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装修咨询 - 如何看待對待貪婪?

如何看待對待貪婪?

誰不貪財?誰不好色?

只是程度不同而已。不要進入仕途,以免鋃鐺入獄。

參考資料:

在修行的道路上,我們可以辨識重要的道路,而在佛法的正道中,正知正見是第壹位的。在秘法中,妳可以看到,實踐,做,並取得成果。有了正確的觀點,才能改正。所以本文的目的就是試圖用簡單的道理和句子指出佛教的根本勝利和修行的重要路徑。希望飛行之初的同修們明確自己的目標和道路,穩步前進。

(1)我們啟蒙的最高真理——偉大宗教的源泉,壹切法律的基礎。

當初釋迦牟尼佛放棄皇位,放棄最美好的家庭,放棄世間的壹切,只是因為大慈大悲。當他是王子的時候,他看到鳥吃昆蟲,所有的生命都互相吞噬。看到有老人、有病人、有死人,人有那麽多痛苦,老、病、死是必然的,不能無動於衷,要保命,於是出家。當時印度有很多種異教徒。現在西方人向東方學習,但還是向印度的婆羅門外道學習。梵天很高級,相當於中國的老子。太子出家後,對所有外教頂禮膜拜,但很快就達到了和老師和睦相處的程度。如果我們想再次前進,我們必須找到壹個新的老師。於是我壹個接壹個的都學了,還是做不到。我不得不依靠自己。就在菩提樹下,我許了願,要做壹個吉祥草的座位,不證明菩提不配坐。臘八那天晚上,我看到星星的時候,突然意識到那是什麽。開悟時的第壹句話:“真沒想到!太神奇了!壹切眾生皆有如來的智慧與德性,卻非妄想與執著所能證。”壹切眾生眾生皆有如來的智慧和功德(如來是10佛之壹,即佛)。佛陀是覺醒者,最徹底的覺醒者。壹切眾生皆迷茫,尚未覺悟,但已有如來的智慧和功德,這是釋迦牟尼佛之前從來沒有人說過的。中國人讀四書五經,老子的道德經,百家爭鳴都沒有這種語言。老子恍惚了壹下,有了壹些體會。他說:“真是個夢!突然!裏面有東西,也不知道是誰的兒子,像皇帝。”所以老子比孔子高。“壹切眾生皆有如來的智慧和功德。為什麽目前不給他們看?”?鳥要吃蟲子!昆蟲要被鳥吃!妳們不都是佛嗎?這是為什麽呢?就是因為妄想和執著的阻礙,我無法證明自己的智慧、光明和功德。很簡單,就這四個字:“妄想與執著。”因為妄想,所以虛假是虛幻的,是錯誤的。近代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說:“物質、時間、空間都是由於人的錯覺,而佛教說各種各樣的東西都是因為錯覺,因為心在狂動而看到的。”我們不僅僅是妄想,更是執著。堅持妳看到的,堅持妳做的,堅持妳抓住的,妳就擺脫不了。持有是堅持,持有是堅守。妄想是壹種錯誤,堅持是壹種執著的錯誤。因為妄想和執著,眾生無法證明。原來的佛性,原來的智慧和德行完全看不見了。

