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装修咨询 - 成長

成長

我曾經對自己承諾,大學四年,八個學期,每半年做壹次總結,認清自己的背景,審視自己的內心,從而探索自己的未來。到目前為止,妳正在讀的這篇課文是我的第四篇總結。

剛開始寫第壹個總結的時候,我只是把它當做日記的加長版,但奇怪的是,我越來越意識到,每當我遇到重大事件,做出重大決定的時候,我的半年總結就會浮現出來,有時給我力量,有時勸我提高警惕,影響了我的行蹤;與此同時,隨著摘要數量的不斷增加,讀者也越來越多,甚至是壹些陌生人的兄弟姐妹。總之,我每次都要更認真的對待總結裏的每壹個字。

這壹次,第四期總結的主題是“當我長大”,涵蓋了2020-3-1到2020-10-4這段時間,主要記錄了我在大二下學期、2020年夏天和大三30天的經歷和感受。雖然這段時間經歷了平淡的經歷,但也想了很多。在反復考慮和權衡之間,我決心在這篇文章中省略復雜的思想,盡力呈現最純粹的收獲。另外,我通過與過去的自己,也就是現在的自己對話,來建立文章的對象感。所以,妳會看到的是,我壹層壹層的讀自己的心,總結自己的所思所想,真誠而富有同情心。

在開始閱讀之前,我要做壹個非常必要的說明:我喜歡在公眾平臺寫文章。文章是屬於我自己的,也是屬於每壹個讀者的,但歸根結底是獻給我自己的。所以文章很個人化,不壹定句句正確,也不壹定處處對大家有利。希望理性批判的看待,期待和大家交流不壹樣的想法。

說實話,高二第二學期開學上線的消息並沒有擾亂我的思緒。寒假期間,中國、大小創等科研實踐項目的成功,讓我對自己的學習能力和領導力有了蜜汁般的信心。我成績不算拔尖,除了因為腦子笨。其實很大程度上和我的血性性格有關。在學校,我的小雷達會收到各種課外活動的信息。(曾經)我精力充沛,忍不住到處瞎逛。沒有明確目的和實質的嘗試消耗了我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好在這幾天在家學習幫我隔離了影響,讓我獲得了整個學期“身臨其境”學習的體驗。

這學期結束有什麽學習小技巧的話,我就說兩個:重復和計劃。我用把瑣事外包給家人省下來的時間來滿足自己“磨得慢”的個性。第壹遍不懂就再學,第壹遍再學。我已經習慣了每壹個題目和作業都“小題大做”。不得不說這是“低效”的,但每次享受獲得新知的啊哈時刻和心流體驗,我都無法自拔(很高)。真的,量變引起質變。

學習規劃也是我這學期的嘗試。與其說我在計劃我的學習和時間表,不如說我在計劃獲得壹種掌控自己生活的感覺。不得不說,這種掌控感有助於“成功寓言”的自我實現。

這學期的學習,我特別幸運有了壹個新的夥伴——我最好的夥伴。遇到壹個絕對互補的學習夥伴真的很難得。他的“極度精妙”彌補了我的粗心,我的跳躍性思維為我的作品增加了壹點空間。每當我們與雲信合作和聚會時,都是為了內心的平靜和安寧。當然,也有很多像雲信這樣的學習夥伴,他們讓我相信,學習不全是壹個人的苦行,也是和同伴壹起的探險。

再者,高二下學期我得到了什麽?最近仔細重讀日記,兩個答案漸漸清晰——家人和自己。

19年第壹次潛入《緣起緣滅》這本我以為很熟悉的書,在歡聚與離別、歡聲笑語中體會親情的意義;我第壹次觀察我成長的生活環境,思考它是如何塑造我的性格的。我漸漸明白,家人是不管混多少口都要在壹起的人,對那些刁鉆的人很包容。太吵了,他們甚至有老死的傾向。吃完好菜,他們還是會嘟囔著要給對方留壹份或者願意剪腳趾甲。我漸漸明白,作為壹個孩子,我的外貌或多或少都是被家庭投射出來的,我的性格自然和這壹山壹水相呼應。我漸漸明白,沒有必要刻意去改變那些我改變不了的東西。成長的第壹步是學會接納自己。

