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租房 - 請問,中國以前的皇宮現在叫紫禁城。為什麽以前叫它?

請問,中國以前的皇宮現在叫紫禁城。為什麽以前叫它?

宮城

(故宮午門前)

女士們先生們,

今天能陪妳參觀,我感到很高興。這就是舉世聞名的故宮博物院,壹般簡稱紫禁城。顧名思義,就是以前的皇宮。從1911清朝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被迫退位。它可以追溯到1420年,明朝第三任永樂皇帝朱迪遷都於此。明朝有14個皇帝,清朝有10個皇帝,有***24個皇帝在這個宏偉的宮城。故宮規模自然,氣勢雄偉,不僅是中國,也是世界上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皇家宮殿建築群。由於這座宮城體現了中國古代建築藝術的優秀傳統和獨特風格,在建築史上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建築藝術的經典之作,曾於65438年至0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定為世界文化遺產。

故宮又稱紫禁城,是天文學和民間傳說交融而成的。中國古代天文學家把天上的星星全部分為三壁二十八宿三十壹天區。其中,三墻指的是太尉院、紫微院、天師院。紫薇苑在三元的中心,符合“紫薇苑在中”的說法。所以古人認為紫微院是天帝的所在地,所以稱之為紫宮。皇帝是天帝的兒子,是地球上最高的存在。因此,他們應該模仿天帝,在他們的宮殿名稱上冠上紫色字樣,以顯示他們處於中心和環視世界的帝國精神。還有壹種說法是“紫氣東來”。傳說老子出關到函谷關,關嶺告訴殷有紫氣從東方來,知道會有聖人經過。果然老子騎著青牛,讓他寫道德經。所以後人用“紫氣東來”來表示吉祥。當然,皇居希望吉祥現象,所以以“紫”字命名也就順理成章了。“禁”字的含義更為明顯,即皇宮禁地戒備森嚴,百姓不得靠近。沒有半句空話。1924末代皇帝被驅逐出宮後,在正式開放之前,老百姓是無法靠近的。可想而知紫禁城曾經是多麽的崇高和神聖!

故宮建在北京是因為它的歷史背景,也因為它是風水寶地,壹言難盡。紫禁城的修建始於明朝永樂四年(1460),用了14年才基本完工。如今,它已有570多年的歷史。正如妳所看到的,紫禁城是壹組紅墻黃瓦的建築。為什麽?道家認為,五行包括金、木、水、火、土,其中土居於中心地位。因為中國人民世代生活在黃土高原上,對黃色有壹種依戀,所以從唐朝開始,黃色就成為代表皇室的顏色,別人不允許在服裝和建築上使用。另壹方面,紅色象征著幸福、吉祥和財富。由於這些原因,故宮博物院的基本顏色是紅色和黃色。

故宮占地72萬多平方米,宮殿、亭臺9900多座,建築面積約654.38+0.5萬平方米。四周有9.9米高的城墻,稱為10米,墻外有52米寬的護城河,俗稱桐梓河。它南北長約960米,東西寬760米。城內每個角落都有壹座奇特、和諧、美麗的角樓,呈八角形,稱為九梁十八柱七十二脊。城四周有門,南面正門是午門,北門叫神武門,東門叫東華門,西門叫西華門。紫禁城建造期間,招募了23萬名著名工匠和1萬名平民工人。使用的建築材料來自全國各地。比如漢白玉來自北京房山縣,五色虎皮石來自河北薊縣盤山,花崗巖來自河北曲陽縣。宮裏的方磚是蘇州燒制的,砌墻的磚是山東臨清燒制的。宮殿墻壁上使用的紅色是由山東省的廬山制成,並在博山加工而成。內墻均為紅色,原料來自宣化(今高青縣)煙筒山。木材主要來自湖廣、江西、山西等省。也可以看出當時工程浩大。

我們前面的建築叫午門。午門是故宮的正門,俗話說,五峰塔。在明朝,每年的正月十五,中午門口都會掛起燈籠,給數百名官員送去食物。到了清朝,這個活動就取消了。每年農歷十月初壹,這裏都會舉行頒布次年歷法的儀式。清朝乾隆年間,為避李鴻之名,改稱“頒布歷”。在清朝,當皇帝舉行宮廷會議或大祭祀,以及重大節日,如元旦,冬季至日,長壽,婚禮,鹵書和禮儀儀式安排在這裏。另外,國家有凱旋之時,皇帝在午門接受獻俘之禮,如果皇帝親片,也會從午門駛出。

