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租房 - 安恩普在昭通時期的駐軍

安恩普在昭通時期的駐軍

1930年春,安恩普奉命率領第壹臨時團到昭通,“擔負起打土匪的責任”,成為龍運集團的“官”。安恩普在昭通期間,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為昭通的發展建設做出了突出貢獻。他在當時被稱為“安青天”,其成就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穩定地方秩序,修建營房。

昭通各縣位於雲南省東北部,與四川、貴州接壤,是三邊戰略要隘,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民國以來,四川援軍、護國軍、京國軍都從這壹帶進退,補給眾多。1927年,龍雲、胡若愚、張如濟內戰開始,胡張聯軍大敗昭通,邀川黔軍入關互助。昭通縣成了內戰的戰場。昭通縣由於歷史悠久,兵荒馬亂,民不聊生,所以“野之又野”,兵匪不分,“四鄉多遭劫掠而漸遷郊區,稍有溫飽者多在城中避難”,嚴重阻礙了這壹地區的社會經濟發展。1930年春,安恩普率第壹團到昭通,“初以兵蓋耕,後出剿。”經過長期的軍事行動,到1932,昭通各縣的動蕩局面基本結束。

1931,第壹團臨時擴編為第二旅,安恩普升任旅長。第三團駐昭通,第四團駐宣威。此後,安恩普將駐守昭通的軍隊作為“多劄堂寺,有鄉親居住”,“兵聚城中,憂擾燕”。於是我向省主席龍雲建議,建議營房設在北教場,那裏“高大寬敞,龍洞環水,飲料特別方便”。經龍雲允許,我們撥款50萬元給雲南開工,建了壹批三營指揮部、連隊部、宿舍、報告廳、會客室、警衛室、丈夫室、月子室、醫院。此外還修建了寬50余尺、長70余尺的大操場,外面還修建了大營門牌樓、曲徑洞、圍欄,是永久駐軍。這使得軍隊“管理方便,遠離民眾”,嚴格區分軍民,昭通城內的混亂局面有所好轉。

2.成立昭通人民實業有限公司..

安恩普率軍剿匪期間,“每聞匪事,為饑寒所迫”,使他認識到“趙壹災荒頻繁,窮困潦倒,匪由此而生。治不好發展生產。”於是,為了繁榮社會經濟,安恩普於6月5438+09365438+10月1牽頭成立昭通閩中實業有限公司,資本約20萬兩銀幣,純由政府組織和民眾投資組成(龍雲、鹿晗為其重要贊助人)。李在西城外的房子第壹次是租的,後來搬到老西嶽廟。其業務有三大突出成就:

(1)坎農基荒地開墾。1930年夏,安恩普統率軍隊時,南區的坎農基-布於裏錢疇被水淹沒,荒廢可惜。於是“既然墾荒是我們的責任”,我們提出集資創建壹個實業公司,從墾荒開始,由市井先生邵任專職經理,縣政府出面按價收購,得到工人6000多人(約3000畝)。“於是他們互相競爭,劃出疆界,築堤引水,使水可歸:田為秩。因為選擇高原建10多棟房子,50多棟出租房,招租客住坐,種牛,“六千多塊工業荒地將陸續復墾。“後來這裏設了壹個村辦事,加了很多佃戶的房子,裏面有學校,像個大村,取名‘新民村’。把“昔日壹片荒涼之地,風箏飛來飛去,魚兒遊來遊去,繁花滿眼”,改成“房子幹凈整潔,莊稼茂盛,牛羊在坡上”,“是個大農場”。他在村裏建學校、醫院、公園,規定村民戒煙,禁止種植鴉片,讓孩子上學,讓女人上學。全村人“耕男織女”,這是安恩普把他的理想社會付諸實踐的表現。他以“新民村”為試點,試圖改革昭通的舊俗,建立全新的社會風尚,從而建立自己的理想社會,這當然只是國民黨統治時期的白日夢。

1937.安恩普率部出滇抗日,中斷了這壹實驗進程。但“新民村”建成後,“每年可收獲3000多塊石頭,社會經濟效益不淺”。

(2)電力的準備。公司在昭通1933購買了全部機器,年底全部安裝完畢。1934,1年6月,電燈試用,“滿城滿街都是光”。到6月1936,已經安裝了4000張照片,還安裝了幾臺電飯煲。

(3)舉辦礦業。該公司對昭通縣東部的煤礦進行了勘探,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後來又集資勘探昭通、大關、宜良三縣交界處的毛壩鐵礦。此外,安恩普還派張於1931在鎮雄縣開設了經濟龍店。

3.治理趙露河。

1930年,安恩普追根溯源,在坎農基開墾荒地時註意到了附近的河流。經查,昭通縣南部地區的查官河及下遊的高露河年久失修,危害極大。此外,因為河流的關系,趙露和山東縣已經打了很多年,互相起訴。主要原因是在石霞趙露河和玉薩河的交匯處有壹塊古老的烏鴉巖。地勢高,水流不暢,所以被淹。同年8月,安恩普召集昭通、魯甸兩縣的士紳百姓,在城裏的李佳廟開會,提出修河,並捐了5000元。然後,他擬定了壹個根本性的河道整治方案,上報省政府,得到了龍雲的支持,捐了2萬元。

