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租房 - 唐山十三農民的個人經歷

唐山十三農民的個人經歷

2008年,河北唐山玉田縣13位農民兄弟,感動了13多億中國人。

隆冬時節, 壹場罕見的冰雪災害襲擊我國南方,13位農民兄弟在除夕之夜悄悄踏上千裏馳援災區之路。當他們的身影出現在冰雪中的孤城湖南郴州時,全中國人的視線都被他們吸引,全中國人的心都被他們的義舉感動。

幾個月後,四川汶川大地震發生,剛剛洗去抗冰搶險征塵的他們,又出現在北川抗震救災第壹線。與此同時,全國約有20萬名誌願者趕往災區。有人指出,這次大地震引發的新中國歷史上空前規模的誌願者行動,與年初以宋誌永為代表的“十三義士”赴湘救災的誌願行動有著密切的聯系。

壹年多過去了,再次走近這13位農民兄弟,我們重溫的不僅僅是感動…… 來到東八裏鋪村時,宋誌永正帶著王金龍在“宋誌永農民專業合作社”忙活。如今,宋誌永是東八裏鋪村的村主任。

“除了幾個外出打工的,小分隊成員和家屬都在這個合作社做事。”宋誌永說,這是他們創下的第壹份產業,等有了收益,他們會加大投入去做愛心事業。

看著大片的土地,20歲的王金龍滿眼憧憬。13人中,他年齡最小,變化卻最大。他說,以前作為農民,他的“理想”就是老婆孩子熱炕頭,可現在不壹樣了,兩次救災經歷不但鍛煉了意誌,也開闊了眼界。“其實咱農民也能幹點啥!”他說自己現在的人生定位是“做壹個新時期的高素質農民”。“金龍的素質的確提高了很多。”宋誌永告訴記者,四川抗震救災歸來,他們從災區帶回的246名失學孩子平時的生活就由王金龍照顧。“跑前跑後半年多,不要壹分錢報酬,還常自己墊錢給孩子們買東西。”

和年輕人不同,年齡最大的王加祥則表現出壹份老人特有的淡定。“外界說我們得到了多少榮譽,出了多大名,可那些表揚、那些榮譽,說到底與壹個農民有多大關系?我們從哪兒來,回哪兒去。該幹啥活計幹啥活計。”63歲的老王告訴記者,當初從災區回來時,村裏人壹見戴著大紅花的他們,馬上拍著膀子招呼“大兄弟回來了”,然後壹起去喝酒。這就是村裏人最樸素的歡迎儀式。

不過老王也告訴我們,災區之行讓他多了個“孫女”。那是去年5月30日晚上,他們在四川電視臺做完賑災節目到壹家飯店吃飯,壹個17歲的當地小姑娘見到他就抱著他哭,不停地說:“王爺爺,妳們真好!”之後,他便和小姑娘成了“親戚”。逢年過節,小姑娘都會給他發來祝福短信。“還是當好人好啊!”老王說,經歷兩次救災,自己最大的收獲就是體味到了“當好人”的樂趣。

“我們還是原來的我們。”宋誌永說,無論獲得多少榮譽,見過多大世面,大夥兒的農民本色沒有變;如果說思想上有了變化,那就是做人的境界提高了。“現在不論13個人在幹啥,只要壹說是去做好事,沒有壹個掉隊的!” 13農民的義舉感動了國人,榮譽也隨之紛至沓來:河北省“愛心使者”、中國“十大傑出誌願服務集體”、“感動中國”2008年度人物……然而,壹些非議之聲也隨之出現——— 有人說他們的義舉有“作秀”之嫌。

“啥叫‘作秀’?”每當有人提到這個詞,宋誌永都臉漲得通紅:“說實在的,我們這些農民心目中就不存在‘作秀’這樣壹個詞兒,更不明白是啥意思了。”

他說,最早有報紙就他們的事情做了壹整版,題目就叫“做事還是作秀”,隊裏的兄弟楊國民看後,哭得跟淚人似的。“為啥?委屈!”

宋誌永說,當初去湖南救災,他們沒有受到任何人的策劃和指令,完全是 壹種自覺自願和自發的 行為,他們甚至為自己這種行為忐忑不安,擔心沒人接待,擔心找不到活兒幹。出門的時候也只是在村裏開了壹封介紹信,然後悄悄動身,就如同鄰裏鄉親誰家修房蓋屋壹樣,去幫助和壹鍬泥、搬壹塊磚……“不管別人怎麽看,我們只要埋頭幹就行了。相信每個人心中都有壹桿秤,分得清好歹。”說到這些,宋誌永抑制不住有些激動:“有壹點,我非常想說,要是我們這是作秀,那麽中國13億人全來作秀就好了。”

成名後的苦惱還不止這些。13位樸實的農民兄弟大多表示,現在明顯感到壓力越來越大,這壓力很大壹方面來自更多求助者的要求和期待。

宋誌永提起壹件小事。抗震過後,有個人慕名到玉田求他幫忙,可他正巧去了北京,說第二天會回來,誰知道第二天北京的事情沒有結束,沒能回玉田,結果他收到這位求助者發來的壹條短信。短信內容大概是宋誌永妳不是壹個真正的愛心人士,妳就是為了揚名。宋誌永說,雖然後來這個人在村裏深入了解情況後,向他道了歉,但想起這事,他仍會感到委屈。

像這樣被誤解被苛求的事很多。下雪了,大街上沒人打掃,網絡上的貼吧裏馬上就有人抱怨:13個農民跑哪兒去了?為什麽不掃雪?村外的道路坑窪不平,也有人說,13個人為什麽不去修路?

