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租房 - 故鄉西門口的舊時光

故鄉西門口的舊時光

?偶爾翻到手機裏瀏陽西門口公路段宿舍拆除前的照片,照片裏的西門口公路段宿舍還是熟悉的模樣,並沒有多少變化。而當自己從西門口匆匆而過時,卻發現已經變成了停車場,還停放了不少車輛,最近停車場拆了,又開始建造新房屋。故鄉的記憶在壹點點的被蠶食,仿佛化作了青煙隨風飄向了未知的方向,故鄉這個詞也逐漸失去了那個親切感,熟悉感,是的,那些故鄉情正在隨著長輩們的離去而褪色,隨著親戚鄰裏的遠去而變淡,隨著壹棟棟老建築的拆除而消失在腦海裏。只是當我再度仔細審度這張照片時,無數的畫面又被喚醒,就像星星點點的火苗突然變成了熊熊烈火。不管人在在哪裏,不管對故鄉的印象是否已經被歲月磨滅,但是總有壹些東西能點燃藏在妳內心深處的那壹份故鄉情。

西門口的來歷我並不清楚,從名字來看應該是老瀏陽城的西門吧。在正街的壹側有壹排房屋,沿著房屋群走過壹個狹小的過道就能看到公路段宿舍的小院子。作為瀏陽公路段的職工子弟宿舍,這裏壹***有兩棟樓。壹棟略微陳舊壹***六層,壹棟相對新穎,壹***八層。聽長輩說最早我們家是住在西門河邊上的,後來父親進了公路段,幾年後就買下了公路段提供給職工子弟的房子。對我來說那棟略微陳舊的樓是我的第壹個家。

那棟樓預計70年代造的吧,都是小戶型,壹室壹廳壹廚壹個陽臺,連內置廁所都沒有。樓房布局成L狀,上面的長邊分布的是住戶,下壹面則是所有廁所的布局。所以上廁所什麽的都要走出去。我出生開始壹直到7歲都是住在這裏,我依稀記得我家門口還擺了張石凳,有壹次軍哥來我們家玩恰好家裏沒有人他就在坐在石凳上等了很久。小時候自己在幼兒園不受阿姨待見,各種不順讓我不願意去上幼兒園,故此壹大早就外出躲到廁所去不開門,亦或是爬到外走廊的護欄上威脅要跳樓。幾場鬧劇後自己終究還是沒有再去幼兒園了,不過不是因為自己鬧的,而是玩蹦蹦床時不小心把骨頭折斷了,等到接好骨頭都已經到了可以上小學的年齡。七歲以前的記憶總是那麽模糊的,但是自己還是記得壹些,那時候父母還有奶奶與我***同住在那裏。父母住在房裏,我和奶奶住在客廳,客廳擺上壹張床,剩下的空間就是擺放壹張桌子和壹些簡易的家具了。夏天,奶奶在地上鋪上竹席,躺在上面看著老式電視機播放的西遊記,吹著吊扇帶來習習涼風,喝壹口老式的黑涼茶,那種苦中帶甜的滋味把盛夏的酷暑消除得蕩然無存。這棟老建築的回憶裏還有就是關於左鄰右舍的,基本上童年的小夥伴都分布在公路段宿舍的兩棟樓裏,而我顯然是看上去比較老實的,就是這樣壹個看上去老實的孩子卻喜歡做惡作劇,跑到別個廁所把洗發水之類的全部擠掉,然後把空瓶子扔廁所裏,再假裝啥也不知道。這樣把惡作劇就很好的嫁禍給那些頑皮的小夥伴了。之後看著小夥伴在“嚴刑拷問”下大哭說:“不是我幹的。”我心裏也有些愧疚,發現做壞事的感覺其實很不好,最後承認了自己的過錯,那些鄰居們都表示難以置信。現在想想真是有趣,平日裏看上去不頑皮的孩子都有壹顆熊孩子的內心。

到了大約七歲,我家裏就搬到對面壹棟稍微新壹些的樓房。依舊是四樓,不過這套房有六十多個平米,兩室壹廳,壹廚壹衛還有壹個陽臺。在這裏我壹直住到了十二歲,這是從童年逐步到青少年的六年,這套房子見證了自己的成長,也送別了自己的童年。這棟樓壹***八層,最頂層是壹個分為兩個部分的頂層天臺,壹大壹小,中間是壹個大型鐵制的儲水缸,建造年代大約是八十年代吧。小時候經常跑到樓頂去打槍戰(塑料玩具槍)打水戰,打雪仗等,還有膽子大的爬到鐵缸上面去鐵缸內玩水。這棟樓裏的小夥伴要多壹些,從三樓到七樓都分布有朋友,在這裏我的回憶則更多。印象最深的回憶就數家裏那個陽臺了,那個陽臺聚集著我與小夥伴們童年玩耍的大部分時光,我們把玩具都集中到壹起,都在我家來玩。而我根據當時的壹些遊戲,動畫片等改編成模擬遊戲的玩法,組織小夥伴們都來玩。在電子遊戲沒有普及的時候我們都是玩著玩具來享受快樂的,這也導致我們家狹小的陽臺人員超標,壹群小朋友擠在家裏也讓母親很惱火,從而下了限客令。後來電子遊戲普及後我們逐步邁向電腦室、網吧,從而淡化了這個傳奇般的陽臺。