1931 1 10月2日,省政府在昭通閩中實業有限公司成立水利工程處,委托安恩普並監督,趙、陸兩縣縣長唐佐、竇家華也召開會議,留下昭通縣長陳遠任辦公室,下設總務、工務兩個班。2月7日,安恩普帶領全體員工在高露寺舉行了奠基儀式。

整個工程分三步走:第壹步是勘測,第二步是修復和疏浚沿河圩田,第三步是挖深老鴉巖,以便自由宣泄。兩縣工程分階段進行,1931年2月7日開工,1936年冬季開工,耗資29萬余元,基本上治好了趙露河,改善了兩縣人民的關系。起到了“造福桑葚,增加農產品”的作用。

4.拓展市場,改造公園,建設體育場。

昭通以“川貴為地,商賈匯聚,貨物豐富,是滇東商業的重心”。但是自從中華人民共和國以來,已經壞了很久了,什麽都要做。有鑒於此,安恩普決定整頓市政,先把最繁華的市場——陡坡街拓寬,拆除木質路面,重建磚砌二層路面,使昭通市區煥然壹新。然後我們在城內修建了西街、環路、十字路,在南門外擴建了迎豐橋,在東城外的元寶山前改建了虹橋,等等。整改後的昭通市“路面改西式,街道寬平”。與此同時,安恩普決定對昭通城西北角的全偉公園進行整修,以“給人以富貴的印象,使政治合情合理,使家父家兄在士兵戰死後有困意”。

他先召集當地群眾,提出捐款1000多元,自己又捐了3000元,開始修復疏通積沙池,拉大池畔缺口,種植花草樹木,在公園西北角修築軍械堤。後來,安恩普動員本部全體官兵捐款壹萬元,在園內重建官亭,以“體現官意放正”,“凡河北土生土長者,...嚴戒黃昏,千萬不可成行。不可欺己以欺民,不可無視法律以害眾。”工程始於1932年4月,老亭由三座改為五座,前後各建壹座亭子,四周有背柱,以石橋相連。建成後,全偉公園仍將恢復其舊名管青亭園。此外,安恩普率眾在元寶山山腳下修築了從迎鳳橋到中山公園的道路,使本部軍士在城北沿龍洞山修築道路,將龍洞山改建為蒙泉公園。他還在修復老烏鴉巖時用石柵欄保護珍珠泉,改名珍珠泉公園等等。安恩普關心家鄉建設,動員部隊捐款,參與地方建設,這在解放前的國民黨軍隊中並不多見。

1931爆發“九壹八事變”,民族危機進壹步加深。安恩普認為軍人必須有強健的體魄,於是他出面倡導昭通等十郡聯合運動會。經過討論,昭通市元寶山前的空地被定為運動場。後來因為場地太小,籌集巨資買了30多畝農田,建了壹個完整的運動場,取名“逐日運動場”。“壹要靠體育天天鍛煉,二要靠驅逐日寇。壹語雙關也不錯。”

5.修建昭通至威寧、昭通至新民村的公路。

昆明至昭通的滇東公路是龍運市政府規劃的四條主幹道之壹。它的路線最初經過楊林和會澤,然後因工程艱巨而改為曲靖、宣威和威寧。

1934昆明至宣威線路建成通車,於是“宣威至昭通公路”建成。據調查,貴州省昭通市至威寧縣路段長122.2公裏,以兩省交界處的煙堆山為界,昭通縣境內長14公裏。這條路線是由安恩普聯合昭通、魯甸兩縣官員修建的,從城南的迎豐橋到元寶山,穿過團山,沿八仙海到朱仙貝、煙堆山。整個工程分為10個標段,由昭通縣九個區、自治區人民共享。

1936年2月,道路建設工程正式開工,但因政局不穩而停工。

1937年3月,由昭通安恩普部二大隊三團修建,招募民工,8月完工。威寧城區至煙堆山段也於2月1937開工。“二大隊分攤60%,老百姓負責40%。”

9月,安恩普奉命率部出滇抗日,公路路基初步成型,但橋涵未成型。直到4月1940才最終建成了“昭威公路”。至此,昆明至昭通的滇東公路全線通車,後來成為“川滇國道”的壹部分,從根本上改變了昭通縣城和滇東的交通面貌。民國時期昭通政治、經濟、軍事地位的提高,與這條公路的建成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滇東公路分流後,昭通經魯甸到會澤的舊路停運。可惜安恩普以前是打工的,但他命令補充隊的軍士修建,從迎豐橋到新民村有20多裏長。"其所有費用由旅長(安恩普)資助."警備司令親自帶領部隊參加地方建設,這在民國時期的國民黨軍隊中並不多見。

安恩普進駐昭通時,為當地辦實事,建設家鄉也確實是他的責任,使民國時期的昭通被譽為“滇東重鎮”、“滇東第壹商埠”、“小昆明”。此外,他還買下《萬友Ku》第二集贈送鎮雄縣民教中心,發起編纂《民國昭通縣誌》,與昭通縣長在西城樓創辦民教中心,命名為“昭通濟川民閱覽室”,附設人民學校,舉辦夜校教育老年輟學生,為當地文化做出了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