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租房 - 請問義和鎮是哪個城市誰發現的?

請問義和鎮是哪個城市誰發現的?

山東省東營市河口區義和鎮

義和鎮

黨委書記:畢建軍

市長:苗

位於河口區西部,距區政府駐地19公裏,面積126平方公裏。到2005年底,它管轄了46個州。

壹個自然村,46個村民委員會;7309戶24482人,其中婦女12247人;非農業人口167

8人,人口自然增長率為3.6‰。

2005年國內生產總值2.85億元,比上年增長265438±0.2%,其中第壹、二、三產業均有增長。

價值分別達到9204萬元、1.2622萬元和6691萬元,同比增長65.438+0.6%和?35.9%?、

15.1%。工業總產值?2.57?億元,實現利稅2532萬元。農林牧漁業總產值6543.8+770億元;

全鎮糧食作物播種面積1532公頃,總產量7800噸;瓜菜233公頃,總產量86萬噸;棉花

花2112公頃,總產量2614噸;種植業產值7600萬元。全年造林436公頃,森林覆蓋率達到100%。

13.5%;水果總產量4790噸,林業產值7600元。年末大牲畜6400頭,豬1.8頭。

6萬頭,羊2.58萬只,禽25.6萬只;畜牧業總產值4280萬元。水產品總量

5000噸,漁業總產值3000萬元。水庫14座,總庫容1350萬立方米。

糜芳。農村用電量為1168萬千瓦時。鄉鎮企業總產值3.4億元,利稅3462萬元,其中

個體私營企業產值3.4億元,利稅3462萬元。財政收入46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46

2元,比去年增加615元。中學1,小學4所,在校生3016人,適齡兒童入學率。

100%。有1家醫院。電話普及率達到每百人70部。三個村達到小康水平。被評為全

省級統計工作先進單位。

概況

東營市河口區義和鎮,自黃河退海至今已有近百年的歷史。清朝末年,還有人開墾土地。當時稱為“官地”,屬武定府濱州。1914年,沾化縣、壽光縣、利津縣居民陸續遷入村莊。1928屬於沾化縣。1929年,從四面八方來開墾土地的人們彼此忠誠,團結和睦,於是改名為何莊。1931年,屬沾化縣第六區。1949年改名義和區,1950年2月改名沾化縣八區,1957年撤區改名義和鎮,1958年9月改名義和人民公社。2月1963,變更為怡和區。1968年5月,撤區並編為小公社,稱為義和人民公社。1983,隸屬東營市河口區。1984年7月,改為義和鎮。

地理位置義和鎮位於東營市河口區西部,距區政府駐地16.5公裏。東臨河口街道辦事處,北接太平鄉和新湖鄉,西接沾化縣下河鄉,南接利津縣虎灘鄉。

自然條件該鎮位於渤海南岸,黃河以北,為黃河沖積平原,土地廣闊,地勢平坦。城鎮東西最大距離9.25公裏,南北最大距離18.5公裏。全鎮土地總面積12900公頃,其中耕地4209公頃。主要河流李湛河,境內流長17公裏,流域面積88.2平方公裏。適宜的作物主要是小麥、玉米、高粱、大豆、水稻等。,而經濟作物主要是棉花、花生、果樹、苜蓿等。

全鎮轄46個行政村,總人口24721,人口自然增長率3.8‰。全鎮少數民族有蒙古族、滿族、仡佬族,人口僅3人,占全鎮總人口的1.2%。全鎮共有81個姓氏,有王、張、李、趙、吳、畢、孟、孫等,其中以為最多。

主要經濟情況建國初期,鎮上農村經濟十分落後。到1978,很多人還在靠救濟糧生活,溫飽問題沒有完全解決。改革開放後才走上脫貧致富的道路。2000年,全鎮國民生產總值達到4.2億元,其中第壹、二、三產業比重分別為28.6%、44.5%和26.9%。2000年地方財政收入1.7865億元,年末社融存款余額超過1億元。這個鎮是典型的農業鎮。近年來,通過大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形成了紅棗和畜牧業兩大主導產業,有力地促進了該鎮經濟的快速發展。

