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装修咨询 - 天津旅遊發展條件和特點

天津旅遊發展條件和特點

天津是中國四大中央直轄城市之壹,是中國沿海開放的國際口岸城市。由於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天津是中國北方最大的經濟商貿中心。她景色優美、物產豐富、文化薈萃,同時具有濃厚的天津地方民風民俗,豐富生動的近代歷史遺跡,是座頗富旅遊價值的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城,也是座充滿現代活力的國際港口都市。

地理位置 天津市地處中國華北平原的東北部,西北背枕燕山,東南面臨渤海,地勢由西北向東南逐漸由高到低,形成了壹個象簸箕形的坡地。天津市地理座標位於北緯38°34′至40°15′,東經116°42′至118°04′。海河的五大支流南運河、北運河、子牙河、大清河、永定河均在此匯合,流經市區註入渤海。

天津自然資源豐富。除薊縣山地、丘陵是薄層粗骨土外,天津其余地區土地都是在深厚沈積物上發育的土壤,且種類繁多。天津的水資源豐富。海河上遊支流眾多,長度在10公裏以上河流近300多條。天津地區湖泊星羅棋布,號稱津沽大地。

天津的生物資源也很豐富。植物資源有維管束植物1049種,分屬於149科、527屬,自然植被主要分布在薊縣山區。動物資源主要有獐、麅、狼、狐貍、黃鼬、野兔、巖松鼠、赤足鼯等,多見於薊縣山區。在廣大平原地區,比較常見的是草兔、鼠類、黃鼠狼及刺猬。天津的鳥類有235種,分屬17個目,48個科。天津水產豐富,近海的有帶魚、小黃魚、黃姑魚、鱸魚、對蝦、海蟹、貝類等150多種;河渠、池塘養殖的淡水魚也有鯉魚、鰱魚、鯽魚、草魚等59種。

天津開放的景點有100多處,著名的有黃崖關長城,薊縣獨樂寺、盤山遊覽區、海河風景線等津門十景,不同風格的歷史建築,以及80年代以來興建的天津青少年活動中心、海濱浴場、國際高爾夫俱樂部等現代化文化遊樂場所和文物點12處。

70年代,天津的大賓館只有天津賓館、迎賓館、友誼賓館3家。1979年以後興建了水晶宮飯店、喜來登大酒店、凱悅飯店3個四星級飯店,以及津利華大酒店、北方賓館、勝利賓館等三星級飯店。到1996年***建有涉外賓館、飯店70家,其中星級飯店45家。計客房9000間套。

天津風味食品素享盛譽,有狗不理包子、耳朵眼炸糕、十八街麻花等50多種小吃,還有衛青蘿蔔、銀魚、紫蟹、對蝦等10多種特產。涉外餐館59家,分別設有川、魯、粵、津以及清真、宮廷、外國菜肴等20多種菜系。各旅遊飯店也都備有特色菜肴。

天津的旅遊商品如風船牌地毯、楊柳青年畫、泥人張彩塑、魏記風箏以及其它傳統工藝品都深受遊客贊賞。經營旅遊商品的旅遊購物定點商店有51家。著名的有天津友誼公司、華僑商店、國際商場、楊柳青年畫社、古文化街泥人張工藝品經營部等。旅遊飯店都設有購物中心或商品銷售部,開放的旅遊點都有銷售旅遊商品的店鋪。古文化街許多具有100多年的“老字號”店鋪開業經營。還有全國旅遊商品定點生產骨幹企業8家。

到天津旅遊還可以欣賞天津的京劇、評劇、雜技、曲藝、音樂、歌舞等文藝節目,學習中國語言、歷史、武術、烹飪技術。天津自1982年以來舉辦了多種專項旅遊,如國際遊船旅遊、古運河旅遊、天津國際馬拉松賽前賽後旅遊、海河壹日遊以及月季花節等。旅遊者通過這些活動可以了解天津的民間習俗、風土人情和歷史。

