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租房 - 武當山玉虛宮的歷史

武當山玉虛宮的歷史

武當山是明朝永樂年間大修時的大本營。明朝時,部隊經常在此紮營,嘉靖三十壹年(1552)重修。原為五進三路的院落,共有房間2200余間,包括龍虎殿、齊殿、殿、小觀殿等壹系列殿堂、祠廟、壇燈。臺前臺後疊,規條嚴整,左右院落厚重,城樓相鄰,玉帶河交織。巍峨的竹墻環繞,環衛宮神秘莫測。其規制之宏偉,與北京太和門太和殿的風格相似。“玉虛如秦阿芳”,可見玉虛宮當年是多麽的宏偉。清乾隆十年(1745),大部分建築被毀。現存的建築只有宏偉的宮墻和城門。宮墻堅如月圍仙闕,宮門為須彌石臺雕瓊花,券拱三孔。兩翼八字墻鑲嵌琉璃瓊花圖案。門前是裝飾柱的臺階,朱碧富麗堂皇。宮殿入口是壹個占地40多畝的大院子,青磚鋪就,開闊雅致;跨過戴宇河,便是第二宮門,龍虎殿、朝拜殿、正殿、父母殿等遺跡被拱起在高高的平臺上。宮墻以東是東宮,又稱東道研究所,有磚房、浴場、廚房、龍井等遺址;宮墻以西是西宮,預計有仙臺、水簾洞、禦花園、兀顏姓廳等遺址。宮門內外有四座石亭,相對而立。在亭子裏,有巨大的石碑(傳說中的龍王六子)。宮門內兩座石亭中的石碑高6米,寬2.35米,厚0.76米。身高9.03米,體重各達到100噸以上。這兩個銘文分別是:第壹,永樂十壹年(1413)是武當山保護道教的“聖旨”;壹、永樂十六年(1418)大嶽太和山、山路宮刻碑。宮門外有兩座石亭,其中壹座刻有嘉靖三十壹年(1552)太和山宮重修碑。四個銘文雋永渾圓,銘文浮雕龍紋,剛健舞動,造型穩重渾厚。甲殼和肌肉部分紋理明顯不同,腿腳承受運動的重量,尾巴卷成壹盤,像壹座高大的帝國紀念碑。武當山上有十二塊巨大的石碑,是國內外罕見的石刻,極其珍貴。

永樂十六年刻的碑文中,明成祖永樂皇帝引用道教經典描述“真武大帝”與武當山的關系,聲稱其父朱元璋及其在世間的成就都得到了真武神的幫助,所以在武當山建宮觀,以表彰其神通,報答其恩。嘉靖三十二年的碑文,追溯了他的祖先永樂皇帝修建武當山的功績。他在碑文中寫道:“兩百年來,人民國家富強,近龍三王。雖然齊國和齊國的數量不壹樣,但是邊塞還是受到了輕微的沖擊和破壞。高達耿武,妳是大漢奸,可以用。”認為這是上帝的祝福。於是不惜重金重建武當。

明朝永樂年間,國家北建紫禁城,南建武當,在武當山修建了規模宏大的皇家寺廟,玉虛宮是整個建築群中最大的寺廟。明代著名文學家王世貞不禁驚呼“玉如秦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