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装修咨询 - 泉州有什麽特產?

泉州有什麽特產?

食物?有很多。

九重鍋

清明節在南安山區是壹個傳統的食物祭祀祖先,預示著壹個繁榮的新的壹年。

先將大米磨成漿,加入少量小蘇打,攪拌均勻,壹層壹層地倒入蓋著炒菜毛巾(棉布)的蒸鍋裏蒸。吃的時候切塊,蘸糖或者醬油,或者和豬肉壹起煮。前者清涼爽口,後者甜美柔和。

冷凍竹筍

在安海五裏橋的仲婷港,竹筍是最肥最大的。冷凍竹筍是昆西村最有名的。

竹筍是壹種生長在海邊沙灘上的腔腸動物。它的學名是“星蟲”。身長3~5厘米,五臟俱全,全身都可以吃。明·屠本君《閩中誤解》:“其小如筍,生於河中,醜而甜,為土筍。”清初周亮公《肖敏記》:“我在福建常吃凍筍,味道很不壹樣,但聽說它生在海邊,長得像蚯蚓……”

烹飪前,把抓到的鮮筍放在沙子裏泡壹天,把雜物吐出來,然後用石錘磨碎,把內臟全部滾出,再放入清水中,把體內的土沖洗幹凈,等到白了再撈起。取冷井水,與竹筍壹起煮沸,將膠原蛋白溶解在沸水中形成粘稠的糊狀物,放入小杯中,冷卻後冷凍,即“竹筍凍”,放入冷庫,食用時取出。

“凍筍”圓小略扁,色澤灰白,玲瓏剔透,鮮嫩爽脆,質地柔韌,富有彈性,香甜可口,是壹道很好的涼菜。配以大蒜、辣醬、花生醬、芥末、醬油、香醋、香菜、糖醋蘿蔔(特制),用牙簽食用。

炸豆腐面

產於安溪縣官橋赤嶺“大路街”。

大面都是手工操作:放下壹個門板,上面放壹大團發酵好的面團;用壹根兩米多長、大腿粗的硬木門栓,壹端塞到墻上的洞裏,另壹端坐著抓面師傅;面條師傅單腿屈身,壹趾觸地,踢踢踢做扇形往復滾動運動;壓幾下把面團攤開,大鍋蓋大小;撒上壹層幹面粉,翻壹翻,再磨壹遍,再壓壹遍,如此反復多次;最後撒上幹粉,壹層壹層,拿壹把兩尺長的鍘草機,從左往右切,切...直至完成,不分寬窄,但最薄的有半指厚,故稱“大面”,耐煮、耐嚼、耐饑。

面條煮熟後取出,呈螺旋狀攤開在竹篩上晾幹。食客從篩子旁邊的油鍋裏舀起壹塊炸好的豆腐幹,放在螺螄面中間卷成春卷吃。

烏龍茶

安溪人在1000多年前就開始種茶,名茶鐵觀音發現於18世紀(1725年前後)。鐵觀音、黃金桂、本山、大閘蟹並稱為安溪四大名茶。

烏龍茶介於紅綠茶之間,屬於半發酵茶,制作工藝復雜。

元宵丸

民間元宵節必吃餃子,故稱“元宵丸”;因元宵為上元,故又稱上元丸。(見《泉州的春節》)

將花生仁放入鍋中翻炒(不允許放油),撈出晾涼,揭去薄膜,趁其酥脆時碾成半粒米,加入白糖(與花生等量左右),炸壓過的芝麻,切好糖冬瓜、金桔泥(或泡水後剁碎的橘皮),與已用蔥花烤熟的豬油混合,揉成龍眼大小的丸餡。

