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装修咨询 - 浮石鎮景點

浮石鎮景點

海拔1035米有壹座眾所周知的東華山。山上有棋盤石、頂石、觀天、石鼓、鯉魚石、瓦婆石、仙人雕、燕子巖等八大景點,風景秀麗,遊人絡繹不絕。

東華山,位於永定縣浮石鎮東安村,距縣城30多公裏。主峰海拔1034米,為永定縣第壹名山。雲霧常在山中,四季如春。峰為綠色,峰為簇狀。巍峨突兀的山峰,仿佛綠色海洋中露出的風帆,令人神往。山中有東華山寺,建於清乾隆四年。當地人喜歡在每年的第壹天上山,在寺廟裏燒第壹根香。寺廟古樸,分兩殿,占地400平方米,歇息於山頂,重檐,背梁結構。

山上有八個景點:壹是“棋盤石”,旁邊有松樹和燦爛的山花。相傳古代神仙經常在這裏玩遊戲。第二,“老虎巖”,相傳,過去東華山有許多虎穴,於在此開荒蓋房,使老虎下山,老虎的苦難停止了。三是“鯉魚浮塔”,建於清嘉慶四年,四層磚木結構,六邊形。第四,塔下的石墻裂了幾十尺,形成“天線”。從山寺後面進入,可以看到壹條斜斜的陽光線。那些個子小的可以爬到頂上。第五個是“燕子巖”。第六,“仙人刻字”,山中有三處摩崖石刻。第七種是“瑤珀石”,即“鷹石”。八是“仙女峰”,這裏過去有很多猿猴,掛在墻上和遊客玩耍。

此外,棋盤前的懸崖上有壹塊突石,形似石椅,稱為“頂石”;寺後有壹泓清泉,永不幹涸。泉左側有壹山洞,風吹石洞,如鼓之聲,稱“石鼓”。

因為這裏主要是當地人拜佛燒香的地方,所以觀光並不更重要。山內大部分景點都沒有開發,遊客需要爬壹點才能看到,比如頂石、老虎巖、燕子巖、藥坡石、天仙峰等。與全國各地的四川名山相比,在這座小山中,增加了遊客攀登這座山的樂趣。根據土樓普查資料,伏羲土樓群是永定土樓密度最高的地區。區內有天後宮、永隆場、永豪樓、古渡口碼頭遺址、斷壁遺址等景點。

伏羲土樓群位於永定縣浮石鎮伏羲河南岸。有106座大土樓自東向西壹字排開,總長3000多米,面積近3平方公裏。這些土樓保存完好,基本風貌猶存。土樓中有許多珍貴的文物,如閩西最大的天後宮、防洪堤、河運碼頭遺址等。

經過深入調查,永定縣CPPCC認為,伏羲土樓群可以與已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永定縣土樓群形成互補,進壹步發掘、保護和傳承伏羲土樓群豐富的客家文化資源,並將其轉化為文化旅遊生產力,大有可為。

福建省永定縣政協提出的將伏羲土樓開發保護納入該縣“十二五”規劃的提案得到積極響應。2010,10年2月,永定縣有關部門已將此建議列入該縣“十二五”規劃修訂稿。

在永定縣政府就“十二五”規劃向社會各界征求意見時,永定縣CPPCC闡述了開發伏羲土樓群旅遊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建議將伏羲土樓群納入全縣旅遊發展“十二五”規劃,進壹步加強保護和管理。永定CPPCC還對伏羲土樓群的旅遊開發價值、發展定位、景觀建設和運營模式、現有文物保護等提出了具體意見。浮石鎮的“永隆場”以高著稱,是最耗費勞力的土樓。由於地形的限制,建築部分依托於海灘,填方工程極其龐大。從大壩填築開始到整修完成,歷時28年。被上海世界吉尼斯總部確認為“世界第壹高樓”,是客家方土樓的典型代表。“永隆昌”的主體建築高五層半,占地壹萬多平方米。外部建築有四層半高。

