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租房 - 上海建築史

上海建築史

1998臺灣省設計師鄧最早發現並居住在蘇州河邊的壹個倉庫裏,並成功地重新詮釋了舊工業倉庫。此後,壹批藝術家陸續在蘇州河西路1131號、1133號倉庫開設了自己的工作室。莫幹山路相比街坊的先行者,似乎有更大的可塑性。莫幹山路50號春明工業園,坐落著上世紀30年代至90年代風格各異的工廠,背靠繁華百年的蘇州河,右側是蘇州河西路的藝術工作室。這個園區曾經是上海春明毛紡織廠,1999資產重組,4萬多平方米的廠房調整出租。2000年5月,畫家薛松率先走進莫幹山路50號。短短兩年,莫幹山路50號已經崛起成為上海最大的藝術倉庫群。

2002年5月,蘇州河西側1131、1133倉庫拆遷。那裏的藝術家和東朗、那翔等著名畫廊的老板搬進了附近的莫幹山路50號,同時跟進了壹批新的當代藝術家。2002年,另壹個藝術倉庫淮海西路720號也因市政拆遷而消失,而這群藝術家也於2003年2月進駐莫幹山路50號。現在有21個工作室和畫廊藏在這個安靜的工業園裏。2004年,上海市政府開始對蘇州河進行考察,並對這壹新興產業給予扶持——從保護產業的基本目的到輔助產業的蓬勃發展,相關單位將莫幹山路、福州路、叢珊路、多倫路等幾大藝術聚集街串聯起來,發展成為“特色文化街區”。現在莫幹山路50號不僅是政策。

藝術家喜歡舊倉庫。

上海作為中國現代工業的發源地,擁有大量的舊廠房和倉庫,被稱為中國LOFT的高地。位於普陀區蘇州河旁莫幹山路50號,有來自瑞士、法國、意大利、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的50多家畫廊和藝術家工作室。

摘自《藝術公園》

《薛嵩工作室》

“丁藝工作室”

那翔畫廊

碧藝藝術中心

拆了還是留著?壹方面藝術家對市區破舊的廠房情有獨鐘,另壹方面城市化的步伐勢不可擋。

莫幹山路50號成為最後的高地,是拆還是留的前沿,是藝術空間與商業利潤對抗的無聲戰場,是城市歷史與現代建設、人文地理與城市規劃碰撞的標本。各種利益和元素在這裏交織...

2.昌化路136的老房子,捕捉著逝去的記憶。

負責人:水水

昌化路136號是壹棟獨立式花園洋房,建於1935左右,由當時上海著名的建築設計施工公司阿特金森·達拉斯設計。建造者不詳。這座建築的外觀簡單而現代。遠看還以為是廠房,但近看,耐火磚的外表經歷了歲月,透露著精致,隱隱透出當時的繁華。這座建築雖然是由當時壹家著名的外國建築事務所設計的,但它的平面格局頗具中國特色,三間臥室,對稱布局,讓妳走進壹個傳統的大廳,而且這座建築確實有壹個中國名字“唐以德”。這座建築的名字來源於它豐富的歷史和文化故事。清朝壹位名官的祖先,長年保管文物,幾乎遭受拆遷的歷史,使得它今天的地位越來越珍貴。

3.去檔案館-鉤子的歷史。

地點:上海外灘檔案館

時間:65438+2月,經常舉辦(工作日和周末)

其他人員可直接聯系項目經理(133-9128-1045,suxianccc@hotmail.com)。

目標對象範圍:與蘇州河工程相關的歷史檔案。

方法:檢索檔案-閱讀-記錄、整理、闡述、寫作、出版。

4.專家訪談活動

負責人:徐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