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租房 - 阿爾卑斯山怎麽樣?

阿爾卑斯山怎麽樣?

阿爾卑斯山是吸引歐洲遊客的巨大磁石。在旅遊資源方面,它與地中海沿岸並駕齊驅,每年有數千萬國際遊客在這裏遊覽各個國家。阿爾卑斯山的基本核心在瑞士和奧地利,兩國的旅遊業也因為阿爾卑斯山的好處而異常繁榮。阿爾卑斯山旅遊資源豐富,其山地氣候的特點是夏季涼爽濕潤,冬季寒冷晴朗。地形有犬牙交錯的險峰,有陡坡平底的寬谷,又有綠色植被覆蓋,景色壯麗多變;山湖水和山雪可以滿足多種旅遊需求。夏季可進行避暑、療養、景區旅遊,冬季可進行滑雪旅遊。

本節將首先整體介紹阿爾卑斯山,然後分別介紹瑞士和奧地利這兩個旅遊業非常發達的山地國家。

壹.阿爾卑斯山

阿爾卑斯山是歐洲大陸山脈的主體。山脈的核心向東西方向延伸,而兩端向南彎曲。西端向南彎曲逐漸減小,沿法意邊境到達利古裏亞海岸,成為法意濱海旅遊目的地的背景山。東端向南彎曲,進入斯洛文尼亞、克羅地亞等國。山脈相當寬闊,大部分山脈在瑞士和奧地利境內,但北坡延伸至德國南部,南坡延伸至意大利北部。

阿爾卑斯山的旅遊業有著悠久的歷史,歐洲遊客對它的不同部分有著特殊的偏好。

(A)阿爾卑斯山的地形和地貌

阿爾卑斯山可分為四部分:高山、石灰巖山脈、瑞士高原和侏羅山。脊部是它的核心。

高高的阿爾卑斯山由抗腐蝕性極強的結晶巖組成,形成各種山峰。魯日山(瑞士,海拔3650米)是尖錐,馬特爾山(瑞士-意大利,海拔4477米)是金字塔,勃朗峰(法國-意大利,海拔4807米)是圓形。各峰坡度較陡,下部常形成碎石堆;2750米以上有永久積雪和冰川。最長的冰川有32公裏長。這些山脈被古老的冰川侵蝕,形成了深深的U形山谷。自下而上,植被類型隨高度變化。平坦的谷底種著莊稼,谷坡上覆蓋著森林。海拔2000米以上(森林分布上限),高山草甸取代森林,成為優良牧場。春天,草地上開滿了鮮花,五彩繽紛。再往上,氣候太冷,植物無法生長,草甸逐漸過渡到高山苔原。所以阿爾卑斯山高地的景觀對旅遊業很有吸引力,既有田園風光,又有自然風光,到處都是森林,風景優美。這裏地形崎嶇,相對高差很大,視野中經常出現壯觀的鋸齒狀背景線。有時山谷中還有湖泊,為大自然增添了光彩。冬季阿爾卑斯山高處降雪量壹般較大,積雪厚度通常在7米以上,可保存6個月,因此這裏有冬季體育旅遊資源。

石灰石山分布在高高的阿爾卑斯山的南北兩側。北面是瑞士境內著名的少女峰和艾格雷峰,東面與奧地利境內的蒂羅爾山相連。南邊在意大利延伸。在石灰巖山區,有高聳的白色懸崖和階梯狀斜坡,也有陡峭的山峰。峽谷、洞穴、地下河等喀斯特地形隨處可見,地表水系不發達,巖石裸露荒涼。個別山區相對較高,冰川發育,其地貌和氣候適合冬夏旅遊。

瑞士高原是阿爾卑斯山向北延伸的壹部分,由柔軟的巖石組成。它的地勢比較低,在地表外力的作用下被切割成丘陵和淺谷。在古代冰川作用發生的地方有許多古代冰川沈積物。這個地區是壹個肥沃的農業區,人口比阿爾卑斯山山脊密集得多。突出的旅遊資源是湖泊,它們位於石灰巖山的丘陵地帶。著名的湖泊有日內瓦湖、圖恩湖、盧塞恩湖和博登湖。

汝拉山位於瑞士高原西北部,沿著瑞士和法國的邊界向西南-東北方向延伸。它的高度遠低於阿爾卑斯山,景觀也遠不如阿爾卑斯山壯觀。然而,它被壹些河流切割,形成許多峽谷。山川相映成趣,賞心悅目。