佛陀在這個劃分之上的開悟,已經揭示了宇宙的奧秘,也已經揭示了宇宙的奧秘。此為十如來之心,藏三大宗教之源。所有的經典和所有的修行都是由此推導出來的,所以這是神聖宗教的基礎;壹切實踐的起點就是壹切實踐的終點。壹切都源於這種語言,壹切都流向這種語言。壹切眾生,愚癡靈性,壹律平等,共享如來的智慧與德性,即佛性。佛性妙、誠、法身佛、真、實等等。所以俗話說“心佛眾生無分別”。未分化者為本體,萬物有體有相。本體上沒有區別,使用上有區別。如來是假的,所以成聖。壹切眾生,執著於妄想、毀滅六道。雖如佛,但仍無意識。他們要想成為聖人,只有遠離“妄想與執著”。眾生陷入迷茫,執著,用粘繩捆綁。雖然有法身,但是法身的魔力是無法顯現的。更何況我有我自己的佛性,不能不知道。我真不敢相信。就像第壹部楞嚴經說的,我本來是有頭的,只是覺得自己沒有頭,在瘋狂的四處尋找自己的頭。所以學佛,首先要知道自己的頭從來沒有丟過,為什麽要“把頭放在頭上”?如果問如何鑒定,請看禪師林佶的法文:“有壹般文人在五臺山求文殊,尋錯了。五臺山沒有文殊。妳想了解文殊嗎?只有妳現在的用途始終如壹,無處不在,不容置疑。這壹個是活的文殊。”他補充道,“紅肉上沒有真人,他們經常從其他人那裏進出。”“今天怎麽有用,少了什麽?六道神光從未停歇。”“藝術是無形的,而且效果很好。看在眼裏,聞在耳朵裏,聞在鼻子裏,說在嘴裏,抓在手上,跑在腳上。”禪師林佶指出了目前對所有眾生的利用。視、聽、牽手、滿腳跑,都是貫穿十方的心法。是六道神光,也是發自內心的“無真人”(林佶喜歡用這個詞,意思是奇妙真誠,自己的達摩佛)從自己的進出。這是活的文殊,即“妳的現用。”目前“勇”必須有壹個身體,它的身體是沒有真人的,是從彼岸進出的。從身用之,用之使知文殊。這是從使用來表現本體的。體與用的關系可以概括為“從體出發,‘用’顯本體。”迷人的人不知道自己的根,只是因為癡心妄想,執著,所以急著找頭,瘋了。這就是眾生。我壹意識到我的頭擱在我的脖子上,我就氣得停了“歇是菩提。”除了消除其錯誤倒置的“妄想與執著”,別無他法。這是最真實、最徹底、最直接、最直白、最獨特、最圓的“修”。蓋“立功、顯德”的兩個方面,可以概括為“從其性出發,以‘修’自性。”

(2)業障之輪中的六大司是受生死之苦。

因為妄想和執著,眾生被迷惑造業障,不但阻隔了本來的佛性,還導致各種業障,沈入生死之海,轉了六道,想無限出去。而輪回說是佛教獨有的。總的來說就是破,以為死了就完了,壹切都破了。另壹種是常見的,認為死亡是鬼,鬼總是存在的。沒那麽簡單。兩個都看是不對的,鬼是六道之壹,都在輪回,無止境。輪回說在國內外都得到了證實,死後還在輪轉,還有前世來世,這壹點已經得到了證實。今天看到國內外的報道:兩姐妹,壹個五六歲,壹個十壹歲。國外高速公路上車禍太多了,因為車超速,同時撞死了兩姐妹。他們父母很傷心,原來的房子不能再住了,因為看到房子就想人!他們的姐妹活著的事實都被記住了,所以他們不得不擺脫它,換個地方住。過了壹段時間,我又懷孕了,生了雙胞胎。雙胞胎沒什麽奇怪的,但是他身上有紙條。而這個寫在頭上,壹個寫在背上。是兩姐妹車禍受傷的地方,所以這輩子都會記得這個地方。姐妹倆還經常做噩夢,夢見汽車直直地撞向她們。類似的事情也發生在中國,壹個工程師去拜訪壹個人,他想起了自己的前世。他上輩子是個土匪,遇到軍隊他們就跑,後面開槍,後面打進來壹槍,他就死了。當他死的時候,他重生了。他還說:“我上輩子中槍的地方,這輩子就是個空心。”工程師摸了摸,果然在脊柱旁邊沈了壹厘米多。那是壹個坑,他上輩子就是在那裏中槍的。

佛教的輪回說,不僅在中國目前有很多活生生的例子證明。國外也有大量人死後轉世的真實故事。並且進行了各種各樣的研究,出版了專門的書來證明輪回是存在的。佛教認為眾生皆因其癡執而造諸業。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因果報應,有點不開心。所以因還債或死亡,各種因緣,輪回六息(即六道)。神、修羅、人是三善利益;動物、鬼魂和地獄是三個惡魔。人在中道,人在苦,惡利動物比人更苦。70年代初,我在郵電大學確山幹校,曾經被派去養豬。可憐的豬。可憐的豬不是它被殺了,而是它所有的子子孫孫都註定要被殺。這真是壹種巨大的痛苦。不僅妳會被殺,妳的子孫也會被殺,被吃掉。每個人都有父母,每個人都有孩子,誰不心疼自己的孩子,妳的孩子註定是別人嘴裏的菜。這個苦嗎?這還是輕的!鬼息之苦,地獄之苦就更不用說了!鬼餓了,所以叫餓鬼。當他們看到水,他們都是厚厚的血。他們渴得喝不下,食物進口化為烈火。在廚房放壹個火焰洞是為了幫助餓鬼。這種方法為什麽叫火焰穴?因為餓鬼身上充滿了火焰。燃燒火焰是壹種秘密的方法。要打開餓鬼的喉嚨,把食物變成甘露,讓餓鬼樂在其中,加持拯救餓鬼脫離苦海的說法。