食用時,取丸餡,逐壹用水打濕,放入盛有幹糯米粉的盤中,滾動5~6次,使糯米粉均勻地裹上丸餡,放入開水中煮透。

霰石

也被稱為“施瑯”,壹種珍貴的礦石。盛產於澎湖列島,三大主產區為王安、白沙、西嶼。

粗略的形狀,妳必須切開心臟,然後才能判斷它是否是壹個珍貴的“施瑯”水晶。“施瑯”水晶由五種顏色交織而成,具有天然紋理,其中眼睛和黃色最為珍貴。經過精心雕琢,可制成圓壁、方圭、念珠、手鐲、戒指、袖扣、領帶夾等飾品。,以及花卉、人物、鳥獸、魚蟲等工藝品,精致典雅。

澎湖文石遠比地中海的西西裏島豐富,品質優良,花紋優美。王安石文石多為黑色,花紋瑰麗,常有圈圈石眼;白沙文石屬於同樣的黑色物質,圓而漂亮的老花眼;西域的文石大多是淺綠色,表面有黃色或白色的花。

豬油糖餡蒸餃

精粉500克,酵母100克,白糖100克,肥豬肉30克,白糖100克,冬瓜糖100克,炒花生仁100克,輔料純堿少許。

水仙品種

又名水仙茶、永春水仙、閩南水仙,原產於永春縣湖陽鎮定西定仙巖。

相傳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仙溪農民鄭世保到定仙巖燒香拜佛為生,得觀音壹夢:“人北遊,見杉,住草亭。手藝做好了,可以帶回老家,小康。”鄭世保帶著兒子遠行到閩北武夷山,在那裏看到參天大樹,住在草棚裏,受雇在當地種植、制茶。壹種名為“武夷水仙”的烏龍茶是乾隆年間在武夷山地區種植的。鄭世保仔細琢磨,學會了栽培和制作技術。鹹豐年間,鄭世保父子從武夷山帶回100株茶苗,種在定仙巖,獲得水土靈氣,栽培成功。模仿武夷山制茶工藝,結合我們自己的經驗,水仙茶黃而香,甜如武夷水仙。

後來被海外華人廣為流傳,在東南亞聲名鵲起。定仙巖附近的茶園逐年擴大,仙溪幾乎家家戶戶種茶制茶。20世紀初,丁仙巖水仙茶被廣泛引種到永春五臺山,故名“永春水仙”。解放後,閩南10多個縣市陸續引種,故名“閩南水仙”。

水翁菜

安溪龍卷出品的水缸菜最好。

每年春節前近壹個月,芥菜結霜後,帶莖整葉摘下曬幹;等水差不多去掉壹半的時候,撒上鹽搓壹下。如果重復多次,再揉的時候就不是水而是粘稠的汁液了。把它們壹團壹團的撿起來,壓在骨灰盒裏腌制。

龍涓水骨灰盒也是由當地的杜甫村燒制的。它和普通陶制骨灰盒的區別在於,骨灰盒口有壹圈凹槽用來盛水。骨灰盒裝滿壓實的芥末後,在骨灰盒口鋪上壹層厚厚的鹽,再蓋上陶器;把缸裝滿水,放在墻頂上,讓它在骨灰盒裏慢慢發酵。要經常檢查缸裏的水,不要讓它幹了,否則它會跑到空氣中。

壹個月左右,水甕菜就可以出鍋了。每次拿出幾個球,都要在骨灰盒裏的蔬菜上蓋壹層鹽,把缸裏灌滿水。鹽不會溶解,以後還可以再用。

鹹菜洗凈,鹽瀝幹。盡可能切細。可做湯,清香,酸中帶甜,開胃;也可作為常年基礎菜,三餐配粥;如果和豬蹄排骨壹起燉,鍋裏金黃,骨頭酥爛,不油不膩,入口順滑,那就更好了。

木棉

木棉也叫攀枝花,是東南亞的落葉喬木。傳說,韓馬援是在他簽下自己的腳趾時被介紹到中國的。

從泉州到北宋,夫子廟等各大寺廟開始大量種植。據說泉州在唐代就開始建城,唐末王統治福建,積極從事海上交通,可能是當時從越南傳入泉州的。

吉北

宋·任林·馮《全南風俗》:“玉腕竹弓奏海貝,石灰葉寄檳榔。”

