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租房 - 閑話

閑話

是被抖音種草,然後買了豆豆三部曲,春節期間先看完了《遙遠的救世主》(電視劇《天道》),除了必要的吃飯,睡覺,基本上稱得上是“不眠不休”,看完之後才開始履行回老家的必要程序:摸麻將、以及承接來自七姑八姨的熱情問候。

其實看完之後內心壹直是荒蕪且寂靜,似乎心中多了壹畝地,地裏什麽都可以種,但實際上什麽也沒種,而是長滿荒草,我就這樣審視著自己內心的這畝地,壹邊充滿希望,壹邊又覺得遺憾和可惜。

這樣想著,連過年也失去了往日的歡快,腦子裏回想著書中的每壹個情節,以及那些觸動我靈魂的臺詞,總想發泄和傾訴壹下,又似乎無從談起,最終,只給毅哥發了壹句,《遙遠的救世主》我看完了。他回復讓我分享壹下,我扯出壹個笑,腦子亂的很,分享不出來。

就這樣斷斷續續的過了這麽些天,眼下馬上要上班了,這本書壹直放不下,在腦子裏翻來覆去的鬧騰著,看來不靜下來心捋壹捋是沒辦法翻篇了。便是趁著閉關的最後壹天,把自己的腦子撕壹條口子,讓那些零零碎碎的念頭都釋放出來,如此我便輕松了。

問題來了,從哪兒開始談呢?

還是先閑聊吧。

我是看完小說,又在家拉著爸爸媽媽壹起開始追電視劇。強烈安利給爸爸媽媽看,爸爸媽媽是壹邊看壹邊吐槽王誌文飾演的丁元英,“壹個糟老頭子,看起來都快50歲了,有啥好稀罕的,長得又不好看”....爸媽平時總是小吵小鬧,難得在壹件事上倆夫婦達成高度壹致,我只能壹邊陪著笑,壹邊囁喏道“那稀罕壹個人.......又不是單看顏值.....妳們往下看嘛,他很有智慧噠”。

當然電視也沒看幾集,遙控器就被孩子們搶過去了,我爭不過,只得作罷。算了,三三兩兩的繼續嘮叨吧。

芮小丹有這樣壹句話形容丁元英, “妳就那麽執著於孤獨嗎? ”這句話沒有答案,是芮小丹望著丁元英的背影感嘆的。

而實際上丁元英從未說過自己的孤獨,他只是幾乎壹整年的時間,不回家,不社交,就在古城的出租房裏,抽煙,喝茶,聽曲,思考,下樓吃飯,扔垃圾,偶爾打掃公***樓道,不和誰爭 ,似乎和誰爭都沒必要。多付的那碗餛飩錢 ,和父母兄妹的距離,和周邊關系用力的扯出笑臉,看似熱情的中國式交往背寫滿梳理與客套及內心世界的關閉...

妹妹有壹句話是這樣對他說的,“和妳說話,妳也累,我們也累”

王誌文演的很好,他把壹個居高臨下、遺世獨立而又生在塵世、不得不用力維持各種關系使自己盡量看起來正常的丁元英刻畫得淋漓盡致。

每次丁元英壹開門,那努力且刻意的笑容和熱情,總讓我揪得疼,這是“不自在”。

“用力過猛、格格不入”這就丁元英沒有接納芮小丹之前的社交狀態。

我理解的,這就是孤獨,找不到同頻對話的人,覺得自己與世界、與身邊人以及所展現的傳統文化格格不入,索性便把自己與世界隔絕開來,從現象上有聯系,從本質上其實沒有聯系。

也許,世界上根本不存在“享受孤獨”這個說法,只存在“享受獨處”這種模式。

因為妳在覺察到自己內心的孤獨時,或者向外界傳遞出“我很孤獨,但是我很享受”這種信息時,其實就是壹種自我矛盾,因為在內心深處還是在渴望被關懷、溫暖、理解、接納,而並非是真的在“真的享受,就是無形的,覺得壹切都是理所應當、自然而然的狀態,並沒有覺得有哪裏不妥,是壹種“我不知道我孤獨”的狀態。而壹旦當妳感受到孤獨,就會有壹種理解“求不得”的苦,所謂“享受”,不過是無奈之下的苦中作樂。算不得真的享受。

也許大多數人都孤獨吧。丁元英扯出的笑容,就容易讓我想起微信聊天中經常打出的“哈哈哈”,是不願意解釋,覺得沒必要繼續深入聊天而讓對話順利結束的妥協。是“不較真了”,妳開心就好的隨意和被動的包容。

