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租房 - 土地供應

土地供應

(1)土地供應力度不斷加大

緊緊圍繞科學發展的主題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線,積極發揮土地政策參與宏觀調控的作用,著力推動調結構、轉方式、惠民生、促發展,克服國內外經濟環境深刻變化的影響,為實現“十二五”經濟社會發展的良好開局做出了積極貢獻。2011年供應土地超55萬公頃,同比漲幅超過35%(圖5)。

保障性安居工程用地應保盡保。為確保保障性安居工程用地,國土資源部要求各地要對保障性安居工程用地實行計劃單列,嚴格控制大戶高檔商品住房供地,禁止向別墅供地。尤其在房價高的城市,增加公***租賃住房和中小套型限價普通商品房供地。截至2011年10月14日,全國31個省(區、市,含兵團,西藏除外)落實中央下達1000萬套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任務測算用地4.2萬公頃,實際已用地4.26萬公頃,用地落實率超過100%,已全面完成中央下達的保障性安居工程用地落實任務。

圖5 建設用地供應情況

專欄1 保障性住房用地應保盡保

保障房建設力度加大。2010年4月17日國務院發布《關於堅決遏制部分城市房價過快上漲的通知》指出,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確保計劃580萬套保障房開工建設;2011年3月6日,發改委表示“未來五年要建設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3600萬套,使保障性住房的覆蓋率達到20%。”保障性安居工程按照計劃強力推進,2010年計劃開工580萬套,當年實際開工590萬套,2011年計劃開工1000萬套,10月底即完成目標任務,比計劃提前1個月。

保障房是解決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緩解供求關系的重要措施,國際經驗顯示,在房地產市場發展的初級階段,政府會通過大規模的保障性住房建設來增加住房供應總量,維護社會的穩定,逐步滿足“人人有房住”。歷史上,在建設高峰期,英國的保障性住房占住房存量曾壹度升至接近60%、日本超過50%、中國香港超過45%、新加坡超過90%。2010年、2011年我國保障性住房***開工1590萬套,以套均面積60平方米計算,合9.54億平方米,超過這兩年銷售面積的50%(住宅銷售面積:2010年9.3億平方米,2011年9.7億平方米)。

保障房建設還是穩定房地產價格,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的關鍵。本輪房地產調控政策,尤其是限購政策,有效地抑制了投資、投機性住房需求,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高位回落,企業資金趨緊,土地交易市場量價齊跌,但是由於我國實際潛在需求強勁,房地產市場反彈壓力仍然很大,保障房建設的順利如期推進,將在深層次上影響著購房者的預期,還能緩沖商品房投資下降對經濟發展的影響,起到市場“穩定器”的作用。

資金是保障房建設的主要難題。據專家測算,2011年1000萬套保障房建設目標,分拆看,經適房與兩限房、廉租房、公租房、棚戶區改造分別為200萬套、150萬套、250萬套、400萬套。以上四類保障房所需求建設資金分別為2900億元、1460億元、3100億元、6300億元左右,***計約1.37萬億元。依據同樣的假設條件,“十二五”3600萬套保障房在未來5年的資金需求分別為1.37萬億元、1.08萬億元、0.80萬億元、0.79萬億元、0.79萬億元,5年累計需投入資金4.83萬億元,超過金融危機期間4萬億元的刺激計劃,其中2011年和2012年為投資高峰期,開工、在建、竣工的保障房均為5年中最高。

土地供給是保障房建設中的另壹難題。國土資源部門傾力確保保障性安居工程任務用地應保盡保,2011年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實際用地4.26萬公頃,與2010年實際供地(3.24萬公頃)相比,增長31.5%。據專家估計,若以平均容積率為2計算,3600萬套保障房,需要超過10萬公頃,兩年來的供地面積已近8萬公頃。但是,從2011年的情況看,壹方面由於宏觀調控致使開發商資金緊張,另壹方面由於保障房的建設對商品房土地供給形成擠壓,土地出讓金增幅明顯回落,甚至部分地區出現土地出讓金同比負增長,作為保障房建設資金的重要來源,土地出讓金的減少將對保障房建設帶來不可忽視的影響。

目前我國保障性住房存量仍然欠缺,保障性住房占住房存量的比重約為10%,遠低於國際水平。在保障房分配、運營、流轉過程中也還存在著保障房範圍寬泛化、分配不透明等問題,隨著我國住房保障體系的建設力度不斷加大,邊建設邊完善,切實增加住房有效供應,堅決抑制投機炒作行為,鞏固調控成果,促進房地產市場長期穩定健康發展。

(2)基礎設施供地總規模上升到第壹位

圖6 主要用途土地供應情況

2011年交通運輸、水利設施等基礎設施用地增長較快,供地總規模超過工礦倉儲用地,上升到第壹位,年度供應量超過22萬公頃,占供地總量的39%,漲幅超過85%;供地規模居第二位的是工礦倉儲用地,年度供應量近20萬公頃,占供地總量的33%,漲幅超過25%;居第三位的是住宅用地,年度供應量超過12萬公頃,占供地總量的21%,漲幅超過9%。在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中,消費非短期內可以提升,外需的出口因素亦不可控制,只有投資仍可期待,作為投資落地的重要方式,基礎設施用地需求增加。

住宅用地供應增幅減緩。全年住宅用地供應12萬多公頃,同比增長9.4%,比上年下降30.9個百分點。出現這種情況壹方面是由於限購致商品住宅存量大漲。據報道,截至2011年12月7日,北京商品房住宅市場庫存時隔近3年後再次突破13萬套,達130049套;另壹方面,保障性住房建設對於商品住宅也形成壹定沖擊,壹是配建保障房導致開發商對拿地熱情不高;二是保障房建設,需要大量的資金和土地;三是形成大量住宅存量,影響商品住宅市場。

(3)中西部地區土地供應持續快速增長

隨著國家促進區域協調戰略的實施,中西部地區投資環境的不斷改善,境內外資本加速流向中西部地區,東部沿海地區向中西部地區的產業轉移呈加速趨勢,不少地區提出要加速發展、加快轉型,要實現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三化的同步推進。從2011年土地供應情況來看,東部地區的土地供應總面積占全國土地供應總面積的43.9%,比上年低了3個百分點,中西部土地供應持續增長,中部地區增幅超過50%,位居首位,是上年增幅的兩倍。尤其是工礦倉儲用地,全國工礦倉儲用地同比增長26.2%,中、西部地區供地同比分別增長40.2%和53.2%,遠遠超過全國水平。2007年,西部地區經濟增速首次超過東部地區。2008年後,中西部和東北地區經濟全面加速,均超過東部地區的增長水平,隨著中西部地區承接產業轉移的力度加大,用地矛盾也將進壹步凸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