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租房 - 田莊臺盤錦市大窪縣田莊臺鎮

田莊臺盤錦市大窪縣田莊臺鎮

在中國明代,萬裏長城西起甘肅嘉峪關,向東蜿蜒至鴨綠江,形成了壹道堅固的軍事防線。現在以“臺灣”命名的地方是古烽火臺。

清朝順治十年(1653),清政府頒布《遼東招人墾荒條例》,至此,田莊臺被載入史籍。

在營口盤錦,以臺灣命名的地方有幾十個。與所有的“臺”相比,固鎮田莊臺更為重要:它位於遼河右岸,緊鄰營口城,西臨渤海遼東灣,成為控制敵船入侵內河、保衛營口城的重要天津。

鑒於此,1394年,明洪武二十七年,在鎮西三公裏處建起烽火臺,戒備森嚴。到清朝時,田莊臺已有兩門萬斤大炮和十二門五千五百多斤大炮。

清鹹豐八年(1858),清政府開放牛莊為通商口岸,田莊臺成為遼河水道碼頭。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開始。1895年3月6日晚,戰火燒到了田莊臺。據史料記載,田莊臺之戰是甲午戰爭中規模最大、最激烈、最後壹次陸戰。為了進攻田莊臺,日軍* * *投入了三個師兩萬多人。三天後,戰鬥以清軍潰敗告終。血腥屠殺後,日軍放火燒了人家的房子,日本官方聲稱“火光沖天,火光沖天,晝夜不停。”

田莊臺失陷後不久,李鴻章倉惶赴日,簽訂《馬關條約》。央視播出的壹部八集電視劇《甲午戰爭》就是這段歷史的再現。

甲午戰爭紀念公墓,現位於田莊臺鎮政府西南0.5公裏處,是為紀念那段歷史而建,是盤錦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清實錄》載:“清康乾年間,田莊臺成為遼河下遊商人遊玩之地。八百裏江面帆成行,遨遊如梭。”清朝雍正年間,袁興順在鎮中心開業,不僅經營京、津、滬、杭等地的百貨商店,還辦理存款業務,以價格低廉、服務周到著稱。200多年後,在偽滿洲國時期實行物質管制後才倒閉。清朝乾隆年間,上興(後改名義興泉)開業,鎮上流傳著“上興先來,老爺廟(建於1795)”的說法。到清朝中期,該鎮已有8家著名商號。其中以黃縣人王耀三經營的壹順華規模最大。1861年,營口開埠,壹順華、廣永茂在營口設立分號。清光緒二十年甲午戰爭(1895)期間,日軍放火燒了田莊臺,許多店鋪被放火燒了。

清代中期至民國時期,田莊臺是江南地區的經濟、政治、文化中心和軍事中心,是省內外知名的商業碼頭。

田莊臺是營口前遼河最大的航運碼頭,也是東北地區重要的物資集散地。被清政府稱為“商賈匯聚之地”,備受矚目。當時在八裏河岸邊,有幾千個泊位;這個城市商店熙熙攘攘。各行業工商店鋪300多家,其中經營多年的老字號有200多家,特別是永裕昌、廣永茂、壹順華、雙興和、永元盛、仁和、泰和齋、天壹堂等,享譽海內外。也有繁榮的常年壟斷市場,如梁冬市,柴火市,席子市場,肉市場,魚市場,菜市場,評估市,牲畜市場和共富市。還有各種零食和精致的手工藝品,鋪滿了床。1930開的平版局,1940開的永盛造紙廠,都是盤錦印刷造紙行業的第壹。清光緒元年(1875),廟村陳在田莊臺設泰和增商,前店經營百貨,後院機器榨油。兩年後,泰和曾分號在雙臺子開業,不僅經營百貨和榨油,還經營糧食和木材。又過了兩年,在二街溝買了兩家船網店,取名福昌隆;再過兩年,買下大窪西南的二道子鹽灘;家裏有400多畝地,是當地最大的農工商漁綜合經營商行。清光緒五年(1879),福星魁面點店在田莊臺張向東開張,以制作天津風味面點聞名。

清初,田莊臺遼河碼頭開始興盛,旅館業興起。清乾隆五十九年(1795),餐館10余家,酒館、餅幹店30余家。田莊臺的大排檔集中在財神廟和老爺廟前。其中,陳家關的三鮮(鮮海鮮、韭菜、豬肉)煎餃,周興旺的“粥面片”,王慶雲的“王霸”更是百年不衰。小吃有十幾種。

田莊臺是清初牛莊八旗的官員。鹹豐年間,成立了商業捐贈組織。光緒二年,屬海城縣西南第三鄉,成立鄉協。光緒三十壹年,設立巡檢局。宣彤元年,劃歸營口直隸廳,名正北鎮。民國二年,屬營口縣第七區,區官主持地方行政和警務。1937,盤山縣內包含。民國十三年,管轄面積已達四十平方公裏,轄三十二個自然村。

田莊臺是這壹地區最早的文化發祥地。從明朝(隆慶以前)到民國十二年,先後修建了重興寺、文昌宮、朝陽宮、關帝廟、望海關寺、淩豹宮、淩雲宮、冰殿、清真寺等九座寺廟,成為古鎮獨有的特色。從清中葉開始設立私塾和專門的圖書館,到光緒三十壹年設立公立小學,再到後來設立於穎、清真寺、女子花園等私立小學。到1946建立了境內第壹所初級中學,教育發展歷史悠久,培養了眾多人才。從民國初年開始,先後建立了愛國茶園、六合茶園(後更名為興亞大舞臺),成為可容納近千人的劇場。這裏有各種表演和著名演員,京劇大師周也曾在這裏表演過。此外,全鎮還有圖書館,活躍的民間秧歌,高蹺,龍燈。充分展現了古鎮文化藝術在過去的繁榮。

