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租房 - 安東衛有哪些著名的歷史人物和歷史遺跡,流傳著哪些歷史故事?

安東衛有哪些著名的歷史人物和歷史遺跡,流傳著哪些歷史故事?

日照市安東衛,是壹座有著600年歷史的海防古城。位於日照以南40公裏,秀珍河口北岸,瀕臨黃海,地勢險要。雄偉巍峨的老爺山、關山、筆架山(又名口牙山)、嵐山、炮臺山等。面朝大海而立,從北、東、東南三面環繞衛城。登高遠眺,可以看到衛城東的老爺山,西有繡花針河,南有大海,北有關山。東海三島(車牛山、平山、大山)橫亙海波,西北群山如畫,實為魯東南的度假勝地和軍事樞紐。

據史書記載,安東衛,在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是壹座紀障之城。《春秋》和《左傳》中記載,魯十九年(前523年)秋,齊高發帥師攻鞠,鞠子撞上紀障。《山東省續考古誌》卷二十壹,《日照縣》篇下曰:“紀障南九十裏,今安東魏故城”。《日照縣誌》(光緒版)也說:“聚義東海,贛榆東北,有紀障之城,今安東衛為其所。”衛城東,今有教場地名,相傳是戰國大將孫臏在此練兵,撰有《孫子兵法》,史書尚未見。明朝以前安東衛的歷史、建立和演變,由於史籍的湮沒,暫時無法考證。明朝以來的簡介如下:

壹、“安東衛”命名的由來

據《董黯·魏徵·禮治篇》記載:“魏出海五十裏,依言,‘魏’圍之,防之。都城之外,護屏壹方,東海汛期,守衛最多,在東者多此,故名。”“衛”是明朝的軍事機構,有5600人守衛重點地區。可見安東衛是因其地理位置和軍事重要性而得名的。

第二,“安東衛”的建造時間

明代丁琪媛以後,由於倭寇的侵擾,在沿海各軍事要地設置了許多警備和駐地,其中防海19處,防運19處,警備15處。由淩薇、淩薇到杜斯,都屬於中央五軍管轄。安東衛,明初19衛之壹,名為“安東衛”,最晚出現在明初。至於具體建設時間,眾說紛紜。《日照縣誌》(光緒版)說:“安東衛置縣南九十裏”,註為:“洪武十七年(1384)年”。《董黯魏徵簡篇》說:“建於洪武年間”。郡人丁凱曾撰《西海遠征》(乾隆二十三年)壹書,記載:“智明以安東衛為洪武三十五年,是不對的。”查閱明朝年表,洪武在位僅31年,即1368年至1398年。所謂洪武三十五年,可能是智明整合“文健”四年的結果。他寫作的第四年是惠帝和朱允炆逝世的壹年。我們如何能負擔得起建立警衛和機構?安東衛儒學部李富在《序》中說:“洪武六年(1383),倭國呂梁野掠成災,不可收拾。它奉命信奉國主唐河,在東海兩岸建立城堡,統管官吏(即判官),選練墩臺,鎮守棋局。在此基礎上,安東衛的設置,當在洪武十六、七年,與光緒版《日照縣誌》中的註釋壹致。

