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租房 - 我們來看看日本人是怎麽描述甲午戰爭的。敢再不要臉?

我們來看看日本人是怎麽描述甲午戰爭的。敢再不要臉?

要說清楚這壹點,首先要說明東北亞局勢的三個歷史背景:

背景1。殖民主義方興未艾;

第二,日本國家發展的瓶頸;

背景三。蘇聯的* * *擴張主義。

談及“日本為什麽侵略中國”這個話題,如果不從上述三個歷史背景入手,就很難看清當時復雜的國際環境,也很難理清那段歷史發展的內在邏輯。

先說第壹個歷史背景:“殖民主義方興未艾”。當時世界上有英、美、法、德、日等許多帝國主義國家。這些帝國主義國家在中國有駐軍、治外法權、租界、租借地和許多鐵路、礦產的經營權。日本就是其中之壹。在這壹點上,日本與美、英、法、德等壹些帝國主義國家並無根本區別。日本希望把白人的力量擠出亞洲,讓日本在“* * *救* * *”的鮮明口號下壟斷亞洲市場。

第二個歷史背景是明治維新後,日本的國家發展遇到了嚴重的瓶頸。日本耕地少,資源貧乏,人口膨脹,市場狹小。特別是1929年世界經濟危機的爆發,讓日本進入了“不進則退”的窘境。因此,日本不僅要拼命維護自己在海外的壹些殖民特權,還要有意擴大這些特權,否則就無法維持日本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當然,這並不代表合理,而是人都是自私貪婪的。中國人信奉“存天理,滅人欲”,日本人不信這個。

背景三。蘇聯的* * *擴張主義。這個問題直接威脅到包括日本在內的資本主義國家的國防。當時日本人幻想著希望成為反蘇反西亞的急先鋒和盟友,從中漁利。要實現這壹點,日本的手必須插入亞洲其他國家的領土(如駐軍和租借土地),否則無法“完成歷史使命”。我們可以說日本霸道,但它自以為“偉大”。

弄清楚這些主要的歷史背景之後,我們再來詳細說說中日之間的事情。中日之間的惡,其實起源於東北。1905年日本打敗俄國後,將東三省的大部分土地歸還給了大清國,但也“繼承”了俄國此前在東北的部分殖民特權:旅順大連的租借權、南滿鐵路的采礦權、特定的林產品和礦產。按照與清政府簽訂的條約,日本還派出壹支日軍駐紮在南滿鐵路兩側,稱為“關東軍”。

為什麽日本要大清國同意它從俄國“繼承”這些特權?兩個動機:經濟和國防。從經濟上講,日本在東北獲得了兩個殖民地,旅順和大連。在國防方面,日本的勢力開始進入東北,可以和俄國抗衡。

自日本從1905取得上述在中國東北的殖民特權以來,晚清政府和北洋政府壹直與之和平相處,並未對日本的這些既得利益提出挑戰。然而,蔣介石發動北伐後,事情更糟了。

為什麽?因為蔣介石的國民政府開始了“革命外交”,開始挑戰日本的既得利益。國民黨宣稱要“收回東北壹切國家政權”,“廢除壹切不平等條約”,換句話說,就是要把日本人趕出東北。國民政府不僅這樣說,而且也開始這樣做。比如:修建鐵路排擠南滿鐵路,禁止東北人向日本人出租土地,抵制日貨。

於是,日本政府開始與國民政府接觸談判。日本希望維護在東北的既得利益,而國民政府壹再明確答復:堅決收回。

這件事有點像鄧小平後來與英國談判收回香港。然而,當鄧小平和英國談論收回香港時,鄧小平有足夠的軍事力量作為後盾。當時國民政府揚言要收回旅順、大連、南滿的鐵路。國軍有相應的實力嗎?回顧歷史,這樣做是否明智可能值得商榷。

禍不單行。在這曠日持久的外交談判期間(1928-1931),1929年世界經濟危機爆發,日本經濟遭受嚴重挫折。國民政府在這裏的中日談判中表現出的強硬態度,使得日本軍事開始崛起。日本軍方秘密決定,壹旦時機成熟,將拋開日本政府,以鐵腕手段捍衛日本在中國東北的既得利益。

這時,又發生了壹件事。1931年5月,日本軍事間諜中村信太郎到中國興安嶺勘察地形,被張學良東北軍逮捕,槍斃燒死。這壹事件極大地刺激了日本人,加快了關東軍謀劃軍事行動的速度。僅僅4個月後,日本關東軍悍然發動“九壹八事變”,壹舉入侵東北三省,建立傀儡國家:“滿洲國”。當年的日本軍閥是如此的囂張,從來沒有停止過做事。

滿洲國成立後,日本軍閥為了維護滿洲國的安全,試圖將長城以內的華北廣大地區辟為“緩沖區”,史稱“華北自治運動”。但日軍在華北的這壹行動,使國民政府判斷日本將“從北到南逐漸侵占和消滅中國”。

值得壹提的是,蘇聯的各種勢力在這些年裏進行了大量的挑釁活動。為什麽?因為中日爆發戰爭符合蘇聯的利益。

接著,“盧溝橋事變”爆發,至此,蔣介石認為“最後關頭”已到,於是蔣介石命令張治中率部進攻上海日租界的海軍陸戰隊。至此,中日戰爭全面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