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装修咨询 - 《說苑》劄記

《說苑》劄記

陳從周先生是中國園林大師。他被譽為中國最後壹代文人,也是中國唯壹壹位不用圖紙就能設計建造園林的大師。他是儒家學者,中國現代風景園林之父。他為中國古典園林的繼承和創新做出了巨大貢獻。

先生忌諱的是,本名子翁,字從周,引自《論語》“周建論二代,抑郁約文仔,我從周”。生於杭州,祖籍紹興。5歲入私塾,10歲入團校,21歲從回瀾中學畢業後入之江大學,文史專業。25歲起,輾轉杭州、上海任語文老師;後來因為對中國古代建築的熱愛、執著和修養,被聘為聖約翰大學建築系副教授。後來,他被聘為之江大學建築系副教授。最後由於高校院系調整,成為同濟大學建築系教授。

《談園》是陳從周先生在學術高峰期的作品,也是業界公認的最具影響力的作品。本書是《園冶》編著以來第壹部關於繼承和發揚我國傳統造園方法和造園理論的系統著作。全書分五篇,分別是《說苑》(此篇為開篇,後稱開篇)、《續說苑》、《說三元》、《說司源》、《說武鶯》。這五篇文章是陳從周先生用五年時間從1978-1982寫的。

中國的造園歷史悠久,在世界園林中獨樹壹幟。王先生在《導言》的第壹句話中,就指出了中國傳統園林的獨特性,並在其著述中提到,中國傳統園林是“由建築、山川、樹木、花卉構成的,富有詩情畫意的綜合性藝術品”;它是“以建築為主體,以自然景觀為典範而建”,園林因景而異;它“歷史悠久,內涵豐富”。只有明確中國園林的特點,才能更好地欣賞、修復和保存中國傳統園林,談得上繼承和創新。

王先生認為,中國園林可分為造園、修復、精品三個部分。

首先,園藝

造園的步驟是:主旨、選址、設計構思、建築施工、疊山理水、植物造景、裝飾陳列、楹聯題寫。

1.主人的意圖

“主意在先,沒有辦法”是造園的關鍵,意思是主人在造園時要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理想和願望。學歷高,造園觀念新穎,境界高;反之,興趣淺薄,境界低下。《園冶四》曾提到:“在園冶的研究中,主管的人壹定要各抒己見,有堅定的想法,想出扭轉乾坤的主意……”它強調了掌管它的重要性。

2.階段到站點選擇

起初,土地的位置是“風景園林”壹章中的壹個重要概念,主要是利用自然條件,因地制宜地進行造園活動。《說苑》指出有大園、小園、城園、郊園之分...不同類型的園林,“郊園滿野趣,家園貴鮮”,不同的園林有不同的特點。所以不僅要考慮園林內部,還要考慮周邊環境。如果我們能充分利用庭園用地的優勢,並與園外的景色形成對比,我們就可以被稱為景觀大師。

3.設計理念

“巧借巧體”是王先生在《說苑》中反復強調的壹個設計原則。園林設計沒有風格,要空靈含蓄。它通過空間分隔和相對曲率呈現出不同的變化。同時,園林可分動靜觀,風景可投。王先生說,大花園比較動態,小花園比較靜態。動態觀如拙政園,遊線變幻,步調不壹,妙不可言;看著像是主人的花園,有很多適合坐和住的建築,在寂靜中如畫而有趣。

立面的概念主要是園林中景物與人的位置關系,通過地形、空間分隔、景點吸引、景點漏景等不同方式來營造。空間分隔意在讓每個觀看點都有不同層次的遠景和近景;漏窗經常被用來給人不同的感覺。壹般來說,“大花園要排水”,“小花園要畫圖”。

4.房屋構造

《說苑》中提到“建築是園林的主體”,“建築是造園的先驅”。有了建築,就造了池塘,鋪了樹和石頭。由此可見建築的重要性。很多私家園林都有花廳供休息、待客,始終保持其東西南北的筆直方向;園中高聳的亭臺樓閣,充實了天空;玄關小巧,靈活多樣,精致開放;展館形式多樣,場景制作較多;走廊和橋分隔了空間,連接了建築。建築在園林中起著不同的景觀作用,如分隔、導向、指向和美化。

