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租房 - 如何培養初中生的信息素養

如何培養初中生的信息素養

那什麽是信息素養呢?信息素養的本質是全球信息化需要人們具備的壹種基本能力,不僅是孤立的諸如信息獲取、信息檢索、信息表達、信息交流等的信息技能,而且是以獨立學習的態度和方法、以在信息社會中合理生活學習的責任將這些信息技能用於信息問題解決和進行創新性思維的綜合的信息能力。

信息素養是信息社會人的整體素養的壹部份,信息素養的教育關系到人們如何立足於信息化社會這壹基本點。中學生正處於人格塑造時期,他們處理信息、判斷是非的能力還很弱,教師的價值取向、理想與信仰、道德情操、探究能力的培養。通過幾年的教學經驗的積累,我認為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壹、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偉大的教育家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也曾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由此可見,興趣在學生學習中起著催化劑的作用。壹個人只有對某個問題產生興趣,才會啟動思維,主動去尋找解決它的辦法。

1.充分利用學科特點的優勢,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中學生具有豐富的想象力和幻想,他們對新鮮事物的接受力很強。每壹個新學科的開設,對學生而言,猶如步入了壹個陌生的、神聖的科學宮殿,教師如能上好第壹課,對引發學生興趣是至關重要的。在信息技術課的緒論課中,教師完全可以利用計算機的特點與優勢,向學生充分展示計算機的魅力。比如:運行壹段趣味程序;打印各種美化修飾的的文字;用“畫筆”或“金山畫王”畫畫;上網查看新聞、聽音樂、欣賞動畫影視、查詢各種信息資料、暢遊世界各地等使學生盡可能多的看到計算機的廣泛用途,極大地激發學生對計算機的好奇心,利用學生對計算機知識的欣賞而產生的興奮和追求引發強烈的學習興趣。

2.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情境教育是依據馬克思關於人在活動與環境相互和諧統壹中獲得全面發展的哲學原理構建的。“情境教育”之“情境”是“有情之境”,是“活動之境”,是壹個有情有趣的網絡式的師生互動的廣闊空間。它是將教育、教學鑲嵌在壹個多姿多彩的大背景中,是促使學生能動地活動於其中的環境。在探索過程中,我始終以學生的個性全面發展為目標,依據馬克思關於活動與環境有機統壹的哲學原理,借鑒心理學構建了暗示誘導、情感驅動、角色轉換以及心理整合等教育情境,並構建了相應的情境教育模式。例如,在教學《EXCEL》壹章時,趁學生剛進行了期中考試,我便在信息技術課上安排學習“如何用EXCEL制作本班期中考試學生成績表”,學生感到所學的知識作用大,有實際意義,於是每個人都會十分主動、積極的去嘗試制作,從而提高了教學效果。也是在這樣的教學中,大大地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壹個人只有對某個問題產生興趣,才會啟動思維主動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才會主動獲取知識,將“要我學”變為“我要學”。教學時,要給學生創設這樣壹種情境,讓學生在教師創設的這個情境裏,愉快地接受學習。

3.開展豐富多彩的比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適當開展競賽是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和爭取優異成績的壹種有效手段。通過競賽,學生的好勝心和求知欲更加強烈,學習興趣和克服困難的毅力會大大加強,所以在課堂上教師要開展“比壹比”、“賽壹賽”等多種形式的競賽。

比如 “漢字輸入”的教學,學生討厭那枯燥無味的輸入,為了提高他們的興趣,我先在每個班級中開展“輸入高手”的評選活動,然後又開展了全校的“輸入高高手”評選活動,並給獲獎者以小小的獎勵。通過壹系列的比賽,有助於提高學生的電腦操作水平,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真正融入到課堂教學中來。另外,還可組織學校性的信息技術興趣小組,讓壹部分學有所長的學生參加學科競賽,以進壹步拓展學生的興趣。

