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装修咨询 - 水磨古鎮之旅吃、住、行介紹

水磨古鎮之旅吃、住、行介紹

編輯這個著名的景點

春風閣

“馮春亭”是深入挖掘水磨古鎮歷史文化,提煉藏、羌、漢民族建築精華而建的景觀建築。建築設計很棒,很有創意。主題建築繼承了中國傳統建築的法式風格,細節富有宗教和藏羌文化。它是多民族文化的有機融合,體現了各族人民在災難面前的堅韌和凝聚力。它是民族團結的有力見證,也是遊覽世界的絕佳去處。

西墻會

西羌匯位於水磨鎮馮春亭腳下,東臨犀首湖,是水磨的標誌性景觀之壹。西羌會建築平面由方形演變而來,建築立面結合羌塔特色;塔樓與碧波交相輝映,玻璃主體的彩燈與夜晚的水色融為壹體,增添了犀首湖的奇幻色彩。西羌匯將現代建築、裝飾藝術與傳統西羌文化相結合,融入佛山陶瓷藝術元素,具有展覽、演出、會議、接待等多項服務功能。西羌匯展現了汶川地震後人們自強不息、重建家園的精神,寓意著生命的延續和文化的傳承,蘊含著佛山水磨間血脈相連的山河深情。

禪壽老街

禪壽老街全長1.300米,呈U型布局。分布在兩側的馮春館、大福地、萬年臺、字庫、白塔等建築風格,是中國傳統暗示體系的縮影。它是典型的羌、藏、漢結合的明清風格建築,具有輪廓清晰、布局深刻、多軸分明的特點,體現了古人的“天人合壹”。古樸的川西禪壽老街,不僅解決了災後227戶的住房問題,還開創了“以家為店”的宜居宜商模式,為發展旅遊業、增加群眾收入創造了有利條件。

萬年臺

萬年臺建於明萬歷二十五年(公元1588年),90年代末被毀。“5.12”汶川地震後,經過考古調查,恢復了原樣。建築坐北朝南,總面積86平方米。建築平面呈凸形分布,歇息於山頂,吊桶梁結構,七根九脊檁條,素瓦屋頂,灰塑屋脊,頂藻井,彩繪。具有古樸典雅的民族特色和地方藝術風格,吸收了中國傳統建築和川西民居建築的古樸、樸素、莊重的特點。這是研究中國戲劇發展史的珍貴資料。

字體庫塔

字庫塔,又名“習字宮”、“景子閣”、“聖跡閣”、“文峰塔”、“燒字爐”,是古人專門用來燒字紙堆的建築。字體塔始於唐宋,盛於明清。它是中國古代“惜字如金”、“尊天惜字”傳統文化觀念的產物。該字體建於清朝,於20世紀90年代初被毀。“5.12”汶川地震後,經過考古調查,恢復了原樣。字體廣場“大愛無疆”四個字寄托了災區人民對廣東佛山同胞大力幫助、共同建設的感激之情。

水墨閣

水磨作為中國古代的壹種傳統家用電器,最早在晉代就有記載,漢代以後興盛起來。多功能水磨誕生並定型於三國時期。宋代葉適《財政通論二》:“方碼、渡河、水磨之量,只為陸離。”該磨坊建於明末,已有400多年的歷史。是水磨古鎮以傳統農業為主導產業的歷史縮影,也是古岷江流域農耕文化的真實寫照。水磨程強占地面積61117平方米,是災後重建的民心工程。建築結構9度設防,綜合運用羌寨建築的石結構、泥結構、石木結構、木結構,傳承發揚羌族建築文化,完美體現了新程強將從簡單粗放的傳統建築群落走向現代化城鎮的理念。水磨羌族小鎮的傳承與創新,使其成為羌族建築城市化的典範,被譽為“中國最美羌族小鎮”。

瘦西湖

犀首湖是由五條浸滿草藥的山泉匯流而成的。這些山泉水有調節身體肌肉能量、延年益壽的特殊功效。神農以百草享長壽,水磨以幸福飲犀首。宋代大文學家蘇軾在《桃花源詩》中記載說,“...還有人在蜀中青城山村見過五孫子,...溪水中多枸杞,根如龍蛇,飲其水。

禪城橋

禪城橋是水磨古鎮災後重建的人行橋。2009年9月開工,2010年6月竣工。主體為簡支預制箱梁橋,上部為木質連廊。木材是俄羅斯進口的樟子松。蒙古木棉。大橋全長87.4米,造型獨特,古典韻味十足。

強雕

“水磨羌城”瞭望塔是整個羌城的標誌性建築,高約10米。氣勢恢宏,氣勢磅礴。它包含了羌族千年的歷史和建築文化,凝聚了羌族人民的智慧和汗水。它是羌族特有的建築形式。千百年來,羌族先民為了躲避戰亂,世代遷徙,瞭望塔成為他們的防禦建築。

白塔

白塔藏語發音翻譯為“曲登嘎布”,又稱“吉祥白塔”。塔的形狀像壹個藻瓶,有粗有細,與方圓相配,造型優美。水磨白塔是古代印度教和藏傳佛教向東方傳播的實物證據,也是歷史上民族團結和文化交流的實物證據,表達了各族人民對和平與幸福的真誠願望。

平方

和諧廣場和諧廣場位於禪壽老街和水磨羌城的交匯處,象征著各民族和人民的和諧共處、團結互助。同時,羌族、藏族和漢族的建築風格和文化元素在這裏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和融合。羊皮鼓廣場羌族自古以來對羊有著特殊的感情,用羊祭山是古羌族的重要儀式。在羌人居住的地區,羌人崇拜的神是“羊的身體和臉”,羊被視為祖先。傳說在羌族向岷江上遊遷徙的過程中,羌族巫師勞累過度,睡著了。他們的經書掉在地上,被壹只饑餓的羊吞了。後來羊在夢中對羌人說:“我死了以後,可以把皮做成鼓,敲三下,經書就露出來了。”可見,羊已經被羌人賦予了極高的地位,甚至成為羌族文化的神聖傳承者。羌繡坊羌繡是中華民族五千年燦爛文化中的瑰寶,也是羌族姑娘的特產。雲韻鞋和繡腰是羌繡中最具代表性的手工藝品。還有藏式的交鑰匙包、挎包、帽子、毛毯、床墊、壁掛等。,都很精致。羌族廣場羌族是壹個能歌善舞的古老民族,有很多演奏樂器。漢代流傳於甘肅、四川壹帶的羌笛,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強迪最適合獨奏,但也可以伴歌伴舞。“為什麽羌笛要抱怨柳樹呢?《春風不過玉門關》就是其表現力的最好寫照。洪飛廣場洪飛廣場是壹幅令人耳目壹新的“水磨畫”,是佛山援建人員經過600多個日日夜夜的辛勤勞作和守望繪制而成的。它融合了當地的農耕習俗、地域特色和民族歌舞,體現了民族風格;圓圈象征佛山水磨家族,羌族圖騰羊頭是體現民俗特色的中心符號;以佛山水磨、佛山水磨的典型人物為元素,雙手捧和平鴿象征美好的明天;以水磨標誌性建築馮春館為標誌,強化地域特色;圓圈底部的巖石和手象征著地震,將佛山水磨人民聯系在壹起,在廢墟上手拉手建設家園。體現了佛山人的無私幫助和水磨人不屈不撓的精神。

汶川水磨古鎮災後重建面貌壹新。當地的飲食生活文化習俗值得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