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装修咨询 - 要壹些外國著名文學家的個人簡歷,代表作以及代表作中經典或著名的句子或片斷

要壹些外國著名文學家的個人簡歷,代表作以及代表作中經典或著名的句子或片斷

《查太萊夫人的情人》的作者勞倫斯(1885~1930)是20世紀英國文學最重要的代表作家之壹。他生於壹個礦工家庭,曾求學於諾丁漢師範學院。壹生創作十分豐富,無論是詩歌、散文還是遊記、小說,皆有獨特的建樹。

《查太萊夫人的情人》(1928)是勞倫斯最後壹部長篇小說。小說創作靈感得之於壹個奇特的真實故事。它的最後壹稿,勞倫斯曾考慮把它改名為《溫柔》,還搞過壹個《約翰?托馬斯與珍妮夫人》的修訂本,並親自為小說設計了在火焰中自焚的鳳凰作為封面。由於小說毫不隱諱地描寫了性愛,而被斥為淫穢作品。當時,內政大臣下令沒收此書,作者捌叫做“蓄著絡腮胡子的色情狂”,甚至他的畫展也被查禁。1951年出版此書的英國企鵝出版社還被控犯有出版淫穢作品罪引起了轟動整個西方出版界的官司。直到1960年10月倫敦中央刑事法院裁定出版社無罪,小說才得以解禁。

《查太萊夫人的情人》雖然命運坎坷,但終以其嚴肅的寓意、社會批判的主題、真切透辟的寫實手法和細膩深刻的心理描寫成為名著,並對現當代英國乃至西方文學產生了重大影響。

小說通過對康妮與梅樂士的性愛關系的描寫,探索和肯定了身心融合完美自然的男女關系,並以此深入批判了資本主義工業文明對人類生活和人性的殘害,呼喚自然和諧生活的復歸。小說中半身癱瘓的克利福以其擁有的機器、財富,不僅控制著工礦和工人,還窒息了康妮勃勃的生命力,冷酷地制造著死寂的生活,他正是扼殺人類美好生活的資本主義工業文明的象征。而康妮的選擇及與守獵人梅樂士的關系,則象征著人們對壹種自然和諧而美好的生活的積極追求,這正是作品不能打入色情小說的重要原因。

《靜靜的頓河》的作者肖洛霍夫(1905—1984)是蘇聯著名作家。他善於用大家筆法描繪廣闊的社會生活,具有史詩性和悲劇性有機結合的特點,其作品多次獲得國際國內獎。他的重要作品除本書外,還有《新墾地》、《壹個人的遭遇》等。

《靜靜的頓河》是肖洛霍夫享譽世界的長篇小說,是卷帙浩繁的史詩性巨著。作品也因其波瀾壯闊的史詩性、粗獷蒼茫的民族性和悲涼淒清的人物個性而獲1965年諾貝爾文學獎。作品以頓河地區獨特的哥薩克民族在十月革命前後的苦悶、榜徨、掙紮、奮戰、覺醒為題材,展示了哥薩克獨特的風俗習性,表現了兩大階級尖銳復雜的鬥爭,揭示了布爾什維克逐漸勝利的過程,並探討了蘇維埃初期的壹些政策失誤問題。

主人公葛利高裏是最引人深思的人物。他有著哥薩克熱愛生活、追求自由和幸福、勤勞勇敢、頑強堅韌的性格和叛逆精神。他愛婀克西妮亞,不惜沖破哥薩克榮譽道德觀的束縛。他追求獨立自由,不惜在紅軍和白軍之間左右探尋。同時他又有著哥薩克狹隘的民族意識和偏見,認不清道路,在革命與反革命的搏鬥中,動搖迷茫,反復無常,最後毀滅了自己,也毀滅了自己的情人。這是壹個性格極為復雜的悲劇人物,在世界文學畫廊中,已被視為不朽的藝術典型。

《萌芽》的作者左拉(1840 1902)是法國19世紀後期最重要的作家,也是法國自然主義文學理論的主要倡導者和實踐者。曾著有《實驗小說》、《自然主義戲劇》等自然主義論著。他還著有《盧貢壹馬卡爾家族》為題的小說總集。《萌芽》即是其中的壹部。