?再到後來我去了長沙,這個房子出租出去了。小夥伴們沒有了聚會點,各自奔向網吧享受著剩余不多的閑暇,而我們漸漸長大,進入初中,高中後也讓我們之間的距離越拉越遠。當我再次住進這間屋子時已經是大四了,由於樂哥家拆遷,暫時搬到我家的老房子內來過渡,我假期回故鄉就住到了這裏。回到闊別十年的屋內,百感交集,撫摸著曾經塗畫的墻壁,曾經躺過的地板磚瞬間有種回到童年的穿越感,坐在陳年破舊沙發上回憶童年,撫古惜今倒也算是壹種獨特的體驗了。走到那個回憶最豐富最深刻的陽臺,突然覺得真的太狹小了,而當時卻最多擠了5小朋友。也難怪母親會抱怨人多而限客了。陽臺布局都壹樣,只是玩具軍團早已煙消雲散,曾經的玩伴們也各有事情,召集起來聚壹聚都十分困難。推開紗窗,窗外還是那壹片古鎮般的黑瓦房,只是遠處看到已經有壹部分拆掉了。這個城市裏的老房區必定會拆掉然後被高樓大廈取而代之。下壹代的小朋友們只怕都在高樓大廈的電梯裏和狹窄閉塞的樓道裏來來回回,而絲毫無法感受到我們當時踏著青石板路,穿梭在迷宮般密集的低矮瓦房之間,跑到別人家小院子裏撒野的感覺,也沒辦法品味下雨天雨水打在瓦上的美妙音符,更沒法聞到潮濕後泥土墻壁散發出來的芬芳。其實我內心是很想保留下這片古建築群的,尤其是裏面還有那麽多老瀏陽人真實的生活在裏面,還在裏面保持著使用搖井取水,在小院子裏種植花花草草,曬曬衣服等傳統生活方式,這就是老瀏陽的活博物館啊。這可惜自己不是執政者,自己只能眼看著壹點點被拆掉,被所謂的現代化取代,把老瀏陽徹底送到照片裏,回憶裏。

?16年再去西門公路段宿舍,此時這裏已經是壹片荒蕪了,盡管房子沒拆,但是裏面已經沒人住了,曾經的鄰居們都拿著過度基金租了房,小夥伴們也徹底分散開去。成堆的垃圾堆積在院落裏讓我無法再上樓細看,只能遠遠眺望自家的房門和賀胖家廚房接出去的那根排氣管。我打量著2000年後修建的那個紅磚煤棚,雖然做工粗糙但是也充當了倉庫的作用,小時候還多次爬上去玩耍。而現在也隨著老建築要壹同拆掉了。煤棚房後面是另外壹個單元的房屋,也算是公路段體系的人員,只是關系疏遠壹些,看著曾經放學就跑到那裏做作業的水泥平臺又生出許多回憶來,只可笑為什麽當時寧願半蹲著寫作業也不願意回去舒舒服服的坐著寫呢?或許是打心裏覺得在外面寫作業更快壹些吧。

?17年時舊的房屋已經完全拆掉了,由於房地產不景氣,政府決定先改為公***停車場,等到行情好點再開發房屋。18年時停車場開始拆掉了,開始建房子。我在想,等到新房子在舊址上建立起來時曾經的鄰居們會有多少搬進去呢?而小夥伴們在這個年紀都已經成家立業,老壹輩長輩們也紛紛辭世,或許也會有很多的父輩領居們帶著我們這壹輩的小夥伴們入駐吧。而下壹代的關系是不是能重復呢?我深表質疑,畢竟瀏陽城也在不斷地發展著,鄰裏關系也會隨著城市的發展而陌生化,或許也會好壹點,畢竟都是壹個單位的人,多少熟絡壹些。久居外地的我恐怕很少會回去住了,我只希望當我回去時還能見著幾個曾經的發小們,可以坐下來好好敘敘舊,然後壹同暢想壹下生活,如果可以,我們的下壹代真希望把友情繼續下去。

西門口終究會變成回憶,老瀏陽地名會被新的地名取代,老瀏陽人逐漸離去,新瀏陽人會有多少變化呢?世間萬物都在變化,盡管妳會想念過去,可是生活從不停息,珍惜當下,展望未來才是正道吧。即便現在回去的次數愈發的少,然而每次回去都盡量去看壹看西門口的變化,不管怎麽變西門口舊日的時光永遠停在我的童年裏,停在那個飛速發展變遷的世紀之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