木棉,或稱木棉,由海外傳入刺桐港腹地,品種於北宋初期逐漸擴散。“土府所植植物千余種,其花作布,名吉北布”(程鵬《續波犀牛》卷壹吉北布),成為紡織手工業新的原料資源。產量越來越豐富,成品越來越復雜。《南北百價》(朱松的《翟偉季娟三際北》)極受歡迎。

據南宋壹估計,“木棉收千株,八人不愁窮”(《古今圖書集》卷303《草木典·木棉部》,引自謝枋得《劉協春福慧木棉》),經濟效益很高,是很有前途的專業園藝,廣受八閩百姓的青睞。因此,福建成為元初江南五大地區之壹。

龍眼

泉州自古盛產桂圓,品種繁多,風味各異。

最受歡迎的“東碧”龍眼品質極佳。果皮有淡黃色的虎紋,被任泉稱為“花殼”,這是外觀上與其他龍眼品種最顯著的區別。果肉淡白色,透明如凝結的脂肪,厚而嫩,甜而香,具有“紙上不濕,塵封不起砂”的特點,堪稱果中之寶。“東壁”龍眼,又名“蜜餞瓜蜜”,出自泉州市開元寺東塔旁原東壁寺壹角,故名。其母種於明朝萬歷年間,歷經300余年,死於抗日戰爭。如今,“東碧”龍眼在泉州及該省其他龍眼產區廣泛繁殖。泉州承天寺的壹棵古龍眼樹,已有200多年的歷史,是現存“東碧”龍眼中最古老的樹。相傳在仙遊早期,壹位僧人從泉州寺取來“東壁”龍眼苗,種在仙遊。現在已培育出2萬株成年樹,命名為“泉州本”,但質量不如原來的“東壁”龍眼。

石亭律

又名石婷茶,產於南安市豐州九日山、蓮花峰壹帶。明代鄭德元年(1506),蓮花巖寺建有石亭,故名“石亭青”。“石婷綠茶”是壹種品質上乘、風格獨特的烘焙綠茶。是福建著名的特種茶之壹,是宋元時期泉州口岸出口貨物的大宗。

石碣位於南安縣豐州鎮西部,盛產獨特的花崗巖白石。

石頭和白石開采時間很長。唐代建泉州城墻、開元寺雙塔時,就采用了。閩南歷代修建的寺廟、石塔、碑碣很多。據《南安縣誌》記載,南安縣令在清、嘉慶年間可懸掛於石上,並鐫刻“千古獨立”四字,以示歷久彌新。

石和白石有七個特點:①質地潔白,花紋細致,打磨如鏡。(2)石面無青苔,禽糞被汙染晾幹後會脫落,不留痕跡。(3)雨季或鹹潮,雨後幹燥。(4)日落後,散熱迅速,石面清涼如初。⑤精度高,抗壓能力強。⑥優異的耐酸性(高達98%)。⑦高耐熱性(高達600攝氏度)。

中國近代的壹些著名建築被大量使用,如北京毛主席紀念堂的44根柱子、中國歷史博物館、南昌八壹紀念塔、廣州賓館、上海博物館、集美奧園等。還出口到日本、東南亞國家。

白毛猴子

安溪烏龍茶的優良品種產於金谷鎮金山村點竹巖。這種茶是由晚清金山村的“長富厝”兄弟謝佳和謝兵首先開發的。

白毛猴茶樹為灌木型、葉肉型和中芽型。葉形橢圓形,葉背面有壹層白色絨毛,故名。石柱山海拔700多米,土壤為礫石沙土,巖下山泉潺潺。茶樹根系吸收富硒土壤和多元素物質,種出來的茶有壹種特殊的魅力。再加上嚴格的生產工藝和發酵,其品質獨樹壹幟。

茶寮制作的白毛猴茶,外觀呈灰白色,生蠔味濃郁,白毛極細,壹直在民間流傳。這種茶可以治療各種疾病,甚至綠葉茶也有藥用功效。第壹口有壹種“地瓜幹味”,也叫“臭風鹹芥菜味”;第二舌根於津液,喉頭打嗝;第三口感覺神清氣爽。壹連喝了三杯,感覺有點餓了。經常喝酒,內臟和皮膚很少生病。