永隆場被列為土樓的旅遊景點。該建築以煙號命名。永隆昌樓始建於清末道光年間,歷經鹹豐、同治,光緒初年落成,歷時28年。據傳* * *花了60多萬銀子。這兩棟建築既相連又獨立。壹* * *占地近2萬平方米,結構布局基本相似。外圍樓高四層半,主樓高五層半。還有壹些兩三層的建築,主要是私塾、財務室、米屋、仆人宿舍等等。“永隆昌”不是這棟樓的正式名稱,而是這棟樓裏曾經經營煙草的商行的名字,所以習慣上稱之為妳的住所。

永隆昌大廈(不包括博物館和別墅)* *有92個大廳,746個房間,65,438+044個樓梯,6個石花臺,33個石框門,7口井,65,438+0個池塘,65,438+00個浴室,7個曬臺,60個廁所和壹條500米長的溪流。“永隆昌”樓是永定最大的土樓,壹個人開壹次、關壹次樓的所有窗戶需要壹整天的時間。幾年前,有兩個小偷來偷永隆昌的鎮館之寶——皇家“鍍金紅木屏風”,因找不到出口被抓。妳可以想象這個建築的規模和復雜程度。而且這個高樓居然是用黃土夯的,很神奇。

永隆昌樓由兩座土樓組合而成,即方形建築“福山樓”和五峰樓“傅生樓”。由傅生大廈和福山大廈兩座大廈式方形建築組成的龐大的土樓建築群。傅生樓,俗稱“老樓”,坐北朝南,東西向,屬於三堂兩落的“五鳳樓”結構。在傅生大廈的門樓上,刻著漢字“大福地”。浮山大廈位於傅生大廈東門後約150米處,俗稱“新大廈”。它坐西南向東北,主體是典型的方形建築。浮山樓的門樓上,有“鐘毅第”三個大字。傅生樓和浮山樓壹樣,規模都很大,樓裏樓外,外觀也差不多。它由許多入口、大廳、天井和回廊組成。陌生人進大門,只要經過幾個大廳,進出幾個門,就分不清東西南北,就像走進迷宮壹樣。大有“進得容易出得難”的感覺。CCTV-4國際頻道【走遍中國】土樓春秋第三集:黃金時代(2011、10、31播出)通過永豪樓的財富故事講述福建土樓發展的第壹次高潮,同時通過居住在土樓的居民黃大宏展現永豪樓。

浮石鎮新民村有壹座遠近聞名的土樓,叫永豪樓。據《浮石市黃氏族譜》記載,其正式名稱為“樓”。奇怪的是,在大樓建成後的160年間,五福大廈的名字鮮為人知,而永豪大廈的名字卻廣為人知。原因是什麽?

這裏的玄機與工匠和主持建造的人有關。

據《浮石市黃氏族譜》記載,第十三祖黃崇齋壹生務農,生下五子,依次名為永耕、永浩、永貴、永居、永奇。黃永庚成年,正是趕上永定絲煙的好機會。為了發大財,他和二兒子黃永浩商量,決定自己去湖南、雲南、廣西等地開拓市場,銷售香煙,而二兒子黃永浩則負責家裏的壹切:壹是和幾個弟弟壹起負責煙葉的收購、加工和經營;二是照顧年邁的父母。兄弟分工明確,配合默契,年輕人肯動腦筋,跑得好。再過幾年,他們家也就漸漸小康了。

客家人都有壹個共同的特點,就是發家致富,當務之急是買地建房,獲得“永久財產”。黃氏兄弟也不例外。他們決定去蓋樓。由於黃永浩在家經商多年,弟弟們又年輕,蓋樓的擔子自然就落在了他的肩上。兩兄弟約定,所有與蓋樓有關的事宜都由黃永浩負責。

顧名思義,黃永浩充滿了豪氣。他覺得改革開放後,大樓會宏偉、典雅、壯觀。這樣壹方面可以孝敬祖先,另壹方面也可以顯示出我們家的雄厚財力。況且五兄弟分家後,還會有五間大房。要建的大樓要有足夠的“單元房”(這是大樓的壹大特色,當時要有這樣的超前感很不容易),要有收購煙葉的大廳和加工香煙的手工作坊,還要有供孩子學習和習武的學校和武館。於是他在府西河邊選了壹塊十五六畝的地作為建築工地,然後分期購買了建造10單元36廳270室的全部材料。這樣壹來,自然是費錢又費錢。

