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装修咨询 - 頤和園的建築特色是什麽?

頤和園的建築特色是什麽?

這座龐大的頤和園依山傍水,昆明湖約占公園總面積的3/4。然而,它的水面並不單調。除了各種建築點綴在湖中,湖中還有壹個南湖島,由壹座漂亮的17孔橋與岸邊相連。在湖的西部,有壹個西堤,堤上建有六座造型優美的橋。

頤和園有許多景點沿襲了江南園林的壹些優點。例如,幽默園是模仿無錫機場花園建造的。西堤是模仿杭州西湖的蘇堤。

在頤和園的前山中間,有壹組巨大的建築群,從山頂的智慧海到佛閣、德惠殿、排雲殿、排雲門、雲會玉宇坊,形成壹條明顯的中軸線。在中軸線的兩側,有許多陪襯建築。山下有很多假山隧道,遊客可以在裏面走上走下。頤和園後山的設計格局與前山大相徑庭。前山風格雄偉,後山則以松林幽徑、小橋流水取勝。

頤和園的門叫東宮門。東宮門以仁壽殿為中心的壹組建築群,是當時的政治活動區。仁壽殿,原名秦征殿,是皇帝坐堂聽政的大殿。慈禧、光緒曾多次在此召見大臣、接待外國使節。現在中部還保留著清朝的原始陳設。展覽前展出的青銅龍、鳳凰和鼎都雕刻精美。仁壽殿北面,有壹組戲樓。對於德和花園和頤和園,有各種古代建築形式。在頤和園,幾乎集中了古代建築的所有形式,如亭、堂、廳、閣、塔、橋。除了木制建築,還有青銅鑄件、石工和玻璃鑲嵌。主要建築有:佛香閣,高41米,建在20米高的石臺上。據說這座巨大的建築是英法聯軍燒毀後1,891年重建的,耗資78.2萬兩白銀,是頤和園最大的工程。登上佛閣,周圍幾十裏的景色盡收眼底。

排雲殿是千山最宏偉的宮殿式建築群,是慈禧在園中接受祝壽的地方。有273條長廊,總長728米。北臨萬壽山,南臨昆明湖。沿著長廊走,可以欣賞湖光山色,長廊的每壹根橫梁都繪有彩色的畫供觀賞。

仁壽殿是慈禧和光緒在頤和園會見大臣的地方,陳列著許多珍貴的文物。樂壽堂是慈禧在園中居住的地方。室內陳設,基本維持當年的面貌。院子裏種了幾株珍貴的玉蘭,壹塊名為清芷秀的巨石點綴其間。

十七孔橋,長150米,寬8米,是公園裏最大的橋。這座橋的形狀很漂亮。西接南湖島,東連壹條亭臺樓閣般的走廊,不僅是通往南湖島的唯壹通道,也是湖區的重要景點。頤和園有3000多座建築。除了園林,參觀頤和園和欣賞各種古建築也很重要。依山傍水的頤和園非常壯觀。濃綠的萬壽山聳立在昆明湖北岸。在湖光山色中,有許多精巧的建築,如廳、樓、亭、廊、閣、橋等。這些建築在風格上各有特色。全園布局可分為政治活動區、生活區和景區。

進入頤和園大門(東宮門)就是以仁壽殿為主體的政治活動區。仁壽殿前庭寬闊,松柏蔥郁,山石假山點綴其中。臺階前陳列著古代青銅鼎和龍鳳。院內石髯座上蹲著壹個青銅怪獸,就是傳說中的麒麟。在清朝,這裏是慈禧和光緒大臣們會面的地方。現在寺廟仍然裝飾著皇帝在皇宮時的樣子。仁壽殿南北兩側的附屬廳和仁壽門外的南北組室是六部九卿的值房。

仁壽殿後面壹圈,是慈禧、光緒及其後妃居住的生活區。這是壹組由五六十個遊廊組成的三個大四合院。其中慈禧居住的樂壽堂,前臨昆明湖,背倚萬壽山。東面以德和花園劇場為襯托,西面以長廊入口為襯托,是生活居住區的主體部分。樂壽堂陳設豪華,有珍珠瑪瑙、翡翠等制成的魚桌。仁壽殿南側是光緒居住的玉蘭堂。玉蘭堂的後院是光緒皇後居住的方毅閣。這三個院落都種滿了奇花異草,尤其是樂壽堂前的幾十棵玉蘭樹。樂壽堂、玉蘭堂內部按照慈禧太後的生活原貌進行展示,展品均為原作。玉蘭堂兩側附廳有壹面磚墻,是戊戌變法失敗後,慈禧為囚禁光緒而建。

沿著仁壽堂北面的花臺壹直走,就可以到達由樂毅堂和大劇院建築組成的德和園。樂毅大廳裏展出了200多件文物。劇院建築很有特色。上翹的角,重檐,竹柱,綠柱,是專門為慈禧看戲設計的。