清末民初,田莊臺郊區8個村有70公頃菜地,年產商品菜400多萬斤,80%運往營口。有20多個菜攤和壹個菜市場,旺季日營業額約5000斤。民國初年,田莊臺有兩個醬園,分別是慶豐居和太和齋,生產醬油、醬油、醋和香油。1930之前,各大事務所都有客房接待客戶。1931年,田莊臺有3家小旅館。1931,劉在田莊臺開了壹家照相館。1931年,田莊臺有2家理發店,到1945年,有9家理發店。

1935年,劉連輝和周生在田莊臺合建了壹個40平方米的冰窯,儲存120立方米的天然冰,夏季出售冰塊和木片。1940年,李天壹在田莊臺開了壹家制冰水果店,日產量1萬件。

田莊臺從鹹豐九年開始建堡建營,成為守衛遼河門戶的重要之地。這裏也是甲午戰爭中最後壹場激戰的主戰場,從而使古鎮在歷史上聞名遐邇。“九壹八事變”後,東北軍英勇保衛古鎮,民團夜襲日寇,解放戰爭時期的三大戰役,都為古鎮譜寫了悲壯的戰爭詩篇。九壹八事變被日軍發動後僅5天,即1937年9月23日,當日本侵略軍勝利占領當時的吉林省省會吉林市,當南京國民政府發出《告全國人民書》,警告當時的國民“對日本保持嚴肅冷靜的態度”時,盤錦大地上的向青山、張海天、蓋中華等400多名抗日勇士,勇敢地向日軍發起了進攻。這是“九壹八事變”後,日本侵略者在東北第壹次遭到人民的迎頭痛擊,盤錦郝穎打響了中國人民武裝反抗日本軍國主義入侵的第壹槍。

日偽統治時期,古鎮日漸衰落,1948年解放後獲得新生。商業繁榮,工業發展迅速,文化教育衛生事業蒸蒸日上。名品——圖強牌升降滑輪和稻花香白酒,曾為古鎮增色;東方小學體操隊培養了國內外著名的體育明星,為古鎮增光添彩。遼河大橋的建成,使這個古老的渡口成為壹條通途。從1967到1979,在離鎮15公裏的荒灘上開發了7000畝耕地,因此成為中國著名的“五七鎮”。1975年2月,古鎮遭到7.3級地震的嚴重破壞。經過三年的努力,鎮上的人們重建了家園,改變了舊貌。歷經歷史滄桑的田莊臺古鎮,正在改革開放的春風闊步前行。

解放後,田莊臺鎮的工商業得到了很大發展,特別是當時的工業發展很快。全鎮鼎盛時期有各類企業200多家,蘆葦編織業在70年代末、80年代全國領先。1952,私人馬車合辦田莊臺運輸代理。70年代初,運管局購買解放ca10車,更名為營口田莊臺汽車隊。隨後逐漸發展到32輛貨運車,4輛輔助車更名為大窪縣汽車貨運二公司,成為盤錦僅有的三支專業運輸車隊之壹。田莊臺鎮自古以來就是宗教重鎮。鎮上還有九廟壹寺,有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寺廟。大部分是明末清初的古建築。田莊臺鎮至今仍居住著大量的道教徒、佛教徒和穆斯林。

關帝廟以香火鼎盛而聞名,還有王耀廟和穆斯林古寺。

特色小吃:特色小吃有三種,壹種是粥面片(壹種湯),壹種是猴子頭(壹種面食,起源於山東),羊肉餡餃子(壹種回族特色食品)黃靜波(1916-1947),原名寶山,大窪縣平安鄉新屯村人。家裏窮。1933在營口新樂紡織廠當學徒。65438年至0934年,隨父黃遷居田莊臺鎮。1945抗戰勝利後,報名參加東北民主聯軍,在老十旅二十八團三營八連當兵,後擔任爆破隊長。我參加過著名的沙嶺戰役和鞍山戰役。歷次戰鬥勇敢頑強,屢負重傷,屢立戰功。1946,中國* * *產黨加入火線。1947年秋,在解放大石橋的戰鬥中,黃靜波壹躍而起,勇敢沖鋒在前,拿起炸藥包沖向強大的碉堡,炸毀了敵人的堡壘,壯烈犧牲。他31歲。

姚景源(1956-至今)中國著名運動員,奧運金牌獲得者。營口大窪縣田莊臺鎮人。1979,加入國家舉重隊。在國內外比賽中,67.5公斤挺舉和抓舉亞洲紀錄已被刷新14次。1984年獲得第23屆奧運會男子67.5公斤級舉重金牌,為祖國和人民贏得了榮譽。

叢飛(1969—2006)1969 10十月,叢飛(原名張沖)出生在田莊臺鎮。1994 10年6月,叢飛來到深圳,並很快成為壹名著名的演員。1997,叢飛加入了深圳誌願者聯盟。十年來,他為社會公益演出300多場,捐款300多萬元。自2005年以來,叢飛多次當選為深圳市十大傑出青年、中國十大傑出青年誌願者、“最讓我感動的身邊人”之壹。2006年2月9日晚,穿著白衣服白褲子的叢飛登上了中央電視臺《感動中國》的領獎臺。2006年4月20日20時40分,叢飛因胃癌晚期多器官功能衰竭去世,年僅37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