就在大樓建設進入緊張階段的時候,有壹天,老板黃永庚壹路趕回家。雖然常年流浪在外,但他執著於蓋樓,對蓋樓還是坐立不安——蓋樓畢竟是人生大事,需要花很多錢!還有,他對老二是否有資格蓋樓產生了懷疑,於是壹邊在外地跑業務,壹邊順道回家。老二黃永浩聽到大哥到家的消息,著實吃了壹驚。他擔心大哥會怪他花錢太多,心裏總是忐忑不安,像提心吊膽的十五個水桶,不敢貿然去見大哥。

黃永庚壹到家,就收拾好行李,開始焦急地向工地走去。他立刻被熱火朝天的勞動場景深深吸引:墻上汗如雨下,大地飛動,木匠刨著鋸著,石匠鑿著敲著...200多名建築工人秩序井然。他不禁心花怒放,手舞足蹈,讓人壹下子就找到了二胎。黃永浩急切地問來人:“哥哥說了什麽?”送信人把他的話原原本本地告訴了他的兄弟。這時,黃永浩把懸在喉嚨裏的心放回原處,籲了壹口氣。當他把蓋樓的想法和工程進度詳細向大哥匯報時,大哥不由自主地向他豎起大拇指,連連稱贊:“二哥這幾年真的進步很大。有膽識辦事,好!大樓就應該建成這樣,花多少錢都值。我就放心了!”

這棟樓的建設時間很長,從開工到入住用了***7年,從入住到整棟樓裝修用了11年。在建築施工期間,黃永浩親自處理各種工匠和苦力的延期、安排和工資發放,各種建築材料的采購以及各種突發事件的處理。在大樓建成之前,大樓沒有正式的名字。其間,有人問工匠:“妳在哪裏工作?”工匠回答:“在黃永浩家。”“妳在他家幹什麽?”“蓋新樓”。很多人問這個問題,有工匠脫口而出:“在永豪樓。”永豪樓,指黃永豪所建的樓。消息口耳相傳,永和樓就這樣傳開了。雖然在樓完全建成後,樓主特意找人給它取名為“五福樓”,意思是五兄弟在壹起其樂融融,所有工匠和村裏各個年齡段的人都先入為主,或者認為五福樓這個名字在音韻上沒有永豪樓這個名字響亮,所以還是習慣性地叫它永豪樓,口口相傳,以至於家喻戶曉,遠近皆知。相反,它的官方建築名稱很少被提及。民國18 (1929)年8月,毛澤東曾住在蕪湖河嶴頭,指導革命鬥爭。他當年住的房子被國民黨燒毀了,新中國成立後重建了這座房子,叫“東澤樓”。

永定縣浮石鎮五湖村澤東樓(河坳頭)位於永定縣城東北部,浮石、雷虎、陳侗三省交界的白燁湖半山腰,海拔800多米,群山環抱,溝壑縱橫。

1929年5月下旬,毛澤東、朱德、陳毅率領紅四軍解放永定縣,成立永定縣革命委員會。同月,永定縣革命委員會委員、1928金豐農民武裝起義領導人之壹謝先秋(石嶺村人)到澤東樓所在的河嶴頭村開展革命活動,發動群眾打土豪、分田地,建立蘇維埃政府。當時的河坳頭村屬於陳東鄉石嶺村。石嶺鄉蘇維埃政府成立時,河嶴頭的張擔任蘇維埃政府主席。

同年8月初,紅四軍代表在上杭縣文昌閣召開會議後,從上杭縣進入永定縣湖港鄉湖溪村,化名楊先生和夫人何子珍,當晚住在鹽田新廟。第二天,他經、上湖雷,到陳東鄉石嶺村嶺頭,住在主樓裏。然後他去了河坳頭村,住在張四方土樓三樓左邊的壹個房間裏。在10多天裏,張壹家不僅照顧患瘧疾的和賀子珍的生活起居,還和當地紅衛兵壹起承擔了的保衛工作。