白左

也就是永春傳統特產永春白轉,在永春與邦舍甲魚、麻棗、橘餅、金桔齊名。五裏街儒家世家所制,已有300多年歷史。

永春白家呈圓形,規格統壹,質地潔白,大小形狀與銀元相似,故又稱“銀”。烹飪方便,甜中帶鹹,入口滑嫩,甜中帶鹹,風味獨特。是消暑的好食品。

白面包做工精致,除了打磨,整個過程只能手工制作。制白曲有十道工序,分別是洗、泡、磨、掛、壓、磨、制、浸、放、發酵。

東方報

材料:精粉500克,酵母100克,去皮五花肉30克,蔥白150克,清水馬蹄50克,炒花生仁25克,油蔥5克,皮凍100克,調味糖200克,純堿少許。

五花肉剁碎放入鍋中,加入醬油、味精和少許糖。將凍好的皮和清水攪拌至粘稠,將香蔥切成蔥花,菱角切成細丁,花生仁碾碎,然後和油蔥壹起加入,放入冰箱速凍。

在面粉案板中加入酵母、糖、純堿和水,充分揉搓,蓋上浸泡好的白紗壹小時,充分揉搓後揉成圓條,挑12塊,用手將面團壓成中間厚邊緣略薄的圓形塊。

將肉餡分成12份,每張面團放入壹撮肉餡,包成有花紋的饅頭,放入蒸籠蒸20分鐘。熱食更好。

帶有白色圖案的藍布

宋代,閩南人用靛藍染色制成藍印花布。

安溪的藍印花布,又稱“藥貼布”、“水布”,是古今安溪最流行的紡織品,青花分明,花紋清新。甘醜版《安溪縣誌》記載:“靛青,即詩中所謂采藍。有大藍和小藍,俗稱京。浸藍草數日,移稿。拋灰以收其色,以染之。”說明至少在清初,安溪人在印染方面已經有了相對成熟的經驗。

古代安溪的藍印花布不僅限於棉布,縣誌記載:葛(用葛藤編織,主要產於大坪鄉)、蕉(用幹蕉編織)、麻(用苧麻編織)、羅布(用苧麻線編織)、亞麻(用青麻或黃麻編織)。

安溪有個藍田鄉,因盛產靛草而得名。安溪西支流,又名藍溪,“以水色如藍而聞名”,與溪中漂洗藍印花布有關。

直到幾年前,安溪上青鄉漢源村、湖頭鎮登賢村兩家印染作坊還在繼續從事印染工作,但用的是“白喜洋”、“白家仔”等“官布”,裝飾圖案也比較簡單。大部分使用了“鳳凰牡丹”等現代圖案,藍色印花布也僅限於被套和背包。後來倒閉停產了。

永春醋

永春醋是福建省的傳統特色調味品,與山西老陳醋、鎮江香醋、四川保寧醋並列為“中國四大名醋”。

永春人善釀酒,愛老陳醋的歷史,始於北宋初期。當時永春的有錢人把老陳醋、久耕地、久六味視為家中“三寶”。家裏的壹壇老陳醋,往往是經年累月,代代相傳,歷經百年,被視為吉祥的象征。凡是能釀出好醋的,就叫吉祥興旺之家;想向別人要老陳醋入藥,需要帶壹杯紅酒來換取好運。否則,主人會偷偷在醋裏放幾粒鹽,殺死醋酸菌。因此,永春人把永春老陳醋視為家中之寶,也是饋贈賓朋的最佳禮品。

永春老陳醋又稱黑醋或福建紅糯米醋,是以優質糯米和高檔紅糯米為原料,經過多年深層發酵陳釀而成,具有獨特的生產配方。其中經歷了糯米蒸煮、酒精發酵、醋酸發酵、培養、陳釀等50多道工序,歷時約800-1000天。