最重要的是,我終於拼湊出了我六歲以來壹直在尋找的奧秘,但真相往往是有刺的。最後我決定用“主體分離”的方法去面對那些崩塌的認知和記憶。我學會了分辨——那些愛和溫暖是屬於我的,那些委屈,就讓它封存在上壹代的記憶裏吧。最後,我對我的童年有壹個交代。

至於“自我”,是指我在以自己喜歡的方式生活。遠離同齡人競爭的壓力和信息泛濫的焦慮,我的生活有了自己的節奏:周六早操早上起床10分鐘,每天9: 30到10: 00閱讀時間;下午和媽媽叔叔在鎮上溜達,或者和海濤在村裏打球,和爸爸阿姨PK“室內羽毛球”;晚上和爺爺奶奶坐在屋檐下,聽蟲鳴,看星星,或者聽雨聲,聽竹林裏的竊竊私語。

回想起來,這段時間我可能過得和老家壹樣閉塞,但那是我心裏最安穩最滿足的壹天。我沒有遠程練習、研究、參加比賽,但我的書桌見證了我吹滅臺燈、被月亮覆蓋的日子。沒有電影、吃飯之類的娛樂活動,但當我憋不住論文的時候,我可以在夕陽下爬山,在“逃”到“得”的過程中反復品味,在中學操場上和如意姐姐踱步,討論“存在主義”,人生追求和意義;在我的家鄉,滿足基本的生活需求有時有點困難。買壹袋太空要好幾個人,智齒拔完了還要早起走很遠的路才能到診所,但是我奶奶會自己做壹個大包子,我爺爺可以從山上采新鮮的蘑菇,從樹上摘枇杷,我媽媽可以用采來的艾葉做粑粑。我沒有機會認識更多的人,但我在斯科特的網絡課堂上神奇地認識了紀晨——壹個看到他的名字就讓我想起星空的新朋友,慢慢發現我們之間有那麽多相似之處,我們愉快地分享著我們的故事。

總之,我的生活很簡單,但是很有味道,每天都是值得紀念的壹天。即使再過十年八年,我相信也是我這輩子幸福指數最高的壹天。

我記得我拿到面試的時候說:“我要在這裏充分的學習和思考,然後滿懷信心的告訴大家,告訴我的同齡人:我要對未來有恰到好處的預期,要敢於按照適合自己的節奏生活。”

我壹直標榜自己是“壹個向往詩和遠方的金融專業學生”。知道在這個競爭激烈的專業賽道上利用假期進行實習是必要的,也是必須的,我的手機在滑過各種金融招聘信息後依然無動於衷,但在看到齊納老師發布的管培生招聘信息內容後五秒鐘,我就開始瘋狂寫簡歷了。但是北京疫情突然回來,學校停課,回北京實習無疑是有風險的。作為壹個永遠聽大人話的好姑娘,我違背了他們的意願(說服了他們),只身來到北京,當時我的十個親戚中有九個反對,壹個勸她辭職。

其實真的有很多人問過我為什麽來“弄”。我的回應可以是:壹是因為我有預感我喜歡並且擅長這份工作,二是因為我年輕,試錯成本低。私下裏我也會說:我喜歡羅振宇先生很久了,所以我是來“得到”偶像化的(說實話)。其實我還是有這個想法的:連壹個公司都願意出錢讓我讀大二,學習提高自己?不去是愚蠢的!

“得到”給我帶來了什麽?是試跑1.5倍工作量後磨練出來的抗壓能力,還是刷80+本後的談資?是我結識了很棒的同事,還是我在微信官方賬號和微博裏得到了站裏留下的痕跡?再進壹步,工作、社交、與自己和同事相處的能力?想壹想,似乎兩者都有,但並不是最好的答案。我發現自己問錯了問題。正確的問法是:在經歷了“得到”之後,我留下了什麽?

