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租房 - 關於鄉鎮寄宿制學校的調查報告

關於鄉鎮寄宿制學校的調查報告

鄉鎮寄宿制學校調查報告範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舉報不再是稀罕事。壹般情況下,報道內容豐富,篇幅較長。那麽壹般的報告是怎麽寫的呢?下面是我整理的鄉鎮寄宿制學校調研報告的範文,供大家參考,希望對有需要的朋友有所幫助。

鄉鎮寄宿制學校1調查報告旨在進壹步加快寄宿制學校建設,完善和規範寄宿制學校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水平,查找寄宿生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近日,肅北縣政府教育督導室組織相關人員對全縣寄宿制學校的管理運行情況進行調研。

壹、寄宿學校的管理及其成就

肅北縣是甘肅省唯壹壹個以蒙古語為主體的民族邊疆自治縣,也是甘肅省唯壹壹個采用蒙古語漢語教學的民族縣。近年來,肅北縣緊密結合自然牧區實際,加大投入,深化改革,寄宿制學校建設取得了顯著成績。主要成就有:

(1)加強寄宿制學校布局調整,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肅北縣地域遼闊,畜牧人口高度分散,大部分學校的服務半徑都比較大。2000年以來,縣委、縣政府進行了學校布局調整,加強了寄宿制學校的管理。2004年,原蒙古族中學和蒙古族小學合並組建了12年制蒙古族學校,並修建了學生公寓樓,實現了所有牧區學生集中生活學習壹體化,從根本上解決了牧民子女上學路途遠、居住分散、經濟負擔過重的問題。從2009年開始,合並了5所鄉鎮小學,形成了目前“四校壹園”的學校布局,使學校布局更加合理。除了馬鬃山小學壹個學校,全縣其他學生全部集中在縣城學校。寄宿制學校建設整合教育資源,避免重復建設,節約教育經費;改變了學校過於分散、規模過小的局面;也改變了老師進不來,留不住,學生流失很多的局面。學生享受優質教育資源,逐步走上優質均衡發展的道路。

(2)加大教育專項資金投入,不斷改善寄宿制學校生活條件。近年來,肅北縣認真貫徹落實《甘肅省人民政府關於進壹步加大財政教育投入的實施意見》,繼續完善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確保財政教育支出增長幅度明顯高於財政經常性收入增長幅度,確保教師工資和學生人均公用經費逐步增長。繼續實施15免費教育,將義務教育階段寄宿生(含蒙古族學校高中階段寄宿生)生活補助由4元提高到8元。不斷提高高中生異地資助標準。在內蒙古就讀的學生每年補助由6644元提高到7500元,在酒泉、敦煌就讀的學生補助標準由3431元提高到4500元。

(三)抓好寄宿制學校的管理和建設,切實提高寄宿制學校的管理水平。肅北縣在寄宿制學校管理中,始終堅持以人為本,以學生全面發展和學生學習、生活、娛樂、安全需求為目標,堅持生活管理和教學管理並重,食堂和教室並重,確保學生進得去、住得好、學得好。成立了由分管副縣長任組長的寄宿制學校管理領導小組,制定頒布了《寄宿制學生管理辦法》,加強和完善安全、食堂、宿舍管理等各項制度,努力改善寄宿制學生的生活條件。壹是滿足學生安全上學需求,強化責任,完善制度,防控並重,確保校園安全。二是滿足學生娛樂需求,建設青少年活動中心,不斷加強公寓文化建設,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三是滿足學生需求,不斷改善食堂條件,提高夥食標準。第四,滿足貧困學生上學需求,免除寄宿生學雜費、課本費、作業費和住宿費,補助寄宿生生活費。

(4)加強寄宿制學校安全管理,確保寄宿制學生在校安全。安全管理是寄宿制學校的首要任務。肅北縣在如何加強安全管理方面進行了積極的探索。

壹是構建寄宿生管理網絡,成立以校長為主要負責人的管理領導小組,構建以周領導、政教處主任、部門負責人、周老師、班主任、寄宿生老師為框架的六級管理網絡,與各級各類管理人員簽訂管理目標責任書,落實“誰主管、誰負責”原則,明確各階段、各層次寄宿生管理要求,層層落實責任。實現寄宿制學生壹天學習生活的無縫管理,確保管理無“死角”、“盲區”,形成學生在校全時段、全方位、全過程的服務保障體系,確保學生安全。

