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装修咨询 - 海西有什麽變化?

海西有什麽變化?

輝煌海西,照亮群山。“八山壹水壹分田”的福建,山地遼闊。海西戰略實施五年多來,南平、龍巖、三明等山區城市抓住機遇,迎難而上,發揮後發優勢,加快科學發展,經濟發展取得重大突破。這裏南平鋁深加工、三明生物醫藥、龍巖環保設備制造等產值都是幾十億。

甚至出現了百億元以上的產業集群,給山區帶來了新的面貌。

今年5月,國務院發布《關於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若幹意見》,海西戰略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

8月,省市黨報聯合采訪團從南平、龍巖、三明遠道而來。令人欣慰的是,過去福建山區的沿海意識開始增強。他們積極融入海西大局,提高思想,精心謀劃,突破重點,努力工作。在新的起點上,他們著力打造東部地區先進制造業重要基地,迎來了新的歷史發展機遇。

集群效應充滿活力

在福建南平市南平太陽電纜有限公司塔下村,新工廠的工地上壹片轟鳴。

“建成後,這個垂直塔將高達168米,將用於生產500千伏UHV交聯電纜。這是世界上電纜行業第壹個建成和在建的塔。”公司常務副總裁方林告訴記者,預計今年6月5438+065438+10月這裏的鐵塔和新廠房將同時封頂,明年500千伏超高壓交聯電纜、耐水樹特種電纜、船用電纜三大項目投產後,公司產能將翻兩番。到2015年,預計產值將達到10億元。

方林說:“建設海峽西岸先進制造業基地,將為福建電纜產業做大做強帶來機遇。作為龍頭企業,現在是加快產業升級轉型,擴大產能的最好時機。”

電線電纜產業是南平五大產業集群之壹。近年來,以太陽能電纜為首的電線電纜行業發展迅速。目前,南平市聚集了全省80%的電線電纜企業。

南平電線電纜產業的發展前景,是近年來我省山區城市快速科學發展的壹個縮影。

曾經的老工業基地南平、龍巖、三明,在計劃經濟時代也有過各自的輝煌。然而,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沿海經濟的崛起,這些山地城市壹度淡出人們的視線。

近年來,隨著海西效應的不斷推動和作用,這些老工業基地開始顯示出新的生機。連日來,記者在閩北、閩西、三明采訪時,

我看到壹些原本死氣沈沈的老工廠現在又活了起來。從工廠到基地,從基地到產業集群,這些老廠完成了歷史性的“轉型”。壹個充滿活力的產業集群坐落在青山綠水之間。

在南平鋁業有限公司,繁忙有序的生產車間讓人感覺不到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這家位於山區的企業,自第二季度以來,開工率壹直保持在95%以上。在該公司的交付車間,掛著天南海北牌照的貨車排著長隊,等待交付。

壹位來自溫州的司機告訴記者,他每周要往返溫州和南平四次,從南方運鋁型材到溫州。“現在壹路都是高速便捷。南方鋁業的鋁型材在我們這邊賣的很好。現在溫州人搞房屋裝修型材,首先想到的就是南鋁。”他說。

“海西建設的推廣給我們公司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收益。南鋁50%的產品滿足本省需求。隨著交通的改善,浙江、江西、廣東等省份的銷售份額近年來不斷上升,占總銷售額的30%。”黃公司黨部副主任對記者說。

雖然原料和市場在兩端,但南平鋁業有限公司在閩北山區闖出了壹片天地。在當地黨委政府的支持下,南鋁抓住機遇,果斷延伸產業鏈,大力做強鋁型材產業。通過品牌運作,“閩鋁”型材已成為行業知名品牌,並被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繼2008年被國家認定為企業技術中心後,南鋁今年也獲得了“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稱號,“閩鋁”品牌成功躋身改革開放30年福建最具影響力和貢獻度的30個品牌,企業整體形象大幅提升。在今天的閩北山區,壹個以南鋁為龍頭的鋁深加工產業集群正在強勢崛起。

同樣位於山區的龍巖,以龍凈環保、衛東環保為龍頭企業,突破技術難題,打造高科技環保產業集群。龍井環保是中國最大的環保產品R&D基地,其主導產品煙氣凈化設備國內市場占有率超過25%,居國內同行業首位。

龍巖市新羅區龍洲工業區,是全國知名的環保龍頭企業密集的工業區。去年,它成為“中國科學發展示範園區100強”和“中國最佳投資環境工業園區10強”。

“隨著國內環保升溫,環保產業技術門檻高,龍巖的環保企業抗風險能力增強。”龍州工業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今年上半年,工業區工業產值達49億元,同比增長40%,增長強勁。

“龍頭企業帶來的集群效應非常明顯。圍繞龍凈環保、衛東環保,聚集上下遊數十家企業,形成充滿活力的環保產業集群。”龍巖市發改委副主任蘇立波說。

瓶頸突破釋放新生產力

閩北經濟開發區位於建陽,是新批準的省級開發區。這個起初不被當地人看好的開發區,如今已初具規模。四方電子、浙江凱森等壹批高科技企業聚集於此,壹個電子信息產業集群正在形成。

幾年前,這是壹個孤獨的地方。2005年,壹個振奮人心的消息從推土機的轟鳴聲中傳來——從這裏向北,將建設閩北工業集中區和閩北經濟開發區;這幾年來,這裏聚集了壹大批想幹事、懂幹事的實幹家,上演了壹幕幕突如其來的精彩故事——北上猛攻。四年後的現在,壹座總規劃112.06平方公裏的新城,壹個閩北新興開發區的產業基地,日益清晰地呈現在世人面前。

南平成功啟動閩北經濟開發區,突破諸多瓶頸。人才瓶頸就是其中之壹。隨著海西建設帶來的交通設施和投資環境的改善,壹大批有事業心的人才來到這片創業熱土,散發著青春與激情,與海西壹起成長。

