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租房 - 姜傑在1949被殺,屍體被毀。半個月後重慶解放,58年後遺書公之於眾。

姜傑在1949被殺,屍體被毀。半個月後重慶解放,58年後遺書公之於眾。

半個多世紀以來,由現代作家羅廣斌、楊益言的小說《紅巖》改編的電影、戲劇、電視劇等藝術形式,塑造了壹批以“江姐”為核心的黨員英雄形象,深入人心。在即將到來的勝利之前最黑暗的重慶渣子洞監獄,雖然受到嚴刑拷打,但他們始終堅守信念,與敵人頑強搏鬥直至死亡,至今仍感動和激勵著無數人。

其中,印象最深的是“江姐”,當他聽說開國大典在天安門廣場舉行時,和獄中的朋友壹起繡上了紅旗,同時也寄托了被囚禁的革命者對新中國的殷切期望...

“江姐”在文學作品中被稱為江雪琴,她的原型江竹筠在現實中也被尊稱為“江姐”。江雪琴的藝術形象是根據真正的英雄江竹筠“加工”的。那麽,江竹筠有什麽樣的經歷,讓她配得上被塑造成壹個不朽的女英雄,從而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物呢?

江竹筠的原名是江竹筠。她在1948被捕入獄時,為了迷惑敵人,把“君”字改成了“君”,留下了壹個不朽的女英雄名字。

1920年8月20日,江竹筠出生在四川自貢的壹個農民家庭。當時的四川和祖國其他地區壹樣,處於新舊劇烈碰撞、暗流洶湧、民生經濟普遍蕭條、人民生活難以保障的大環境中。8歲那年,由於家鄉幹旱,莊稼歉收,媽媽帶著她和6歲的弟弟徒步200公裏,去了重慶的舅舅家。媽媽幫我叔叔帶孩子,而朱筠做壹些簡單的家務。

兩年後,江竹筠的父親在壹艘船上找到了壹份工作,他的母親不時地做些針線活來補貼家用,於是他們搬出了他叔叔的房子。知道文化知識的重要性,上小學的父親咬牙讓10歲的女兒和8歲的兒子壹起上小學。入學前,父親給女兒取名“江竹筠”。

江竹筠上小學後不久,他的父親失業並因病去世。他的母親僅靠縫紉無法維持母子倆的生計,於是在大通襪廠當了工人,10歲的江竹筠進了工廠當童工。起初,老板看到江竹筠太小,人還沒有機器高,所以他特意為她做了壹個高凳子。但工作兩年後,她們母女因為身患重病,工作效率降低,壹起被趕出了工廠。

這種不人道的資本主義方式使江竹筠對他心目中的資本家有了更理性的認識。

無奈之下,母親只好再次帶著兩個孩子去舅舅家,幫他帶孩子,做家務。然而,這壹次,我叔叔找到了壹個機會,把江竹筠和他的妹妹送到了附近教堂創辦的壹所孤兒院小學。

對於這個來之不易的上學機會,江竹筠自然十分珍惜。她勤奮好學,才華橫溢,不僅取得了跳級資格,還在壹位名叫丁的老師指導下,學習了大量近代國恥的故事和魯迅等人的進步作品,對當時被外國列強侵略、人民貧困的社會現狀也有了朦朧的認識。

丁老師後來被國民黨帶走了,她才知道他原來是個黨員土人。只是在那個時候,江竹筠還沒有完全理解國民黨為什麽要帶這麽好的老師。

江竹筠白天上學,晚上和媽媽壹起給別人上漿衣服,靠自己微薄的收入維持生活。然而,生活的艱辛並沒有困住聰明的江竹筠。她小學畢業後考上了南安中學,由於成績優異,不僅被學校免除了學費,每學期還獲得了獎學金。

1939年,江竹筠,19歲,考入重慶中華學院高級中學。在同學戴克玉(地下黨員)的幫助下,江竹筠逐漸了解了中國* * *產黨的性質和宗旨,並很快將馬克思主義確立為自己的信仰。

今年,她在戴克宇的介紹下加入了中國* * *制作黨。從此,江竹筠毫無保留地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偉大的革命事業中。

1940年秋,由於中公學校停辦,在組織建議下,江竹筠考入了中公職業學校會計培訓班。畢業後立即投身革命事業,在重慶市慰安婦協會工作,並擔任新城區區委委員。

1943年5月,黨組織讓江竹筠以地下黨第壹任重慶市委委員彭詠梧“妻子”的身份掩護彭詠梧工作。沒有過感情和婚姻經歷的江竹筠雖然有些靦腆,但為了顧全大局,還是服從了組織安排。