在世界文學史上,《萌芽》是第壹部正面而又準確地描寫現代工人罷工運動的長篇小說。小說以煤礦工人馬赫壹家的命運為典型,寫出礦工們暗無天日的工作,強烈地對比出資本家不勞而獲,養尊處優的生活。作者清醒地估價了19世紀末法國社會的基本矛盾及形勢。小說中描繪了早期社會主義者、產業工人艾蒂安的形象。他在煤礦工人的隊伍中,看到大量社會不公平的事實,他刻苦鉆研社會主義理論,並對工人作7大量的啟發教育工作,他在工人協會指示下,具體地領導了聲勢浩大的罷工運動。使工人們團結壹致,作為壹支整體的社會力量活躍在歷史舞臺。《萌芽》是早期社會主義工人運動的壹曲贊歌。

左拉在創作此書時,曾搜集了大量原始材料,他力圖客觀、細致地再現出工人階級隊伍的現狀:他們日益高漲的革命情緒,以及由於環境惡劣而帶來的無知、粗魯和放縱的行為。具有濃郁的自然主義風格。全書結構完整嚴密,節奏沈穩有力,具有古代史詩氣勢磅礴、悲壯雄偉的特色。

長篇小說《飄》(又譯《隨風而去》)的作者是美國女作家瑪格麗特?米切爾(1900壹1949),她生於佐治亞州亞特蘭大,曾獲史密斯女子學院文學博士學位,做過《亞特蘭大新聞報》記者。1939年獲紐約南方協會金質獎章。

《飄》(1936)問世後壹直是美國的暢銷書,至今已譯成40多種文字在全世界出版發行。1939年根據小說改編的電影中譯名《亂世佳人》獲1948年奧斯卡獎。米切爾1949年因車禍去世。

《飄》展現了美國南北戰爭時期南方動亂的社會現實,以“亂世佳人”思嘉萊為主線,描寫了幾對青年的愛情糾葛。思嘉萊年輕貌美,但她的所作所為顯示了沒落奴隸主階級的某些本質特征:殘酷、貪婪、自信;為了振興家業,她把愛情和婚姻作為交易,三次婚姻沒有壹次出於真心,後來才終於明白她壹直念念不忘的艾希禮懦弱無能,倒是自稱與她同類的瑞德值得愛。

作為壹部社會歷史小說,《飄》出版後批評界眾說紛紜。正如書名所暗示,作者明顯同情思嘉萊及其所留戀的舊制度;作者對戰爭性質、奴隸心態和南方“重建時期”社會現狀的描寫也有所歪曲。但從審美判斷來講,性格復雜的思嘉萊還不能簡單地被納入“反面人物”的模式。小說極富於浪漫情調的構思,細膩生動的人物和場景的描寫揭示出超乎作者主觀願望甚至與之相悖的內含,從而確定了《飄》在美國小說史上的重要地位。

《追憶似水年華》的作者是法國現代小說家普魯斯特(1871—1922)。他生於巴黎壹個富裕的資產階級家庭,9歲起就受疾病折磨,對生活異常敏感。在巴黎大學學習法學時,深受柏格森哲學影響,同時,開始涉足上流社會,出入文藝沙龍,後來發表書評和小說等。1895年大學畢業後在圖書館工作。不久,舊病復發,不得不閉門不出,從此立誌將全部生命獻給文學事業。

從1901年到1922年,花了21年時間寫出了這部小說中的巨著,奠定了在世界文學史上的重要地位。

《追憶似水年華》全書洋洋灑灑長達4000余頁,300多萬字。作者寫作的重點不是在敘述故事,交待情節與刻畫人物形象,而是以回憶的方式表現主人公“我”的內心世界的復雜經歷。因而它是壹部沒有中心人物,沒有完整故事,沒有貫穿始終情節線索的新型小說,是壹部奇特的作品。