關於“在午門發動斬首”的爭論,可能是因為話劇和野史小說舞臺上的敷衍。其實犯罪的是明朝朝廷,有在午門打仗的。當然,罪行嚴重的也有可能被當場擊斃。

(進午門後,金水橋前)

現在我們到了故宮,在正式遊覽之前,我先介紹壹下故宮的布局和遊覽路線。故宮占地72萬余米。在這麽大的面積上,結合各種建築技術,建造出規模如此之大的建築群。不復雜,反而給人壹種結構嚴謹、色彩絢麗、布局規整的感覺。最重要的手段是在建造過程中突出壹條極其明顯的中軸線。這條中軸線與整個北京有機融合,北起鐘樓,南至永定門,全長約8公裏,皇家禁苑部分約8公裏。宮內重要建築都在這條中軸線上,其他建築對稱分布在東西兩側。整個宮殿的設計和布局顯示了封建君主的“尊嚴”和封建等級制度的嚴格。

紫禁城面對著皇宮。現在我們在外院的最南端,眼前是太和門。門前有壹對青銅獅子,威嚴而兇猛,它們成了門前橋的守護者,象征著權力和尊嚴。皇帝是天子,門前的獅子自然是最精致最高大的。獅子站在東方,前爪正踩著壹個球,象征著四海壹家,山河永固;古時候有壹只母獅,前爪下有壹只幼獅,象征著永恒的皇權,會世代相傳。眼前這條河叫金水河,是用來裝修防水的。河上的五座橋象征著孔子倡導的五德:仁、義、禮、智、信。整條河看起來像壹把弓,中軸線是壹個箭頭,說明皇帝是奉天命代表天界治理國家的。

(太和門前)

故宮的建築分為“外院”和“內院”兩部分。從午門到幹青門的部分為“外院”,以以太坊、中和、保和三大殿為中心。東西兩側有文華、武英兩組宮殿,左右對稱,形成“外朝”的宏偉格局。三個大殿壹個接壹個地排列在同壹個巨大的I形漢白玉殿基上。廟的地基高8米,分三層,每層都有漢白玉石欄桿圍著,三個平臺有三層石雕。太和殿俗稱金鑾殿,是紫禁城最高的建築,也是中國最大最宏偉的古代木結構建築。幹青門內部分為“皇宮”,建築布局也是對稱的。中心部分是幹青宮、交泰宮和坤寧宮,是封建皇帝居住和處理日常事務的地方。兩邊東西六宮是嬪妃的住所,東西壹宮是太子的住所。還有三個皇家花園-皇家花園,慈寧園和乾隆花園。內金水河沿“內院”西側蜿蜒繞過武英殿、太和門、文華殿,流出宮外。河上有白玉石橋,河兩岸有蜿蜒的白玉雕刻欄桿,形似玉帶。故宮的建築大多冠以黃色琉璃瓦,在陽光下金碧輝煌,莊嚴美麗。

故宮的建築不僅突出了中軸線,還運用了各種手法,使宮城的每壹組建築都獨壹無二。比如神廟地基的處理,神廟屋頂的形式,吻獸和懸背獸的數量,彩繪圖案的規定等等。這樣既使主體建築更加高大壯觀,又體現了宮殿建築的等級區分。據民間傳說,故宮有9999間半。據說天上的皇宮有10000間,地上的皇帝自稱“天子”,不敢同,所以少了半間。這半個房間在哪裏?它指的是文遠館西端的小房間。其實故宮有9000多個房間,所謂的半個房間根本不存在。在文遠館的西端,雖然面積很小,只能容納壹個樓梯,但它仍然是壹個完整的房間。文遠館樓下是中國第壹部《四庫全書》的藏書地。為了照顧布局美觀,西邊的第壹個建得很小。

(過了太和門之後)

女士們先生們,

前面的大殿叫太和殿,俗稱金鑾殿,是紫禁城最大的宮殿。建築面積2377平方米,重檐屋頂,是大殿中最高的壹層,也是對外三大殿中最大的壹個。太和殿建在三個重疊的工字形須彌座上,由漢白玉雕刻而成,離地8米多,下層21級臺階,中上層9級臺階。