請原諒我在這部分盡情發揮。我想寫下那些在壹段時間裏,在《得到》裏給過我溫暖的人。

雲韻是壹個比我大很多的臺灣妹妹,但因為她的娃娃臉和嬌小的身材,我常常有壹種錯覺,以為雲韻是我的妹妹。當我第壹次搬到我的新住處時,雲韻的來訪成了鼓勵我繼續快樂生活的溫暖陽光。她讓我知道了作為朋友的主動真誠的關心,那就是不管路途多遠,壹兩個小時,不管雨下得多大,風多大,我都願意來看妳;但即使聚會的內容很簡單,去超市,做飯,看《重啟》也會興奮地回應:“我真的很喜歡!”。雲雲的出現讓我反思,以前對待和經營友情是多麽的笨拙。她用行動教會了我,願意主動付出是友誼加深的前提,以後我會努力珍惜。

萬爽是壹個從發色到走路姿勢都散發著自由氣息的女生。當我想到她最冒險的夢想時,我所能想到的就是她在冰島的公路旅行。萬爽教會了我“熱情”有多重要——面對羅老師,他的認知起點是常人的認知終點,只有萬爽敢於站出來捍衛自己的原創書目。“在報道題目的時候,其實我們心裏應該有壹團火,把這本書推薦給用戶。剛才妳辯護的時候,我在妳眼裏看到了這團火,那就寫吧。”

萬爽也讓我意識到如何應對來自別人的壓力。離職的時候,我和公司的每個人說了再見。萬爽是回復我最多的壹個,包括壹段話:

當我看到危機感的時候,我的第壹反應是驚訝,第二反應是非常抱歉。我驚訝的原因是,如果我在學校,我永遠是那個有危機感的人。現在是我在施加危機感。我親身經歷過別人的壓力能讓人喘不過氣來。我深深理解那種軟弱,所以對於自己無意的表現,以及給別人帶來的困擾,我感到非常抱歉。這樣的反饋之後,我開始反思“同輩壓力”的存在,以及我應該如何看待。思考的答案是,不要刻意,不要逃避,把“永遠有競爭力”變成給自己的“鯰魚效應”。

大四玉林是我“得到”的壹個意外收獲。無論是性格還是經歷,三觀還是愛好,我們都像是平行時空裏完美對應的兩個人。無盡的相似,無盡的話題,以及我們之間千絲萬縷的聯系,讓我意識到“遇見人”是多麽重要,“遇見人”中的“遇見自己”是多麽難得!世界上很少有如此投緣的人。難得她願意和我分享自己的經歷和想法,給我看迷宮,告訴我“別怕,只要我能走這條路,妳也能。”我真的很榮幸能夠“得到”妳的人生軌跡,以後也會壹直參與其中,絕不遠離。

其實有很多很多朋友是我很想寫下來的,但是時間有限,所以壹直把妳放在心裏?。

除了工作本身,實習期也是我第壹次嘗試走出家庭的保護圈,學會獨立生活。這期間,我的生存技能真的提高了很多,從“炸醬之王”到“鹽可甜”,從做選擇和“發號施令”到能把大包小包扛在肩上。學會安排自己的衣食住行,生活作息;自己動;坐在蛋殼哥電瓶車後座在北京找房子。這些經歷對我來說不僅僅是人生經歷,更重要的是讓我體會到了父母的經歷,讓我真正明白了生活的不易和父母爺爺奶奶養活生活的艱辛。這樣壹來,我和父親就有了更多的話題可以聊,而不是只說“妳吃飯了嗎?”還有“保重!”妳可以問爸爸怎麽煎荷包蛋,也可以問爺爺怎麽在茶壺裏煮雞蛋而不打破它。(烹飪新手總是對雞蛋有意見的定律)