4.以啟發式、討論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堂教學中,有壹個明顯的感受,就是缺乏啟發式、討論式方法的運用。大多數老師的教學過程,幾乎是同壹個模式:教師演示→學生練習。教師在教案設計中所提到的教學方法,也僅僅是講練結合、多媒體演示等。這種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教師起著主導作用,學生是在被動接受。沒有發揮學生能動性的教學,效果壹定不是最好的。所以,對信息技術的教學,要讓學生動起來,允許他們犯錯誤。例如,《Word2003中圖形疊放層次》壹節的教學,為了讓學生獲得對“層”的認識,我先出示了四幅圖,讓學生觀察其不同之處。學生很容易看出,這四幅圖只是每幅中圖形的疊放層次不同。教師進壹步問,大家能不能自己做出這四幅圖,學生壹致回答很容易。下面是學生開始制作,有的學生想到了復制,畫第壹幅,復制了四個,但是圖形拖來拖去,始終達不到目的;有壹個學生是壹幅壹幅畫出來的,但是當我讓他告訴大家制作的方法後,大家又感到這種方法似乎很“笨”。有沒有更好的方法?如此通過問答、討論的方式,活躍了課堂氣氛,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5.采用“任務驅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對中學生而言信息意識方面是學生對信息技術要有持久的學習應用興趣,有利用計算機和網絡進行探究學習的強烈願望。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應改變以教師傳授為中心的傳統模式,教師在上課過程中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法,明確每節課的教學目標,設下疑難問題,讓學生自己去思考問題、上機實踐探索解決問題的辦法,給學生“主動發展”的空間,大力推行“發現式”教學,同時要保證學生充裕的上機時間,著重培養和鍛煉學生的操作技能。當學生通過自己的上機操作能夠解答某壹問題,必將會熟練掌握該項操作技能,增添壹份喜悅之情,充滿壹股學習計算機的熱情。

例如:在學習word文字處理軟件的使用時,我事先準備壹些用word軟件制作的精美賀卡、優秀的電子報刊,向全班學生演示,展示完成時,學生們都覺得很好奇,都自己去實現它。於是我適時提出任務:如何利用word制作賀卡與電子報刊?要完成該項任務,可先將這個任務劃分成壹個壹個的小任務,每節課完成壹項小任務,引導學生逐步去實現賀卡、電子報刊或板報的制作,達到教學的目標。

課堂教學是學好每壹門課程的主渠道,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作為教師,我們要激發、點撥學生獨立學習及探究問題的火花,激發學生對知識的強烈興趣,激活信息技術課堂。壹個“活”的課堂,最重要的在於教師引導是否得當,看教師是否收放自如,只有每壹位信息技術教師不斷探索,在課前精心備課,壹個“活”的深受學生歡迎的信息技術課堂才有希望可能出現,學生由被動地學習變為自主而快樂地享受信息技術課才會變成可能,信息技術課堂真正成為學生心目中幸福的樂園才可能變成現實!

每當學校組織學生進行手抄報、班級黑板報等評比時,我總會讓同學在課前或課後依靠信息技術進行片頭設計、版面編排,利用網絡豐富的資源,采集了心理健康知識、環保等壹系列素材,使得原本走過堂的花樣形式變成了實實在在的校園百寶箱。在實踐中學生自身所學的信息技術得到了充分的應用與提高,學生接觸到的都是真實的生活案例,同時在實踐中遇到了未曾遇見過的問題,激發了學生的濃厚的求知探索進取的欲望。

三、情感交流是培養信息素養的最好方法

人的學習最初都來自實踐,來自面對面的交流。信息技術教育中信息的交流應當是最基本的問題,所以信息素養的培養也同樣需要理論聯系實踐,將實際問題引入課堂,再應用到實際,才能讓學生真正學到知識。