天津旅遊教育和人才培訓也取得了很大進展。南開大學開設了旅遊系,天津商學院開設了餐旅企業管理系,國家旅遊局投資興辦了天津中國旅遊培訓中心、旅遊管理幹部學院,天津市還相繼開辦了2所中等旅遊專業學校等。

天津大悲院

大悲院位於天津市河北區天緯路,是天津市保存完好,規模最大的壹座八方佛寺院。由西院和東院兩部分組成,西院又叫舊廟,始建於清順治年間,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擴建,由文物殿和方丈院等組成,東院又叫新廟,建於1940年,由天王殿、大雄寶殿、大悲殿、地藏殿、配殿、耳房和回廊組成,是寺院的主體。

殿內藏有銅制釋迦牟尼佛像,還塑有大悲菩薩、倒坐觀音、彌勒佛、天王像、羅漢像等。 位於院中央的大雄寶殿內曾珍藏著魏晉南北朝至明清各代銅、木、石刻造像數百尊,工藝和藝術水平很高。殿內還曾供奉過唐僧玄奘法師的靈骨,1956年轉贈印度那蘭陀寺。院內朱門綠瓦,佛壇高築,松柏參天,莊嚴靜穆,是全國重點佛教寺廟之壹。

大悲院是因為供奉大悲觀音(又叫千手觀音)而得名,廟內原有柏木雕千手觀音像,毀於“十年動亂”之中。現在大悲院後殿裏壹尊高36米,寬4米的千手觀音金身像,神態莊嚴、姿容動人,是天津美術學院王家斌和其助手用了兩年的時間,於1984年精心設計、雕塑而成的。新的塑像融傳統佛教藝術與現代造型藝術於壹體。在設計和雕塑過程中,吸取了河北省正定縣興隆寺、山西平遙縣雙林寺觀音像的特點,表現觀音菩薩“救苦救難”的形象,註重了面部表情的慈樣、親切、莊嚴、溫柔、美而不媚等特點。在手的塑造上,改變了清代塑像從背後展出手臂的做法,采取了從肩和腋下伸展手臂的方法,而使其符合現代美學的透視法,從身體上塑出那麽多的手,每只手都有不同的姿勢,拿著各種不同的法器,既要有組織,又不能呆板;既要美觀,又不能雜亂無章。佛像左右兩邊手臂排成扇狀,每組成壹雙手,其動態都有變化,都有聯系,仿佛是壹個慢鏡頭,有動態美,又富有音樂感。

天津大沽口炮臺

大沽口炮臺位於天津市東南60公裏塘沽區海河與渤海的交匯處,是“外接深洋,內系海口”的“海門古塞”。炮臺始建於明代後期,現存炮3座,以“威、鎮、海”三字命名。大大沽炮臺已成為近代中國人民反對侵略戰爭的重要遺物,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天津獨樂寺

獨樂寺位於天津薊縣城西門內。始建於唐代,寺內的觀音閣和山門重建於遼統和二年,是國內現存最古老的木結構建築之壹。

山門是獨樂寺的大門,門額上懸掛的“獨樂寺”3字大匾,相傳為明代官吏嚴嵩所題。山門內有兩尊高大的天王塑像守衛兩旁,俗稱“哼哈”二將,是遼代彩塑珍品。山門臺基之上立著粗大的木柱20根,4根角柱柱頭微向內收,柱腳略出向外,這是我國古代工匠創造的“側腳”技法,作用是穩定結構,防止建築外傾。每根柱頭之上,累疊著許多形似“鬥”的方木塊和樣子象長拱的曲木。這壹組組木構件叫做“鬥拱”。鬥拱是我國古建築所獨具的特征,它不僅美化建築,而且可以減少立柱和橫梁之間的“切力”。鬥拱之上是橫梁,梁頭承托著檁子,它們通過榫鉚,有機地連接在壹起,負荷建築物的全部重量,這種框架式木結構,是我國古建築稱道於世的突出成就。山門屋頂作四面坡形,古稱廡殿頂,坡面和緩微曲,檐角如翼如飛,造型別致優雅,這是我國古代建築中的又壹重要特點。獨樂寺山門正脊的鴟尾,長長的尾巴翹轉向內,猶如雉鳥飛翔,十分生動,是我國現存古建築中年代最早的鴟尾實物。