就算是我淺薄吧,此處的愛僅指男女之愛。

“妳厭煩我了嗎”

這壹句臺詞看似稀疏平常又簡單,我卻記憶非常深刻。這是熱戀期間,芮小丹給丁元英三個問題的第二個問題,第壹個和第三個都是談人生、搞事業的,這第二個問題冷不丁的,簡單直接的插入進來,真就像“藍天白雲忽然下起了大雨”,我就是在這個問題上體悟到小丹“愛的純粹”。

她不是在問“妳還愛我嗎?”或者“妳愛不愛我”之類的問題。

因為這完全是兩個不同的層級。

“妳還愛我嗎?”或者“妳愛不愛我”,這類問題強調的是“妳的付出、妳的給予,我的得到”,是“我要的得到妳的愛”,是對所愛的患得患失。所以與其說是愛別人,不如說是“愛自己”。

“妳厭煩我了嗎”在意的是我的付出,我可能的壹廂情願是否會造成妳的困擾,不自在、煩惱甚至厭煩,是我愛妳,但我需要明確的是,我給予的這份愛,妳是否能歡喜地接受而不是覺得我在打擾。只有這樣真正對妳好,在乎妳的感受,我的愛才是有意義的。

畢竟之前元英是“害怕女人到骨子裏了,教不得,鬥不得,還不如花錢piaochang來的明心見性”。

所以芮小丹這壹問,是愛的基礎:不是得到,而是給予和付出,是小心翼翼的守護。

“別讓我把記憶都留在床上”。

這臺詞甚是香艷。床上怎樣咱不能去探討,就暫且把焦點放在這個“別”字上吧。

愛是什麽?

我想從吳易聰老師“愛的六個層級”說起:

第壹層級的愛:生存的愛,如溺水的兩個人無意識的彼此拉扯、攻擊,只為了讓自己浮出水面;

第二層級的愛:制約的愛,如戰爭的兩個人,把生活中的雞毛蒜皮都演化成壹場戰爭,只為證明自己是好的,是對的,是重要的;

第三層級的愛:自我的愛,是戰爭中的兩人,終於有壹個人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麽,而不是把生命消耗在妳死我活的傷害,妳好我就不好的對抗中,開始愛自己。

第四層級的愛:相互的愛,相愛的兩個人成為真正的朋友,有了壹定的資源、能力和智慧,能彼此照顧、達成壹致,***識、***生、***贏。

第五層級的愛:成長的愛,相愛的兩個人成為修行的伴侶,他們開始明白幸福的人生不是沒有痛苦的人生,而是有能力超越痛苦的人生。

第六層級的愛:貢獻的愛,在超越了各自的痛苦和挑戰後,在創造了自己的幸福生活後,他們心中升起了巨大的慈悲和願景,希望能幫助更多的人類同伴來離苦得樂,創造幸福生活。

所以壹個“別”字後什麽?就是貢獻的愛,是***同做壹件有意義的事情,所以有了後面的王廟村扶貧,有了北京格律詩音響公司。當然我也馬上聯想到身邊的模範夫妻,遠壹點的是侯家勝、張益萍夫婦創辦孝廉講堂,傳播中國傳統文化,近壹點身邊人開始彼此扶持,***同創業。在此壹並向他們致敬吧!盡管他們不壹定看到此文,然致敬是自我靈魂的需要,本就與他人是否在場無關。

有壹句話是這樣說的“很多人的婚姻,陪伴的只是身體,而他們的靈魂從未彼此陪伴”。說的很尖銳、很深刻、很有道理,可是靈魂為什麽不能彼此陪伴呢?

無論怎樣,壹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婚姻或者愛,它或者帶給妳最大的痛苦,讓妳覺醒,或者帶給妳最大的滋養,帶給妳成長和貢獻。重要的是,妳在這份感情裏如何取體悟和怔道。

有壹個細節,是丁元英決定接下王廟村這檔事以後,葉、馮、劉這個王廟村三人行打算請丁吃頓飯,找個雅致壹點的餐館,壹邊吃壹邊聊聊王廟村的現狀。丁很直接的說,既然是王廟村的事情,就去王廟村談,把村裏的主心骨都聚起來 ,簡單搞點農家菜,邊吃邊聊。

我在電視劇裏看到這個情節,當時就笑著對爸說,爸,這才是幹事兒的,少些虛頭巴腦的推杯換盞觥籌交錯,直接到現場了解現實情況,解決現實問題,能幹活、能出活比什麽都重要。

當然中國的酒杯文化不是壹朝壹夕形成的,妳說完全不吃飯、不對話肯定是不對的,要是這樣,感情沒法聯絡,事情沒法解決。畢竟這個社會還是壹個人情社會。但是這飯怎麽吃,怎麽吃才能既沒有負擔、也不費時間、又解決問題呢?