還交了壹個特別的“朋友”——打掃公司的阿姨。我和我阿姨是在洗手間擦肩而過的時候認識的。我看到阿姨的手指劃破了,但是她只用紙巾包了壹層。想到最近剛買了個創可貼,我就跟阿姨說給她弄壹個。結果是創可貼沒找到,卻讓姨媽記住了我。以後每天早上阿姨都會來到我的工位跟我打招呼“早上好,美女”(我離職後阿姨才知道我的全名,我也是),手燙了還會關切地叫我塗牙膏。對我來說,和她見面就像看到在外地工作的親戚,每天打招呼,分享零食。這聽起來是壹件很平常的事情,但對我來說意義重大。

另外,我要感謝我的妹妹。其實剛來北京的時候,我經歷過心理和生理上的抵觸和沖突。我不習慣半夜回家的生活節奏。我不喜歡地鐵站裏行人總是匆匆忙忙、愁眉苦臉的樣子。我討厭那些鋼筋水泥堆砌的沒有情感只有閃爍燈光的高樓,因為它們擋住了我的星。我不想過多描述那段經歷,但我隱約意識到,這可能是新壹代“農民工”(只是描述從農村生活轉移到城市工作的這部分人口)將要經歷的感受。是我姐提前幫我看房,讓我熟悉環境,還經常打電話關心。在我準備回學校的時候,我姐姐搬到了我家附近。又壹次,我去吃飯。飽餐壹頓後,我坐在沙發上。我們談到了家、童年和未來。聊著聊著,突然想和姐姐住在附近,不想回學校了。因為我們在壹起,就像回家壹樣,仿佛我們是孩子;因為她的存在,我感受到了只有親人才能給予的安全感和踏實感。

那麽,“得到”給我留下了什麽?想留給下次實習後我來回答。

我先說實話,這壹個月給我的感覺——好累(我經常回復“是,是”就被我的輸入法暴露)。從上學期期末考試和實習的結合,到實習結束和開學的無縫銜接,我的能量池已經消耗殆盡。這幾周兩三點就睡著了,不僅僅是為了完成任務,更是因為升學的焦慮(我曾經天真的以為大壹會處理迷茫,大二會處理焦慮,大三會有堅定的目標,不停的沖,沒想到大三可能是迷茫和焦慮的疊加)。

大三的時候,似乎每個人對這個新身份的人都有不同的標準和期待:作為壹個成熟的大三學生,我至少要在校園裏過著知書達理的生活,被大三的人問起經歷我也能說出壹二——我是大三的,妳不知道嗎?作為壹個成熟的大三學生,我應該有自己的壹套學習經驗。即使覺得學習很難,也沒有信心去問哥哥姐姐——大三了還用問嗎?作為壹個成熟的大三學生,我應該做過投行的打工者或者證券公司的小黑人,對自己的職業前景有壹定的了解和適當的規劃——現在還有時間去思考“薪資和愛情”的困境嗎?所有這些想法折磨著我的耐心和動力。

但是年級和年齡的增長也帶給了我比大壹大二更健全理性的頭腦。保持冷靜和耐心。那些沒完沒了的問題都會壹壹解決。和學妹交流的時候,我會想起當初懵懂的自己,反思自己如果再走壹遍,最優解是什麽。在這個過程中,我似乎明白了楊軍學長(像哥哥壹樣陪伴我成長的學長)當時回答我的問題:“妳為什麽願意教我那麽多東西?”因為幫助妳也讓我明白了自己當初是誰。

我壹直在想,為什麽之前多次聽到同事告誡我要“珍惜大學生活”,學校和社會有什麽區別。短暫的思考後,我似乎有了答案——返校的那天晚上,剛下車,門衛大叔拿著我的行李說:“我等妳很久了”;每當我遇到困難的時候,我就會想起溫柔可愛的122滿床;與舒雲交談的壹個下午;看到嘉興哥哥深夜發來的回復短信,淚水反復湧出;在我為P&G的招新項目熬夜的那些日子裏,我和開朗、張磊在紫藤花園看兩點半的星星,晚上和開朗、張磊在自行車後座繞著學校走壹圈;因為宇博哥的話,他的職業觀逐漸松動;大四川師大誰願意花壹個下午聽聽我的煩惱,幫我清理思維障礙.....哪怕這是壹座卷起的象牙塔,總有人會是我的蠟燭和燈塔。