走過山門,穿過千年古柏,壹座雄偉的樓閣平地崛起,這就是獨樂寺的主體建築觀音閣。觀音閣高23米,是我國現存雙層樓閣建築最高的壹座。它的突出特點是“鬥拱”結構。上下檐的鬥拱粗大雄偉,排列疏朗,起著承重作用。整個大閣的鬥拱種類繁多,因位置和功能的需要不同,***采用了24種結構,和其他構件配合,組成壹個優美統壹的整體。獨樂寺觀音閣集我國木結構建築之大成,是國內現存年代最早的古代木結構樓閣。據文獻記載,獨樂寺自遼代重建以來,曾經受過幾十次地震,獨樂寺的山門和觀音閣卻安然無恙。觀音閣內,壹尊高達16米的觀音塑像矗立中央,觀音塑像因頭頂10個小佛頭,被稱為11面觀音,是國內最大的泥塑之壹。觀音的兩側侍立著兩尊菩薩,面目豐潤,姿態優美,和唐代仕女畫壹脈相承,這是古代雕塑家以當時生活的人物形象施於佛圖的典型實例。觀音閣四壁,繪著五彩繽紛的壁畫,南墻大門兩側是四臂和三頭六臂的明王像,北墻後門兩側和東、西墻畫著16羅漢。這些都是古代藝術中的精華。

獨樂寺自創建以來,壹直是宗教活動中心。1961年獨樂寺被國務院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如今,獨樂寺已和白塔寺、魯班廟、鼓樓 壹起成為薊縣古城內的著名旅遊景點。

天津廣東會館

廣東會館位於南開區南門裏大街。廣東旅津人士(以商人為主)設立的集會、寄寓機構。由當時任天津海關道的唐紹儀(廣東中山縣人)倡建,館址於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正月正式落成。建築宏大,嶺南營造風格,由門廳、正房、配房、戲樓和跨院、套房組成,占地面積約1.5公頃,是天津市現存規模最大、裝修最精麗的清代會館建築。主體建築為戲樓,設計獨特;看臺分樓上下二層:坐席分散座、茶座和包廂三種;戲臺為伸出式,無木柱,觀眾可從三面觀看演出;藻井高懸在戲臺正上方,重約10噸,外方內圓,圓心用變形鬥拱堆砌接榫,螺旋而上,不僅造型別致,還起到音箱效應。

天幕正中鑲嵌“天官賜福”鏤空彩色木雕:天官、仙童立於祥雲之上,群猴嬉戲於松柏靈芝之間,四角浮雕口銜仙桃的蝙蝠,構圖精巧勻稱。戲臺四周的華板楣子和懸空垂蓮柱,以浮雕龍鳳彩雲或圓雕獅子繡球裝飾,包廂欄板和隔扇門窗亦雕刻鳳穿牡丹、松鼠葡萄、四季花卉等圖案,刀法精細,栩栩如生。後臺亦兩層,樓上為化妝室。院內四周有鋪房、住房三百數十間,其間栽花種樹,清新幽雅。辛亥革命後,該館是多次重大愛國進步活動的主要場所。建國後,四周房舍改建中學,其余殿宇、戲樓於1986年辟為天津市戲劇博物館,成為兼有陳列展覽和演出等多種功能的文化場所。

天津霍元甲故居

南河鎮小南河村是清末愛國武術家、精武之祖霍元甲的故鄉,至今保存霍元甲故居和陵園。占地1萬平方米,含陵墓、紀念碑、牌坊、陳列廳、演武場和故居等,已成為增進國內外精武友人來往的紐帶和弘揚民族精神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同時,也是世界各地數萬精武門人恭仰和朝拜的聖地。

