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租房 - 四川巴中高登節的由來

四川巴中高登節的由來

農歷九月初九的重陽節是壹個傳統的重陽節,也被稱為“老人節”。因《易經》將“六”定為陰數,“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合陽,二九為重,故稱重陽,又稱重九。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形成了。到了唐代,重陽節被正式定為民間節日,壹直沿襲至今。三月三日重陽節,又稱“踏秋”、“踏春”,是壹個家庭的事。在這壹天,重陽節的所有親戚都要壹起爬山“避災”,插山茱萸,賞菊花。魏晉重陽以來,風氣日益濃郁,是歷代文人傳唱最多的傳統節日之壹。

首先,重陽節有爬山的習俗。金秋九月,天高氣爽。在這個季節,爬山遠眺,可以達到放松身心、健身祛病的目的。吃重陽糕的習俗與爬山有關。高河餅諧音。作為壹種節日食品,它最初是為了慶祝秋糧豐收和品嘗新糧。之後民間就有了登高吃餅,步步登高的吉祥寓意。重陽節,歷來有賞菊的習俗,所以自古以來就叫菊花節。農歷九月俗稱菊花月,逢年過節開菊花會,全城的人都去開會賞菊。自三國魏晉以來,重陽聚會飲酒賞菊吟詩成為時尚。在漢族的古老習俗中,菊花象征著長壽。古代流行插吳茱萸的習俗,故又稱山茱萸節。山茱萸作為壹種藥物,可以釀酒強身祛病。吳茱萸和菊花在唐代非常常見。山茱萸香氣濃郁,具有驅蟲除濕、祛風、消食化積、治療寒熱的作用。人們認為九月九日也是災難的壹天,所以人們喜歡在重陽節佩戴山茱萸辟邪,尋求好運。因此,山茱萸也被稱為“邪靈”。原來,在中國古代,九被稱為“陽數”,在農歷九月初九,二或九都是陽數,所以被稱為“重陽”。重陽節起源於壹個道教神仙故事:東漢時期,汝南縣有壹個叫桓景的年輕人,父母雙全,妻兒壹大家子。雖然日子不好過,但半食半餐也能過得去。誰知道,不幸的事情來了。汝河兩岸有瘟疫,家家戶戶生病,到處都沒人埋屍體。這壹年,桓景的父母也因病去世。

桓景小時候聽大人說:“汝河裏住著壹個瘟神,每年都出來走壹圈。它把瘟疫帶到任何地方。桓景決心拜師學藝,為民除害滅魔。聽說東南山上住著壹個叫費長芳的大仙,於是他收拾行囊,動身上山拜師學藝。

費長芳送給桓景壹把降妖龍劍。桓京早起晚睡,穿著戴嶽,沒日沒夜的練。轉眼間又是壹年。那天桓景正在練劍,費長房走上前來說:“今年九月九日,汝河的瘟神又要出來了。妳趕快回到妳的家鄉去殺人。我送妳壹袋山茱萸葉,壹瓶菊花酒,讓妳家鄉的長輩登高避禍。”

桓景回到老家,給鄉親們打電話。告訴大家大仙說的。9月9日,他帶領妻子、孩子和老鄉來到附近的壹座山上。山茱萸葉子各分成壹塊,說是可以隨身帶著,所以瘟疫惡魔無法靠近。再把菊花酒倒出來,大家都啄了壹下,說喝菊花酒不會染上瘟疫。安排好村民後,他帶著自己的降妖龍劍回到家中,獨自壹人坐在屋內,等待瘟疫惡魔的到來,奮力降妖。

過了壹會兒,我聽到汝河咆哮,奇怪的風旋轉。瘟神從水裏出來,穿過村子走上岸。千戶人家壹個人都沒有。突然,他擡頭看見人們聚集在高山上。它跳到山腳,只感覺到刺鼻的酒精味。考努斯急得肺都不敢爬近了,於是轉身向村裏走去。我看見壹個男人坐在房間裏。吼壹聲就往前跳。桓景見瘟神來了,連忙拔劍迎戰。打了幾個回合,妖文打不過他,拔腿就跑。桓景嗖的壹聲把降妖青龍劍扔了出去,只見劍閃著寒光追著妖文,刺穿了他的心臟,把妖文撲倒在地。

從此,汝河兩岸的百姓再也沒有受到瘟疫惡魔的傷害。人們把九月九日爬山避災,用桓京、世代相傳之劍刺死妖魔的故事,從兒子傳到孫子,壹直傳到現在。此後,人們慶祝重陽節,並有重陽節爬山的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