小說大體上以“我”的內心生活為軸心,描寫了上千個人物的活動,展示了壹幅19世紀與20世紀之交法國上流社會的生活圖景。其中,有談吐高雅而又庸俗無聊的蓋爾芒特夫人,有道德敗壞、行為醜惡的變性人夏呂斯男爵,有縱情聲色的浪蕩公子斯萬,有公開受人供養、水性楊花的半貴族女人奧黛特,有“我”的愛情的痛苦與歡樂,等等。小說對貴族世家和猶太富翁斯萬之家的社交生活與人事變遷的描寫,真實地反映了貴族資產階級腐朽的生活情趣和精神面貌,反映了貴族的沒落解體和大資產階級經濟實力的與日俱增,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小說還描寫了許多作家、藝術家、下層勞動者的生活際遇與艱難處境。它通過眾多的人物事件,再現了法國上流社會的生活習俗、人情世態。因此,有的鑒賞家將它與巴爾紮克的《人間喜劇》相提並論,稱之為“風流喜劇”。

這部巨著反映的主題被公認為是“時間”。世人皆知人類已經可以征服空間,以物質的形式在空間占據自己幾乎不可磨滅的的位置。然而,如何將流逝的時光征服,特別是把瞬息即逝的全部豐富、波瀾起伏、曲折復雜的感情復活,將其固定為具體的藝術形式而永世長存,這是前人壹直未能解決的難題,而普魯斯特首先解決了。他在為實現復活已經逝去的時光這壹創作主題方面率先邁出了重要的壹步。小說以敘述者“我”的回憶為線索貫穿全書。這種回憶表現的東西不是單純的人物外表景物和心理描寫,而是“自我”,是人的內心世界,是人的精神生活。這種表現大量采用了“自由聯想”方式。如小說開頭,“我”從床上醒來,在夢幻般的狀態中千思百想集於心頭,這時,由於壹杯茶和壹塊點心的觸發,使“我”回憶起自己在貢布雷的童年生活,引出“我”的身世、愛情、經歷,等等。像這樣通過自由聯想,壹物誘發壹物,壹環引出壹環,形成作品意識聯想自由流暢的態勢,這就是意識流小說的基本特征。因此,這部小說被稱為意識流小說的先軀,並宣告了“意識流小說”文學流派的形成。

由於《追憶似水年華》改變了關於小說的傳統觀念,革新了小說的題材和寫作技巧,開辟了歐、美當代小說的新篇章,尤其是重視表現人的內心世界的潛意識活動,對後來西方文學的影響很大。由於該書取得的成就和對文壇產生的重大影響,普魯斯特被尊為現代小說大師。不過,最初這部小說並沒有引起世人的註意,直到作者死後40年左右,才越來越引起文壇的重視。特別是1987年以來,法國好幾家有影響的出版社競相重新出版本書,評論與研究普魯斯特創作成就的各種學術活動也在法國及歐、美許多國家廣泛開展。我國1989年第壹次出版《追憶似水年華》的全譯本。1992年出版它的精選本《尋找失去的時間》。這些都充分說明本書在文壇的影響很大。

長篇歷史小說《戰爭與和平》(1863—1869)是俄國文學大師列夫?托爾斯泰(1828—1 910)蜚聲文壇、享譽世界的第壹部代表作。全書卷帙浩大(***計130多萬字),出場人物559個。場面上千,是19世紀世界文壇上的壹部巨著。

小說動筆時,作者34歲,新婚宴爾,“沈浸在家庭生活的幸福之中”。妻子索菲亞很賢惠,又有文學才華,盡心竭力地協助他。使他有旺盛的精力和充裕的時間投身寫作。這時,托爾斯泰已發表《壹個地主的早晨》、《塞瓦斯托波爾故事》、《童年?少年?青年》、《琉森》等震撼俄國與歐洲文壇的中短篇小說,他被公認為俄羅斯文學的希望和驕傲。讀者的稱贊和榮譽絲毫沒有使托爾斯泰放松自己在思想和藝術上的不斷探索。他認為,作家嚴於律己,熱愛人民,為人類謀福利,是壹個真正的天才不可分割的特點。而作家自己,“命中註定永遠是要感到痛苦和作出自我犧牲的”。