三、明朝建立魏的原因

明朝建國後,侵華日軍在中國沿海地區屢屢作案,先是遼東,再是江浙,再是山東。日照是山東海防的前哨,安東是山東東南的門戶。在安東設置海上防禦,當然是為了防禦日本入侵。洪武初年,太祖派遣使臣趙誌,要求日本向中國進貢,日本成為中國的朝貢國。日本以朝貢的名義,在海上航行。洪武十三年(1380),丞相胡暗中與日本溝通,勾結日本高僧汝瑤作亂,訓練土匪百余人,向朝鮮借巨燭,藏火藥武器,將土匪埋在貢船上。事情敗露後,受到了懲罰。朝廷痛斥日本秘密漢奸,於是斷絕朝貢,中斷往來。從此,倭寇經常入侵我國沿海各地,燒殺搶掠,百姓水深火熱,政府無法遏制。洪武十六年,朝廷命唐河、姜夏侯大臣、周德興大臣等大臣在東海沿岸巡弋千裏,並計劃在要塞地區設立守備,以防日寇入侵。不久,安東衛成立,下轄本部(省級最高軍事機關)、都督(禁衛軍首領)、五千戶(壹千二百戶、壹百二十戶)。前屋和左屋都位於衛城內,後屋位於衛城東北90英裏處,名為石臼寨。明朝天順(1458-1464)年間,天津衛調中,徐州衛調右。只有前、左、後三千戶屬於安東衛,各有正、副、千戶、百戶之職。明代安東府屬青州府,設置有以下職任:同府(主管地方行政的長官)、同官(負責處理政務的官員)、經歷(負責丁印出納文書的官員)、教授(負責學部考試的學官)、訓導(協助學官教育學生的官員)。清初,軍事打擊更加官方化,衛戍(武官,衛軍政長官)被兵部選為安東,負責保衛事務。所有的城市、人社部門、學校和錢糧都和郡縣壹樣,仍然有壹個有經驗的教授、司令(武官)、總司令,還有壹個石臼的總監。順治十五年(1685),巡撫張宣西差赴安東衛,特力安東衛都督營,守汛期。康熙五年(1666),魏乾宗、白宗、石臼乾宗被裁。乾隆九年(1744),魏裁並日照郡。其地、錢、校、村、路社分別屬諸城縣、日照縣,原衛守備、教授、經驗同時下崗。還有安東吉煒和安東魏瑩,城市由安東英管理。營部設都司壹人,壹人,日照衛(僅次於錢武官)壹人,總經理壹人,莒州總經理壹人。嘉倉巡檢司於乾隆八年遷至安東衛,其羅章、桃羅、藍山、關隸屬於巡檢司。加倉、金家溝、石臼所、王龍等海口,屬於縣衙(專管緝捕、監獄的官員)的歷史。

四。衛城建築

據《董黯·魏徵·盛興篇》記載,“原城建在城北十裏的廣場口,遺跡猶存”。關於何時遷都今安東魏地,有兩種說法:壹種是洪武之季。康熙十年駐軍趙雙璧在《魏徵文昌閣序》壹文中說:“安東衛城建於舊明洪武之季...唐訪編,到魏西北治師,欲築城垛...土木工程並不繁榮,偶爾青鸞在斯裏蘭卡舉旗,斯裏蘭卡就是今天湯唯的地方。信國環顧而勝,見左山如屏,右河如帶,海繞於前,山在後,故移其地,城變之矣。”這種說法雖然沒有說明建城的具體日期,是迷信的說法,但也反映了歷史時代,是在唐河考察之後修建的。另壹個是建於明弘治三年。如《山東通誌》(雍正版)附文說:“建於明弘治三年(1490)。周五,它有20英尺高,20英尺厚,有1300個嬰兒床和4個門衛室。這個遊泳池有20英尺寬,8英尺深。雖然以上兩種說法不同,建築年代相差壹百多年,但城池最初建在方口,後來遷到今天的守備地,這是真的。雅典衛城之後,城市被山洪破壞。嘉靖年間,健康體驗部何衡上書朝廷,撥1200元給官庫,稍加修繕才有所改觀。城裏除了門,還有三個門童,用來藏武器。東、西、南、北四街* * *設八店四巷按時巡邏,防止小偷。五申(康熙七年)地震,城毀夷平。