幽靈監獄是地獄。地獄有很多種,報罪的形式和被報的長短與眾生所犯的罪不同。地獄的罪很重。人間壹夜,地獄經歷了無數生死。比如地獄燒紅鐵柱,但很多妓女執著太深,習氣太重。當他看到紅色的鐵柱,他擁抱它,它燃燒。他為什麽要抱它?肉欲眾生特別好色,他的因緣支配,讓他看到這個柱子是個美女,看到美女就忍不住抱。抱抱燙傷,好痛!死了。我記性不好。當風吹過,我又活了過來。活著就忘了。看到美女,還是要抱抱。所以壹千遍壹萬遍壹萬遍都記不住。所以它是愚蠢的,愚蠢到了極點。地獄就是這樣形成的。人是屬於善道的,但人也是很苦的!也很苦。愛不離苦,妳總有愛要離開,妳愛的人也該離開!愛得越多,離得越苦。因為是普通人,壹旦離開,就永遠說再見。不苦嗎?怨恨和仇恨會很痛苦。這個同事怎麽能讓我見他呢?真的很尷尬。越是尷尬,越是在壹起見面,到了那裏就遇到壹些尷尬的人。妳因為惡業而討厭開會。最不滿意的是這個:有的情侶在壹起就吵架,見面就討厭。當他們分開的時候,他們想起了對方,重新成為戀人。所以眾生也沒辦法。沒什麽好要求的。妳總有求不得的事,不死也求不得。希望大家都有。成吉思汗並列歐亞,不可能死。因為很難有所求。另外,每個人都會經歷出生、衰老、疾病和死亡。還有五陰(即積)滿苦。五陰是色、受、思、行、識。看佛,見五蘊皆空,苦盡皆苦。反之,眾生執著妄想,所以五陰興盛,苦盡甘來。五陰擋住了本來的佛性,所以是最苦的,其他壹切痛苦都是由此而生,這就是八苦。這是人類的八大苦難。八苦是炸的,而且是苦的。

至於地獄之苦,文章做了非常簡單的介紹,詳情看藏經。其他宗教視地獄為上帝的懲罰。而佛教則是極其慈悲平等的。佛是覺醒的眾生,眾生是尚未覺悟的佛。平等,平等。佛陀沒有懲罰人的想法。藏經中,佛祖要求藏於土中,甚至稱之為“藏於土中”!拜托,請再說壹遍。我讀藏經的時候總是哭!釋迦牟尼佛,請藏菩薩。只要這個人生前有壹點點細毛,有壹點點善良,就不要送他下地獄!請躲起來!不是佛祖罰妳下地獄,是大悲大平等,但眾生有時別無選擇!習慣太重。妄想和執著太深。既然墜入地獄,既然抱著鐵柱,我能怎麽辦!

(3)背感結合粉塵和背感結合粉塵

眾生墮入六道,受了數不盡的苦,這是很不對的,因為眾生與佛平等,有同樣的智慧和功德,只是因為執著妄想,白白受輪回之苦。所以,我們要想了解佛法,自覺地去感受,就要從這句話開始:“眾生皆有如來的智慧和德行,但不能以妄想和執著來證明。”這句話啟發了我們的智慧,也增加了我們的悲傷。不但不要白白受輪回之苦,還要讓壹切有緣人受苦。壹定有妳最在乎的人。妳忍心讓他在地獄裏受這麽多苦嗎?首先,妳不忍心說妳這輩子有親人,過去有無數死去的人。決定了他們很多人曾經是至親,現在卻在受苦。能無動於衷嗎?沒有大悲心,如何自救?所以,從“佛”字開始,我們就要有意識地去感受他。我們可以有意識地感受到他,因為他既然是佛,就等於佛。只要擺脫妄想,堅持下去,就能恢復本色。輪回是空的。那麽怎麽做呢?它總是很簡單,只是壹種感覺和壹個謎。有什麽玄機?我被世界上的這些東西迷住了,所以叫塵埃。意識是固有的意識。塵埃是塵埃疲勞的錯覺,與睡眠相對。眾生皆知其背塵。他們對原始意識沒有概念,原始意識等同於佛陀的意識。他們只欣賞這些聲音、色彩、商品和利益,他們所想的只是推廣和享受。這就是所謂的意識到他們背後的灰塵。妳與這種感覺背道而馳,妳所想的與塵埃壹致。所以妳可以在六號換乘。

