企業都拼命地想擠進去,那麽他們都是如何進入裝配式建築領域的?筆者將所了解到的進入“招數”總結成六類,供正準備或開始考慮進入的企業參考借鑒。

第壹類:單環節介入“裝配”

有些企業不想錯過政策紅利,既想參與裝配式建築,又不想有過多的投入,只想在某壹個環節切入,而在“設計-生產-物流-裝配”四個環節中,建築施工企業在現場管理方面具有優勢,所以通常選擇在現場裝配環節切入,這種方式成本投入最低。單環節介入“裝配”,如果能沈下心來做到非常的專業,未來也可能做成“壹流”的專業化公司。

第二類:單環節介入“生產”

這壹類企業還分四種,第壹種是“加盟並生產”,目的是快速形成生產能力;第二種是“加盟並入股”,目的是便利投標;第三種是自主研發和投資建設工廠,目的是形成具有自我技術體系的裝配式建築生產能力;第四種是將既有的市政構件廠(主要生產市政構件、管樁、管片等)改建成房屋PC構件廠,這也是最“快捷並可行”的壹種方式。

單環節介入“生產”的企業,所生產出來的PC構件產品,壹部分為自己的施工總承包、EPC工程總承包項目供板,壹部分則與萬科形成戰略合作關系、長期為萬科的裝配式房建項目供板,另壹部分則為其他的建築總包企業“代工生產”。

建築施工企業最常見的壹個誤區就是,認為只要有了自己的工廠和廠房,就算進入裝配式建築領域了,殊不知,“生產”環節是整個裝配式建築價值鏈上收益最單薄的環節,而目前由於產品的標準化程度非常低,企業的慣性思維是“把復雜的構件放在工廠生產”,生產效率非常低,不能發揮工業化生產的優勢,如果只是單環節介入“生產”,為了生產而生產,壹旦工廠生產不飽和,廠房和機器的固定攤銷大、管理費用高,很多時候都要靠企業的主業來支撐工廠的連年虧損,多數企業都很難熬過裝配式建築行業黎明前的煎熬期。

第三類:多環節介入“設計-生產”

有些企業主要側重加大並購力度,並購壹家具備甲級資質的、具有裝配式建築設計能力、業績、經驗的設計院,再通過加盟的形式,掏2000、3000萬加盟費,買地幾千萬、建廠房(包括辦公樓廠房道路管網報建費用等)幾千萬、買設備幾千萬,整個下來壹個工廠的投入多則2個億,少則1個多億。我們看到通過“設計-生產”雙環節介入裝配式建築領域的企業,投入也是很大的。如能把“設計-生產”兩個環節高效銜接,將大大提升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第四類:多環節介入割裂式的“設計-生產-裝配”

大型建築集團通常都具有較完整的產業鏈,圍繞著建築施工這壹主營業務的支撐業務和其他業務有:基礎設施投資經營業務、勘察業務、設計業務、房地產開發業務、工程咨詢業務、商品混凝土生產業務、建築機械生產業務等等。企業在計劃發展裝配式建築業務的時候,為充分利用自己的產業優勢、“壹擲重金”想全面進入裝配式建築領域,然而往往限於傳統的設計-施工割裂的施工總包思維,“逐步而獨立”地介入“設計、生產、裝配”三個環節:

集團旗下的設計院在現有資質、人才等資源的基礎之上,加大裝配式建築設計人才及相關關鍵資源獲取,加大持續研究力度,形成裝配式建築業務上遊的設計能力,為預制部品部件提供產品設計;集團旗下的船舶公司、水泥公司發揮生產經營管理優勢,重點從預制部品部件生產著手,機船公司可側重鋼結構部品部件預制產品,水泥公司可側重鋼筋混凝土結構部品部件預制產品,在充分研究的前提下,快速介入預制部品部件的生產;集團旗下的房建施工單位加快研究現狀裝配技術,大力引進技術、管理人才,在自行承接建築施工業務同時,加大與房地產公司合作力度,以施工總承包模式實現裝配式建築組裝能力。