焦慮與不安,對真理不斷地探索和緊張地勞動,是托爾斯泰創作過程中形影不離的伴侶。《戰爭與和平》正是他思想道德倫理和美學探索的成果。它以1812年俄國衛國戰爭為中心,反映了自1805年至1820年間的重大歷史事件,以及俄國社會各階層的思想情緒和精神面貌,展現了壹幅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為俄羅斯文學和世界文學樹立了壹座不朽的藝 術豐碑。

作品的主題在於肯定人民是歷史的主人和創造者,歌頌衛國戰爭中俄羅斯人民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偉大力量。作者曾說:“我盡力寫人民的歷史。”所以,這部歷史小說的真正主人公是俄羅斯人民,它是壹部人民的偉大史詩。

作品主題的另壹,-方面是通過貴族優秀青年安德來、彼埃爾、尼考拉探索貴族階級的命運,尋找俄國出路,展望前途,從而回答現實面臨的“怎麽辦”的問題。安德來出身貴族但又憎恨貴族。他經歷了壹次又壹次精神危機,最後用博愛主義作為自己探索的歸宿。彼埃爾與安德來壹樣經常探索人生意義和進行自我解剖,他在經歷了壹系列痛苦經歷後,最終認為用“積極的德行”可以革新社會。尼考拉是壹個知識有限、不善思考而品質高尚的人。但他始終把貴族命運與沙皇捆綁在壹起,這樣自然不能解決俄國的出路問題。安德魯的兒子15歲的尼考林卡是新壹代的探索者,他做夢都在參加變革社會的革命。娜塔莎和瑪麗亞各有個性特征。在祖國遇到危險的時刻,她們都有愛國表現。婚後,她們都成為賢惠良母。她們的形象體現了作家的婦女觀。史詩描寫了農民反抗侵略的英雄主義,但唯壹突出的農民形象蔔拉東卻是壹個“勿以暴力抗惡”思想的人,這也反映了作家自己的思想。

《戰爭與和平》的寫作十分艱苦,托爾斯泰每天寫l0多個小時,不準任何人去打擾他。他每用壹個詞都要經過深思熟慮。從1863年至1869年,整整7年時間,在創作過程中,托爾斯泰時而灰心失望,時而興高彩烈。他的妻子經常徹夜為他抄寫塗改得難以辨認的手稿。全書大部分章節有7種稿本。

小說發表於19世紀60年代,那時正是俄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空前繁榮的時期,而《戰爭與和平》的問世,又為其增添了新的光彩。它以新穎獨創的史詩體裁、宏偉嚴謹的藝術結構、廣泛深入的生活概括、生動豐滿的人物形象、色彩濃烈的民族風格,在長篇小說的藝苑中登上了壹個更高的階梯。作品在國內外引起了強烈的反響。俄國作家幾乎壹致公認托爾斯泰為文壇盟主。屠格涅夫說:“托爾斯泰伯爵的近作《戰爭與和平》發表以後,他在公眾心目中就斷然占據了首屈壹指的地位。”外國作家則公認托爾斯泰為世界文學巨擘之林的偉大作家。福樓拜讀了這部作品後,時托爾斯泰佩服得五體投地。連聲贊美道:“這是莎士比亞,這是莎士比亞!”

長篇小說《尤利西斯》(1922)的作者是愛爾蘭作家喬伊斯(1882~1941)。他出生在都柏林壹個資產階級家庭,1898年入都柏林大學學習,專攻語言和哲學,這期間迷戀易蔔生的戲劇,曾撰文評論其創作。大學畢業後,他離鄉背井,“自願流亡”,到歐洲各地飄泊,後定居法國,靠教授英語糊口。他多年患眼疾。最後雙目失明,1941年逝世於蘇黎世。作品有詩集《室內音樂》、短篇集《都柏林人》、自傳體長篇小說《藝術家青年時期的畫像》等。