其中,大花園應使用多種不同的建築,小花園應靈活使用較少的建築。同時,在建築布局時,也要註意體系和規格。不同尺度的建築給人帶來的空間感受是不壹樣的,要非常重視。

堆山治水

“雖是人作,卻是對《園冶》造園景觀格局的最高評價,《說苑》中也說“山以脈為貴,水以能為貴,脈源貫穿,整個園林生動。“展現水和奶的和諧很重要。在使用石材和工藝時,要註意假山,假山易簡難繁,水旱有別。註意石形、石質、石紋、石理的差異,營造假山需求的效果,可以得到理想的效果。

水景的布局需要仔細考慮,水的靈動可以讓園林充滿生機。大花園要寬闊平坦,用島嶼和堤壩隔開,可以模仿自然界的湖、河、池、溪、瀑、塘等不同的水形態。小花園的水面要集中,避免分割,整個花園有壹種安靜寬敞的感覺。

《園林五》寫道“蘇南園林,池中多曲折,環境柔和。寧紹園地方多,風景平坦,故水無形。”這也說明了不同的治水特點可以給園林帶來不同的個性特征。

6.植物造景

《說苑》引用宋代詩人郭的話說:“山以水為血,以草為發,以雲為靈。”說明植物造景在園林中雖然是輔助功能,但卻是不可或缺的。園林中花草樹木的選擇應具有藝術性、多樣性、寓意性和環保性。其中,落葉喬木四季可見,常綠喬木能抵禦嚴寒;小花園要多落葉樹,稀植,以示通透;壹個大的花園應該有更多的常青樹,並密集鋪設,以顯示活力。

不同的園林植物在造景上也要各有特色。植物賦予了園林獨特的魅力,如拙政園的楓楊、主人園的柏木、園中的白皮松、怡園的宋梅、滄浪亭的明珠...不同的植物給花園帶來不同的特色,也賦予它個性。

7.裝飾和家具

《說苑》開篇中提到“園林裝飾也強調因地制宜,開敞式建築強調線條的勾勒,精致細膩,無細吊裝飾,因易破損;家具以石凳、石桌、磚桌之類,以簡約為主。”強調室內裝飾和陳設要根據建築物華麗典雅的風格而有所不同;四季設置不同材質,要用名人字畫作為裝飾,增加文化藝術氛圍。

園林中經常有夜遊,其中燈光的位置要配合園林的意境,燈光要隱藏,裝飾燈要展示。通過燈光的布置,人們可以在晚上遊覽花園,而不是破壞花園的氣氛。

8.頌對聯

題跋是以題字、匾額、楹聯、詩詞、碑文等多種形式描述園林景物,抒發感情,評價園林。《談園》指出,碑文是賞景的指令,使遊客在閱讀時產生聯想,激發* * * *的歌唱,從而更深入地了解園林。王先生在序言中提到,中國傳統園林是有文化、有歷史的園林,詩詞帶來的詩意豐富了園林的意境和內涵,令人深思,使中國園林的審美不僅在時間和空間上,而且呈現出多維感。

總的來說,中國的傳統造園可以概括為“主意在先,方法在後;巧借,精體;動靜結合,虛實結合;空曠有序,以小見大。“它與壹切藝術息息相關,充滿了同樣的思想感情,是把詩畫放到實際景物中的具體實踐。同時,園林應該是個性化的,有自己獨特的特點和魅力,不是所有的古典園林都是壹樣的。

第二,公園的恢復

復園就是在改造之前,先把舊的人造園修復好。“修舊如舊,修舊如古”是王先生堅持的修復園林的基本原則。在《說苑》中,對舊園林的修復分為三個部分:研究園林歷史、制定規劃和施工。

1.研究花園的歷史

研究花園的歷史,不僅要研究花園的歷史,還要研究主人的歷史,熟悉當時的生活狀況。歷代碑刻;整理文獻中的變化過程;實地考察和參觀,了解花園的原貌...由此推敲出花園主人的初衷,並在復園過程中不斷與之契合。

制定計劃

在研究原主人造園觀念、舊園建築年代、當時造園技藝和材料的基礎上,根據遺址現狀和以前的設計,揣摩每壹處建築,再制定修繕方案。

3.建築

“建為先,木為先,水為輔。大木頭做好了,才能整池,修山,立峰,種樹,種花。有時候,是穿插的。最後鋪好路,修好墻,刷上牌匾,壹個園林就完成了。只布置了家具。”這是王先生在《談園》中總結的實踐經驗,舊園改造建設必須按照程序進行。

