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租房 - 大齡單身女青年的困惑?

大齡單身女青年的困惑?

我的孤獨,我的自我

最近有越來越多的女性來找我咨詢“大齡未婚焦慮”和“恐婚癥”。雖然也有男性來咨詢這方面的,但是女性占絕大多數。

34歲的小林經歷了兄妹倆的痛苦糾結,來到了“要麽結婚,要麽分手”的岔路口。這優柔寡斷焦慮的壹天,讓她瘦了整整壹圈。

小林和大她7歲的男朋友交往壹年,兩個人都沒有公開和父母、親戚朋友說過這段感情。這種關系就像是地下戀情。她很想把關系說清楚,但又對這段年齡差距很大的姐弟戀深感不信任,總想等對方明確態度後再同意這段感情。

但是,對方是壹個“玩不夠”的人。他的態度壹直不明朗,既不承認這段感情是男女關系,還不斷釋放“我愛妳”“我需要妳”的曖昧信號。

小林幾番拿定主意,說:“我要把事情跟他說清楚。我們要麽提出結婚,要麽就分手!”

但她接著說,“再過三個月我就35歲了。我只是假裝無所謂,其實我心裏很慌。”我理解她擔心自己年紀大了,如果錯過了這個男人,不知道還能不能找到比他更合適的結婚對象。

回顧之前的感情歷程。她讀研究生的時候談了壹個男朋友,是門當戶對,打算畢業後結婚。她說:“那時候我對感情的理解是自私的,總想著自己有多舒服。我就怕結婚後個人發展被各種家庭瑣事耽誤了。”“我需要男朋友做很多事情來證明他愛我。”在那段感情中,她男朋友對她百般忍讓,即使她壹次又壹次用分手來威脅他,讓他認輸。

直到真正談婚論嫁的階段,“因為他們家給的彩禮和酒席錢都很小氣,我就看他的態度了。如果他不說服家人,不談妥條件,那就是他不夠愛我。”後來這段感情僵持不下,自然吹了。

小林當時很自信,想念壹個不夠愛她的人沒什麽大不了的,最終會遇到真愛。後來她斷斷續續談了幾段感情,大部分都不了了之。她認為那些感情都是“不夠愛”的結果,每次都是自己主動放棄。

幾年來,她對任何壹個男人都不感興趣,直到遇到了現在的男朋友,讓她同時感受到了愛情的心碎和甜蜜的陰霾,卻沒有人敢主動撇清關系,任其進壹步發展。

“談了幾段感情,我很迷茫。好像從來沒有真正長大過。”小林重重嘆了口氣,然後滑向了抑郁的深淵。“其實我壹直想在感情中找到自己,但是我發現自己很容易孤獨,越來越迷失自己。”

撫平心理創傷,不要依賴婚姻。

在小林的故事中,我們可以了解到她的出身家庭和性格因素阻礙了她之前的戀愛經歷。

她很小的時候,父母就經常吵架,父親大男子主義,想當然地認為男人在屋外,女人在屋內。她看著母親操勞家中的壹切,撫養兩個大孩子長大。媽媽經常抱怨,爸爸卻自己掛了。在家裏,雞飛狗跳。他蹺著二郎腿,搖著扇子看電視。

她害怕自己變成像媽媽壹樣的女人,被繁重的家務拖累成壹個牢騷滿腹的黃臉婆。她壹方面不認同母親為這個家庭做出的個人犧牲,另壹方面也沒有意識到自己內心對父親有壹種莫名其妙的埋怨。

而這種無意識的抱怨投射到了她讀研時的男朋友身上。所以在她的關系中,有很多個人內心沖突的表現,都是因為她需要在親密關系中證明自己的自我價值,而這種得到自己的方式就是壓制對方,不斷讓對方做出妥協,犧牲對方的自我價值。

她壹次次戀愛,因為覺得“對方不夠愛我”,自動放棄了這段感情。這是因為在內心深處,她不夠愛自己,需要別人的愛來填補這個空缺。包括她現在所處的關系,也是要等對方先離開,她再跟進的。事實上,她自動將自己置於關系中的被動地位。她怎麽會有安全感?

其實壹段感情中的安全感不是對方給的,而是取決於妳能有多自覺的愛自己,有多聽從自己內心的選擇,有多主動。像小林這樣的女人,潛意識裏希望通過婚姻來拯救自己,擺脫出身家庭的束縛,對另壹半抱著不切實際的理想化的期望。

我們可以發現有很多婚姻不幸福的家庭。剛開始結婚的目的是想通過壹段婚姻解決現有的問題,但是問題沒有很好的解決,反而發酵成離婚理由。世界上真的有坐在五彩祥雲上來娶她的英雄嗎?也許吧,但是世界上英雄很少,這樣的女人很多。

深陷“大齡未婚焦慮”怎麽辦?

首先,在擇偶方面,要調整物質預期,更註重男性的內在品質。不要在婚姻的規則上要求男方支付買房首付,然後再考慮結婚。要求男人買房結婚,其實是男人在屋外,女人在屋內的傳統觀念的衍生。我有能力掙錢,他們可以壹起在大城市租房子住,也可以過上甜蜜的生活。

其次,要清楚自己的性格因素和出身家庭的影響,是否存在“戀愛無能”的隱性表現。雖然我們受到過去的影響,但它不能用過去來概括。通過深入的覺察,我們可以看到過去是如何影響我們的,然後壹步步打破這些頑固的觀念,解放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