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装修咨询 - 關於探訪嬰幼兒托育市場多家庭作坊式 無牌照具體如何?

關於探訪嬰幼兒托育市場多家庭作坊式 無牌照具體如何?

記者走訪廣州3歲以下托育機構發現,原有的托兒所逐漸萎縮,絕大部分幼兒園已不開設小小班;證照齊全的民辦托兒所非常受歡迎,但數量很少,入托要排長龍;大部分是以“教育咨詢公司”的名義開辦的早教日托;有的甚至是沒有任何註冊的家庭式托管,托育機構良莠不齊,甚至安全堪憂。

具體如下:

3歲以下托兒所調查情況

記者走訪各區發現,廣州3歲以下的托育機構主要有以下幾類:

附設在幼兒園當中的小小班

逐漸萎縮、陸續消失

“以前有不少街道和企業開辦的托兒所,但現在漸漸也沒有了。”海珠區婦聯主席簡瑞燕說。記者了解到,上世紀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不少國營企業和機關單位為了解放女工,解放生產力,紛紛開辦了托兒所。據海珠老壹輩街坊回憶,當時,由於國營廠效益好,如華南縫紉機廠、珠江啤酒廠等都開設有托兒所,讓工人無後顧之憂。此外,壹些政府單位也會開設托兒所。聚德花苑幼兒園的劉副園長曾是越秀區教工四托的育嬰師。“我帶過最小的嬰兒只有56天大,那時候10個嬰兒有3個育嬰師照顧。”她說。

然而,2003年~2005年迎來國企改革,不少企業辦幼兒園、托兒所跟著轉制,在市場化的過程當中,有的托兒所不復存在。記者走訪發現,原有的托兒所也逐漸萎縮,幼兒園只招收3周歲以上的兒童。劉副園長還表示,幼兒園設嬰班很多家長都有需求,但現在幼教專業所教的都是3歲以上兒童的課程,即便開設嬰班也沒有合資格的從業人員了。

本來廣州還有壹些幼兒園開設2~3歲的小小班,但2012年之後,國家、省、市印發《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提出舉辦規範化幼兒園,對班額、生均占地面積、入園年齡等都有明確規定,這樣不少公辦園幼兒園陸續取消“小小班”,目前只有少數的民辦幼兒園開設小小班。

少量具有辦學許可的民辦托兒所

頗受歡迎,供不應求

街道企業等集體托兒所萎縮,有辦學許可證的民辦托兒所數量少之又少。以海珠區為例,該區有18家有辦學許可證、經過教育部門審批的托兒所,但這與海珠區近180家幼兒園相比,總量還是很少。

近日記者走訪了海珠區民辦“親子樂”托兒所。作為壹家有10年歷史的規範托兒所,“親子樂”在地理位置、硬件條件上等並不占優勢:它位於壹棟居民樓的二樓,周圍多是低矮的平房、單位老宿舍樓;托兒所沒有戶外操場,室內是主要活動場地;硬件壹般,大部分設施是自己設計的。

李玲園長給記者介紹,“親子樂”創辦於2005年,2007年拿下牌照,托兒所占地面積為400平方米,在托的孩子有70名左右。

別看地方不大,托兒所花了很多心思來打造:課桌、滑梯等設備的邊沿都是圓而鈍的,以免碰傷了孩子;托兒所配備了B級廚房,切菜的砧板有三個,分別切魚、肉、蔬果類,菜刀也隨之細分了三種;在托兒所走道的壹側留著壹個小門,推開小門,是壹個消防通道,有樓梯直通向1樓,順暢無阻。

目前,托兒所招收途徑以家長介紹為主,招收6個月~3歲的孩子。“我們托兒所招收的百分百是3歲以下的孩子,這在廣州基本上是唯壹的壹家。”李玲說,托兒所的生源目前處於滿員的狀態。從實際招生來看,並非旺季,也有十幾個排隊等候今年9月入托的幼兒,而且頗受周邊居民的歡迎。

以“教育咨詢公司”註冊開辦的托育早教機構

硬件雖好,但家長放心不了

比起正規的托兒所,目前廣州托育市場上大部分是以“教育咨詢公司”登記註冊、實為開辦托育提供餐飲的機構。

記者近日來到位於天河棠下街的壹家國學幼童館。該館在壹家商住樓的2層,門口有相關指引。記者看到,這家幼童館面積有八九百平方米,地方算是寬敞。大廳裏設置了壹個兒童小樂園,有滑梯、波波池等遊玩設施,看起來幹凈舒適,大廳周邊的房間開設為教室。

據工作人員介紹,幼童館的招生對象為2~6歲的幼兒,目前全館有學生50名左右。工作人員介紹,這裏的特色是將幼兒園課程與國學啟蒙教育、禮儀品格教育和行為習慣養成結合起來。如對於3歲以下的幼兒,教授的課程多是禮儀方面的,包括見了人如何打招呼、鞋子脫下來後要放在哪些位置等。

雖是幼童館,但這裏掛的牌子是教育咨詢機構。在前臺展示的營業執照、稅務登記證等證照中,記者看到,其註冊名稱為教育咨詢有限公司,註冊資金50萬元,經營範圍為商務服務業。

“我覺得從硬件上來說,這裏不錯,但這裏沒有教育部門發的相關證照,屬於無證經營。”市民林女士告訴記者,她的孩子目前也在這裏入托,但到了9月,她還是要孩子去讀規範的幼兒園,“有教育部門發的牌照,管理上、師資上更規範,也放心壹些。”

沒有任何註冊的家庭托育坊

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

“有註冊就算好了,最怕有的是連工商登記都沒有的。”廣州市海珠區人大代表、南洲名苑幼兒園園長劉女士曾在瑞寶街進行調研,她發現,海珠區城鄉接合部的瑞寶地區就有幾十所提供個性化服務的托育機構,除了上述在工商登記的以外,還有部分是外來工租了壹室三廳就開辦的家庭作坊式托育機構,“100多平方米的居室裏擠滿了孩子,沒有在工商部門註冊登記,沒有任何牌照,壹旦出現什麽問題,孩子就遭殃了。”

記者在鷺江附近的壹個家庭托育坊看到,它隱藏在宿舍樓的7樓,上下樓是壹條窄長的樓梯,父母需要將孩子送到4樓,然後老師再下來接,沒看到消防通道,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此外,看管的人員是上年紀的阿姨,不能出示“育嬰師”等資格證。這裏也有阿姨做三餐,不過並沒有留樣、追溯等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