二是加強對寄宿生的安全教育。除了日常的防觸電、防溺水、防火、防事故、防中毒等“五防”安全教育外,還實行“三制”“六冊”制度。“三項制度”是家長與學校交接手續制度、值班教師校園巡查制度和食堂、宿舍定期消毒制度;寄宿生花名冊、接送學生登記簿、健康檢查登記簿、請假登記簿、藥品登記簿、患病學生看護登記簿六冊,確保學生人身安全,特別是課後安全、飲食安全、就寢安全,不留任何空缺。

(5)加強寄宿制學校後勤服務和食品衛生管理,保障學生健康成長。學生正處於身體生長發育的關鍵時期,寄宿制學校必須對學生的健康成長負責。肅北縣加強了寄宿制學校的後勤和食品衛生管理。要求學校在黑板上公布學生每周食譜,接受學生、家長和社會的監督。早餐壹般是羊肉面、饅頭和稀飯,午餐和晚餐混著素菜,都是換口味做的。大米和蔬菜的質量有專人把關,有完善的食品留樣制度和措施,保證學生吃得放心、有營養。建立餐前品嘗樣品和檢查學生食堂制度,值班教師等候學生就餐制度。同時,還將為寄宿生修建專用浴室,學校早晚為學生提供洗漱用熱水,確保學生生活安全。為所有學校配備校醫,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定期為學生提供心理咨詢。保證在校學生特別是寄宿生健康快樂的學習生活。

(6)加強寄宿制學校質量管理,提高學生綜合素質。近年來,肅北縣不斷加強寄宿制學校的質量管理。

壹是根據不同年齡段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實施人性化管理和人性化服務。對於留守兒童、單親家庭、貧困家庭的學生,學校統壹備案,在管理上特別關註,讓學生在管理中隨時感受到家庭般的溫暖。

二是積極開展針對不同年齡段學生的主題實踐活動,培養良好的工作習慣和獨立生活能力。比如開展“個人衛生習慣養成”、“家政大賽”、“共建溫馨宿舍”等主題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同時,要根據寄宿生的特點,組建興趣小組,有效利用課余時間,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和特長,突出學生的個性特點,進壹步推進素質教育。

第三,重視家校溝通聯系,構建家校壹體的寄宿制教育模式。建立寄宿生信息卡,定期召開寄宿生家長會,暢通家校溝通渠道,建立家校民主、平等、互信、互訪關系,爭取家長積極配合,* * *教育好孩子。

(七)堅持以學生為本,加強寄宿制學校校園文化建設。近年來,肅北縣堅持以學生為中心,優化生存環境,服務教學,優化育人環境。

壹是積極實施學校綠化美化工程。在校園整體建設的實施中,樹木花草的種植具有常綠、典雅的特點。同時,學校建築表面的裝飾既體現了活潑大方的主題,又體現了嚴謹、莊重、向上的主題。使學校綠化與建築色彩相得益彰,交相輝映。

二是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發揮環境教育的特殊作用。積極構建走廊文化、圍欄文化、校園宣傳欄文化、宿舍文化、餐廳文化、班級特色文化等校園文化體系,將學生的視角引向世界,思維引向文化,讓學生的情操得到陶冶,心靈得到深化,良好的人生觀在潛移默化中形成。

(8)突出民族寄宿制學校特色,豐富校園文化生活。肅北縣在民族寄宿制學校的管理上,不僅註重規範化的制度建設,更註重先進理念的培養,充分體現以學生為本的思想,做到教學、服務、管理育人。特別是蒙古族學校結合學生特點,組織開展了各種符合少數民族學生生理、心理特點的活動。如小型民族用品制作、民族服飾展示、民族歌舞、樂器表演、民族體育比賽、動植物標本采集、科技發明等。

(9)加強師資培訓,提高寄宿制學校管理水平。肅北縣通過加大寄宿制學校教師培訓力度,不斷豐富教師職能,狠抓各項管理工作,提高了寄宿制學校教育質量。

壹是深化寄宿制學校教師的管理角色。寄宿制學校的管理需要每壹位教師重新定位自己的職責,充分認識到寄宿制學生的生活不僅僅是學校圍墻內的“家”,更是家庭之外的“校”。教師肩負著雙重使命,既要承擔學校教育的義務,又要承擔家庭教育的責任,既是傳授知識的老師,又是輔導生活的老師,從而實現角色的重新定位。