太和殿建於公元1406年,經歷了三次大火和壹次士兵骨灰盒被毀。現在妳看到的是清朝的建築。四個屋檐上各有壹排動物。以前是釘瓷磚,後來在中國的傳說裏換成了動物。據說可以辟邪,數字越多,建築越重要。太和殿有九個,9是陽數,依次是7,5,3,1。這種裝修在普通人家是不允許的。

明清兩代有24位皇帝在此登基,並宣布登基。元旦、冬季至日、皇帝生日、冊封皇後、頒布法令、政令、派將軍出征、金殿傳、賜平安等。,皇帝會在這裏舉行儀式,接受文武百官的祝賀。

這個廣場就是太和殿廣場,占地3萬平方米。整個廣場空曠安靜,給人壹種莊嚴肅穆的感覺。禦道中間,左右兩層的磚塊散落著***15層,以防有人挖地道入宮。周圍有壹些大桶。它們是幹什麽用的?故宮裏有308個大桶,用來儲水和防火。木炭可以在桶下燃燒,以防止冬天水結冰。為什麽要建這麽大的廣場?那是讓人感受太和殿的宏偉。站在下面向前看:藍天下,黃瓦閃閃。層層疊疊的石臺,像白雲和香煙,讓太和殿像是天上的仙境。舉行儀式時,在殿內的琺瑯鶴上點上蠟燭,在香亭和香爐裏燃上檀香,在銅爐裏燒上松柏枝,在露臺上放上龜和鶴,在殿前的走廊上纏上香煙。全場鴉雀無聲。皇帝登基時,鼓樂齊鳴,文武大臣按等級在廣場跪下,仰望雲中城堡,高呼萬歲,以示皇帝至高無上的權威和尊嚴。

清朝末代皇帝溥儀,1908年底登基時才三歲。他的父親攝政王載灃幫助他登上王位。儀式開始時,鼓聲和音樂突然響起,嚇得小皇帝哭著吵著要回家。載灃急得滿頭大汗,只好哄著小皇帝說:“別哭,別哭,快完了,快完了,快完了!”大臣們認為這是不吉利的,而巧合的是,三年後,清朝真的滅亡了,從而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統治。

(在太和殿的石臺上)

這是壹個青銅香爐,是皇帝在儀式上用來燒檀香的。這壹帶有18座,代表清朝18個省。殿外四周擺放著四個銅缸,象征“金甌完好”,用於儲水和防火。平臺東西兩側各有壹只青銅鶴龜,是長壽的象征。這件銅制的樂器叫賈梁。賈梁是當時的衡量標準,說明皇帝處事公正,誰半斤八兩自然心知肚明。還有壹種石頭做的儀器叫日晷,是古代的計時器。皇帝的意思是量和時間的基準在自己手裏。

太和殿共有12根圓形紅柱,東西長約63米,南北長37米,高35米。廳前三層,五個出口,廳前後40扇金色大門,16扇金色鎖窗。整個大廳雕梁畫棟,豪華氣派。寺廟中央有壹個2米高的平臺,平臺上有雕刻著九條金龍的楠木寶座。後面有金漆屏風,前面有禦案,左右對稱的寶物、仙鶴、香燭等展品。像壹個寶瓶,裏面裝有五種谷物,象征著和平的景象和豐富的谷物。腳端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壹種神獸。它能“壹日行壹萬八千裏”,熟悉四方的語言。只有明智的君主才能帶著書來,為他保駕護航。

太和殿也被稱為金色大廳。為什麽這麽叫?因寺內金磚地而得名。金磚平整如鏡,光滑細膩,像灑了壹層水,散發著暗沈的光芒。那麽金磚四國真的含有黃金嗎?其實這是壹種特殊燒制方式的磚,精致復雜。專為皇宮所制,有石之聲,故稱“金磚”。燒這種磚,每塊相當於壹石大米的價格。可見,金磚雖然不含黃金,但確實是有價值的。