這壹類企業由於先天“制造業”基因的缺乏,很難發展成為全產業鏈壹體化的“設計-生產-裝配”裝配式建築企業。前期發展最難的是集團旗下的設計院、船舶公司、水泥公司、房建施工單位沒有裝配式項目依托,又缺乏相關的研發設計和技術人才,沒有壹定的技術的積累或沒有成熟的技術體系,在裝配式建築業務方面的開拓步伐會更慢。

第五類:多環節介入全產業鏈壹體化的“設計-生產-裝配”

這類企業的投資非常大,壹般在十億級別或數十億元的投入,因此通常都是由大型投資集團投資並新設立的企業,是集“科研-設計-加工-建造-運營-服務-投資”於壹體的建築科技集團。這四類企業可能會出現“1+1+1”等於2的情況,但這壹類企業會出現“1+1+1”大於3的情況,也就是說,與第四類企業各個環節相對割裂的情況相比,這壹類企業最大的優勢在於“壹體化”的能力,具有橫向的“設計-生產-裝配”壹體化的全產業鏈集成能力,具有縱向的“建築-結構-機電-裝修”壹體化的系統性裝配能力。他們將建築業與制造業進行完美的融合,在傳統的EPC工程總承包模式的基礎上,形成EMPC建築工業化工程總承包模式。這壹類企業處於整個裝配式建築行業金字塔的最頂端,目前典型的(還不能說成功的)企業是中建科技和中民築友,因投入巨大、研發之困難,預計未來很長的時間裏能形成競爭局面的企業不會超過3家,成“三國演義”之勢。

第六類:“平臺型企業”

有些企業在歷經20年、30年的摸索和積累,“摔過跤挨過打”,歷經磨難,如今形成了自己的技術體系和信息體系,逐步向輕資產的“平臺型”企業轉型,通過與施工企業形成加盟合作的關系,讓承載自己技術體系、信息體系的標準化工廠復制到全國各地,通過加盟費的形式賺得盆滿缽滿。在全國擁有加盟工廠最多的是遠大住工和杭蕭鋼構,目前遠大住工在國內擁有超過80家的加盟工廠,杭蕭鋼構也擁有80家左右的戰略合作夥伴。

當然平臺型企業的商業模式也引起了業內人士的思考與質疑,眾多加盟企業的工廠都處於“半開工的虧損”狀態,由於獲得的市場訂單不足,年實際產能僅僅能達到設計產能的1/10,甚至還不到這個比例,加上工廠的租賃費(北京、上海、深圳這樣的壹線城市,工廠通常只能是租賃)或折舊費、設備的折舊費、人員的管理費等等,實際上是連年虧損的。

“平臺型”企業的加盟工廠能否持續復制和增長,壹方面取決於企業自身的能力,是不是有足夠強的技術能力、品牌影響力和工廠管理能力,另壹方面也取決於裝配式建築市場的需求量能否快速增加。用“羅馬不是壹天建成的”來形容平臺型企業再合適不過,遠大住工進入裝配式建築領域有20多年了,杭蕭鋼構從1994年開始專註於鋼結構建築事業如今也有24年了,在大家都認為“像搭積木壹樣建房子”就是天方夜譚的時候,張劍和單銀木的“硬”脾氣和“死磕到底”的堅持,20多年他們和他們的企業吃過虧、上過當、摔過跤、挨過打,壹路篳路藍縷,積累了過硬的技術、形成了自有的技術體系和產品體系,才終於迎來裝配式建築的“春天”,這種成功不是偶然的,平臺型企業也是需要很長時間的積累,想要在3、5年打造出遠大住工、杭蕭鋼構這樣的企業,也是非常難的。

更多關於工程/服務/采購類的標書代寫制作,提升中標率,您可以點擊底部官網客服免費咨詢:/#/?source=bdz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