除了城之外,主要有文館、儒館、倉庫、兵工廠、武館、寺廟等。辦事處下設以下幾個部門:監察部、首府、衙衙、體驗部(在湯唯東)、甄宓部(在湯唯西)、儒學部(在傑西路以北,文廟後面)、監察部(在付偉後面)、千部總局(在北門內西街)、左所(在易門東)、前所(在易門西)、前所。寺廟有關帝廟、三官廟、真武廟、火神廟、城隍廟等。街上有東西石作坊。這些古建築經過明清時期的多次戰亂和火災,以及康熙五申大地震,已經荒廢了很久。

動詞 (verb的縮寫)威頓泰

墩臺是古代用來升起煙霧,傳播敵情,防止意外發生的軍事通信設施。安東衛碼頭主要位於沿海泄洪口。每個碼頭都配有旗幟、鑼和煙囪。如果有警察,壹定要養。千裏之外,瞬間就能知道。當時日照的碼頭有兩種:壹種是軍用碼頭,即由巡捕官把守的碼頭,包括皮湖碼頭、石門碼頭、黑旗碼頭、博峰碼頭、木堤碼頭、羅章碼頭、桃羅碼頭、小竈碼頭、文桑碼頭、南石臼碼頭、北石臼碼頭、石灣碼頭、董家墩碼頭、南竈碼頭。二是人民碼頭,即人民守護的碼頭,包括楊家墩、孫家墩、向家墩、賈倉、蔡家墩、焦家墩、新天地墩、牛蹄。以上八個橋墩都是加倉鎮稽查部門的。每個碼頭有四個小卒,共112個小卒(包括士官和平民小卒),每個小卒給工人提供四兩糧食和白銀。墩下劃出八畝配套地,建幾間休息房,供墩兵安家,讓他們種桑樹,養雞養狗,以守墩為業。有緊急軍情時,白天點燃煙霧,晚上相信火光,把信息傳遞給速度。嘉靖三十壹、三十四年,侵華日軍入侵日照沿海,均被擊退,皆得力於碼頭的盡職。

第六,魏屯田

在古代,屯田有三種:軍用、民用和商用。安東衛的荒地屬於軍營,只用於駐軍。明朝耕種土地,正定為役,丁羽耕田,收其稅為軍餉,屯定補不足。這是古代兵農結合的方法。每村分二十五畝地,三歲收三石,從臧偉收來作軍需。魏屯田,原1665公頃,位於諸城、日照兩縣,各有其名。其中,位於諸城縣的原土地占地1337公頃,51畝。村名為大布屯、張家屯、孟家屯、簡家屯、毛家屯、邵婆屯、復生屯、草花屯、梁山屯、吳家屯、蔡家屯、於家屯。位於日照,原面積327公頃,48畝,包括陡溝屯、白石屯、趙家屯、朱家屯、豎旗屯。明朝末年,屯正被廢除。到了清代,漕運除了地方開墾外,仍歸魏和索所有,其余魏和索都劃歸州縣,改為平民聚居區。安東衛的墾荒,直到並入日照縣,才劃歸諸城、日照兩縣,並廢止墾荒,按規定繳納戶均占地畝,並報官稅契。由它耕種經營,原來收糧改糧。

七。衛城公平貿易

安東衛,明清以來,不僅是重要的海防之地,也是通商口岸。蘇茹廣闊的江淮腹地,以海為界,是朝鮮和日本的咽喉。水陸交通便利,城內外店鋪林立,南北方客商眾多。可謂商賈雲集,百人爭流,人民市場如潮。衛城集市起源於明朝。安東·魏徵說:“嘉靖初年,西街三日、八日為市,北街壹日、六日會合(後廢棄)。嘉靖二十年,西街三日八日聚。”這個制度壹直延續至今,現在每天都有早市,就是它的證明。衛城商業在清末民初達到頂峰。

如今的安東衛,藍燕公路橫穿濰坊市門前,蘭坪鐵路貫穿濰坊市,新建的嵐山港與之毗鄰。隨著振興日照總體規劃的實施,山東東南部的海防古城安東衛將以嶄新的雄偉姿態矗立在人們面前。