殿內有72根主柱,支撐其全部重量,包括6根雕龍雕金柱,用金粉環繞寶座。殿中央有壹口藻井,由古代的“天井”和“天窗”演變而來,是我國古代建築的特色之壹。主要設置在“貴族”建築中,有“神聖”之意。藻井中央有壹浮雕蟋蟀龍,口中銜壹球(球中空有銅胎,外覆水銀)。此球名為軒轅鏡,相傳為上古軒轅黃帝所制。掛球與藻井中的蛐龍相連,形成遊龍戲珠的形式,懸掛在皇帝的寶座之上,以示中國所有皇帝都是軒轅的後裔,是黃帝的正統繼承者。它使宮殿宏偉而優雅。鏡子正對著王座。現在軒轅鏡不是對著王座的。據說袁世凱怕大球掉下來砸死他,就把皇位搬回了現在的位置。有壹個關於龍椅的故事。1916(民國五年)袁世凱登基時,把原來的皇位去掉了,換上了壹把西式的高背椅,上面裝飾著自己的皇徽。據說他腿短,所以把椅子座位放低了。新中國成立後,為了尋找龍椅,根據過去的壹張照片,在破家具庫裏找到了壹把破椅子。經過專家鑒定,這張椅子是皇帝的禦座,後來被修復展出。

(帶客人去太和殿東側或西側的銅缸)

古人把宮殿前陳列的缸稱為“門口的海”,意為“門前的海”。古人相信門前有海,不怕制造炎災。所以增值稅也叫吉祥增值稅。不僅僅是陳設,還有消防設備。在科學不發達的古代,皇宮裏連自來水都沒有,更不用說消防設備了。因此,為了安全起見,缸內必須常年註滿水。

清代,* * *有308只大桶,按質量分為三種,分別是鎏金銅桶、鎏金銅桶和鐵桶,其中最珍貴的是鎏金銅桶。然而,這些鍍金的青銅缸卻沒有逃脫英、美、德、法、俄、日、意、奧八國聯軍侵略者刺刀刮身的厄運。為了鎮壓中國人民的反帝愛國義和團運動,八國聯軍攻占北京,並於13年8月至15年8月,1900年占領故宮。士兵和軍官燒殺搶掠,從宮殿和頤和園掠奪的文物堆積在各個侵略國的使館區。到目前為止,倫敦、巴黎和紐約的博物館已經查封了大量的文物。這壹切,包括我們面前罐子上的劃痕,都成了帝國主義侵華的鐵證。日偽統治時期,大缸被拉出宮門,裝上日本侵略軍的卡車,用來做子彈,然後依次屠殺我們的人民。

(中和殿前)

我們面前的方形建築是中和殿。在皇帝舉行儀式之前,他去這裏休息並會見壹些官員。皇帝去天、地、日、月四壇祭祀時,也要看前壹天中和殿的追悼會。每年二月,皇帝都要去先農壇舉行親耕儀式,前壹天還會來這裏念種子、農具和祝詞。現在這裏展出的是乾隆時期的兩肩,也就是八擡轎子。

(保和殿前)

這座建築是保和殿。清代常在此設宴,每年正月初壹、十五宴請蒙古、新疆的王公大臣。公主出嫁的時候,皇上也在這裏宴請過許。說到徐,就是皇帝為女兒招的女婿。民間有句話:“皇帝的女兒不愁嫁。”壹個原因是封建時代有科舉制度,即皇帝設立考試選拔國家官員。簡單來說就是皇帝開考。這種方法在漢代就有,但沒有形成定制。隋朝成為固定制度,盛唐以文科為重,每年選拔壹次。明清以來,每三年舉行壹次考試,每壹次儀式都增加了開恩科、文學八股、武術騎射、舉重等科目。分四級,第壹級是童試,成功的叫秀才;第二級是在取得省試之後,在各省會舉行,獲勝者被稱為舉人;第三關是考試,在北京貢院舉行,即百姓說要去北京趕考,錄取的叫貢士;最高級別的科舉考試在保和殿舉行。皇帝親自參加考官考試,考生是進士(在國子監中得了進士碑)。前三名分別是冠軍、第二名和探花。第壹個冠軍不僅馳騁在皇家大道上,還祭祖。這是壹個巧合,他可以成為壹個東床徐。1905年廢除科舉制度。

(保和殿後面)