故居位於小南河村中心,東西長11.6米,南北長12米,總計占地139.2平方米,其中建築面積46平方米。故居內陳列著霍元甲務農時使用過的農具,練武用的兵器,生活用品,家具,文房四寶以及霍元甲創辦的精武會會旗等實物和資料。霍元甲的陵墓在小南河村約400米,占地8580米,墓基建築面積1763平方米,霍元甲的棺木於1989年產能4月29日遷葬於此。整座陵墓由神道,石獅,享殿,石牌坊,寢園組成。整體建築采用了軸線對稱布局,中軸線為神道,盾形臺基上布有紅,黃,藍三個立體五星花壇,標誌精武會宗旨--德,智,體全面發展。方形須彌座,拔地1.8米,四周鑲有1米高的汗白玉香案置放在墓碑之前,墓圈由毛骨石壘砌,盤石封沿,寶頂為垛斧是石工藝,總高3.5米。 南側後神道通向松林。霍元甲的棺木即葬於此,墓前樹立高1.5米,闊0.75米墨色墓碑壹通,碑陽鐫刻“霍元甲”,之墓碑陽鐫刻著霍元甲生平簡歷,霍元甲陵墓四周果木林立郁郁蔥蔥,形成壹蔟綠色花環,幽靜肅穆,於灰白基調的陵墓相映令人肅然起敬。

天津吉鴻昌故居

吉鴻昌河南扶溝人,早年參加西北軍,以英勇善戰升為旅、師長。1929年任寧夏省政府主席、國民黨第十軍軍長、第二十二路軍總指揮兼第三十軍軍長。1934年加入中國***產黨,在天津繼續進行抗日活動,同年11月9日被國民黨復興社特務刺傷被捕,24日在北平陸軍監獄英勇就義。

吉氏故居在天津和平區花園路5號,是壹所三層小洋樓,又名紅樓,是吉鴻昌烈士在天津進行抗日活動的住所。該樓建於1917年,磚木結構,孔機磚清水墻,舊時沙得利工程公司設計,總建築面積壹千余平方米,是吉鴻昌將軍於1930年以有余堂名義購自德善堂。樓房首層作為接待用,臥室、客廳設在二樓,三樓為秘密印刷處。

天津覺悟社舊址

覺悟社舊址在河北區宙緯路三戒裏4號。是壹座由七間青磚平房組成的小宅院。“五四”運動時期,周恩來、鄧穎超、郭隆真、馬駿、劉清揚等進步青年,本著“革心”、“革新”的精神,以“自覺”、“自決”為主旨,於1919年9月16日,組織成立天津愛國學生的進步團體“覺悟社”。社址設此。院內兩間東屋,是當年周恩來與社員們學習研究新思想的地方。同時還在此編輯出版社刊《覺悟》。覺悟社在團結進步青年,傳播馬克思主義方面作出積極的努力,成為中國***產黨成立前的重要革命組織之壹。1987年舊址按原貌修復,辟作天津覺悟社紀念館。鄧穎超親自題寫館名。

天津平津戰役指揮部舊址

平津戰役天津前線指揮部舊址在西青區楊柳青鎮藥王廟東大街2號。為清末民宅,青磚四合院,占地280平方米。天津戰役前夕,中國人民解放軍曾在此多次召開高級軍事會議,部署作戰方案,指揮作戰。1949年1月14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十四兵團司令員劉亞樓在這裏發布天津戰役總攻令。經過29小時激戰,全殲國民黨陳長捷部13萬余人,解放了天津。1984年舊址按原貌修復,並辟作“平津戰役天津前線指揮部舊址壹陳列館”。原東北野戰軍第壹兵團司令員、第四野戰軍副司令員肖勁光為陳列館題寫館名。

天津望海樓教堂

望海樓教堂在天津海河北岸獅子林橋旁,也稱聖母得勝堂。清同治八年(1869年)由法國天主教會建,次年因發生“天津教案”,於6月21日被群眾燒毀。1897年帝國主義分子用清政府賠款重建,1900年義和團運動中第二次被燒毀,現存的望海樓教堂,是光緒三十年(1904年)第三次重修的。建築形制未變,平面長方形,長30米,寬10米,青磚木結構,面向西南;正面有塔樓三座,呈筆架形;內部並列庭柱兩排,為三通廊式,無隔間與隔層;內窗券作尖頂拱形,窗面由五彩玻璃組成幾何圖案;地面砌瓷質花磚,裝飾華麗。1976年7月唐山大地震時又嚴重損壞,在1983年修復。