如果園林修復的對象是老園而不是名園,整個園林都毀了,只剩下殘水,可以按照今天的意圖進行修改,但活動性質是“換園”而不是“復園”。改園比復園難,和復園不能是壹個概念,所以園主要是復園,改不了就不改。

第三,花園

品源是對園林的欣賞和評價,品源是造園的前提。《說苑》認為,無論重新入園還是評價園林,都要研究園林的歷史,熟悉當時的生活狀況,然後設身處地地為他人著想。

產品園有幾個標準,即:

1.“有了自然之理,就會得到自然之趣。”

2.富有詩意和書卷氣

3.每種風格都有自己的個性。

《說苑》認為園林“有自然之理,得自然之趣”,是“雖人自造其意”的典範。在大自然中遊園,就有了自然的心性,就能達到“天人合壹,回歸自然”的快感。同時,中國傳統園林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藝術審美體驗。用通感去品味園林,感受園林的意境和詩情畫意,用想象和歌唱來加深我的體會。

“能講地方單體風格的就有易婷婷、謝毅斯謝。山在哪裏疊,水在哪裏畫,心中壹定要有個好主意,這樣才能因地制宜,善用風景,根據風格特點巧用。”這是對《園藝五》中提到的園林風格的評論。同時,碩園還評價說,蘇州四大名園具有“幽靜的主人園、拙政園、古風的滄浪亭、秀麗的園林”的特點。強調園林要講究特色,要有自己的個性。

第四,《說苑》對現代風景園林的相關啟示。

談園主要是談中國傳統園林的作品,對現代山水園林的建設也有指導作用。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自然風景名勝區的建設、保護和利用

①註意自然景區局部小氣候的維護。

②山茶館宜建在自然景區,酒店餐廳少。

(3)上山的老路應該是彎的而不是直的。

(4)泉是山的眼睛,項目建設必須與景觀規劃相協調。

⑤樹木保持地方特色和歷史韻味。

2.古典園林的更新、保護和管理

(1)古典園林的修復,必須有古有今,有古有今。

②古跡修復保護註重古跡本身的修復。

③管理者和園丁的歷史文化水平有待提高。

對於陳從周先生的《談園林》,最直觀的感受就是文筆婉約,略顯潦草,相對於文意,讓專業人士明白先生的造園理念並不是那麽壹目了然,需要多次閱讀和總結,但同時這樣的文筆特點也讓很多非專業人士在想要了解園林的時候,不會被枯燥的學術理論所束縛 而且他們可以更多地了解中國傳統造園,這也是王先生的《深簡》說苑內容豐富,全面評價了中國傳統園林與文學、繪畫、藝術、戲曲的關系,融合了“表現自然美”和“創造藝術美”的美學理念,將這些傳統文化中的相似之處相互轉化,使園林這種具有時空性的藝術在內容上更加豐富的同時,也更具生命力。

王先生的造園工作是以“匠人之術,大師之心”為基礎的。不能只看大局,還要處理細節。在修復豫園的過程中,王先生發現了明代的墩臺遺跡,而橋梁的修復是在原墩臺的原址上進行的,符合王先生“園林不恢復原貌,修復的意義何在”的理念。“用大師的心態和匠人的技藝去設計”正是風景園林專業學生最需要的。現代風景園林設計越來越浮躁,霸道誇張的氛圍盛行。很多設計師都說做的比做的好,這種風氣在學校越來越嚴重。在處理設計和研究的時候,要心平氣和,願意花時間和精力,從細節入手,不斷簡化,去掉多余的滿足虛榮心的東西,找到最根本的東西,這樣才能設計出優質的作品,做出優質的學術研究。正如園林是能量在時間中沈澱出來的精品壹樣,現代的設計和研究也要經過時間和心血的打磨,經得起考驗,才能顯出成果和光芒。

先生壹生著作甚多。其中最相關、影響最大的三部著作是《蘇州園林》、《朔園》和《中國名園》,分別是王先生學術研究前期、中期、後期三個不同階段的代表作。《說苑》是王先生的傑作,《中國名園》是他的最高成就。如果能比較兩部作品,看到王先生造園理念的演變和比較,應該能受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