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租房 - 谷饒是哪個城市的?

谷饒是哪個城市的?

谷饒鎮位於廣東省汕頭市潮陽區西北部,小北山南麓,潮陽、普寧、揭陽三市交界處。省道紅河貫穿全境。全鎮面積71.8平方公裏,其中耕地2.4萬畝,山地4.6畝。轄5個居民委員會,21個村民委員會,總人口1.32萬。是朝陽區重點僑鄉之壹。饒的鄉鎮企業很發達,針織內衣行業更是有名。改革開放以來,谷饒鎮委、鎮政府圍繞建設現代工業鎮的目標,實施“農林穩鎮、工業富鎮、商貿科教興鎮”的發展戰略,帶領群眾努力建設自己的美好家園,取得了豐碩成果。[編輯此段]經濟形勢工業經濟有所復蘇。第壹,落實幫助工人的措施,支持企業發展,使全鎮形成壹個大的工業繁榮;二是引進高新技術項目,年投資8000萬元,投產莫礪鋒電腦繡花、新興雅織等6個生產項目。引進大型電腦繡花機、經編機等先進設備140余臺套,年新增產值1.5億元;三是實施品牌戰略,全年新增商標30個,其中商標370個,其中“雅超”、“光華”、“新臺階”、“歐斯蘭”為汕頭市重點保護商標;四是拓寬貿易渠道,組織霞黛芳內衣有限公司、時嘉實業有限公司、饒美實業有限公司等企業參加2001潮汕名優特產品(北京)展覽會和汕頭商品交易會,提高谷饒企業知名度。農業生產穩步發展。全年糧食種植面積4.49萬畝,糧食總產量1.897654.38+0噸。投資300萬元建設農田水利設施,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投資約16萬元建設紅河線谷饒段改造工程(水泥路面,長4.13公裏,寬24米),新建35 kV變壓器1臺,專用供電所20座,新增電信骨幹2500人,電話用戶2.25萬戶。開展精神文明創建系列活動,建設教育辦公樓,加快上堡中學建設進程,改善辦學環境[1]。編輯這個歷史沿革。谷饒鄉曾叫谷饒,建於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慶忌在《紅遼》中的原意寫道:“下寶華裏改名夏佳,今稱華光”。明朝崇禎年間,清朝雍正年間,張創達的第五個孫子於8世紀從赤遼遷至尚家。在此之前,第二個第壹個孫子張玉江定居在吳門樓和二房口岸。經過張家的發展和繁衍,西魏的上堡正在興起,並逐漸稱為赤料鄉。民國16年,“公元1927”更名為谷饒鄉,以示豐收。宋元興仁鄉,明清至民國初年龜山都城,民國十年起朝陽縣第六區(1921)。1956谷饒鄉1958紅楓人民公社1959谷饒人民公社1983谷饒區1986谷饒鎮。編輯該路段地理位置:谷饒鎮位於小北山南麓,東經116° 24 _,北緯23° 21 _。東鄰西麓鎮,南接通榆鎮,西接貴嶼鎮,北接金隅鎮、皂鋪鎮,距朝陽市區26公裏,距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靈山寺4裏。【編輯本段】自然環境由西北向東南逐漸傾斜,屬於半丘陵平原區。彎彎曲曲的水發源於小北山棗鋪青排山南麓,從河源到通榆鎮西東仔西側,到達練江中遊,全長24.438+0 km。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265438±0.4℃,年平均降水量65438±0.820毫米。編者按:該段人口132000人,漢族占99.88%,壯、黎、苗等少數民族占0.12%。海外華僑華人和港澳臺同胞65438+萬人。是朝陽區重點僑鄉之壹。行政架構:谷饒鎮設有上堡、廣茂、華光、新坡、新興五個居委會,以及大坑、梅西、新厝、頭鋪、東明、東興、橫山、溝南、後溝、五角、官田、李安堂、景教、屯內、仙堤、楊慎、幹安、新縣。[編輯本段]文化活動谷饒鎮的群眾文化活動活躍,規模較大。特別是在節假日,組織各種文化體育活動,活躍群眾的娛樂生活。鎮上有壹支業余文藝創作隊,活躍在文學和繪畫方面。叫小北山腳下的小紅花。有時他們會同有關單位舉辦大型文藝晚會,有時居委會舉辦書畫作品展。1995春節期間,舉辦了張永利、張曉彬、張英平書畫展。包括明清及當代著名書畫家的作品。