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装修咨询 - 有趣的漢字

有趣的漢字

1.公雞戴帽子 -- 官(冠)上加官(冠)

雞腦袋上磕煙灰 -- 幾(雞)頭受氣

雞啄螞蟻 -- 正合適(食)

納鞋底不用錐子 -- 真(針)好

紙做的欄桿 -- 不能依(倚)靠

紙糊的凳子 -- 不能做(坐)

紙糊的爐子 -- 過(鍋)來就不行

紙糊的琵琶 -- 談(彈)不得

驢皮貼墻上 -- 不象話(畫)

拐子進醫院 -- 自覺(治腳)

青蛙跳在大鼓上 -- 懂懂(咚咚)

拄拐杖下煤窯 -- 步步倒黴(煤)

拉胡子過大街 -- 謙虛(牽須)

畫上的馬 -- 不奇(騎)

棗核截板 -- 沒幾句(鋸)

賣布不帶尺 -- 存心不良(量)

賣蝦米不拿秤 -- 抓瞎(蝦)

營火蟲的屁股 -- 沒大量(亮)

和尚打傘 -- 無法(發)無天

和尚分家 -- 多事(寺)

和尚坐巖洞 -- 沒事(寺)

和尚拖木頭 -- 出了事(寺)

和尚的房子 -- 妙(廟)

和尚的腦殼 -- 沒法(發)

斧子破毛竹 -- 著急(斫節)

魚池裏下網 -- 多余(魚)

狐貍吵架 -- 壹派胡(狐)言

狐貍騎老虎 -- 狐假(駕)虎威

狗長犄角 -- 洋(羊)氣

狗吃豆腐腦 -- 閑(銜)不著

狗吃青草 -- 裝樣(羊)

狗吃黃瓜 -- 錯了時(食)

盲人做油條 -- 瞎咋乎(炸糊)

盲人戴眼鏡 -- 聰(充)明

放牛的吃螃蟹 -- 不待言(帶鹽)

炒鹹菜放鹽 -- 太閑(鹹)了

炕上安鍋 -- 改造(竈)

河邊洗黃蓮 -- 何(河)苦

河裏長菜 -- 不焦(澆)

油澆蠟燭 -- 壹條心(芯)

泥水匠整耗子 -- 敷衍(眼)了事

泥水匠無灰 -- 專(磚)等著

泥水匠招手 -- 要妳(泥)

泥水匠的瓦刀 -- 光圖(塗)表面

泥菩薩身上長草 -- 慌(荒)了神

泥鰍打鼓 -- 亂談(彈)

怯木匠 -- 就是壹句(鋸)

空中掛燈籠 -- 玄(懸)了

空梭子補網 -- 沒法治(織)

空棺材出喪 -- 目(木)中無人

空蒸籠上鍋臺 -- 爭(蒸)氣

肩膀上放烘籠 -- 惱(腦)火

線板上的針 -- 憋(別)著

春天的果園 -- 有道理(桃李)

春秋望田頭 -- 專門找差(岔)兒

玻璃菩薩 -- 明白人(神)

趙匡胤賣包子 -- 禦駕親征(蒸)

趙匡胤流鼻血 -- 正(朕)在紅

挖了眼的判官 -- 瞎管(鬼)

城隍廟的鼓 -- 鬼瞧(敲)

城隍老爺的馬 -- 不見奇(騎)

城隍老爺的胡豆 -- 鬼吵(炒)

城隍老爺戴孝 -- 白跑(袍)

藥店裏的甘草 -- 少不了的壹位(味)

藥鋪裏開抽屜 -- 找玩(丸)

茶食店裏失火 -- 果然(燃)

茶館裏招手 -- 胡(壺)來

草把作燈 -- 粗心(芯)

草泥塘裏翻泡 -- 發笑(酵)

草帽子當鑼 -- 想(響)不起來

草灘失火 -- 留情(青)

蕎麥皮打漿糊 -- 兩不沾(粘)

荊條棵上掛鞋底 -- 扯(刺)皮

帶馬桶坐大堂 -- 贓(臟)官

樹小蔭涼少 -- 照應(罩影)不到

樹倒了 -- 沒影(蔭)