《尤利西斯》是喬伊斯的代表作。在20世紀世界文學中,這是壹部曠世奇書,曾被人極度誤解責難。有人說它是“淫書”,又有人稱它是“天書”,尤其是它的末兩章可謂集“奇書”與“天書”之大成。其實,它是壹部很嚴肅的作品。說它“淫”,關鍵是未能劃清“色情宣傳”與“含有性生活描寫”之間微妙而又十分重要的區別。

《尤利西斯》壹問世就遇到了麻煩,僅在美國就兩次上法庭。1920年美國壹家雜誌連載小說開頭幾章時,郵局以“有傷風化”為由,下令沒收,當眾焚毀,刊物編者被罰款。紐約法院成立特別法庭進行審理,由幾個不學無術的法官主持。證人和律師都聲稱《尤利西斯》是壹部稀世佳作,它絕不會腐蝕任何少女的心靈。證人還以弗洛伊德的學說闡述小說的價值。然而法官對弗洛伊德壹無所知,對這部嶄新的意識流小說作出了錯誤的判決,該書被停止發行,有關人員被罰款50美元。這樣壹來,《尤利西斯》的出版便四處碰壁,偶有章節面世也被刪改得面目全非。

1922年,美國人畢奇女士獨具膽識,她在巴黎開設的莎士比亞書屋出版了《尤利西斯》單行本,印數1000冊。無論當時的英、美海關檢查多麽嚴格,這本書仍很快在大西洋兩岸流傳開了。接著,德、法、日譯本相繼出版,各種盜印本也紛紛面世。而此書英、美仍是禁書。1932年紐約壹家書社老板眼紅了,他故意郵寄壹本給海關沒收。因此,《尤利西斯》在美國再次對簿公堂。這壹次,包括國際知名的詩人、作家葉芝、艾略特、福斯特、吳爾夫等數百人,都堅決支持這部小說的出版。審判法官同前迥異,認為“《尤利西斯》是壹本真誠實在的書”。他在結論中說:“經過我長時間的思索,我認為《尤利西斯》有些地方令人讀了作嘔,但並不淫穢。

《尤利西斯》於1933年12月6日終於勝訴了。從那以後,它就成為壹本經久不衰的暢銷書和西方文壇的傳世名作。也成為文學研究的熱門課題,幾乎年年都有研究它的專著問世,喬伊斯也成為愛爾蘭國家民族的榮譽與驕傲。

《尤利西斯》之“奇”,在於它的藝術獨創性。全書文字有如萬花筒般多姿多彩而又準確生動,內涵深藏不露,“每個字都在讀者心中嵌成壹幅完整的圖畫”,每看壹遍都可以獲得新的感受。小說的結構別出心裁,獨樹壹幟。全書按照荷馬史詩《奧德修記》的結構巧妙周詳地組織起來,自始至終讓兩部作品中的人物和情節相對應和比擬。通過全面對比,渲染出生活在都市的現代人的失望與寂寞和靈魂的空虛與渺小,從而揭示出西方社會種種腐朽與墮落。

小說取名《尤利西斯》,意在說明本書和《奧德修記》壹樣也是壹部史詩,是記錄現代人的史詩。作者將壹個平庸的小人物布盧姆在都柏林壹天內的遊蕩與希臘英雄尤利西斯(“奧德修斯”的拉丁文名字)10年的飄泊相提並論,象征著人類發展的歷史:從英雄主義到犬儒主義。