旋轉六車道,只是因為後面感覺塵土飛揚,所以要掉頭轉回岸邊。妳背對著塵土,現在回頭,背對著塵土!它回到岸上了。把頭轉過去,感覺不到灰塵。因此,那天提到的觀音菩薩對修行有深刻的理解。不是為了聆聽聲音的美妙,欣賞聲音的柔和。就算把這個聲音和罵我的分開,我會生氣,會誇我,我也會開心。被聲音迷住。所以與其聽,不如聽誰在聽。誰能聽?不聞塵埃,聞自己的味道,就是背塵埃的感覺。現在我們都想讓眾生成佛,解脫生死,拯救世界,弘揚佛法。這些想法是相互理解的開始。我開始有這樣的想法和想法去實現。這是可貴的“覺醒”的萌芽。如果妳長期堅持持續發展,妳會自然而然地意識到,在念頭、壹切、處處之間,妳會感覺回塵,妳會逐漸與妳最初的意識相處。也就是說,有壹天,我可以開始和這種感覺感同身受。如果妳能完全匹配,完全還原最初的佛性,也就是最初的法身,那麽妳就成佛了。所以,壹個人的背摸著塵土轉了六圈,痛苦無窮。想要能夠共眠,可以學六道,得到徹底的開悟,成為九境界的導師,壹般樂於助人,利己利他,自覺感受他。

(4)勸導修行戒律,立誌,智慧,止貪,止怒,止癡。

背著灰塵睡覺,具體點他。貪婪、憤怒和無知是塵土和勞動中最糟糕的。貪就是貪,貪,對愛情的貪,對名利的貪,對酒色的貪等等。憤怒就是仇恨,仇恨。發脾氣,暴怒,笑面虎,笑裏藏刀都是生氣。傻逼,愚蠢,不講道理,不明是非,慫,不信正道,這就是癡心。叫做三毒。再加上“慢”字,總覺得自己很聰明,比別人強。別人的作品不如我的,老子天下第壹。再加上壹個字就是五毒。第五個詞有不同的版本,壹個是懷疑,壹個是嫉妒。嫉妒和虛張聲勢是修羅的特點。另壹種是懷疑。開始時有貪、怒、癡、慢、疑或貪、怒、癡、慢、妒,其中貪、怒、癡最嚴重。所以要杜絕“貪、嗔、癡”。我們要忍辱負重,首先要降服自己的貪婪、仇恨和愚蠢。但這是壹種額外的習慣,不知不覺中妳就陷入了貪、怒、癡之中。那麽壹定要有壹定的方法,就是經常練習“戒、定、智”。貪、嗔、癡是六中之三,那六個都是毒。紀律、決心和智慧也是六種中的三種。這六種就是六個度,概括了成千上萬的東西。菩薩修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般若即智慧。挑出三件主要的:持戒、禪定、般若,即戒、定、智。付出,勤奮,忍辱也包括在內。

謹慎、果斷、智慧,被稱為三不放過。第壹部《楞嚴經》說:“以心為戒,因戒而定,因智而名三不漏學。”戒律是照顧心臟。最簡單的說,就是壞事不做,好事多做。說到完全意識,好事不壹定要分開做,就把好的壞的都留下了,變成了幸運。妳做的不是好事,像孔子那樣,從心所欲,不逾矩。所以壹個普遍的節欲精神就是止惡生善,這是最基本的。所有的惡都要做,所有的善都要追求。所以這是第壹。妳應該永遠做好事,而不是壞事。不傷害別人,不影響別人。現在很多人把自己的利益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上,爬在別人的肩膀上。這種情況很多很多,不好!具體來說,作為壹個佛教徒,妳要受三皈依五戒。三皈依是皈依佛門,皈依佛門,皈依和尚。三次皈依後,不能皈依其他宗教門。皈依之後,這才是真正的入佛。也可以皈依自己,在佛像前表達自己的決心。我依靠佛陀,依靠佛陀教給我的教義,我也皈依所有遵循佛陀教義的人。這就是所謂的三次轉換。經過三次皈依,妳就成了佛教徒。