二是加大對青年教師基礎護理知識的培訓。包括醫學知識、生活知識、生活技能的培訓,讓老師更好的成為合格的“代孕父母”。管理水平的不斷提高,促進了學校教育質量的提高。

二、存在的問題

壹是蒙授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日益嚴峻,直接導致民族學校生源減少,師生比例失衡;辦學成本高,效益低。

第二,肅北縣教育服務半徑大,300公裏左右,人口稀少。牧民子女上寄宿學校的費用逐漸增加,造成了新的經濟負擔。

三、整改建議

肅北縣是壹個以蒙古族為主要民族的邊疆少數民族自治縣。提高民族寄宿制學校的管理水平,對於促進肅北縣經濟發展、民族團結和社會進步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建議有關部門在少數民族教師培訓、基礎設施建設、信息化建設等方面從政策和資金上給予大力支持。

壹是出臺優惠政策,提高少數民族地區教師待遇,吸引發達省區(市)的優秀教育人才為少數民族教育服務。加強教師培訓,設立專項資金支持民族地區雙語教師培訓。

二是對民族寄宿制學校弘揚民族傳統文化、發展傳統體育給予大力支持,對所需器材壹次性提供集中解決方案。

三是開展省級對口支援,幫扶邊境民族地區教育。從財力、人力、物力來說,需要3-5年的時間來幫助。

第四,加大邊境地區信息化建設的投入;免費教育將擴大資助內容,增加交通生活費補貼,對寄宿生實行生活費免費。

鄉鎮寄宿制學校調研報告2為全面了解我市民族地區農村義務教育學校寄宿制學校建設發展情況,根據省政協有關調研要求,7月中旬至8月下旬,我們組織部分CPPCC委員對桑植、永定、慈利、武陵源所轄民族鄉鎮寄宿制學校進行了實地調研和考察訪問,並聽取了市教育局的專題匯報。調查報告如下:

壹、近年來我市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和發展的基本情況

我市總人口1,71,000,常住人口1.52萬。* *轄64個鄉鎮街道、969個村社區,居住著土家族、苗族、白族等少數民族1.600人,占全市總人口的67.83%。

到xx年底,全市有各級各類學校219所(不含農村教學點345所)。其中,農村寄宿制學校93所(含41九年義務教育學校、47所獨立初中、5所完全中學),在校生約185萬人。xx年,全市教育支出654.38+0.907億元,占全市國民生產總值的4.25%,公共教育支出占全市公共教育支出的654.38+0.4%。

20xx年以來,通過布局調整、合格學校建設和“整體改薄”工程,農村寄宿制學校縱向比較有了很大改善。xx年,中央財政投入“瘦改計劃”654.38+0.5億元,改造68所學校654.38+0.27個項目。到xx年底,已建成171所合格學校。xx年,全市先後落實寄宿生生活費補助資金331.8萬元和3400萬元,分別惠及學生2.7萬人和31萬人。

二、突出的問題和困難

近年來,盡管市縣各級政府提出了“強市、強區、教育強縣”的發展戰略,加大了統籌城鄉教育的力度,但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仍存在諸多問題和困難。

(1)基礎設施建設普遍拖欠,以學生“住宿難”為代表的“四難”始終沒有得到根本解決。

由於“撤並校”,現有農村寄宿制學校普遍存在辦學規模和條件不能滿足實際需要的問題,主要表現為寄宿生數量劇增帶來的“四難”——宿舍緊張、食堂簡陋、飯堂難、浴室難洗澡、廁所不足。

例如,桑植縣61所農村寄宿制學校共有3958名寄宿生,人均宿舍面積僅為1.32平方米,人均食堂面積僅為1.08平方米,人均衛生間面積僅為0.1.7平方米,人均抽水馬桶面積為0平方米。在賀龍中學,我們可以看到學生普遍“兩人壹床”。人數最多的宿舍配14雙層床擠56個男生。全校師生用壹個只有40個蹲位的旱廁,而且距離女生宿舍300米。食堂年久失修,桌椅板凳少,學生無處可坐。學生們不僅要排隊吃飯、洗澡,還要排隊上廁所。

有的學校重學生教育輕教育,重管理輕教育,忽視住宿管理,衛生管理不到位;部分學校食堂存在嚴重的食品安全隱患。壹些學校的管理方案簡單易行,學生宿舍像監獄壹樣用鐵條鎖住,存在嚴重的消防安全隱患。部分學校熱水供應不足,學生洗澡成為老大難問題。有些學校不重視校園內務和環境衛生管理。廁所又臭又臟,腳都沒地方放,幾乎成了被文明遺忘的角落。