事實上,對於當時的彭詠梧來說,這種安排有些“勉強”。

彭詠梧,原名彭慶邦,比江竹筠大五歲,四川雲陽人。1941年秋到渝後,彭詠梧以“信訪局工作人員”為掩護進行地下工作。他不僅結婚多年,還有壹個可愛的兒子。剛到重慶時,曾寫信給他的妻子譚·,請她帶著兒子到重慶生活,但他沒能成行,因為他的兒子患了麻疹。

考慮到雲陽是彭詠梧的家鄉和革命開始的地方,他在那裏的社會關系很復雜,任何與雲陽的聯系都可能被有心人註意到,從而暴露他的身份。因此,在組織的建議下,彭詠梧切斷了與家鄉的壹切聯系。

1943偽中央信訪局新宿舍建成,但只有已婚職工才有資格申請單間。為了在相對安全的環境掩護下工作,彭詠梧被組織以假的方式“找到”江竹筠與其結婚,並在實際工作中擔任他的助手和搭檔。他們的“家”成了重慶市委的秘密機關,成了重慶地下黨組織研究整風的指導中心。江竹筠的主要工作是充當她丈夫和其他同誌之間的通訊聯絡員。

白天,他們在外人面前卿卿我我,親熱無比,就像新婚夫婦壹樣;晚上兩人涇渭分明,過著互相尊重的生活。

1944年5月的壹天,江竹筠從新華日報營業部出來時,發現自己被跟蹤了。身材嬌小的她憑借多年在重慶的生活經驗,費了很大力氣才甩掉尾巴。為了保護市政當局的安全,組織上決定讓江竹筠暫時撤退到成都進行隱蔽。

壹次假期回渝,江竹筠得知,她到川大後不久,日本飛機轟炸了彭詠梧的家鄉雲陽等地,他的妻子和孩子從此下落不明。問了半天也沒有消息。他們過去戀愛過很久,他們已經向組織申請結婚了。

1945上半年,江竹筠和彭詠梧這對因工作走到壹起的“假夫妻”成為了重慶真正的革命夫妻,並於次年4月生下了兒子彭雲。也就是說,從他們結婚的時候起,人們就開始稱江竹筠為“姜姐”,以示親密。

和大多數產婦生孩子時家人都在等著她們不同,姜潔獨自壹人在華西醫院,因母親病逝,丈夫外出打工而遭遇難產。她不僅淡定地要求醫生剖腹產,而且為了以後工作方便,還主動要求同時絕育。當彭詠梧到達醫院並得知這壹切時,她看著自己疲憊而又強壯的妻子,既感到痛苦又感到自豪。

江姐休完了產假,然後她在川大讀完了第二個學年。這時,以蔣介石為代表的國民黨反動派,單方面撕毀了抗戰結束後與我黨簽訂的《雙十協定》,挑起了中國許多地方的內亂,重慶局勢空前緊張。

作為重慶市委委員,彭詠梧的工作任務突然增加,於是江姐借助其三叔創辦的京山中學兼職會計的身份,回到丈夫身邊當助手,繼續擔任內外聯絡員,不僅與重慶各地的秘密通訊站保持聯系,有時還接待來自農村的同誌。

1946 165438+10月底,姜傑接待了壹位特殊的同誌。剛認識姜傑的時候,他不像其他同誌壹樣打招呼,反而說姜傑的壞話,甚至咄咄逼人。

原來,他就是譚專,前妻譚的弟弟。他很早以前就知道姐夫和江姐結婚的消息,所以壹直為姐姐憤憤不平。雖然在不久前的壹次電影招待會上,譚篆偶然遇到了他的妹夫,但已經耐心地向他解釋了事情的始末,從他最初為了工作與江姐假扮夫妻,到雲陽大轟炸後他與譚母子聯系不上,以及他後來與江姐的結合等等。

直到這壹天,才得知,譚母子在轟炸當天恰巧離開了雲陽,所以才幸免於難。而且他擔心江姐的心理負擔,所以他沒有告訴江姐譚和他母親還活著的消息。

譚篆雖然理解姐夫,但還是擔心姐姐的遭遇和姐夫的再婚。他決定暫時把姐夫再婚的消息瞞著姐姐,他不想跟姐夫說,更不想面對搶走姐夫的女人江竹筠。

所以,當他不期而遇姜傑的時候,他忍不住壹下子就把自己的怒火傾吐了出來。然而,知道內情的蔣捷並沒有生氣。她心平氣和地對譚磚說:“如果革命勝利了,我們還活著,那我們就真的可以好好想想怎麽理清這段關系了。如果有必要,我會把老彭完全還給妳姐姐。”

姜傑坦誠的態度,犀利的言辭,讓譚篆心顫。他沒想到,這個骨瘦如柴的拉拉心胸壹點也不狹隘,反而有壹種大多數男人都沒有的剛毅,讓他對她產生了壹絲敬意。接觸久了,譚篆越來越崇拜江姐,兩人結為兄妹。