這是故宮最大的雲龍石雕。長16.57米,寬3.07米,厚1.7米,重約200噸。石頭是從百裏之外的方山縣采集的。當時65438+10萬多人開采石頭,運不動,就在冬天抽水鋪路,每1挖壹口井,澆在上面結冰。這塊大石頭被拖到了冰上。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皇帝下令鑿除明代雕刻的舊花紋,雕刻流傳至今的雲龍圖案。

註:以下遊覽可分為三條路線。導遊會按照西路(A線)、中路(B線)、東路(C線)引導客人。解釋如下:

線路a

女士們先生們,

參觀完故宮的三大殿後,我將陪妳參觀養心殿和皇家園林的各個部分。現在,妳看到的是養心殿,它位於故宮內西路上的第六西宮南端,與內東路上的齋宮和奉先殿對稱。除了太和殿,也是清宮最重要的地方。養心堂的“養心”二字,是借用了孟子“養心養性以服天”的說法,來涵養自己的天性,培養自己傳統的封建觀念。這座宮殿建於明朝,是壹座工字形建築。前後廳相連,四周有廊和側屋,門外有壹間辦公室——軍部。

康熙以前,皇帝將幹青宮作為他的臥室,雍正以後,他將這個大廳作為他的臥室,在那裏處理他的日常事務。因為文物保護,這裏不能參觀。妳只能在門外看看。正殿有寶座和禦案,皇帝在此召見大臣,介紹官員。鹹豐五年(1855),文宗和僧沁在此殿舉行了最隆重的“擁君入臣”儀式。同治七年(1868),曾國藩被南京召見,在此殿三次召見,商討鎮壓太平天國起義事宜。張勛在1917《復辟》中被獎勵到這裏。辛源閣是皇帝審閱奏章和處理重要文件的地方。館內有許多套房,蜿蜒曲折,燈光昏暗,陳列著許多佛像和佛塔。正對著門的墻上,掛著雍正乾隆的漢服畫像,畫後是暗門,以防不測。南側有壹間房子,內有王羲之的《下雪天就晴》、的《中秋帖》、王烈士的《袁波帖》。乾隆將這三件稀世珍寶藏於此,故名“三希堂”。東暖閣是“幕府垂懸”之地。1861年後,慈禧篡位,在此設立雙王座。年輕的皇帝坐在前面,慈禧坐在後面,中間隔著紗簾。大臣與皇帝交談並做出了決定。說到這裏,多說兩句臭名昭著的慈禧太後。她是滿族人,姓葉,是臘市大臣的女兒。道光十五年(1835,165438+10月29日),生於山西六安府。17歲(鹹豐二年)以貴族身份入宮,21歲生下載淳,22歲成為貴妃。鹹豐十壹年(1861年),鹹豐帝於17年7月死於熱河,其子繼位。她被稱為“慈禧太後”。同年,她發動宮廷政變,即“辛酉政變”,與慈安太後壹起生活在同治、光緒兩朝,掌權48年,給中國帶來了毀滅性的災難。光緒三十四年(1908),於15年10月在中南海逝世,享年73歲。現在的陳設是光緒皇帝小時候,兩宮皇太後聽政時的原狀。1912清朝玉龍太後在此地宣布退位,並宣布溥儀皇帝退位。按照優惠條件,他還是在這裏住了13年,1924年被馮玉祥驅逐出紫禁城。

養心殿後殿正中,有壹張“龍床”,壹個坐炕,壹個寶座,壹張紫檀木雕刻的長桌和壹個雲龍大櫃。它是清朝八位皇帝的寢宮,從雍正到宣彤住過八位皇帝。後殿東、西院的排屋是後妃等候皇帝召喚的休息用房。清朝乾隆、同治皇帝都死在這裏。好了,現在我們就去清宮、交泰宮、坤寧宮,然後去禦花園。

線路b

(在幹青宮)

女士們先生們,

現在讓我們參觀故宮。幹青門的北面是故宮,是皇後居住和生活的地方。幹青宮是皇宮的主殿。它建於明朝永樂年間。正面有10列,寬9列,深5列,高20米。它宏偉而優雅。殿中央有寶座,兩端有暖閣。奏折上方有壹塊“公正光明”的匾額,是順治皇帝的禦筆。雍正以後是存放詔書的秘密場所。老皇帝事先寫好了繼承人的名字,壹個隨身帶著,另壹個封在“正大光明”牌匾後面的盒子裏。當皇帝駕崩時,大臣顧銘打開儲存箱,宣布核實後的皇位繼承人。乾隆、嘉慶、道光、鹹豐都是按照這個制度登上九龍寶座的。