(2)教師隊伍建設嚴重滯後,以教師“老化”“弱化”為代表的教師隊伍“弱化”現象有逐年增加的趨勢。

近年來,由於優質教育資源客觀上與城鎮化同步,優質教師向縣城和城區學校流動,農村學校教師“留人”“留人記”現象十分普遍。顯示在:

壹是師資力量不足。比如20xx年到20xx年,桑植縣的鄉村學校已經十年沒有新老師了。學校教師普遍缺員25%以上,普遍沒有校醫和專職寄宿制教師,食堂後勤服務人員都是臨時工,沒有工作人員。崗位教師不僅要負責教學,還要負責寄宿生的生活管理。工作疲憊,生活管理根本不到位。

二是教學質量下降。鄉村教師普遍年齡偏大,責任感和榮譽感下降,直接導致教學質量下降。全縣農村寄宿制學校45歲以上的中老年教師占45%以上,35歲以下的青年教師僅占xx年教師。年輕教師壹心想回城,就連特崗教師也想盡辦法,壹年半後調到城裏。在桑植縣xx年後,定向委培養的師範生畢業後普遍毀約,沒有壹個回老家教書的。

第三,專業教師非常缺乏,“教而不學”的現象非常普遍。音樂、體育、美、科、文、生物、地理教師普遍匱乏,“學體育、教地理”的跨學科教學“多元教師”在農村學校比比皆是。有了這樣的老師,素質教育從何說起?

由於當地村民重視教育的傳統,永定縣湖田埡九年制學校在“校並校”的浪潮中幸存下來,但現在,教師“老化”和“弱化”的現象也很嚴重。目前留校xx年的新老師都被市區學校或者外地學校用各種方式挖走或者跳槽了,現在只剩下五個人。堪稱農村學校骨幹教師流失的典型樣本。

(3)地方本級財力薄弱,辦學經費不足,成為長期困擾我市農村寄宿制學校發展的最大問題。

多年來,農村寄宿制學校都是按照小學600,初中800的標準由財政補貼。除此之外,沒有其他資金來源。這就導致了兩個“執行難”。

壹是教師基本福利待遇難以落實。農村學校普遍掙紮在“保工資保運轉”的臨界狀態。為了保證教師隊伍的穩定,壹些學校不得不違規使用公款為教師解決壹些福利待遇。比如洪家關小學,教職工106人,人均績效工資、年終壹次性獎金、住房公積金、醫保門診基金需要654.38+0.8萬元左右,都要學校自己解決。僅此壹項,學校就需要花費654.38+0.59萬元,而學校的公用經費收入只有66萬元。即使被非法挪用,資金缺口仍有近百萬元。由於農村學校普遍無法落實住房公積金等國家政策規定的福利待遇,客觀上影響了農村教師的積極性和職業榮譽感。

二是教學和生活服務配套設施“落實難”。由於資金不足,學生宿舍擴建改造、衛生間鍋爐熱水器配備、食堂廚具桌椅配套、衛生間改造難以達標。此外,教學實驗儀器、信息化多媒體教學設備和圖書資料的更新也因經費不足難以到位,嚴重制約了農村學校的教學保障水平。

(四)農村寄宿生“留守”和“低齡化”趨勢日益突出,心理健康教育嚴重滯後,安全風險防不勝防。

由於寄宿制學校布局的調整,方圓幾乎每所剩余的學校都覆蓋了xx年。外出打工非常普遍,導致各校留守兒童寄宿生比例逐年上升。桑植縣中小學留守兒童寄宿生比例已占學生總數的52%以上,部分初中甚至達到90%以上。壹些小學甚至在三年級就有年輕的寄宿生。在其他非寄宿日學生中,有相當壹部分是留守兒童,他們的爺爺奶奶和其他親戚在學校周圍租房子陪讀。

現在農村學校因為沒有編制,普遍沒有配備專職的心理咨詢老師和專職的生活住宿老師。因此,農村留守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安全管理還是空白。由此,農村學校普遍反映留守學生“管理難”“安全難”的問題。顯示在:

壹是留守學生普遍缺乏親情和關愛,身心發展普遍遲緩,產生諸多心理健康問題。部分留守學生表現出孤獨、抑郁、狂躁等不良情緒,以及不健康、不理性的行為。沒有接受過專業心理訓練的老師,尤其是班主任,花了很多精力去關心和引導,也取得了壹些成效。但是,老師的關愛代替不了家長的親情,也達不到專業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二是校園周邊環境難以整治。特別是網吧容納留守學生的現象壹直沒有根治。農村寄宿制學校往往位於校園周邊偏遠地區,相關部門監管力量有限。除了每年的集中整治行動,平時很難監管到位。所以食品安全還是有很大隱患的。特別是網吧,已經進行了多次改造,學校也加強了管理。然而,在周末和節假日,留守學生想要上網控制,已經成為壹個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有校長感嘆:“老師管住了學期,但學生放假只需要上網壹個小時。”

三是校車政策難以落實,交通安全得不到保障。隨著農村學校布局的調整,留守學生“上學難”問題凸顯。大多數學生上學和回家的路程變得更加遙遠,無法安排校車接送。壹些偏遠鄉村甚至沒有固定線路的公共交通工具,學生只能非法乘坐“三無”車輛和摩托車。超載時有發生,交通安全完全沒有保障。

三、關於發展農村義務教育寄宿制學校的對策建議

加強少數民族地區農村義務教育寄宿制學校管理,提高農村教學質量,保障農村學生身心健康,是促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的重要基礎,也是少數民族地區廣大少數民族群眾的基本權益,不僅關系到每壹個農村學生的未來,也關系到少數民族地區的穩定。因此,必須高度重視,認真研究制定接地氣、行之有效的特殊扶持政策。根據我市教育、財政、衛生、文化、交通、食藥、扶貧等相關部門的認真討論,形成以下對策建議:

(壹)設立民族地區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專項資金。近年來,雖然國家和省裏出臺了“合格學校”、“整體變薄”等項目,但沒有專門規定支持少數民族地區寄宿制學校,與普通學校學生平均補助標準無異。為體現國家和省對少數民族地區農村教育的關心和支持,建議在國家和省兩級設立專項資金補助項目,用於中西部少數民族地區寄宿制學校建設。力爭用3-5年時間,全面改善中西部地區農村義務寄宿制學校基礎設施和辦學條件,讓民族地區農村學生擁有平等的辦學條件,接受平等的教育。

(二)制定民族地區鄉村教師培訓五年規劃。在國家和省下達的鄉村教師支持計劃的基礎上,針對民族地區教師“培養更難”“留住更難”的問題,建議在普通師範院校中確定壹批地方師範院校,專項批準壹些民族教育教師定向招生計劃。在課程設置上,要考慮實踐性和民族化的特點,科學制定相關的管理措施和保障措施,確保這些學生畢業後能“回得來、下得去、留得住”。

(三)大幅提高民族地區寄宿制學校生均經費保障標準。由於民族地區縣級財政財力薄弱,無力承擔上級要求的配套資金比例。建議中央財政和省級財政取消民族地區補助教育經費的縣級地方財政配套政策,由中央財政或省級財政全額承擔。同時,建立農村寄宿制學校經費長效保障機制,實現學校正常運轉、教師福利待遇和學生寄宿生活補貼的全額保障,從根本上解決制約民族地區義務教育發展的經費保障問題。

(四)建立健全寄宿制學校教職工人事管理辦法。針對日益嚴重的教師“弱化”和“老化”問題,應盡快制定教師專項補充計劃,建議每年適當增加民族地區寄宿制學校教師專項招聘計劃。可以嘗試從非師範院校招聘有心理學背景的專業人員,充實各個學校的心理健康老師、校醫、生活老師的崗位。還可以考慮委托職業學校培養壹批專業廚師,充實食堂人員,實現寄宿制學校後勤服務人員專業化。

(5)加大對留守學生的關愛力度,出臺教育扶貧專項政策,鼓勵其父母回鄉創業就業。留守兒童問題歸根結底是“城市化”的產物。如果不能從根本上改變民族地區的農村發展,留守兒童的身心健康就無法得到保障。因此,建議專門制定專項扶持政策,幫助民族地區農村留守兒童家長,將其納入產業扶貧重點對象,在方便就近就業創業方面盡可能給予政策和財政補貼傾斜和照顧,讓留守兒童有壹個完整的家庭和完整的童年,讓平等的教育挽救壹代農村兒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