居住區西面是旅遊區,是頤和園風景的精華,分為萬壽山、昆明湖、後山湖三部分。萬壽山的正面,以八面三宅四檐的佛閣為中心,形成壹個巨大的主體建築群。從昆明湖岸邊的“雲輝玉宇”牌坊向北,經排雲門、二宮門、排雲殿、通往山腰的德惠殿、佛香閣,直至山頂的智慧海,形成層層上升的中軸線。排雲殿在這條中軸線上占據重要位置,是慈禧過生日的地方。廟裏陳列的各種盆景和文物,多是慈禧七十大壽時大臣們送的禮物。廟裏的慈禧大油畫是1905年慈禧71歲時,美國的卡爾女士畫的。

萬壽山主體建築東側有“轉輪藏”和萬壽山昆明湖石碑,高達9.88米。西側有銅制的吳芳亭和寶玉亭。寶玉閣坐落在漢白玉雕刻的須彌座上。它是世界上罕見的珍貴之物,俗稱銅亭,其梁、梁、拱、椽、匾,均與木結構壹樣,為蟹青色、青銅色,重404千斤。

佛閣建在60多米高的山坡上,亭高38米。亭內有四根擎天柱,高30米,由堅硬的鐵梨木制成。佛香閣的造型是根據黃鶴樓設計的。站在佛閣前,可以看到湖光山色。

沿千山腳下,有壹條彩繪長廊,東起樂壽堂的邀月門,經排雲門,至萬壽山西端的張世亭,全長728米。中間有四個重檐八角亭,分別是“待好”、“寄蘭”、“秋水”、“清遠”。長廊的每壹根橫梁上都畫著五顏六色的畫,有西湖的風景,有山水人物,有花羽毛。像壹個五彩繽紛的畫廊,曲折連接著前山的建築。

萬壽山正面對著浩瀚的昆明湖。東岸自北向南有知春閣、文昌閣、苦如亭等風景建築。知春閣,位於玉蘭堂以南的壹個小島上,四面環水,小橋相連。亭子重檐重柱,典雅別致。亭畔有壹石臺,銅牛仰臥,昂著頭,豎起耳朵,眼睛盯著昆明湖。水中的南湖島由壹座十七孔橋和東堤相連,像壹道彩虹飛過波光粼粼的碧波。南湖島被石頭柵欄圍著,韓旭大廳高高地矗立在島上。隱藏在綠樹中。昆明湖西部的西堤是仿照杭州西湖的蘇堤修建的。堤上種滿了桃柳,西遞上著名的六橋就隱藏在堤邊的柳樹中。其中,漢白玉雕刻的玉帶橋高聳入雲,遠看像壹條玉帶,造型優美。西堤以西的水域被短堤分成南北兩個湖。北湖有團城島,南湖有藻廳。昆明湖從北到南逐漸匯聚,東堤和西堤在南端的壹休橋匯合。昆明湖從這座橋下註入通往北京的長河。在昆明湖的西北,萬壽山的西岸,有壹艘白色石雕的石舟,叫青巖石舟。船體由巨大的石頭雕刻而成,兩層船艙,五色玻璃窗。

山川湖泊之後,別有壹番江南風光。後山的建築在1860年和1900年兩次被帝國主義侵略者摧毀,大部分只剩下廢棄的平臺和廢棄的地基。只有那些鑲著彩色玻璃的寶塔依然矗立在綠樹之中。後山的項燕宗銀三閣及其周圍的塔曾是壹座宏偉的藏傳佛教寺廟。在它的前面,有壹座橫跨後湖的三孔長橋,橋的北面是頤和園的北宮門。橋兩邊的後湖河是當年的商貿街遺址。

在後湖的東端,有壹個遙遠的翟,還有壹個幽默的花園,叫“園中園”。條元齋地勢較高,南面面對墻外大街。據說,慈禧每年農歷四月初八都會看著人們去苗豐趕會,所以它也被稱為“看惠樓”。諧趣園仿乾隆年間無錫長園而建,池水清澈,荷葉婀娜,湖岸周圍數百條遊廊連接十三個亭子。綠色的飲水水榭坐落在湖中央。傳說是慈禧釣魚取樂的地方。從諧趣園往東走,穿過“紫氣東來”城門,離東宮門不遠。

元代萬壽山叫翁山,昆明湖叫翁山波。明代,翁山上建有壹座袁晶廟。在清代,它被稱為清漪園。翁山公園後來改名為西湖。

清朝乾隆皇帝為了給母親慶祝六十大壽,在翁山修延壽寺,改為萬壽山,並仿照漢武帝在長安昆明池練水師的故事,將西湖改名為昆明湖,全園改名為清漪園。清漪園最終於1764年建成,耗時15年,耗資480多萬元。186年,英法聯軍入侵北京,園內珍貴文物被洗劫壹空,許多李鴻建築被焚毀。慈禧太後“聽政”期間,宰相海軍事務的醇親王奕以創辦海軍學堂為名,開始修繕清漪園,並改名為“頤和園”,有“關心他人,講和”之意。工程歷時近十年,於1895年基本完工。1900年,八國聯軍進京,慈禧隨光緒逃往xi安,頤和園被毀。慈禧從xi安回京後,用巨資修繕了頤和園。它不僅成為慈禧晚年避暑、參拜、祝壽的禦花園,也成為她內政、外交、政治活動的行宮。1914年,頤和園被清皇室辟為皇家園林。1924年,晚清皇帝溥儀離開北京,頤和園被辟為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