天津薊縣盤山旅遊風景名勝區

盤山風景名勝區,位於天津市薊縣西北15公裏處,又因她雄踞北京之東,故有“京東第壹山”之譽。山舊名無終、徐無、四正、盤龍。相傳東漢末年,無終名士田疇不受獻帝封賞、隱居於此,因此人稱田盤山,簡稱盤山。

盤山是燕山山脈南緣的壹段,東西長20公裏,南北寬10公裏,雄偉多姿,景色幽古,久負盛名,曾入中國15大名山之列。遠在初唐時,太宗東征凱旋途中到此遊賞,就曾贊口不絕。到明清兩代,這裏建起寺廟72座、寶塔13座,行宮、樓臺比比皆是,景況空前。清乾隆第壹次巡遊盤山時贊嘆說:“早知有盤山,何必下江南。”命人在山東部興建行宮“靜寄山莊”,此後又27次到此巡遊。但時至本世紀上半葉,由於戰亂破壞、年久失修,建築多不復存。近10余年,這座名山得到了很好的整修和開發,再次成為令世人矚目的遊覽勝地。

盤山景區面積106平方公裏,有“五峰”、“八石”、“三盤”之勝,還有天成寺、萬松寺、雲罩寺、舍利塔等古代建築。五峰為掛月峰、紫蓋峰、自來峰、九華峰、舞劍峰,與山西五臺山相呼應,號稱“東五臺”。主峰掛月峰,海拔864米。五峰攢簇,引人入勝。

由西路登山,山勢呈上、中、下三盤之狀。三盤景致各具特色,上盤松、中盤石、下盤水,人稱“三盤之勝”。

從蓮花嶺進山,轉過刻有“入勝”兩個巨字的大石,經過四正門徑、元寶石、迎客松,便到了下盤。下盤以秀水著稱,有水質凜冽甘美的涓涓泉、名曰滴水瀨的流瀑和被譽作“立沛甘露”的紅龍池。盤山第壹大寺天成寺也建在這裏,此寺始建於唐代,後經重修,現廟門匾額上的“天成寺”三字出自乾隆親手筆。寺仙正殿“江山壹鑒閣”面澗背崖,雕梁畫棟,古樸雅致。閣西有座8角13層淺黃色舍利塔,它結構精巧,風姿綽然。

繼續上行,過萬人悉,登歡喜嶺,即達中盤。中盤奇石嶙峋,或險或怪,千姿百態。“八石”中的懸空石、搖動石、天井石、將軍石等都在這裏,搖動石是壹塊狀似壽桃的巨石,但伸手壹推它即晃動起來,令人叫絕。

登臨上盤,這裏松木蒼翠,林翳蔽天,而且長勢怪異,有的似臥龍、飛鷹,有的像鳳翅、傘蓋,難怪有“上盤松”之說。攀上盤山頂峰掛月峰,真如刻在石壁上的杜甫名句,給人“壹覽眾山小”的感受。峰上有座建於唐代的定光佛舍利塔,塔高12米,傳說每年除夕,塔上便有佛光閃射。

在盤山腳下的薊縣城內,有著名的千年古剎獨樂寺。據說安祿山叛唐,就是在此處誓師,他喜獨樂,故以“獨樂”二字名寺。寺內主體建築山門和觀音閣,為遼統和二年重修。觀音閣高23米,木質,集我國木結構建築之大成,是國內現存最早的木結構樓閣。閣內有壹座高達16.27米的觀音菩薩像,是遼代泥塑藝術珍品,又是國內最大的觀音塑像。古老雄偉的獨樂寺與蒼翠雄奇的田盤山映成輝,使這壹風景名勝區更加絢麗多彩。

