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装修咨询 - 人工智能給未來教育帶來哪些深刻的變化?

人工智能給未來教育帶來哪些深刻的變化?

“面向未來的教育”系列評論之二

當前,在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互聯網、智能識別、知識管理等新技術、新理念的快速發展和經濟社會需求的推動下,信息技術已經步入智能化階段。國內外高科技公司紛紛布局人工智能,國務院發布《新壹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表明人工智能發展迎來新時代。

因此,在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還在普及和完善,“互聯網+”與教育還在相互催化融合的時候,人工智能作為信息技術的更高發展階段,無疑將在更深層次上推動教育教學的改革和創新,從而給未來教育帶來機遇和挑戰。

壹方面,人工智能改變了育人的目標。就像機器取代簡單的重復性體力勞動壹樣,人工智能將取代簡單的重復性腦力勞動,司機、翻譯、客服、快遞員、裁判都可能成為消失的職業,傳統的社會就業體系和職業形態也將發生深刻的變化。要適應和應對這種變化和趨勢,教育必須回歸人性的本質,褪去工業社會的功利烙印。當人工智能成為人們的外部記憶和思維助手時,學生單純吸收和掌握知識以獲得賺錢謀生技能的教育目標將不再重要。教育要更加註重培養學生的愛心、同理心、批判性思維、創造力和合作精神,幫助學生在新的社會就業體系和人生價值坐標系中準確定位。教育目標和教育理念的改變,將加速培養模式、教材內容、教學方法、評價體系、教育治理乃至整個教育體系的改革與創新。

另壹方面,人工智能改變了校園環境。未來,校園環境信息化將走向更高層次的智慧校園,各種智能傳感設備和技術將無處不在。校長、教師和學生已經不知不覺地嵌入了有形的校園物理空間和無形的虛擬數據空間。學生踏入校園即可完成簽到,離開校園時自動通知家人,進入教室時發出報警求助,缺課時收到友好提醒,練習測試後生成學業情況分析報告...這些都表明,校園物理環境、課堂教學環境和在線學習環境已經充分融合,實現了從數據化環境到數據化環境、從數據化教學到數據化教學、從數據化個性到個性化數據的轉變。校園看起來是壹樣的校園,卻充滿了人間的溫度和智慧。

人工智能也改變了教師的角色。有專家指出,三類人,即“創造性工作者”、“人際關系連接器”和“復雜模式的法官”,是最不可能被人工智能取代的。教師同時符合這三類人的特點,因為教師必須適應不斷變化的教學政策和教學環境,面對不同性格特點和需求的學生,處理多樣化的教育教學問題。所以人工智能不能輕易取代教師這個職業。但在未來,人工智能可以改變教師的角色和功能。教師可以從低附加值的簡單重復性工作中解放出來,從而更加專註於構建和諧穩定的師生關系,促進學生的全面和長遠發展。教師不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者,而是滿足學生個性化需求的教學服務者和設計並實施定制化學習方案的成長顧問。

此外,人工智能極大地改變了學習範式。語音識別和語義分析技術可以用於口語測評,圖像識別技術可以用於作文批改和照片搜索,人工智能可以讓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智能學習夥伴。只要用手機拍壹張照片,掃壹掃,說壹說,點壹點,就實現了答案分析,打分評論,知識點,考點,難點的自動生成和推送。隨著認知科學、腦科學和學習科學的快速發展,人機合作提升智能和群體集成智能成為人工智能發展的新方向。人工智能不僅可以從知識關聯、群體分層等方面分析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推送學習建議,還可以從大腦思維模式、個體人格特征、環境特征等方面為每個學生提供個性化、定制化的學習內容和方法,激發學生深層次的學習欲望。

人工智能在不斷發展,它的目的地是未知的。能否被人類控制也引發了倫理上的擔憂,這既為未來教育發展提供了機遇,也帶來了壹系列挑戰。近期尤其需要避免過度依賴和隱私泄露,這就需要教育避免過度依賴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絕不是萬能的,涉及成人教育的教育領域壹定不能盲從。對壹個問題解決方案的誤判可能只影響壹瞬間,但對壹個人成長的誤判可能影響壹生。教師高層次的腦力活動和教學經驗,學生的學習能力和邏輯思維習慣,絕不是與生俱來的,往往需要低層次腦力勞動甚至體力勞動的反復訓練和積累。過度依賴人工智能,可能會導致矯枉過正,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容易導致師生變相成為人工智能的助手和附庸,教師失去應用教學能力和職業素養,學生失去獨立思考能力和健全的精神品格。

同時,也要避免忽視對師生隱私的保護。人工智能的技術基礎和前提是海量數據積累和訓練挖掘。師生的社會屬性數據和教學行為數據越大,維度越豐富,時間跨度越長,人工智能提供的教學服務越精準,學習建議越科學,知識內容越合理,教育的質量和效益越顯著,隨之而來的是師生隱私泄露風險的劇增。人工智能可以給未來的教育插上翅膀,但壹定不能以犧牲師生隱私為代價。必須保證教師和學生對收集的數據有知情權、選擇權、訪問權、擁有權和支配權,數據必須安全,防止泄露和濫用。

未來已經來臨。對於人工智能,教育不僅要在態度上迎接未來,在態度上正視未來,在認知上理解未來,更要在管理決策和教育上抓住機遇,面對挑戰,積極構建自己的美好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