強鎮的由來該鎮是東營市河口區第壹大鎮,國民生產總值居全區第壹,是全市著名的優質蘋果生產基地。全鎮獲得的榮譽稱號主要有:山東省農業統計先進單位、山東省第壹次農業普查先進單位、山東省億萬農民健身活動先進鄉鎮、山東省電化科技工程示範先進單位、山東省檔案管理先進單位、東營市基層黨校先進單位、東營市手拉手扶貧活動先進單位、 東營市信訪工作先進單位、東營市鄉鎮企業管理先進單位、東營市安全文明示範鄉鎮、東營市文明鄉鎮。

事件編年史

1939年5月29日,侵華日軍長谷川上校率領日軍400余人,包圍了義和莊(今鎮政府駐地)兩側的村民。南路日軍進入義和村以南的蒲臺屋子村(今蒲臺村),北路日軍進入小河村,殺害無辜群眾數十人。中午時分,兩個日軍帶著俘虜進人義和村,對全村進行了壹次突襲,打死60多人。然後把俘虜的青壯年帶到村東南的三角灣,在常谷川的指揮下,日軍用刀子、暗殺、土葬等手段殘忍殺害。黃昏時分,日軍進行了第二次突襲,又有19人陣亡。日軍殘暴殺害300多名無辜群眾,制造了駭人聽聞的“義和村慘案”。

1941年9月30日,八路軍山東縱隊第三旅副旅長楊國福率第三旅直屬壹團,從黃河南岸清河區(今永安)官邸出發,北渡黃河,壹舉攻克義和莊,解放義和莊周邊廣大地區。

1942 65438+10月3日,沾化縣委在義和村成立,範光任書記。

1943渤海軍區第四軍分區在王集村建立了簡易兵工廠,用土法制作手榴彈和地雷。每天可生產手榴彈100多枚,地雷20多枚,有力支援了抗日戰爭。

1997 65438+2月29日,東營市委常委第109次擴大會議在劉清村召開,市委書記郭森在會上作了《重如山等民》的重要講話。

1999 4月20日,義和鎮在全區兩個文明建設表彰大會上被評為“經濟十佳鎮”。

是年165438+10月1,全鎮1000公頃中低產田改造工程完成。

65438+年2月,頤和中學被評為省級藝術教育示範學校、市級標準化學校。

2000年3月30日,該鎮2666.7公頃的農業開發項目和水土保持工作順利通過省級驗收。

2000年5月,該鎮生豬定點屠宰場名列全市前40名。

經濟發展

第壹產業創建初期,全鎮糧食平均畝產只有40.5公斤,總產量41.67萬公斤。1978年糧食畝產46.5公斤,總產量477.4萬公斤。

十壹屆三中全會後,全鎮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但由於海水浸泡的影響,土地鹽堿化較為嚴重,自然災害頻發。到2000年,全鎮糧食平均畝產1.78公斤,總產量1.596,5438+0.4萬公斤。

從1991開始,全鎮開始調整種植結構,改變單壹的種植結構。發展紅富士、新紅星、喬納金等優質蘋果園175公頃,從1999開始,大量推廣蘋果套袋、反光膜新技術,生產無公害蘋果,大大提高了經濟效益;發展冬棗密植園530公頃,桃、杏、梨、葡萄等優質雜果30公頃。2000年,全鎮水果總產量達358.2萬公斤。全鎮共有冬暖式蔬菜大棚140個,其中義和鎮有機生態無土栽培示範園壹期建設大棚10個。該園引進以色列滴灌設備,采用有機生態無土栽培模式。這些大棚主要種植以色列R-144番茄,畝產在15000公斤以上。產品銷往全省各地並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