鹹肉湯下面 -- 不用言(鹽)

鹹鹽吃多了 -- 盡管閑(鹹)事

鹹菜燒豆腐 -- 有言(鹽)在先

鹹菜煮豆腐 -- 不必多言(鹽)

鹹菜蘸大醬 -- 太嚴(鹽)重了

歪頭和尚拜懺 -- 不對勁(頸)

面條點燈 -- 犯(飯)不著

媽媽的眾姐姐 -- 多疑(姨)

戲臺上的垛口 -- 不成(布城)

戲臺上的鞭子 -- 加碼(假馬)

觀音堂裏著火 -- 妙哉(廟災)

孫猴子坐金鑾殿 -- 不象仁(人)君

壽星打靶 -- 老腔(槍)

壽星彈琵琶 -- 老生常談(彈)

麥柴稈吹火 -- 小氣(器)

弄堂裏跑馬 -- 題(蹄)難出

扯胡子過河 -- 謙虛(牽須)過度(渡)

演變:唐宋元明時期,制謎和猜謎的風氣非常盛行。字謎也不再局限於文士之中,而是浸透了社會生活的各個角落。童謠歌賦、符瑞圖讖、碑額書題、印章繪畫、小說筆記、百戲技藝、酒令暗語中,都可以看到字謎留下的種種痕跡。上至帝王將相,下至士民百姓,皆以謎為樂,以謎為戲,競相猜測,蔚為壹時風氣。宋元時代,編字謎與猜字謎還被當作壹種技藝,有人竟能以此為業,賺錢謀生。其中的佼佼者,競能名播四方,流芳百世。宋·吳自牧《夢粱錄·小說講經史》記:"商謎者,先用鼓兒賀之。然後聚人猜詩謎、字謎、戾謎、社謎,本是隱語。……杭之猜謎者,且言壹二,如有歸和尚及馬定齋,記問博洽,厥名傳久矣。"正說明了當時字謎流行的盛況以及人們對能制謎、猜謎者的尊崇。

來歷:謎語是我國民間文學的壹種特殊形式,古時稱“廋辭”或“隱語”。它起源於春秋戰國,那時各國大臣常用暗示、比喻的手法映射事物,以勸諫君主采納自己的主張,逐漸形成了謎語。漢朝時壹些文人常用詩詞、典故來制謎,出現了妙喻事物特征的事物謎和文字形音義的文字謎。南北朝時文人常以制謎、猜謎來鬥智,制謎技巧逐漸成熟。隋唐時謎語由民間進入宮廷,許多皇帝都喜歡猜謎。

北宋時期,隨著城市經濟的發展,市民文化娛樂生活的豐富,猜謎成為市民的壹大樂趣。南宋時,每逢元宵節,人們將自己制作的謎語掛在花燈上,供人們邊觀燈邊猜謎取樂。南宋都城臨安的燈謎居全國之首,被譽為“燈謎之鄉”。明清時期元宵節猜燈謎更加盛行,並出現了研究謎語制作的專門著作。謎語就這樣成了廣大人民喜聞樂見的文學形式,並壹直流傳至今。

繁體:有趣的漢字

諧音笑話:1.個鄉裏開會,由於諧音,村長說:“兔子們,蝦米們,不要漿瓜,鹹菜太貴了。”(同誌們,鄉民們,不要講話,現在開會了。)主持人說:“鹹菜請香腸漿瓜。”(現在請鄉長講話。)鄉長說:“兔子們,蝦米們,今天的飯狗吃了,大家都是大王八。”(同誌們,鄉民們,今天的飯夠吃了、大家都用大碗吧)

2.有壹天,壹個富豪要買車,卻在為車行沒有吉祥的車牌號正猶豫不決。車行老板走過來笑著說:“這個車牌不錯00544(動動我試試),保證沒人敢惹,不錯吧”!

富豪心動了,立即購買此車,可第二天就出了車禍,富豪生氣的走下車,心想這車妳也敢撞,可下車壹看立即灰溜溜的走了,原來對方的車牌是44944(試試就試試)。

看在我費了好大勁才找到的份上,lz用我的吧~挺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