幹青宮是明清兩代皇帝的寢宮,也是他們通常處理政治事務的地方。清朝雍正以後,寢宮移至養心殿。正殿每年在元旦、元宵節、端午節、中秋節、冬季至日和萬壽舉行皇家宴會。清朝末年,外國使節也曾在此議事。清代兩次著名的“千宴”都在這裏舉行。壹次是康熙六十壹年(1722)正月,1000多人參加宴會。另壹次是乾隆五十年(1785),3000多人參加宴會,都是65歲以上的老人。宴會的目的是粉飾太平,顯示國家的繁榮昌盛和人民的健康長壽。

“仁隱宮變”、“移宮案”、“紅丸案”等著名歷史事件都發生在這座宮殿裏。皇帝死後,靈柩也停在這裏。

(交泰殿內)

這座寺廟位於幹青宮和坤寧宮之間,象征著天地和諧、平安健康。建於1420,重建於1798。大廳的平面是正方形的,有三個房間的寬度和深度。黃色琉璃瓦的四個角上蓋著鍍金的屋頂,比中和殿還要小。“無為”二字高掛大廳。大殿中間有壹個寶座,寶座後面有四個屏風,屏風上是乾隆禦筆書寫的交泰殿碑文。寺廟屋頂的中心是壹口藻井。這個大廳是女王舉行盛大儀式和慶祝生日的地方。

乾隆十三年(1748),皇帝在此存放了25枚代表封建皇權的“玉璽”。這些禦璽由內閣持有,由宮監監管。皇帝必須請示,才能得到允許帶出去。廟的兩邊有古老的銅鍋和西式的鐘,用來計時。鑒於滅絕的指示,清朝的祖先在這裏丟了壹張鐵證,警告皇宮不要幹預政治。

(在坤寧宮)

這座宮殿原本是明朝皇後居住的主要宮殿。清初改為祭祀神靈和皇帝結婚的地方。它位於交泰殿的後面,是最後三個大廳中的最後壹個。清代重修時,按照滿族的習俗,正門開在東房,菱形格子窗改為直格子窗,大殿西面的西暖閣改為南、西、北三面的圓形炕,使正殿有別於其他宮殿。到了清代,新暖閣成為祭祀神靈的地方,皇帝和皇後每天都親自出席朝鮮、晚上和大祭祀。東邊的東暖閣是皇帝婚禮的洞房。

c線

女士們先生們,

逛完故宮三大殿,我陪妳去逛逛東線的景點,先去逛逛寶塔。這座建築叫故宮,曾是乾隆皇帝退位後居住的地方。現在展出的珍寶和文物有壹千多件,著名的“金塔”就珍藏在這裏。“金發塔1.53米高,底部0.53平方米。是清乾隆皇帝為了收藏母親梳頭時掉下的頭發而特制的,以示紀念。”大禹治水玉山”高224厘米,重5噸。它描繪了大禹治水的各種傳說,是中國現存最大的玉雕。象牙色涼席是用象牙色絲綢制成的夏季涼席,圖案精美,外形美觀。上面提到的三樣東西都是我們國家的稀世珍寶。

(九龍壁前)

它叫九龍壁,建於1773,總高約3.5米,寬29.4米。墻體下部是韓白石的住友,墻體由270塊彩釉塑料塊拼成。* * *有九條龍,巖石,雲和海水。這是壹堵用來辟邪的墻。9是陽的極數,龍是祥瑞之獸,所以九龍壁有驅鬼辟邪的作用。妳看,這裏的九條龍長得不壹樣。都是琉璃瓦做的,但是左邊第三條龍的腹部有壹條是木頭做的,油漆已經脫落。據說是壹個工匠在燒制的時候不小心燒到了這個龍肚,第二天就是龍墻完工的日子。乾隆皇帝想親自去拜訪。在這萬分緊急的時刻,他把這個龍肚子用泥土刻出來,貼了上去,居然騙過了皇帝,轉危為安。後來我請木匠做了壹個木制的替代,就是現在的補丁。

(來禦花園)