話說安徽某市招商引資處(據說是蕪湖,沒有細查資料)就推出了“早餐會”,通過吃早餐的20分鐘到1個小時時間,政府關於和商界大佬面的面來進行清醒、親密且高效的溝通。

把應酬的晚餐改成解決問題的早餐,場景轉換,便沒有喝酒的氛圍、也沒有喝酒的道理,壹切從本質出發,快速高效的回答問題、解決問題,我心裏給了壹個大大的贊,何況,現在三高這麽多,很多人都把晚餐省了,那紛繁的酒局,能省就省吧,這樣“他好,妳也好”。

從書中我看到的“高估”大概整理了三個層次,以三個案例來說明,當然,純屬肖氏理論,或經不起推敲,無妨,先說著吧:

壹是功勞主義高估。

書中的劉冰讓我覺得就是個笑話,果然是應了那句“垂死病中驚坐起,小醜竟是我自己”。

從他籌謀著要摻和進“北京格律詩公司”,他臺詞是這樣的:我幫丁先生賣過唱片,也算幫襯過他,多少有點交情。

饒是我讀了多年書,多少受了些聖賢之道教導,也得“tui”的壹聲吐他壹臉唾沫星子:生意場上妳情我願的事情,妳依著丁先生的唱片,也籠絡了而不少人氣,賺了不少,談何幫襯?談何交情?

也許正是因為這樣,自視“勞苦功高”,最後才把丁給的壹疊密封的白紙當做向樂聖公司和歐陽雪漫天要價的籌碼,最後以悲劇收場,從天臺壹躍而下,心比天高,命比紙薄。

把自己該做的事,把自己得益的事 ,當成壹種功勞去炫耀,或者索要回報,在不能得到回報時便會憤憤不平,在得到回報時依然欲求不滿、得寸進尺。

人心不足,苦的終究是自己,何必呢?

二是經驗主義高估。

這個理論來自於丁的壹段話,他是這樣說的:衡量壹種文化屬性,不是看他積累的時間長短,而是看他與客觀規律的遠近。五千年的文化是光輝、是燦爛,這個沒有問題,但是傳統和習俗得過過客觀規律的篩子。

這就是我說的經驗主義高估。因為在現實中,包括我過往所面談的候選人,很多人標榜著自己學的什麽專業,有多少年的工作經驗,參與了哪些項目。

這些都沒有問題,但是最終得過過篩子,因為衡量壹個人是否適用或者卓越,不是看他年齡有多少歲,有多少年的工作經驗,參與了哪些項目,而是在這些增長的年齡裏,他積累了什麽,付出了什麽,在項目參與過程中,他展現的判斷力、決策力和***情力在是怎樣的。多的是人年過半百,心智卻如頑童。

三是待遇主義高估。

很多人在平臺上享受壹個待遇,便覺的自己“值”這個錢了,其實不是妳真的值錢,是平臺值錢。所以妳是順便值錢。

麻繩綁在大閘蟹上,便是大閘蟹的價格,要是麻繩錯誤的以為自己就是值這個價錢,因此離開這個平臺,那他就悲劇了。

高估自己,把自己獲得的成功、享受的待遇或者領受的榮譽“歸功與內”便是下坡路的開始,文中肖亞文對芮小丹正式見韓楚風之前說的壹句話特別清醒:“妳要真覺得妳值這個規格就錯了,值這個規格的不是妳,而是丁元英”。

很多時候我們都在“狐假虎威”,而這個“虎”可能是真實的某人,也可能是某種客觀條件、形勢,“歸功於外,攬過於己”才是真實拔高自己的不二法寶。

當然,狐能不能借“虎”之威,也是要智慧和膽識的。認清自己,修煉內功、向外借勢,即使是壹根麻繩,也得修煉自己,把自己搓得上下均勻、美觀牢靠,如此才能有可能被綁在大閘蟹上去。

壹件事要做成,理論大概就是這個理論。因為現實條件不具備,我也只能說點理論。

小說中多次提及的“殺富濟貧”,05年出版的書,放到今天,“殺富濟貧”依然是個熱詞。當然與今天殺富濟貧***生的,還有壹個詞是“***同富裕”。

在格律詩公司正式啟動前,丁元英與韓楚風前往五臺山問道,如此便有了火遍抖音的半闕詩改動。

丁元英版:

悟道休言天命

修行勿取真經

壹悲壹喜壹枯榮

哪個前生註定

智玄大師版:

悟道方知天命

修行務取真經

壹生壹滅壹枯榮

皆有因緣註定

縱觀格律詩公司與樂聖公司兩家公司的起承轉合,半闕詩闡明了本質。

丁最初以為的殺富濟貧,其實最終是“***同富裕”,樂聖公司從既得利益裏分出壹塊蛋糕給王廟村,依托現有格局和格律詩合作,樂聖割掉箱體生產,分享銷售網絡.....把箱體轉給更有成本優勢、更具質量意識的王廟村來生產。

樂聖公司被“殺”了嗎?樂聖公司死了嗎?

並沒有,樂聖公司創始人死了,但樂聖沒有死,而是以更有優勢、更有活力的產品推給市場,讓它本身也更具有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盡管這壹改變樂聖公司是被迫的,是屈從的,然如果不從內改變,不合作,即便沒有王廟村,也會有李廟村,張廟村。故而“壹生壹滅壹枯榮,皆有因緣註定”,這裏的因緣,我就直白的理解為市場。

而丁在問道之前,就是認定了此事是“殺富濟貧”,這個商場上殺伐決斷、敏銳果敢的人內心又有著無比的矛盾和柔軟,因此呈現出“該不該殺、能不能殺?”的糾結。這是被自我認知圈住的小我,內心會有困頓、迷惘。這也是我覺得書中未言盡而我覺得甚是精妙之處。

國家也在大力提倡“***同富裕”,然後民間依然是壹片“殺富濟貧”的聲音。

是“殺富濟貧”還是“***同富裕”,最終取決於“富”的壹方懷抱怎樣的心態來看待這件事情,有人是修,有人是悟,而不修不悟則只能被殺。

修行者,以行制性,以律制心。很好理解,就是國家要求這樣做,我就聽話照做。在做的過程中來提升心性,自我尋求心理平衡。

悟道者,以性施行,由心生律。就是我骨子裏就覺得企業應該承擔社會責任,我成立企業的初心就是為了幫助更多人,執行更好的經濟秩序,我就應該開放、包容,與周邊環境***榮***生,只有“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這與“稻盛”講的利他別無二致,“若欲長久利己者,暫時利他乃竅訣”。

***同富裕,不是國家提倡和要求,我不敢說是道,只能說是客觀的發展規律。

芮小丹死了,小說中是自盡,電視劇中是犧牲,不管哪種死法,總之是死了。

她死後的兩個月,留學的錄取通知書寄了過來。

芮小丹不知道當刑警這麽高的風險,生命無常,有壹天會突然死掉嗎,為什麽還要努力學習,考試,爭取留學呢?這就是小說所折射的另壹種智慧。

《次第花開》有壹段對話,大意是這樣的,弟子問師傅,為什麽我們每天都在認真修行,持戒誦經,可是我們還是會要生病,有生老病死呢?佛祖為什麽不庇護我們呢?

師傅笑著說,這就是佛祖的慈悲與智慧,他無時無刻不在告訴我們“無常”。

我們常說“生命無常”,那無常之下,我們到底該做什麽?我們都說活在當下,活在當下又是什麽?是“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朝散發弄扁舟”嗎?

妳別說,還真有,據說2012盛傳世界末日那壹年,有的人就在12月24日那天,把自己壹生的積蓄都花光了,想著明天就是世界末日了,不花白不花,不能便宜了別人。

曾國藩說“人生惟有常是第壹美德”。

感謝曾國藩說了這樣的話,借此,我便有了可周全解釋的理論依據了。

即人生無常,惟有以“有常”來應對“無常”,張碧晨有句歌詞咋唱來著“我做了那麽多改變,只為了心中不變”。

不管外界發生怎樣的變化,遵從並執著於自己的內心,往該走的方向走。人生本就如壹場未知的旅途,盡管不知道未來會遇見什麽,往自己向往的方向走就對了,是春風得意馬蹄疾,壹日看盡長安花也好,是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壹村也罷,都是充滿希望的趕路,都生命難得的享受。即使有壹天萬壹不幸,中途遇見車禍,停了下來,也許是旅途本該就在此停下,那就安心躺下來,歇會兒,最後看壹眼這周邊的風景,安詳的閉上眼睛。

前面走的路不後悔,後面未走的路不遺憾。

如果我的離開讓他人感到痛苦,那就如他所願,把痛苦留給他,他也因為這份痛苦的存在,而感到人生情感的充實和滿足。

正是小丹留給元英的。

(完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