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装修咨询 - 生活中有些坑,妳得自己去踩。

生活中有些坑,妳得自己去踩。

(1)

小時候家裏的長輩會加快我們做事的速度,希望我們少走彎路;長大後我們會自己去請教有經驗的人,希望能少走彎路。

但事實告訴我們,人生路上的坑,大部分都需要親自去踩,才能留下印象。

前段時間分享了《創新者的困境》這本書。第壹次看的時候,感嘆那些大企業的管理者好蠢。他們從過去吸取了教訓,顛覆了前人,但同樣的,他們也被後人顛覆了。我真不知道他們在想什麽。

就像讀歷史,尤其是我們國家的歷史,朝代在不斷交替,我們找到壹個新的朝代,推翻了腐朽的舊王朝之後,結果是同樣的問題,又被後人推翻。為什麽這些後人不能警醒?

直到我聽到李善友的話,我們都知道重力,但我們無法擺脫它。

(2)

當然,我們中有壹小部分人永遠不會滿足於此。我們想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盡可能少走彎路,這樣當生命的盡頭來臨時,我們才能走得更遠。

我們知道有坑,但還是會踩。在我看來,是因為我們不知道這個坑的底層邏輯,不知道它為什麽是壹個坑,不知道不同坑之間是否有相同的底層邏輯。如果能想通這壹點,我相信在踩了壹個坑之後,可以避免踩很多坑。

事情背後壹定有規律。同樣的,我的壹個90後朋友李教授已經成為了百度的副總裁。他的文案分析很好,他抓住了潛在的邏輯。我記得他以前也有份。因為小,小時候打架被欺負,他就想著怎麽贏,發現秘訣就是用自己最硬的地方打最脆弱的地方。後來就沒人敢打他了。

很多人在職場上效率低,重復性強,缺乏自己的思考,所以拿的工資比較低。他們經常抱怨,卻很少思考為什麽工資低,因為創造的價值低,可替代性高。

找到事物的本質和背後的邏輯,對於我們做大多數事情都是非常重要的。

(3)

找到事物的本質後,跳出這個坑其實更難。我們需要跳出整個思維框架。比如上面說的引力,擺脫不了。其實只是因為我們對自身情況的限制。如果我們在地球之外,重力對我們的作用就會發生變化。

為什麽特斯拉產量不足,還成了北美最高的汽車廠商,因為它代表了未來的趨勢,電動汽車和無人駕駛的趨勢不是最近才有的。汽車制造商在五年或十年前就已經註意到了。

然而,在這些傳統的大型汽車制造商中,電動汽車的收入不到整體企業收入的1%。為了向股東交代,實現自己的KPI,CEO需要關註原有業務的增長,因為即使電動車板塊收入翻倍,也無法完成其KPI,這就導致了思維被客觀因素固化。

想通了這壹點,我又看了壹遍《創新者的困境》這本書,為這些曾經的巨頭企業感到惋惜和無奈。因為種種原因,他們看到了未來,卻無法改變自己。他們只能在原來的軌道上航行。

可見,跳出原有的思維框架是極其困難的,這是與原有的整個體系的鬥爭。

然而,我們沒有出路。

人生有些坑,還是要自己去踩,但是踩了之後,要分析底層的邏輯,從壹個推到三個,讓自己少走彎路,盡量遠離大家都在追求的方向,用初心尋求突破,才能走的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