再者,俗人受五戒。殺人,偷竊,通奸,跳躍,泄漏。這五戒不壹定能完全接受。妳可以接受五戒中的任何壹個。比如灑了我很容易就不吃了,不喝我也接受壹個。那妳也清醒了。妳有壹個。妳不壹定要接受妳做不到的,所以妳可以接受壹個,兩個,三個,四個。五戒是足夠的戒律。所以受戒並不難。但是苦了之後,就不能犯了。再往上,還有八官亭戒、在家菩薩戒、密宗戒。環是寶塔的第壹層。妳要建寶塔,底層絕對少不了。不受戒也沒關系。暫時可以用戒律來要求自己。總之我對自己有個要求!戒律可以帶來穩定和智慧。戒律是寶塔的第壹層。沒有言傳身教怎麽辦?好像有東西漏了。牛奶好!妳把牛奶倒進壹個破瓶子裏,所有的牛奶都漏了出來。不持戒,持戒不守,破戒都是漏。妳對自己壹點約束都沒有,屬於漏。現在大家都沒有業障了,可以據此來要求自己,減少殺生、偷盜、淫亂、跳灑這些東西,不殺生,首先是不殺生,不為了僥幸吃很多活的東西。不要偷,不要偷,不要受賄,不要占公家的便宜,不要吞別人的財物而不自知。家中無淫,夫妻無誡。

所以剛才我講了戒律和菩薩戒律。妳守菩薩戒律,就是妳走菩薩道,就是妳是出芽菩薩。密宗佛教是金剛戒,三昧戒,三昧戒的第壹條重要戒是信任師父。妳要非常信任師父,按他說的去做,尊重他的話,而不是外在的尊重。當妳看到他時,妳應該站起來鞠躬。妳外表恭敬,內心不恭更惡劣,虛偽。要真正發自內心地了解師父,就不要假裝恭敬,要真正了解壹些東西,要發自內心地恭敬,這就像佛法。妳能知道其中的秘密嗎?這個規律就像喝水壹樣。可以自測壹下。如果妳能有壹種發自內心的根本尊重,那麽妳就能順利地學習秘密。如果被禁,壹定要小心保管。比如妳不殺生,妳不被禁止,妳就是不殺生不犯罪。妳沒有其他優點。妳沒有救他。妳有什麽優點?但妳要被殺,妳有功德,妳有持戒的功德。相反,如果妳殺了壹個活人,如果壹個沒被殺的人殺了他,那就是罪。妳欠他壹條命,將來要還的。妳殺了它吃了它,以後它也會殺了妳吃了它,這樣就平等了,不然就過不去了。但是沒有破戒之罪。想被打死的人,妳把鴨子打死吃了之後,下輩子就變成鴨子,被它打死吃了。這樣解決不了問題,還得加壹個破戒罪。犯戒的罪,比被鴨子打死吃掉大得多。所以這就是持戒的方法。妳要抓住他們,妳的功勞很大。妳要犯罪,不僅要報被殺,還要報破戒。所以要持戒。有壹顆約束自己的心。如果妳還沒有被任命,先問問妳自己。少做壞事,多做利他的事。

決心:讓心堅定在壹個境界,不讓它散,就是決心。禪定,也叫靜心,是指從修行中獲得的禪定。婆羅門的名字叫薩摩提,翻譯過來就是正定和等持。在三界中,這是超越欲界的,它在色界和無色界的中心地位需要苦練。其中“四禪”是眾所周知的。這是佛教和外道都可以修行的方法。要克服欲界的迷惑,上升到色界,所以這是壹個自然的乘,妳就算修成功了,也不能把六大司留在業障的輪子裏。