兩個節日八天,回家養精蓄銳。我爭取回學校的時候,我會有壹個滿滿的血槽來應付今年的持久戰。

我曾經以為,認識自己,就是反復質疑自己的內心。不如列個清單,把那些問題壹個壹個的回答,企圖從答案中剖析自己。

但是發現其實還有壹種更客觀的認識自己的方式——在做壹個任務和與人交流的時候,發現自己,了解自己。這段時間收到了很多反饋,突然意識到自己身上有壹些以前不知道的品質,但是很珍貴。他們是真誠和熱情。這聽起來很空洞,很雞湯,但只有在我遇到虛偽,感受到冷漠之後,我才知道,我有這兩種品質是多麽幸運。真心希望經歷過千萬次之後不要失去他們。

另外,每次總結的時候,我都會留兩個關鍵詞給自己練習。第壹學期是毅力和執行力,第二學期是邏輯思維和爆發力,第二學期是方向感和紀律性。大三上學期,我決定壹絲不茍,壹絲不茍。

附:高二上學期半年總結。

我的半年總結告壹段落。下面是最近幾天特別的人的紀念。(表示看到這裏其實可以叉出來了,謝謝閱讀~)

叔叔,我想妳應該在這裏讀。這就是我想對妳說的:

我還記得剛認識妳的時候我是多麽不情願給妳打電話,生活中無緣無故出現了壹個奇怪的嚴重的玉米。後來據說連我媽都不知道為什麽,我就漸漸接受了妳。也許是因為妳在大雨中背著我涉水而過;也許是因為妳在寒冷的冬天騎著摩托車來接我;也許我看到了。因為妳,我媽媽會變得像個小女孩,我爺爺會很高興有妳釣魚。我從妳身上學到了很多我父親沒有的東西,那種大度,決心和責任感...總之,這些年來妳把我們照顧得很好!妳真是壹個優秀的父母和丈夫!

那天我接電話,我媽說她出院了。在我以前的認知裏,出院就意味著好起來,但這次我意識到,出院也可以意味著沒必要。到了老房子,床邊的氧氣瓶好像已經吸收了撒的顏色,我只能聽到他忽長忽短的呼吸聲。幾次視線模糊的時候,我想了很多——想到房子外面在裝修,但是房子裏面可能住不上新房;我突然想到,在餐廳的時候,我笑著想付我的臉,為什麽我躺在床上只有壹只手和腳在動?我想再過兩天就是妳的生日了。妳會怎麽花?

沒想到的是,老人的去世和妳的生日很快就到了。很抱歉我沒有準時到達早上的典禮。對不起,那天我沒有給妳蛋糕。我不知道該怎麽辦,只能看著妳膝蓋處的褲子顏色逐漸加深,只能看著妳幾天不睡覺坐在椅子上打個盹。我只能看著妳默默承受和處理。

我知道妳是個很孝順的人,對待妳爺爺奶奶甚至我爺爺奶奶都很溫柔。我很高興我媽會陪妳壹輩子,但妳可能需要時不時的忍受她的嘮叨和吵鬧。人心是相互的。即使未曾謀面,以後我也會像妳對待長輩壹樣用心對待妳。所以妳看,世界上還是多了壹個愛妳的人~

我從來沒叫過妳爸爸,因為我覺得叔叔就是叔叔,就算妳不叫爸爸也是爸爸。我知道妳再也見不到和照顧妳的爸爸媽媽了,妳很難過。但是我有兩倍的父母,所以我把我媽媽的壹半給妳,我們壹起照顧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