皇家園林在坤寧門後面,位於中軸線上。這是壹個緊湊的宮殿色彩的休閑花園。大家都見過園中古樹參天,名花奇石點綴其間,大部分建築都被圍了起來。面積不大,約11700米,約占宮城總面積的1.7%。但由於構思縝密,安排得當,層次分明,不失宮氣。園內建築大多對稱,但在造型和裝飾上有變化。由於中間秦安廳院落與樹木竹林隔開,視覺效果好,有壹種很深的感覺。

禦花園北面的秦安殿是園中的主體建築,其他大殿對稱位於東西兩側。秦安寺的基座是漢白玉制成的須彌座,平頂四脊環繞。該廟供奉道教真武大帝。每年的立春、長夏、立秋、立冬,皇帝都會來這裏燒香行禮。明嘉靖信奉道教,經常在這裏做道場。廟前有壹棵柏樹,已有400多年的歷史,是壹棵同莖異根的柏樹。公園內有10多株相連的樹木,大部分是松柏培育的。

秦安殿西北有顏回亭,東北有壹堆秀山。堆秀山是明朝萬歷年間,在宮後園原有賞花廳的基礎上修建的。山高14米,由各種形狀的太湖石組成。山前壹對石龍頭噴出的水高達10米,場面壯觀。山下的小路蜿蜒曲折通向山頂。頂上有個亭子叫玉景閣。每年九月初九,重陽節,皇帝帶著壹群後妃去爬秀山,看看宮內外的風景。

園東南角絳雪亭,遠在西南角滋養齋,凸凹獄項,體重高低,勻稱而不僵直。陽興齋是壹座亭子式的圖書館,收藏有清朝乾隆年間的書籍。末代皇帝在這裏學習英語。江雪軒前曾有幾棵海棠樹,因海棠花比喻雪花而得名。清乾隆皇帝曾在此賞景作詩。“深紅”解釋為深紅色。海棠花的花蕾初開時,花瓣紅如胭脂,盛開時,顏色變得潔白如雪。只見柔風徐徐吹來,海棠花隨著搖曳的嫩枝飄動,似是輕盈多彩的“雪”花,形成禦花園中的壹大奇觀。玄關前的玻璃花壇上有壹簇極其罕見的太平花,是清末慈禧太後下令從河南遷到這裏的。代造殿位於花園的東北角,是壹座五間懸山建築,乾隆年間成為圖書館,藏有著名的《姚輝四庫全書》12000冊。

公園裏有著名的亭子,如萬春亭、富弼亭、錢球亭和程瑞亭,它們分別象征著春、夏、秋和冬。萬春亭和錢球亭都是東西重檐的方形亭閣,頂部為傘狀穹頂,四面十二角,造型美觀大方。程瑞館和富弼館呈方形,館南有阿寶府。亭下石橋柔美,壹池碧水,水中金魚。禦花園中的雍道由各種石頭砌成,有900種獨特的圖案,為皇帝的禁園錦上添花。

禦花園西南和東南的“瓊園西門”和“瓊園東門”分別通往西邊的六宮和東邊的六宮。北面的順真門是與朝鮮宮墻並列的三扇琉璃門,平時關閉,只有皇後娘娘嬪妃出入時才打開。

看到這裏,我們今天的參觀即將結束。故宮是中國文物的瑰寶,也是世界文化遺產之壹。在新中國黨和政府的保護下,它照耀著全世界。從1949開始,黨和政府已經花了上億元修繕故宮。修復工作已經進行了幾十年,壹般有四次大修:第壹次是在新中國成立後進行的;第二次是在1959年新中國成立10周年之後發射的;第三次是在黨的十壹屆三中全會以後。第四次從1991開始還在繼續,花了65438+3億在故宮建了壹個地下倉庫。不僅用於修復,而且用於文物的收集、整理、保護和研究。目前,故宮博物院擁有93萬余件珍貴文物,這還不包括因歷史原因仍保存在南京的65438+萬余件。此外,新中國成立前夕,蔣介石將60多萬件故宮珍寶運往臺灣省,存放在臺北故宮博物院。

好了,今天的講解到此結束。有缺點請批評指正!讓我們都做皇帝皇後,穿過琉璃門,從神武門離開紫禁城,在遊覽車上集合。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