第壹次冥想:坐起來,協調呼吸,平靜妳的頭腦,使它幹凈和穩定。專註壹個邊緣,不動,這就是粗糙的生活。繼續修下去,心會越來越靜。這叫小心翼翼的活著。過了壹個月,兩個月,或者兩個月,我突然從內心開悟了(這只是我內心最初的開始,和開悟完全不壹樣)。這時候的我,就像壹片雲影,空洞而沒有實質,卻又孤獨壹人。這就是我要定義的。在此基礎上,身心又發生了變化。以前禪定中特有的肉身衣服和床,都是壹樣的空性。這個還沒有定下來,還沒有進入早期禪。在這種禪定中,身心更加空虛,內無身,外無物。如果持續壹天,甚至壹個月以上,打坐也不錯。妳會在禪定中發現八大功德(動、癢、輕、重、寒、溫、澀、滑),這是從欲(土、水、火、風)四大境界到色四大境界的轉化,現在妳就進入了初禪。哦,棄第壹禪之感入第二禪,棄第二禪之樂入第三禪,棄第三禪之樂(第三禪很快樂,據說菩薩怕第三禪,怕留戀第三禪的禪樂)入第四禪。四禪心如清水。色界有四個禪定,再加上無色界的四個空禪定:空無止境,識無止境,無處可置(什麽也看不見,觀察不到),無處可置,除非妳去想它(它極其寂靜,雖然妳的思想好像什麽也沒有)。* * *是八,也就是大家熟知的四念處和八。可見前五度,若無般若,則非波羅蜜多。以上事情必須決定,最高只能是無色世界的最高天,而不是彼岸。

惠:是認識事物的功能。它能區分理智和決定。唯知論說:“雲中智慧是什麽?在形勢看來,幹脆選性(分事定是非),斷疑(破疑)。”智慧不同於智慧,知道做什麽是智慧,知道做什麽是智慧。大乘義章曰:“誠明,自性不智。”所以,智慧就是般若。般若波羅蜜多能解諸法。《比喻經》中說:“智能解戒。”《梁和尚傳》序曰:“智能解神,道將萬億。”“智慧開啟上帝”意味著“真誠和自我意識。”然後無限聖道盡在其中。《無誤學》中的智慧是般若,不是世間的智慧。世間的智慧都是膚淺的,無法與佛的般若相提並論。佛的智慧是超乎語言知識的不可思議。這個東西是妳腦子裏想不到的,想不明白就覺得不可思議。妳無法用語言來表達。妳有壹萬張嘴,壹張嘴有壹萬條舌頭,妳用壹千萬條舌頭也表達不出來。這真是不可思議。這種智慧令人難以置信。戒律是為了止惡行善,必須是為了出亂。智慧就是釋疑,明心。勤修這三件事,自然消除三毒。三毒之中,愚蠢是根本。無知就是無知,無知當然不懂,無知就是無知。如果壹個行人勤修三種學問,就會擺脫壹分無知,看到壹分佛法。修行戒律,安頓下來,智慧回頭岸,仰睡塵埃。

(5)真覺道將歸凈土。

勤於修行,學無遺漏,消除自毒,背塵同眠,直奔彼岸。這是古往今來顛撲不破的道理。至於具體做法,有八萬四千種方法,門可抵岸。但目前是末法,環境是五濁惡世。選的人行門壹定要符合時代,符合行人的根,不能不決定。大師說:“釋迦牟尼出生是因為他說阿彌陀佛要海。”也就是說,為什麽這個師的佛會出現在世間?只為宣示阿彌陀佛海闊天空。也就是說,佛陀說了四十九年,廣行各種儒家經典,在外教導他人,整個目的是為了眾生回歸凈土。佛陀在《大藏經》中說:“末法上億人修行佛法,難見壹人之道。唯有念佛,猶可救眾生。”歐億大師說:壹句話,三藏十二經,禪宗壹千七百宗,壹切戒律盡在其中。他還說,所有的冥想都在其中。所以,行人最後要懂得洗沙尋金,探龍尋珠,學佛入道後如何回歸凈土,不辜負兩位土導師的苦心,才是真正的佛。

凈土法是易道,是心之所向,是捷徑之捷徑。《無量壽經》的核心是“菩提心,壹直在奉獻”。在《阿彌陀佛經》中,心是“信而願持名”。這是凈土宗的宗旨。也就是景宗的右線。夏蓮,這位曾經的老師,始終在外界,也起著重要的輔助作用。我寫了兩句話:“持戒,讀經,看過去,學自己。”這兩句話是所有純心行人的主要路徑,包括最重要的補充修行。最後壹句是“勤於實踐,決心和智慧。”前兩個字是戒學。最後三個字“讀經與教”是智慧。“必學,智聞”,多讀經典,是聞。壹切以聖言量為準,禪不立言,但也沒有什麽與聖言量不符的。中間的“念佛”二字是核心。妳要念三昧才能念佛。三昧就是三昧,正定。三昧是三昧之寶,三昧之王,三昧之寶。可見念佛是學問的表現,老老實實念佛才能與道不謀而合,匠心獨運。聚精會神念佛,若不能思考,暗合“居無定所”,老老實實念佛,此起彼伏,暗合“生其心”。於是暗合了《金剛經》中的“應無所住,而有所心”。所以念佛也是智慧。念佛時“全取六”但不做惡事,心中起不起惡念,所以念佛也取“戒學”雖然念佛是審慎、穩健、睿智的,但石霞的這句話還是點出了“持戒”和“讀經”來引起大眾的註意。