(2)阿爾卑斯山的氣候

阿爾卑斯山具有大陸性山地氣候的特點,冬季寒冷幹燥,夏季溫和涼爽,但隨高度而變化。冬季受中歐高壓系統控制,形成晴朗、幹燥、無風的天氣,最適合冬季山地運動,但瑞士高原有降雪。春季,高壓系統分裂,地中海低壓系統和北歐低壓系統有時會相互融合,在阿爾卑斯山以北形成低壓區。在這種情況下,會形成局部風。幹燥的暖空氣經常沿著山谷從南向北吹。這種幹熱的風經常出現在春天,使得積雪迅速融化,有引發雪崩的危險。有時,這種風在阿爾卑斯山北側的山麓湖上形成風暴,並伴有雨、雪或冰雹。

夏季降水量最大,午後經常出現雷雨。降水量隨高度增加而增加,但在同壹高度,朝西的迎風坡的降水量是背風坡的兩倍。壹些雨影區非常幹燥,比如瑞士西南部的羅納河上遊。由於地處勃朗峰的雨影區,年降水量只有609毫米,由於夏季幹旱,農作物需要灌溉。在朝西的迎風坡,年降水量可達2450毫米,冬季,海拔高的地方積雪時間長,但也受山坡朝向的影響。南坡陽光充足,積雪保存時間沒有北坡長,往往處於雨影區。在阿爾卑斯山的山谷裏,冬天的日溫差非常大,白天會變暖。到了晚上,山上的冷空氣因為比重大,流入谷底,大大降低了溫度。這種情況,加上山坡朝向對日照的影響,決定了旅遊住宿往往位於南坡河谷兩側,河谷聚落的分布也是如此。

西阿爾卑斯山受來自大西洋和地中海的氣流影響很大,比山脈東部更潮濕,氣候略溫和。從西到東,氣候的大陸性在增加。在奧地利東部,夏天非常炎熱多雨,但冬天非常寒冷。

(三)高山旅遊的形成和發展

阿爾卑斯山的自然環境對農業不利,但農業是這個山區的重要產業。山區農業是勞動密集型的。隨著時間的推移,農業變得越來越困難,無利可圖。這導致年輕人外流,偏遠山區人口減少。旅遊業被視為在這些地區補充收入和提供就業機會的手段,因此瑞士和奧地利政府提倡並重視旅遊業。於是農民開始經營高山旅遊。他們把房子租給遊客,把旅遊業和農業結合起來。這創造了瑞士和奧地利家庭經營小規模旅遊的傳統。

第壹批去阿爾卑斯山的遊客來到瑞士是為了在夏天欣賞風景。19世紀初,壹些外國精英去瑞士的湖泊欣賞美景。然後,很多英國人去這個山區度假,瑞士的采爾馬特和法國的夏夢谷被開發成登山中心。從65438年到70年代,鐵路到達阿爾卑斯山,旅遊業進壹步擴大。在瑞士的聖莫裏茨和奧地利的巴蒂舍,壹些溫泉療法開始流行起來。雖然滑雪在19的70年代從挪威傳入阿爾卑斯山,滑冰在接下來的十年從荷蘭傳入,但直到20世紀20年代,阿爾卑斯山的主要遊客還是夏季遊客。1924年,第壹屆冬季奧運會在阿爾卑斯山的夏蒙-奈伊山谷舉行。此後,滑雪設施在歐洲廣泛建立,並建立了第壹批法國旅遊景點,包括阿爾卑斯山迪厄,蒂安和山谷迪澤爾。雖然滑雪中心仍然只為少數富裕精英服務,但到了1924,冬季遊客的數量已經大大增加。當時來瑞士的主要是英國人,來奧地利的主要是東歐和東南歐人。兩次世界大戰及其政治後果徹底摧毀了這種旅遊地理格局。戰後,瑞士的旅遊業迅速恢復。在建立旅遊中心的同時,還大力發展旅遊住宿。直到1950,瑞士在阿爾卑斯山的旅遊業壹直占據主導地位。同壹時期,奧地利也開始重建旅遊業,發展非常快。到1955,奧地利超過瑞士,成為阿爾卑斯山第壹旅遊區。但是法國從1960開始迅速發展自己的旅遊目的地。

到20世紀80年代,瑞士和奧地利的旅遊業停滯不前。原因之壹是西方國家的經濟衰退和來自其他旅遊目的地的競爭。另壹個是國家在旅遊基礎設施現代化方面進展緩慢,旅遊業不容易獲得資金來完成其現代化。

在這兩個國家,夏季的風景旅遊人數大大減少,但冬季的體育旅遊人數仍在穩步增長。

由於歷史、語言、交通和經濟因素的相互作用,歐洲國家的遊客到阿爾卑斯山不同地區的運動存在壹定的差異。瑞士和奧地利都非常依賴德國旅遊市場,但去奧地利旅遊的德國人要多得多。荷蘭人更喜歡去奧地利,而不是瑞士。比利時人前往瑞士和奧地利的人數幾乎相等。去意大利的德國人大多集中在上阿迪傑。法國人主要在國內旅遊,但也有相當多的遊客前往瑞士中部和東部,以及奧地利和意大利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