創四方電子有限公司是首批入駐閩北開發區的企業之壹。2008年初,導演李玉文是第壹個成立公司的人。李玉文,福建人,在上海童嘉輪胎公司總部做了17年的高管,有著豐富的管理經驗,毅然從上海回到家鄉南平白手起家。

李玉文的回歸頂住了巨大的家庭壓力。“我全家都紮根在上海。當時他們強烈反對我回來,但我很固執,誰也改變不了。”李玉文說,他之所以下定決心回來發展,最重要的原因是看到家鄉正在發生巨大的變化。“近年來,公路縱橫交錯,工業區發展,當地人渴望人才和技術...這是壹片充滿希望的土地。”

走在上杭工業園的大道上,兩邊都是現代化的通用廠房。福建紫金銅業有限公司紫金煉銅車間是目前我省最大的工業車間之壹。五座高大的熔爐赫然聳立。壹捆捆拇指粗細的銅條進入現代機器後,不斷吐出細長的銅片。公司董事長上官青平告訴記者,公司的銅冶煉項目總投資4.79億元,去年開始投產。今年上半年,產量同比增長28%,銷售額增長28%,訂單增長49%。

近年來,上杭縣把發展銅深加工產業作為重中之重,制定了銅產業發展專項規劃,重點發展高新銅切片技術。為了突破人才和技術瓶頸,上杭縣和當地銅企業出臺了多項優惠條件招攬人才。

在跨國企業從事機械管理多年的上官青萍,被紫金集團“請”到了上杭。擁有技術和管理雙重背景的上官青萍,來到紫金銅業後,壹直在引進和培養專業人才。突破了技術和人才瓶頸,公司的銅切片技術現已達到國內壹流、國際領先。“在這裏,我實現了技術和管理的夢想,找到了自己的事業。”上官青萍說。

在三明市,為克服生物醫藥產業的技術和人才瓶頸,全面推進產學研三方聯動戰略。8月中旬,復旦大學黨委書記秦紹德率調研組來三明考察,簽約項目20多個。未來雙方將在生物醫藥領域開展深度合作,復旦將為三明市培養和培訓大量相關領域的人才。這種校企合作模式為三明市生物醫藥產業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智力支持。

三明市還先後與上海藥理研究所、中國藥科大學、廈門大學等36所高校和科研單位開展合作。此外,鼓勵和支持建立各類企業生物技術平臺。目前,全市共有博士後工作站3個,生物組織培養中心5個,省級企業技術中心2個,高新技術企業4家。這些技術平臺為生物醫藥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強大的人才和技術支持。

中國最大的環保產業基地、亞洲最高的線纜產業高塔、海西重要的生物醫藥產業基地“金字招牌”背後,折射出山區產業發展的新突破,增加了加快海西腹地發展的實力和信心。

資源稟賦下的後發優勢

與廈門、福州、泉州相比,三明、龍巖、南平在林業、礦產、生物資源等方面具有較大優勢。在海西建設的帶動下,這種豐富的資源稟賦形成了山地城市發展的巨大後發優勢。

不久前,三明市三元區被國家林業局、中國經濟林協會正式命名為“中國草珊瑚之鄉”,成為全國唯壹獲此殊榮的地區。

記者來到位於三明郊區的華建生物工程公司。依托豐富的草珊瑚資源,華建生物工程公司三年前選擇落戶三明。短短三年時間,公司建成GMP提取車間、精制車間、中試車間、旋轉提取車間四條生產線,五個天然植物提取物項目順利投產。“受氣候、生長環境等因素影響,三明產的草珊瑚、異秦皮啶等有效藥物含量比其他地方高60%,具有巨大的資源優勢,這是我們選擇三明的主要原因。”華建公司總經理助理詹說。

三年多來,華建公司產值保持40%以上的增長,產品遠銷歐美,居歐洲同類產品之首。憑借高速成長和領先的技術水平,華健生物工程公司於去年8月成功登陸美國創業板。

三明生物醫藥資源豐富,近年來生物醫藥產業取得長足發展。據了解,三明現有楊珊雷公藤、歸元科技、元極草山湖等中藥材種植企業13家,明溪李鵬厚樸、南山金線蓮、寧化水前等中藥材專業合作社26家。通過“公司(專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累計建成藥用植物基地23.89萬畝,紅豆杉、雷公藤等中藥材基本建成。

“三明豐富的生物醫藥資源之前壹直被關在閨房裏,只賣壹些簡單的原料。近年來,我們將這些資源與高科技嫁接,形成了生物醫藥基地。”三明市林業局副調研員陳說。

今年上半年,三明市規模以上生物醫藥產值6543.8+0.249億元,同比增長48.7%。7月份以來,增速進壹步加快,預計生物醫藥產業年產值有望達到30億元。壹個生物制藥產業集群正在加速形成。

在龍巖,去年4月25日,紫金礦業成功在a股上市,壹舉成名。從壹個總資產只有352萬元、利潤3萬元的默默無聞的小企業,發展成為中國發展最快的礦業公司、中國最大的黃金生產商、控制中國最多金屬礦產資源的企業。紫金礦業集團在短短10多年的時間裏,創造了中國乃至世界礦業奇跡,被業界譽為“紫金現象”。

紫金礦業依靠自身發展的積累和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近年來進行了二期、三期、四期技術改造,迅速做大做強,成為中國單體礦山中可利用儲量最大、開采規模最大、黃金產量最高、礦石品位最低、單位礦石處理成本最低、經濟效益最好的金礦。

林業、礦產、生物...這些深藏在山區的資源,如今正轉化為巨大的後發優勢和新興產業集群。過去落後的山區現在已經起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