石霞的第二句話:“看過去,向自己學習。”意思是“停止貪婪、憤怒和妄想。”“檢視”就是檢視自己的錯誤。檢查是壹種徹底的觀察,所以我們應該仔細檢查自己的錯誤。“去讀書”改掉壞習慣。有些壞習慣叫習慣。多生孩子多搶人的毛病已經成了習慣。煩惱雖除,習慣未盡。這是習慣,所以要改掉。“不要欺騙自己”:要認真,不要欺騙自己。這句話不僅是為了擺脫貪、怒、癡三毒,也是為了檢查和去除煩惱留下的殘余習氣,不要欺騙自己。這真的是後塵。兩句話合起來就是凈土宗的人有壹個全面的、具體的、必要的修行,這是凈土行人修行的重要路徑。我們要背著沙子睡覺,要證明自己本來就是佛,要感受到他要覺悟,就要在這十四個字上下功夫。

這十四個字,要抓住“念佛”這個核心。純宗和密宗的獨特優勢在於,這是他的方法。我介紹觀音耳根法的時候已經說了,觀世音菩薩入三昧道,入楞嚴經大定。她經歷了多少實踐,突破了多少層“能力”。壹切都斷了,所有的結都開了,意識滅了,空滅了,滅也滅了,壹切都滅了。所以他死了,他獲得了兩種非凡的勝利。世間與十方如來同恩,底層與六道眾生同悲,得十四無畏。念觀音菩薩的名字,可以要求男得男,女得女,長命百歲,甚至大涅槃。這就是他修法的方式,他所獲得的各種果寶,都是依靠觀音和被子的力量。密宗和佛教修行都是依靠其他力量。都是他的錯。持戒守過去的習慣,全靠自己。妳必須振作起來,照顧好自己。這就是自力更生。但是這個很難靠,不那麽老實。有進有退,而且實力很弱,只好依靠其他力量。沒有自力更生,妳根本沒有動力,也沒有用。不能靠自己,要靠別人。《關經》指出,壹個佛號可以念到心裏,可以消除80億生死重罪劫。念佛名有這麽多的功德和作用。妳能自己做嗎?80億劫生死。搶劫的時間有多長!不知道,電腦都打不出來。單位是搶劫,80億搶劫,幾點了?這麽重的劫生死罪,壹個佛號就能消除。如果沒有《觀音二根張》中的真理,我們今天仍然很難理解《關經》中的話。觀世音菩薩超越無與倫比的慈悲心,長期潛心苦修,勤修無所畏懼,證明了她有兩次非凡的勝利,同十佛壹樣的慈悲心,同壹切眾生壹樣的慈悲心。所以,妳可以無所畏懼。有了這種力量,讀觀音的人就可以無所畏懼。所以妳可以正確地閱讀它。讓我們抓住這個救生圈。密教說觀音是阿彌陀佛的化身,所以念誦觀音是阿彌陀佛化身的名字。念佛是核心。剩下的都是輔助,缺壹不可。不持戒就是漏,很多功德都會漏出來。不看經典,就看不懂。這只是迷信。古德說:“不懂行,成長就懵懂。”不僅沒有工作,反而增加了。所以要互相了解,這樣理解和實踐才能互相促進,兩方面自然會慢慢成長。所以“念佛”是核心,同時壹方面要守戒,壹方面要讀大乘。要多聽佛法,多思考問題,多提問。這是第壹句話,“持戒,念佛”。

又是壹句“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妳學了很久,效果在哪裏?等妳死了,就來不及了。過去的還不夠,到死也不知道是為了什麽,於是陷入絕望。更慘的是沮喪,連勇氣都沒有了。所以要早知道,盡早改變這種狀況,盡快發揮自己的主動性和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