1997年5月,舉辦“紀念五四運動,迎接香港回歸書畫展”,老中青作家68位,作品135件。2004年春節期間,舉辦了陳、何、張海鵬攝影作品展。為推動文化事業發展,該鎮聯系朝陽宣傳文化部門,組織部分作家采訪鎮上相關企業,對鄉鎮企業發展進行深度報道,並在報刊雜誌上進行專題報道,反映改革開放以來大中型企業發展情況。在文學創作方面,業余作家林祥雄、張壹英的散文、小說已在北京、廣州、香港嶄露頭角,在粵東潮陽文壇頗有名氣。林祥雄先後出版了《古城之魂》、《雲中漫步水》。張壹英的創作方興未艾。近年來,她出版了散文集,如不僅記得,生活的岔路口和昨天的故事。其中散文《父親與書》獲《文藝報》、《人民日報》壹等獎,連續多年被朝陽市文化局文聯授予業余創作壹等獎。饒鎮的文化活動之所以能積極開展,是因為它有壹個群眾性的創作團隊。在業余書畫展中,上堡的張英平、張寶生、張楚平,的黃建洲、張、羅、張英順、張等都是顧饒文化工作的開拓者。谷饒的民俗文化活動將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不斷發展。該鄉幾個村(居)每十年舉行壹次祭祀活動。通過紀念南宋文天祥等部下的抗元活動,鼓勵廣大群眾弘揚民族氣節,創建兩個文明,動員海內外華僑投身家鄉建設,載歌載舞。1998年4月和12年2月,全鄉5個村舉行文藝演出,13男女英語歌唱隊、15潮州長笛和鑼鼓隊、20個舞蹈隊在街頭表演。同時,來自陜西、遼寧、廣西、福建等地的文化團體參加旅遊演出,非常受歡迎。饒鎮有許多文化活動,如圖書館、有線電視臺和敬老文化活動中心。文化室壹般建在村(居),群眾文化活動十分活躍。歌舞之鄉有20支隊伍,其中東明鸚哥隊在' 97潮陽歌舞節的演出獲得好評;上堡二村青年英語歌唱隊參加了’99朝陽春節遊行;青年隊、鑼鼓隊參加汕頭99春節文藝遊行;仙博少年長笛樂團音樂隊獲朝陽市首屆長笛樂團音樂比賽第二名;2003年,組織教育系統師生參加全區國慶文藝匯演;2003-2004年,舉辦中國象棋大賽。據谷饒鎮老年村民介紹,谷饒鎮“2008民俗文化節”是谷饒祭祀社會發展演變而來的。祭祀社會自明代以來已有600多年的歷史。最初是為了紀念文天祥和南宋戰死的將士。朝陽區谷饒鎮周圍流傳著許多關於文天祥的傳說。傳說南宋末年,元兵入侵。右丞相文天祥企圖在朝陽復辟國家,戰役中在海豐郡被俘。總司令陳毅勾結叛軍張洪範,在小北山下與宋軍浴血奮戰。由於雙方實力懸殊,宋軍的大部分人都死在了這裏。明太祖將宋末抗元戰爭中犧牲的將士命名為“元帥”,並指定龜山赤寮(原名谷饒)等與抗元戰爭相鄰的村落,定期祭祀當年犧牲的將士。顧饒等地開始向社會獻祭。民間修復宋末陣亡將士的孤葬稱為“宋元帥墓”,各鄉各族分期及時祭奠。據調查,谷饒及周邊村落有9座宋代墓葬。[2][編輯本段]古饒,旅遊資源,位於山西朝陽西南麓。清朝康熙年間,歸龜山都城管轄,疆域遼闊,資源豐富,文化底蘊豐厚。是赤寮鄉的張勛(1686-1760)、仙坡鄉的劉(1894-1975)、南宋民族英雄沈陽鄉的陳梅生(1894-1975)。而且儒釋道的文物散落在世界各地。其中有張勛(字真)創辦的桂山書院、紀念宋末抗元民族英雄的宋元帥陵園、赤都嶺(幹皇廟)、1927賀龍、葉挺領導的紅軍革命舊址、1937愛國華僑領袖之父在武昌創辦的小可樓等。,都受過高等教育。此外,還有晉代醫仙吳夢、吳文珍寺、華光鄉關帝廟、饒青、新寮普濟庵、廣茂觀音寺等。,是佛教和道教的歷史遺跡。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今年春節第壹天,中央電視臺在谷饒鎮沈陽鄉推出了以“民間藝術廳”為主題的“媽祖家族祠堂”,這是壹座占地1500平方米,集石雕、木雕、瓷嵌等傳統民間工藝為壹體的私人祠堂。它是民國時期家鄉著名賢者陳梅生先生於1921年所建。1929年梅生去世時工程還未完工。由陳祖武(時任普寧縣縣長)修建,歷時近十年。聘請潮汕各種有絕活的藝人精心打造。保存了300多件木雕和200多件石雕及裝飾作品,凝聚了民間藝人的心血,為後人留下了非常珍貴的藝術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