在教學中,首先教師要轉變觀念以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的角色參與到學生的學習活動之中,從而營造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給學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師要充分尊重和信任學生,把他們看成知識的主動探索者,創設和諧的氛圍,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我認為給學生關愛,就是增強他們學習興趣、學習信心,提高學習效率。“教學之無小事”,我們在課堂上的壹句不經意的話,壹個不經意的眼神都會直接影響學生的心理。對待那些操作中遇到困難的學生,也不能選擇批評,不要挫傷他們的信心,而應給予啟發開導。例如,在講“設置日期時間”時,我首先提出這樣兩個簡單問題:“同學們,妳計算機上顯示的時間和別的同學為什麽不壹樣呀?妳知道怎樣把它修改過來嗎?”、“妳能通過計算機找出妳出生的那天是星期幾嗎?”經過學生壹段時間的交流後,我發現班裏學習成績較差、課上從不舉手發言的壹個學生把手舉了起來。我高興的把她叫了起來,但她卻站在那裏支吾了半天也沒說出壹個字。這時,其他同學坐不住了:壹些調皮的孩子開始譏笑她,學習好的孩子也不耐煩的埋怨她耽誤時間。再看,這個學生臉漲的通紅,低著頭不時拿眼睛溜著老師和同學。從她膽怯的目光中我可以感覺到連她自己都失去了信心,想退卻了。可我走過去,撫摸她的頭,親切地說:“沒關系,妳在課堂上舉手,老師特別高興,這證明妳想和大家壹起努力學習了,第壹次當著老師和大家發言,難免緊張,深呼吸壹字壹字的把妳觀察到的和想到的說出來,即便是錯的,老師也要表揚妳的勇敢!”當時,她激動得熱淚盈眶,用顫抖的聲音結結巴巴的講出了自己的做法,果然是對的!教室裏立刻響起壹陣熱烈的掌聲,我也禁不住心潮澎湃。我們多給學生關愛、鼓勵,還有什麽困難能讓學生望而卻步呢?把關愛獻給學生,把信心還給學生,這是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感情基礎,也是師生情感交流必須具備的壹個基本。

1.面向全體學生進行情感交流

班級授課制主要以集體教學為組織形式,是面向全體學生的。學生是整個教學過程的主體,只有把全體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調動起來,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

首先,要全面地了解學生。了解學生是師生順利進行情感交流的前提。高中生的信息技術基礎水平參差不齊,開學初可以進行問卷調查,調查學生以前是否上過信息技術課、都學過哪些內容、目前把握了哪些初中信息技術課的內容、家裏是否有電腦、是否能上網等等。通過調查,可以對壹個班的學生有壹個整體的、初步的了解。

其次,教師要發揮教學中的主導地位,努力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師生關系是教育活動中最基本的人際關系。師生關系對教學效果有著巨大的影響。在教學活動中,師生雙方假如都能如對方所願,相互之間就會產生積極肯定的情感體驗,如興奮、愉快、滿足等,並保持接近或親密的心理關系。相反,假如其中壹方不能滿足對方的期望和需要,或者壹方對另壹方表示不友好、不真誠或發生不利於另壹方的行為,就會引起另壹方的不安,相互之間就會產生消極否定的情感,從而產生疏遠、淡漠甚至敵對關系。由於初中信息技術課不作為中考科目對學生的升學沒有什麽影響,很多學生對信息技術課不重視,這在壹定程度上嚴重地挫傷了信息技術老師的教學熱情。面對這種情況,若教師消極應對,認為學生不願好好學,那只能使師生之間的情感日漸疏遠,這樣就根本談不上教學效果了。要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教師要把握主動權。首先要以飽滿的熱情投身於教學中,並及時準確地將這種積極向上的情緒傳遞給學生。心理學表明,情緒具有感染作用。學生從教師身上感受到的良好情緒,可激勵學生產生學習的動力。其次,在教學用語上要註重與學生拉近距離,比如不要用“妳們班”而要說“咱們班”,讓學生覺得妳也是這個集體的壹分子。另外,把班級作為壹個整體來看,教學中對學生多肯定,少否定也是促進師生關系良性發展的方法。教育心理學中的“羅森塔爾效應”表明,教師對學生是否存有良好的期待感,會影響學生的自我期望和積極主動性的發揮。老師贊賞壹個班上課紀律好,同學們合作精神強,並沒有專門地指向每壹個學生,但是來自於集體這種榮譽感都讓每個學生感到自己做得不錯。切不可把對個別學生的不滿影響到對整個班級,假如只看到班級中少數學生的缺點,就會挫傷大多數學生的自尊心。課堂教學是由教師或學生組成的雙邊活動,良好的師生關系往往成為壹種動力,學生與老師相處融洽,學習積極性就高,教學效果也會提高。

2.面向個別學生進行情感交流

初中生隨著生理的變化,其思想、情緒、行為都呈現出不穩定性。這個時期,他們不肯輕易敞開自己的心扉,而內心深處卻潛藏著被尊重、被關註、被認可的願望。實踐證實,教師客觀對待學生的個別差異,有針對性地加強與個別學生的情感交流,可以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