6月的壹天,1947,11,彭詠梧和江傑帶著他們1歲半的兒子彭雲去譚磚的《大公報》找他。壹見面,江傑就說有重要的事情委托給他和他妹妹:

“竹安迪,妳姐夫和我可能很快就要離開重慶了,但雲托付給誰,卻讓我們壹時手足無措。經過再三考慮,我們還是覺得妳妹妹最合適,最讓人放心。妳看,能不能邀請妳妹妹去重慶?這樣,秉忠(譚的兒子)就可以在重慶讀書,同時照顧雲……”

譚篆聽了這話,覺得意義重大。稍作沈思後,他看著雲,若有所思地回答道:“我姐姐是個懂義的人。我相信她會來重慶的!”

江姐按照譚傳提供的地址,很快給譚寫了壹封長信,並親自請她在重慶照顧。譚竹安說得對。譚真是壹個懂仁義的人。收到信後,她雖然有壹段時間很痛苦,但很快整理好自己的情緒,給哥哥寫了回信,告訴她要盡快帶兒子去重慶見他。

安頓好孩子後,江姐和丈夫離開重慶,前往今年春天開始準備的東武裝鬥爭的前線,即雲陽、奉節,為即將到來的革命風暴做準備。

蔣捷、等人在前線籌劃相關事宜後,考慮到這些地方在暴動後需要大量的幹部支援,便派蔣捷偽裝成校工潛回重慶,請求組織多派些幹部。

當姜傑前腳離開前線,後腳前線的情況發生了變化,暴動不得不提前進行到1948 65438+10月8日。僅僅過了壹個星期,65438年6月+10月65438+6月6日,彭詠梧率領的隊伍在無錫鞍子山與國民黨軍隊相遇,彭詠梧在突圍時不幸中彈身亡,時年33歲。兇殘的敵人為了震懾革命群眾,挫傷革命熱情,把自己的頭掛在奉節的塔上示眾。

江姐回到重慶,告訴川東幹部壹路上的聯系點和註意事項,然後和他們分頭出發,途中很快得知丈夫犧牲的消息。她強忍悲痛,於65438年10月20日在雲陽縣彭詠梧的奶奶家會見了她的同誌們。幾個人分析了當時的情況後,壹致認為應該立即向上級組織匯報,請示,於是再次返回重慶。

考慮到彭詠梧已經去世,江姐作為他的妻子和戰友,如果這個時候再去川東,很容易暴露,而且孩子太小,需要母親照顧。所以組織上打算安排江傑留在重慶,身邊的朋友也勸江傑留下。但蔣捷說,“只有我熟悉這條線的關系,別人很難替代。我應該在老彭倒下的地方繼續戰鬥。”

10天後,江姐收拾了家裏的家具和物品,回頭看了看曾經和丈夫壹起生活和戰鬥過的空蕩蕩的房間,踏上了跟隨丈夫的征途。

由於騷亂地區局勢極度緊張,江傑暫時在萬縣安頓下來,準備伺機而動。就在他為了不拖累譚篆的兄弟姐妹而準備給他們寫信的時候,從他那裏接到了兒子,這位原重慶市委副書記在重慶被壹紙拘捕後叛逃,帶領壹批間諜到萬縣,抓到了東地工委書記塗小文。塗小文隨後叛變,立即出賣了萬縣、開縣、宜昌的大部分同誌,包括蔣捷。

1948年6月4日,姜傑在萬縣法院附近不幸被抓。

因為壹同被抓的戰友中,只有江傑和塗曉文知道他們的私交,江傑推斷塗曉文已經叛逃。在從萬縣押解回重慶的船上,姜傑故意拿塗曉文的名字,詛咒他誣告別人是* * *監制。果然,船上有人聽到了塗小文叛變的消息,及時傳遞給了重慶的地下黨組織,避免了組織的進壹步破壞。

由於塗孝文的叛亂,暴亂地區的所有黨組織和領導人都歸咎於已經死去的彭詠梧。當敵人知道江姐是彭詠梧的妻子和助手後,就特別關註江姐,企圖從江姐那裏打開缺口,獲得更多有價值的情報。

1948年6月下旬,西南航院二師師長徐遠舉決定親自審問蔣捷。

出乎徐遠舉和國民黨特務的意料,這個看似文靜瘦弱的女人被他們折磨了無數次才被折磨死,然後被冷水澆醒;即使在被折磨的時候,她也刻意把程度控制在不足以讓她暈倒的程度。蔣捷從未透露過任何關於黨組織的信息。

在壹次次對江傑的審訊中,渣土洞的200多名服刑人員甚至形成了這樣的印象:如果能聽到審訊室傳來的聲音,那不是江傑的痛斥,就是特務的嚎叫;如果他們聽不到聲音,那壹定是姜傑被刑罰折磨得昏了過去。直到過了壹會兒,江姐的聲音又來了,他們才松了口氣,她還活著...