天津黃崖關長城

在薊縣北部燕山叢林中,東達河北省遵化縣的馬蘭關,西接北京平谷的將軍關,全長42公裏,是中國古長城的壹部分,有樓臺66座,即敵樓52座,烽火臺14座。在經過洵河的黃崖峭壁之間,有座被稱為“薊北雄關”的黃崖關,是京東軍事險要之地。據史載,薊縣長城始建於北齊年間,以後隋、明朝曾重

修和增建。1985—1987年,重新修復了薊縣古長城的黃崖關和太平寨兩個開放點,***修復墻體3025米,樓臺20座,八卦關城1座,正關樓1座,寨堡1座,為中國修復長城工程中最長的壹處。

長城關城。位於薊縣最北端,下營鄉北部下營自然鎮北7公裏,南下距縣城25公裏。黃崖關是萬裏長城在薊縣與河北省興隆縣之間的主要關口和通道,是薊縣境內唯壹的壹座關城。海拔高度300米,關東西兩側崖璧如削,山勢陡峭雄偉,有“壹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秦漢以來,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是著名的雄關險隘。山崖在夕陽西照時,反射出萬道金光,故名。黃崖關建於明永樂年間。

關城由正關、水關、東西稍城和墩臺組成。正關即關城是黃崖關城主體,在洵河西岸,呈不規則刀把形。城墻周長890米,面積3.8萬平方米,內有子城,城內有壹村,街道呈八卦形,現有268戶人家。南門上方嵌楷書“黃崖關”漢白玉額匾壹方。其南有壹結構片樓,匾文陽面為“薊北雄關”,陰面為“金湯鞏固”。北場面墻往東延伸即水關。水關是壹座橋洞式建築,上置雉堞,下修拱形水洞,是萬裏長城中唯壹水關。1996年殘存關城再次遭到破壞,只剩北城墻卵石。1986年10月~1987年9月進行黃崖關第三期修復工程,並建黃崖關長城博物館,展出古代兵器、戍卒生活文物、碑刻,同期建有《百將墨跡碑林》和《百家墨跡碑林》。1992年4—7月對水關進行修復。9月,建《毛澤東詩詞墨跡碑林》。現黃崖關已辟為旅遊勝地,中外旅遊者每年有幾十萬。

在薊縣城北30公裏。東起半拉缸山,西迄王冒頂山,全線總長3025米。明永樂年建黃崖口關,成化二年(1466)建太平寨,後經隆慶、萬歷年大修,建成正關、水口、東西稍城和磚墩等設施完備的防禦工程體系。關城為官衙、倉儲重地,東臨詎河,河谷間建五孔橋式水關。西側的長城邊墻,因地制宜築有磚墻、石墻以及險山墻、劈山墻等多種形式城墻。沿線敵樓、煙墩有方形、圓形、磚築、石砌諸多類型,***計20座。其中雄踞關北1公裏孤峰上的鳳凰樓,磚砌圓形,底徑16.1米,高18.3米,上、下兩層,頂建磚構樓櫓鋪房,為外地罕見。因年久失修,加之“文革”中被破壞,墻垣頹圮。1984—1987年,天津市人民政府和各界人士集資修復,修築盤山公路,辟建長城博物館、長城碑林和度假村。

長城衙署、倉儲所在。東臨詎河,西倚王冒井山。隨山形地勢修建,呈不規則刀把形,從東至西由甕城、外城和內城三部分組成。城墻東、西、南三面設通衢城門和城樓,北城墻因防禦需要不設城門,而在城臺上建北極閣。內、外城地面高差4米,南、北兩端各設陣眼門壹座,以通內外。城內街道不作棋盤式布局,由數十條死巷、活巷、丁頭錯位構成,稱“八卦街”。漫步其間,給人以撲朔迷離之感,極富神秘色彩。1987年修復,以乾、艮、震、巽、離、坤、兌的圖形和方位分布。城中心的“黃崖口提調公署”辟為長城博物館。乾卦區創建百將、百家墨跡碑林和毛澤東詩詞墨跡碑林。甕城內修建竹刻名聯堂,其余房舍辟作黃崖山莊賓館,是國內旅遊設施完備的長城風景遊覽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