8月21,65438,0929日,張和紅衛兵擡著擔架,護送從河坳頭來到七嶺鄉牛克波自然村,先後住進華興樓和青山下竹料。9月下旬,毛澤東離開牛桂波,前往上杭縣,回到紅四軍。

在永定期間,毛澤東經常與永定縣黨政軍負責人張鼎丞、阮山、陸兆禧、陳正、盧鐘忠、曾牧村、謝先秋、陳、林等會見,研究敵情,分析革命形勢和鬥爭策略,同他們討論貫徹閩西大精神,建立永定革命根據地的問題。他還介紹了井岡山根據地的革命鬥爭經驗,並指示張鼎丞、阮山、陸兆禧等人總結永定暴動的經驗教訓。他身著藍色長衫和布鞋,經常深入群眾,進行調查研究,與當地人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1934 10月,中央紅軍長征主力。在以張鼎丞、鄧子恢、譚震林為首的閩西南軍政委員會領導下,紅軍遊擊隊和閩西人民堅持了三年艱苦卓絕的遊擊戰爭。與此同時,永東遊擊隊司令員劉永生,閩西南軍政委員會參謀長、永浦縣軍政委員會主席鄭樹昌,副主席陳茂輝、蔣德先、馬等,經常帶領紅軍遊擊隊在河嶴頭村紮營,運用靈活多變的遊擊戰術,消滅國民黨軍隊和當地反動勢力。

1936是三年遊擊戰爭最艱難的時候。國民黨軍為了消滅紅軍遊擊隊,發動了殘酷的第四階段“剿總”,仍然同時采取“停”、“堵”、“追”的戰術,實行非人道的“三光”政策,燒殺搶盡革命根據地的村莊,實行移民並村政策。此外,敵人得知毛澤東壹直駐紮在這個村子裏,所以他們燒毀了這個小村子裏所有的房子。河坳頭張、張茂春的土樓,此時已被燒毀。在三年遊擊戰爭中,該村被敵人逼迫移民並六次並入該村,被燒、被殺、被搶,滿目瘡痍。然而,村裏的人壹心為黨,不屈不撓,堅定不移。

由於敵人的殘酷封鎖,紅軍遊擊隊的給養十分困難,指戰員經常饑寒交迫。河嶴頭的人民和其他革命村莊的人民壹樣,經常冒著生命危險支援和保護紅軍遊擊隊。張茂春,革命聯戶,當時是任紅軍遊擊隊的交通警察。在黨組織的堅強領導下,他和河嶴頭全村人冒著生命危險為紅軍遊擊隊運送糧食、蔬菜、鹽、信息、采購生活用品、站崗放哨、搶救傷員。他們創造了壹種“串裝”米鹽的方法,就是把竹竿裏的竹節搗實,裏面裝米、鹽等。用作桿子;創造了壹種“雙桶”的方法來裝糞和米,即把挑牛糞和豬糞的桶改裝成兩層,底層裝米和菜,上層裝肥料作為蓋子;還有裝滿大米的“大袋”等20多種巧妙的辦法,穿越敵人嚴密的封鎖,把紅軍遊擊隊急需的物品送到山站。河嶴頭村人民為閩西三年遊擊戰爭的最後勝利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3月1938,1,在閩西南堅持遊擊戰爭三年的紅軍遊擊隊組成的新四軍第二支隊北上抗日。黨組織留下了方方、謝育才、範、魏金水、、馬、吳洪祥、吳、羅、馬永昌等壹批深受人民信任的黨政軍幹部,繼續領導閩西、永定人民開展抗日民族統壹戰線工作和反對頑固自衛鬥爭。河澳頭人民在黨的領導下,壹如既往地堅持革命,在保護領袖、支持人民武裝反抗國民黨頑固派的鬥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1946年初,為適應革命形勢迅速發展的需要,中、閩、粵邊區委員會機關由湖坑鎮南溪老屋子村遷至河嶴頭村。同年6月,* * *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 * *閩粵邊區委員會原組織部長王維從延安回到* * *閩粵邊區委員會總部河嶴頭,向閩粵邊區委員會、* * *閩西特委及各縣委員會負責人魏金水、朱滿平、、張作了匯報。永定黨組織根據黨中央的指示,將黨員幹部分散到各地活動,以實現黨中央“韜光養晦,積蓄力量以待”的方針,做好長期鬥爭的準備。