精工制作的永春老陳醋品質卓越,性溫,酸而不澀,酸中帶甜,醇厚爽口,回味清爽,久貯不腐。永春醋不同於其他醋,因為它不加鹽和防腐劑,含有氨基酸等多種營養成分和多種對人體有益的發酵微生物。

1955年,著名僑領遊陽祖先生回國定居。他看到永春老陳醋獨樹壹幟,但仍是各家自釀,未能形成規模。他立即投資創辦永春釀造廠,吸收古代制醋技術的精華,集中技術人員的技藝,用科學的方法釀造。產品不僅保持了古代特色,而且色、香、味俱佳。

花生

又名花生、長壽果,俗稱“土豆”

《福清縣誌·卷二·花生》:“出國,昔日無。在葡萄園裏,當花枯萎時,他們的心垂向地面,因此而得名。壹穴可服二三丸,味道鮮美。康熙初年,和尚袁茵去扶桑(日本)找種子送回來,可以榨油。”引用《辭源》的話說。袁茵明高僧,姓林明祁龍,生於福清縣靈德裏林東村。清順治十壹年(1654),應日本之邀赴日,是日本黃柏宗的創始人。

此外,花生中還有琉球的優良品種,明初由琉球傳入泉州。它被禪師藏了250多年,為考試做準備。

米粉

安溪縣的湖頭是最好的米粉。虎頭米粉作坊遍布全國。福壽和塘頭村只有80%的農民以做米粉為生。虎頭米粉的制作和別人不壹樣。首先是水,用郎溪甘泉;其次,選擇優質白米;再次打谷場,日照時間長,輻射強,曬太陽曬沙灘,兩面煎蒸。

福壽村用井水做的“福壽米粉”才是正宗的。白如晶冰,滑如青苔,韌如膠簧,粉如花絮,煮後不腐。可以煮,可以炒,可以燉,可以蒸餾,而且油不膩,油不澀。

清康熙二十壹年(1682),清聖祖葉璇因為平定“三藩之亂”,慶祝29歲生日,決定提前過聖誕節。消息傳到安溪後,李光地與堂兄和叔父李商議如何為“升平”增光添彩。那時候的虎頭山水高林險,山寨大王也不少。人民的生活極其困難,沒有什麽值得祝賀的。李光地小時候被永春毛頂村國王林日升俘虜,被安溪縣東嶽廟的德惠和尚救下。回國前,李光地在東嶽廟學做水粉。此時,李光地突然想到,虎頭泉水做的米粉,口感柔韌細膩,不如把水粉做成粗條,然後曬幹帶到朝鮮,然後就可以當眾表演了。表親叔叔都說很好,但是北方人喜歡吃幹糧,朝廷很難做出滴水不漏的湯。建議帶上湖中的筍絲和香菇壹起炒,味道會更有特色。

就這樣,李光地把虎頭米粉變成了貢品。他炒了肉絲、蝦仁、香菇,用米粉炒了適量的肉骨湯,迅速提起鍋,倒進瓷盤裏,竟然是康熙帝《升平顏佳》裏給大臣、翰林、功臣吃的壹道泉州地方特色美食。

紅米啤酒

將糯米蒸熟,掛在竹匾上。糯米、紅曲、涼開水等。按壹定比例配制,在大桶中密封發酵20-30天左右(不同季節溫度不同,發酵速度也不同),大桶中的原料融為壹體,顏色由清紅變為深紅,最後為暗紅色。然後把壹個酒燈擠到缸裏,把紅酒過濾進去,舀起來放在骨灰盒裏。

紅曲是永春縣最好的。它是由曲黴菌和大米制成的。首先將大米蒸熟放入地窖,加入曲黴菌。經過壹定的時間、溫度、濕度和工序,大米變成暗紅色。

肉餡餃子

它起源於春秋戰國時期楚國詩人屈原因憂慮而投江自盡。為了防止他被魚蝦咬傷,人們把糯米團子包起來扔到河裏。端午節包粽子已演變成壹種習俗,代代相傳,並衍生出“粳粽子”、豆粽子、肉粽子之類。