委屈歸委屈,而事實上,他們壹直在力所能及地做著。今年4月底,唐山南湖城市中央生態公園即將開園,得知後期保潔工作時間緊、任務重,13位農民兄弟立即分頭召集家人和親朋好友,最後組成了壹支60人左右的農民誌願者隊伍,由玉田趕往南湖工地參加奮戰,在他們的感召下,這支誌願者隊伍很快擴大到200多人。 “當初去湖南救災,我們只是用農民最樸實的方式來表達壹種心情;而現在,幫助別人、奉獻社會,已經成為我們終生追求的事業。”宋誌永說,兩次救災經歷,不僅讓13個人成為壹個不可分割的集體,更讓他們有了壹個***同的目標。

他告訴記者,從災區回來後,市裏、縣裏對他們很重視,不僅把他們村列為“科學發展示範村”,還先後投資300多萬元,為村裏修了路、安裝了太陽能路燈。基於對他們的信任,村民又選舉宋誌永擔任村主任。

“現在我們的主要任務就是做好做大村裏的產業園。”宋誌永說,搞產業園是以綠色環保理念發展養殖業、種植業,主要是給村民提供壹種新的發展模式,用科技來帶動村民***同致富。目前產業園面積186畝,萬頭養豬場、苗木區等已初具規模。“總想幫很多人,但自己的實力有限,等產業園有了收益,我們就可以去幫扶更多的人。”

壹年多的時間裏,宋誌永和他的小分隊創辦了“愛心網站”,通過網絡幫扶困難群體;在玉田縣特教中心設立了“愛心扶助基金”,幫助殘疾兒童解決生活困難。今年4月,宋誌永愛心誌願小分隊又捐資12萬元,在唐山市慈善總會設立了“宋誌永愛心誌願服務基金”,專門為唐山市開展誌願服務工作提供支持。宋誌永說,建愛心基金的初衷,是讓更多的人理解、關心誌願者,同時也帶動更多的人發揮光熱,奉獻愛心。

從去年9月5日開始,每周星期五晚上,唐山市民總能從當地電視臺看到壹個熟悉的面孔在主持節目,他就是宋誌永。

宋誌永告訴記者,唐山電視臺去年8月籌備公益電視節目《情暖唐山》時,負責人專門找到他,希望他擔任節目主持人,他考慮到自己是農民身份且文化水平不高,委婉地拒絕了。後來這位負責人壹再給他做工作,說明這檔公益節目是為弱勢群體服務的,他只好答應先試試看。沒想到壹試鏡,大家對他的評價不錯,宋誌永就這樣幹上了。同時他還和其他愛心人士***同演唱了該節目的主題曲———《因為有情,所以溫暖》。如今,他還把這首歌教給了身邊許多人。

眼下,宋誌永正在策劃壹個全國範圍的“愛心傳遞公益大行動”,希望以“播撒誌願種子,傳遞愛心接力,弘揚民族精神,展現和諧中國”為主題,向新中國成立60周年獻禮。 “不是歸途,是千裏奔波,雪中送炭;不是鄰裏,是素不相識,出手相援。他們用純樸、善良和倔強的行動,告訴了我們‘兄弟’的含義。”13位唐山的農民兄弟組成的“唐山青年誌願者突擊隊”讓13億人都為之震撼。於是,13億人的力量有多大,這13個人的力量就有多大。

他叫宋誌永,32年前他是地震中的受害者,32年後他是地震中的誌願者。

5月12日,四川汶川發生地震的當晚,宋誌永從電視上看到震區的慘烈景象再也坐不住了。32年前,3歲的宋誌永遭遇唐山地震,是上海的醫療隊挽救了他的生命。32年後,千裏之外的震痛讓他壹遍遍想起老父親臨終前囑咐他的話:“咱要還人家的情,別的地方有困難壹定要幫。”

就在12日晚上,宋誌永不顧壹切地出發了。從唐山到北京、鄭州、西安、成都,宋誌永的救災之路輾轉但從沒反復。他的目的地只有壹個:地震災區。

14日淩晨5點,宋誌永在綿陽下了車,並決定到最需要人手的北川去。15日,唐山的其他12名農民兄弟組織了壹批捐款趕到北川與宋誌永會合,穿梭於北川重災區的廢墟中。在北川災後最關鍵的3天時間裏,這支突擊隊***救出25名幸存者,挖掘出遇難者遺體60多具。

5月21日,曉壩鎮上200多名災區孩子要轉到雲南去上學了,宋誌永和誌願者們湊了1萬多元交給校長,臨走時和孩子們壹起唱起了國歌,這位黝黑粗壯的唐山漢子終於忍不住放聲哭了壹陣。

宋誌永說:“跟著我幹的這些兄弟都不容易,許多人家裏都欠了好幾萬外債,我現在家裏還在租房子住,就靠老婆的工資養活孩子,兄弟們的家屬有意見我們只能不做聲,可在這,我壹說為孩子們捐款,壹下又湊了1萬多元,我的心直顫哪。”是什麽讓宋誌永和他的弟兄們這樣義無反顧?“圖啥?圖個心裏踏實。壹條生命值多少錢?幾萬元換得回壹條生命嗎?賬不能這樣算。”宋誌永曾這樣說。

他們是中國13個最普通的農民兄弟,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們是中國13個最堅強的農民兄弟,在經歷過唐山大地震的傷痛之後,自強不息努力發展;他們更是中國13個最懂得知恩圖報的農民兄弟,在5·12地震之後,義無反顧地踏上了千裏賑災路。

這的確是壹個美麗的巧合,但是還是有很多的人固執地認為,這不是巧合,而是壹種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