1947年6月,中閩粵邊區委員會機關由河嶴頭村遷至縣城外圍龍門村院頭山。同年8月28日,閩西地委在金峰山魚頂坪村的山頭上成立了中國人民解放軍閩粵贛邊區總隊閩西支隊,藍漢華任師長,任政治委員,鄭永清任副師長,任副政治委員。支隊成立之初,只有40多人,20多支槍。支隊成立後,在永定主動出擊,消滅了不少敵人,但仍不斷發展壯大。到1948+00年初,全支隊發展到200多人。

1948年3月,閩西支隊近百人在支隊長藍漢華、副政委邱的帶領下,驅車前往河嶴頭村後山休整。在永定自衛隊的配合下,國民黨福建寶兒團壹個團700余人跟進。村口紙廠(澤東樓右側約80米)的閩西支隊哨兵及時發現敵情。閩西支隊憑借有利地形,與兵力和武器占絕對優勢的敵人展開激戰,殲滅敵人40余人,挫敗了敵人的進攻,但副支隊長鄭永清等5人在戰鬥中壯烈犧牲。同年冬,在河嶴頭村成立永定遊擊隊。

1949年2月28日,中央* * *閩西地委、解放軍閩粵贛邊區縱隊第七支隊(原閩西支隊)和中央* * *永定縣委領導在河澳頭召開聯席會議,確定了“大膽搞農村,騷擾敵人,發動群眾,擴軍儲糧”的方針和任務。這次會議有力地推動了解放整個閩西的進程。

在20多年的革命戰爭年代,河嶴頭人民堅貞不屈。革命聯戶阮堂瑪的丈夫張茂春(紅軍遊擊隊交通警察)和她的兄弟張(主席)被敵人殺害。她的哥哥張毛青和兩個弟弟參加紅軍後在戰鬥中光榮犧牲。她本人因支持革命多次被敵人逮捕拷打,以至於6歲的女兒被活活嚇死。她的房子被燒毀,她的財物被搶。但她始終紅心堅定,堅持革命,直到最後勝利。

在長達20多年的革命戰爭年代裏,20名壯丁、婦女和兒童被敵人俘虜,43所房屋被燒毀,16頭牛和30頭豬被射殺,6個紙槽(造紙車間)被燒毀,100畝土地荒蕪,5個家庭無家可歸。新中國成立時,全村人口50人以上17戶,比1935少5戶10人。全村參加過紅軍遊擊隊的有15人,其中革命烈士5人,“五老”5人。

新中國成立後,閩西革命老區重建家園,恢復生產,革命根據地村被燒毀的建築得到重建。永定縣委、縣政府銘記毛澤東的豐功偉績。1950重建第壹批家園時,縣政府全額撥款,按照革命烈士張、張茂春的四面土樓原型重建,命名為“澤東樓”。清源樓位於浮石鎮西南的雀坪村,距集鎮1km,三省道、浮石線、浮石線三條公路在村鏡中交匯,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全村有17個村民小組,其中632戶1907人,黨員67人,完全小學1所,耕地面積856畝,林地面積5498畝。支柱產業以種植業和運輸業為主,被評為“省級衛生村”。

自2005年以來,“西海岸春鳳凰行動”在新農村建設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具體表現為:建設村自來水廠及配套飲水工程,村周濱河路2.2公裏,新建河堤1.6公裏,標準渠道3公裏,機耕道2公裏,新建橋梁2座,架空路燈46盞,普通照明路燈87盞,廁所26座,廁所290余座,垃圾池65438+個。建設健民遊泳館、金葉館,改造小學校舍並新建多媒體教室,在村醫療站購置心電圖機等醫療設備,建設文體活動中心兩個,鋪設綠化草坪4000多平方米,種植桂花樹500多株,種植綠化樹木100多畝,在水口龍騰公園建設籃球場,豐富群眾文體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