泉州的粽子形成於南宋。據說和陸地旅行有關。陸遊去福州做官時,帶了“艾香粽子”。這種粽子用大米浸泡的艾葉包裹,味道獨特。陸遊走後,粽子的制作方法被壹個在陸家做警察的泉州人帶回泉州,並加以改進。最後演變成風靡海內外的各種風味小吃。

芒果

安溪縣官橋鎮是著名的芒果之鄉。相傳清康熙元年(1662),官橋林於淩棒槌從臺灣帶回三粒芒果種子,種在家鄉楊梅,安溪芒果就是從這裏發展起來的。經過幾代人的接種培育,形成了現存的酸甜可口、氣味獨特的“官橋香芒”。目前,這個鎮上有20多萬棵芒果樹,年產量近萬噸,被制成芒果幹、芒果漿等特色產品。

芋圓(壹種傳統的臺灣芋頭甜點)

小吃,石獅市最好。它由芋頭和紅薯粉制成,以牡蠣和洋蔥絲為餡,吃時蘸上甜醬。

紙編織畫

紙織畫是永春縣特有的傳統民間工藝品,由中國畫發展而來,距今已有1400年的歷史。它與杭州帛畫、蘇州帛畫、四川竹簾畫並稱為中國四大織工,永春也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紙織畫之鄉”。

隋末唐初,永春設桃林場,隸屬南安縣,就有了紙織畫的制作。到盛唐時期,已有九家公司專門從事這壹行業。

他的畫與紙痕緊密交織,經緯分明;從遠處看,好像蒙了壹層薄紗。鮮艷的色彩,流暢的線條,生動而含蓄,像從晨霧中浮現的芙蓉。古詩描述:“無論真假,畫不畫,經緯可分縱橫。”

故宮博物院至今仍珍藏著清朝乾隆年間的造紙珍品——高慶·於宗的《詩十二條屏》。

紙織畫的制作過程非常復雜,整個過程要經過構思、繪畫、裁剪、編織、補色、燈光、裝裱等過程。

其類型通常分為四種規格:長六尺,寬三尺二寸,長五尺,寬二尺八寸,長四尺,寬二尺六寸,長五尺,寬四尺八寸。

現在永春紙畫已經走出國門,入選40多個國家展出,遠銷東南亞、日本、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歐洲國家和港澳臺地區。

雞肉卷

主料:雞背肉、豬中間肉、荸薺碎、蔥白、幹炒洋蔥片、雞蛋、紅薯粉、豬“網”(或豆皮)。

雞肉豬肉切成絲條,菱角切成粗條,蔥切成馬蹄鐵。將雞肉和豬肉放入鍋中,加入鹽、味精和白糖,拌勻,腌制片刻,加入紅薯粉、幹炒洋蔥片、雞蛋、菱角和蔥白,拌勻成餡料。將豬的“網紗”(或豆皮)洗凈,放在案板上,包上餡料,卷成幾條直徑3厘米的圓條,放入蒸籠用大火蒸20分鐘,至熟即可待用。

食用時,將雞卷放入油鍋中炸至豆皮表面黃脆,取出切成橢圓形薄片,厚度為1 cm,用香菜、蘿蔔酸、醋、醬油調味。

鬥前

安溪縣官橋鎮山珍村最為著名,人稱“山珍豆棍”,明末開始生產。以優質蕓豆和綠豆的面粉為原料,采用特殊的傳統工藝制作而成。烹飪方便,風味獨特。現在山珍村有200多戶專業加工戶,年產豆條30噸。

佛掌手茶

肉汁/調味汁面條

炸魚丸

魚粥

金色果汁

範的神曲

秋實蛋

布包豆腐幹

春卷

又稱春餅,“潤餅菜”。

荔枝

橘子蛋糕

彩寶

鐵觀音

牡蠣

鴨肉粥

巴克皮亞

甜蛋糕

紅薯(紅薯)

安溪蜜桔

永春金桔糖

全油炸餅

蔗糖

德化瓷器

德化瓷雕

元和堂蜜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