《尤利西斯》描寫的是現代社會生活,使用的是前無古人的技巧,特別是“意識流”手法的運用,開辟了小說探索人類豐富深邃內心世界的新途徑。小說寫布盧姆妻子瑪莉恩的內心活動,用了數十頁的篇幅,不分段落,不用任何標點符號,中間也沒有停頓與轉折,這象征著人物的浮想聯翩那樣雜亂無章。它將人物靈魂最深處的隱私和盤托出,活脫脫地展現在讀者眼前,這是意識流手法最典型最有名的運用。小說通篇無統壹文體,而是根據內容隨時在作調整,因此,這部小說在內容與形式的完美統壹方面也創造了奇跡。小說還在遣詞造句方面大膽創新,引用了來源於五花八門的典故,除神話外,《聖經》、歐洲古往今來的哲學、歷史、文學、民間傳說,無所不有,書中還巧妙地采用了雙關語和外來語。作者這樣嘔心瀝血的藝術處理,旨在將《尤利西斯》寫成壹部現代西方生活的百科全書,其效果是明顯的。讀著它就猶如進了壹個無奇不有的大千世界,其趣無窮,美不勝收。所以,自小說問世那天起,就擁有壹批狂熱的讀者,壹遍壹遍地讀著這部厚書,他們愛得著迷,百讀不厭。

不過,《尤利西斯》由於文體多變,結構復雜,典故繁多。艱深隱晦,難於讀懂也是事實。初讀時,常有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之感。但深入下去,就會被該書的奇特所吸引。正是由於《尤利西斯》在藝術上多方面所取得的顯著成就,它才博得了廣大讀者的喜愛,從而牢牢確立了它在20世紀文學中的重要地位,並且對後來的影響也將日愈深遠。

長詩《唐璜》的作者拜倫(1788—1824)是英國傑出的詩人,也是歐洲浪漫主義文學的重要代表作家之壹。他的詩歌以辛辣的社會諷刺和批判對自由、民主的謳歌,極大鼓舞了歐洲的民族民主運動,在世界各國的革命誌士心中引起了強烈***鳴。後世作家,如普希金、雨果、海涅等都受到了他的影響。

《唐璜》是拜倫的代表詩作之壹,但僅完成壹萬六千行。唐璜系中世紀西班牙民間傳說人物,他出身貴族,起初是位,否定宗教禁欲主義的叛逆者,後來發展成為玩世不恭的個人主義狂徒,跟隨鬼魂沈淪地獄。從中世紀到現在,以唐璜故事作主題的詩歌、戲劇、小說、約叠200種,作者們幾乎都按照傳說,把他作為紈絝子弟的代表,表現和批評他同他所屬階級的荒淫、詭詐、殘酷、虛偽等等習性和行為。拜倫的《唐璜》,對其形象稍有改變,詩中表現了唐璜的善良和正義,通過他的種種浪漫奇遇,描寫了歐洲社會的人物百態、山水名城和社會風情。畫面廣闊,內容豐富,堪稱壹座藝術寶庫。本詩的藝術性很高,口語體詩歌語言的創造和運用,突破了英國詩歌傳統。難怪普希金嘆為“奇跡”,歌德稱為“絕頂天才之作”。

長詩中寫的唐璜與海甸在婚宴上壹位詩人彈唱的抒情歌曲《希臘頌》(我國通常譯作《哀希臘》),100多年來傳頌不衰,被許多國家選作中、小學教材課文,在全世界產生了重大影響。

短篇小說集《十日談》的作者薄伽丘(1313—1375)是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主要代表作家。生於佛羅倫斯壹個富商家庭。自幼喜愛文藝,後學過法律,幾度經商,還在那不勒斯宮廷參加社交活動多年,同時開始從事文學寫作,並成為多產作家。晚年潛心於學術研究。

《十日談》是薄伽丘眾多作品中成就最高、影響最深遠的作品。這部近70萬字的巨著以其鮮明、潑辣、大膽、勇敢的特色,猛烈地抨擊了14世紀意大利的黑暗現實,表現了早期文藝復興的思想傾向。《十日談》的重要主題是反教會,揭露教會和僧侶的腐敗和虛偽。也有相當壹部分故事提倡人性、人道,反對禁欲主義,反對封建偏見,宣傳“幸福在人間”的思想,肯定人有享受現世幸福的權利。還有些作品對商人、手工業者的才幹、智慧和進取精神進行了肯定和贊揚。