雖然在審訊室裏,面對敵人的嚴刑拷打和各種威脅利誘,江傑顯得異常冷漠和冷靜;然而,當她在審判後回到牢房時,當獄友們安慰她並為她擦拭傷口時,他們會聽到她流著淚說:“這些龜兒子真惡毒!”

渣子洞監獄的幸存者後來也有回憶:

敵人的詭計在江姐面前像小孩子的把戲壹樣失敗了,他們也認定江姐是“真正的黨員”。在多次學習江姐的不屈態度後,特務頭子徐遠舉感嘆道:“* * *產黨在這些地方勢力很大...彭詠梧死了,看來江竹筠已經放棄了。”

隨著越來越少的“新人”被關進渣洞,江傑和戰友們判斷,叛徒的背叛給組織造成的損失已經基本止住了。被卸下的沈重枷鎖和逐漸愈合在每個人身上的刑事傷害,也讓獄中的人們越來越看到了勝利的希望。

同在女子監獄的江姐和曾、、黃玉清,主動承擔起黨組的責任,組織同誌們,有計劃地安排打掃衛生、學習、照顧傷病員等活動,使服刑人員的生活狀況煥然壹新。

由於缺乏學習材料,才華橫溢的蔣捷、曾、黃玉清僅僅憑記憶寫出了《新民主主義論》和《論黨員的培養》兩本書的主要內容,在獄中悄悄流傳供人們學習。

他們還巧妙地策反了年輕的獄警黃茂才,並通過他的關系與監獄外的黨組織取得了聯系。

1949年8月,得知犯人曾即將被釋放,心情十分激動的蔣捷趕緊從被子裏掏出壹小團棉花燒成灰,加了壹點水制成“墨水”,把竹簽的壹端在墻上反復削尖,然後找來壹張巴掌大小的羊毛紙,給譚篆寫了壹封信。

2007年,姜傑去世58年後,人們才得以在博物館裏看到這幅傑作,仿佛把時間拉回到黑暗的監獄。

蔣捷稱譚竹安為“朱”,譚竹安的姐姐譚為“姚潔”(在四川話裏是“小”的意思)。在信中,江姐作為壹個革命者,對革命必勝充滿信心;而且作為壹個母親,她極其關心自己3歲的寶寶;以及對那個孩子給作為戰友和戰友的譚篆兄妹帶來的負擔的深深自責,都躍然紙上。

這封信發出沒多久,自知窮途末路的反動派開始瘋狂屠殺關押在監獄裏的革命者,從1949年9月6日到165438+10月29日。期間,包括愛國將領楊虎城及其家人、秘書,與蔣捷壹同被囚禁在渣子洞監獄的陳然等人,就連年僅8歲的宋振中也未能幸免。江姐,被確定為第二名單上的“殺頭”。

10月6日,毛主席在天安門城下宣布:“中國人民* * *和共和國成立了!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消息傳到監獄,大家都為新中國成立的消息而激動和興奮。他們根據自己的想象,繡了壹面五星紅旗!

1949 114年10月14日,惡毒的敵人以“轉移”為借口,將江傑等30多名革命黨人分批押往歌樂山電臺蘭雅刑場。

姜傑已經猜到了敵人的陰謀,於是率先高呼“中國制片人黨萬歲!”步行去刑場的路上。惱羞成怒的敵人害怕任何意外。還沒到指定地點,他就迫不及待地拍下了姜傑。事後,他們為了掩蓋罪行,用事先準備好的濃鹽酸毀屍滅跡,殘忍之殘忍令人發指!

雖然江姐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時刻被捕犧牲,但最終還是沒能見到。她犧牲後僅半個月,重慶就解放了,回到了黨和人民的懷抱。但她豐富的精神世界早已在紅巖以及由此衍生出的各種文學形式中得以復活和升華,成為幾代* * *制作人的精神代表之壹,也成為全國幾乎家喻戶曉的英雄。

據說當年毛主席看了紅巖改編的歌劇《江姐》。當劇情推進到江姐死的那壹幕時,毛主席感慨而遺憾地說:“為什麽不把江姐寫活著呢?”為什麽我們解放軍不去救她?"

時至今日,江姐的形象依然深入人心。她對敵人義無反顧、不屈不撓的態度,對黨和革命事業的無限忠誠,對同誌和戰友的寬宏大量和溫情脈脈,必將繼續激勵和鼓舞壹代又壹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