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装修咨询 - 淮安鹽礦()

淮安鹽礦()

淮安鹽礦位於淮安市與淮陰縣交界處,分布面積247平方公裏。寧連公路、京杭大運河、蘇北灌溉總渠穿礦區而過,水路常年可通百噸級船舶,水陸交通便利。

鹽礦床位於建湖隆起北側的淮安凹陷,鹽礦床在深凹陷帶中是最好的。含鹽系為上白堊統浦口組二段,按韻律結構分為上鹽亞段、中脫鹽亞段和下鹽亞段三段,上鹽亞段又分為四個巖性組合。對於埋深小於1.500米的含鹽系統,圈定了7-29個工業鹽組,圈定了4個礦體:1號礦體為賦存於上鹽分段第四巖性組合中的淺部礦體,長10-15km,寬5-10km,視厚度80-65438+。ⅱ號礦體是上鹽亞段的第三個巖性組合,長24公裏,寬17公裏,視厚度250-400米,含礦率49%,累計鹽厚19-318米,面積200平方公裏。鉬-鉬礦體賦存於上鹽亞段和下鹽亞段的第壹、二巖性組合中。賦存於下鹽分段的ⅳ號礦體在盆地中的埋藏深度超過1.500米,因此暫時不是主要開發目標。礦物成分主要是巖鹽,其次是硬石膏、芒硝、無水芒硝和少量方解石、白雲石。礦石中NaCl含量壹般為50%-60%,最高為765,438+0.48%。大部分礦石為ⅲ級,少數為ⅱ級(NaCl 665,438+0%-85%),ⅰ級(NaCl > 85%)很少,有害成分很少。僅礦區中部1號、2號礦體鉛超標5倍。礦石類型主要有鈣芒硝型、碎屑巖鹽型、硬石膏巖鹽型和純巖鹽型,礦床成因類型屬於陸相湖盆沈積礦床。

1978年8月至10年8月,江蘇省煤田地質勘探第三隊在連淮地區找煤,施工三口井(秦26、秦27、秦29)。該隊地質技術人員李幼燕、平首次在秦26井浦口組發現含鹽巖系(秦26井750米取樣,江蘇省地質局實驗室分析)。1979年3月提交的《江蘇省連淮地區普查找煤總結》中,提出含鹽系厚度約350-500米,面積約200平方公裏。

1978-1985年,地質礦產部華東石油地質局根據石油物探成果和上述含鹽系,以全面尋找石油和巖鹽為目的,連續部署4口井,發現了3145米深的大型巖鹽礦床,並建立了完整的。

從65438到0980,臧瑞霞,張劍,董劍英等。地質部第三地質大隊在淮安-洪澤鹽盆地開展了尋找鉀鹽的工作,在淮安鹽盆地布置了兩口井,獲得了完整的鹽剖面,但未發現鉀鹽礦。1986年提交蘇北盆地洪澤、淮安地區鉀鹽普查報告,認為找鉀希望不大。

在1983-1985期間,化工部鉀鹽地質大隊的丁長廷、範存祥、宗崇木等人又打了四口井勘探鉀鹽,進壹步證實了該地區確實有很有前景的巖鹽礦床,但沒有見到鉀鹽。

1986年9月,華東石油地質局地質研究大隊承擔地質任務,地礦部第三地質大隊施工兩口井,對淮安鹽礦進行普查評價。孫先凱和張健分別對已施工的15井(總進尺62300米)的資料進行了綜合研究和匯總,並於1988年3月提交了《淮安鹽礦施工報告》。已圈定4個巖鹽礦體,面積247平方公裏。按照最保守的數字,1.500m埋深的巖鹽礦石儲量可達1000億噸以上。

1986 65438+2月,化工部鉀鹽地質大隊、江蘇石化部、淮陰化工醫藥工業公司同意在該區勘查謝年鹽礦西礦段。該隊副總工程師丁長廷負責兩口探井(後改為生產井)的施工,江蘇省地礦局水工二隊承擔該礦段水文地質勘探,於1989年7月舉行。江蘇省礦產儲量委員會批準的巖鹽礦和鈣芒硝礦儲量分別為2.96億噸和7663萬噸,可作為采礦設計的依據。

1988年9月,江蘇省地礦局第壹地質大隊與淮安化工開發公司簽約,勘探淮安鹽礦下關區塊。項目負責人劉道遠等人於1989年6月如期提交了《江蘇淮安鹽礦下關區塊勘探地質報告》,證明可利用巖鹽礦石儲量折合氯化鈉為9.76億噸。

1989 65438+10月,冶金部中南冶金地質勘探公司604隊受江蘇省軍區後勤部委托,在該地區漢源區塊進行鹽井地質勘探和完井工作。由該隊剖面地質負責人楊勝全和報告主編蔡洪軒帶隊,於1990年4月提交了江蘇淮陰市謝年鹽礦區漢源區塊詳細地質調查報告。

1986年謝墊溪礦段單井對流試采成功,隨後下關、漢源礦段也相繼開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