在藝術上.《十日談》以大故事套小故事的方式,使章節間既互有聯系.又獨立成篇,結構布局較為巧妙。語言簡潔暢叠,文筆含蓄、幽默、辛辣。它開創了短篇小說這壹獨創的藝術形式,對以後意大利和全歐現實主義文學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十日談》的創作成功經歷了壹番激烈的鬥爭。在作者剛開始寫作時就受到了封建教會的誘勸、威脅和辱罵,他們要作者把筆擱下來。薄伽丘感到被黑暗勢力四面八方包圍著。但是,他堅持到底,最後終於完成了這部傑作。此後,薄伽丘再度受到教會威脅,在強大的封建勢力壓迫下,他懺悔了,打算燒毀《十日談》,幸而被他的親密朋友彼得拉克勸阻。但歷史上的反動派對這部巨著卻十分憎恨。在作者死後20多年的1497年,這部作品被教會扔在佛羅倫斯廣場付之壹炬,作者的墓被教會挖開,墓碑也被扔掉,他們並沒有因為薄伽丘晚年屈服於宗教的懺悔而寬恕了他。

《簡?愛》的作者夏綠蒂?勃朗特是英國19世紀著名三姊妹作家之壹。她出生於英國北部偏僻山區壹個貧窮的牧師家庭,早年喪母。夏綠蒂從小酷愛文學。她的重要作品除《簡?愛》外,還有長篇小說《謝利》、《維萊特》、《教師》。夏綠蒂38歲才與父親的副牧師結婚。婚後過了短暫的幸福生活,在39歲便去世了,她腹中的小生命沒能降世,也和她壹起進入了墳墓。

《簡?愛》是壹部帶有自傳色彩的長篇小說,它壹問世就引起了轟動。但它的作者是什麽人,誰都不知道。因為夏綠蒂?勃朗特並不聞名,而且她發表這部小說時用的是化名柯勒?貝爾。壹時間人們議論紛紛,柯勒?貝爾是男是女?當時已經馳名文壇的薩克雷在寫給這本書的出版公司的信上說:“《簡?愛》使我非常感動,非常喜愛。”他作為大作家自然二眼就知道這部小說盡管化名為男性發表,但它實際只有女人才寫得出來。所以薩克雷在信中又說:“它是壹個女人寫的,但她是誰呢?”這個謎壹直到第二年作者到了倫敦,大家才發現這位柯勒?貝爾先生原來是壹個個兒矮小、其貌不揚的鄉下姑娘。而這時她的小說中的主人公簡?愛比起作者來要有名氣得多。因此.當夏綠蒂第壹次與薩克雷會見以及她以後在文藝界和社交界露面時,薩克雷都總是親切地稱呼她為簡?愛小姐.而不叫她的本名。夏綠蒂之所以用男性化名發表自己的傑作《簡?愛》,是在於她深感在英國沒有女作家的地位。如在這部作品發表的10年前,她20歲時,曾把自己寫的幾首詩寄給了名氣極大的“桂冠詩人”騷塞,請他指教。這位詩人認為有必要給她“壹番冷冰冰的勸誡”,回了她壹封信。他在回信中挖苦地說:“文學,不是婦女的事業,而且也不應該是婦女的事業。”她沒有因為這封回信而心灰意冷地放下手中的筆,經過10年的艱苦奮鬥,最後,她終於成了英國文壇著名的女作家。

《簡?愛》的情節看上去屬於常見的“灰姑娘”模式,受哥特式小說的影響,具有神秘的氣氛。但女主人公簡?愛的形象卻是非常獨特的。她身材瘦小,相貌平常,無金錢,無地位,但卻有不平凡的氣質和豐富的感情世界。簡?愛始終在追求道德上的完善,堅持著個人的獨立性,縱使在愛情與此發生沖突的時候也是如此。她強烈的獨立意識使她堅守壹個信念:要追求平等基礎上的愛情和婚姻。但她對愛情的追求又始終不偏離傳統道德的規範,她在個人情意與世俗觀念的沖突中尋求著兩者統壹的方式。簡?愛以精神和道德上所具有的美感力量吸引著千千萬萬的婦女.她幾乎成了全世界所有婦女所效法的榜樣。該書也因此而進入了英國經典小說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